艾杰的问题

袋鼠父母一直有一个担心:如果有一天,孩子们问自己从哪里来的,该怎么应对?

袋鼠爸爸艾文森早就想好了应对办法,他觉得要真实坦率,不能遮遮掩掩,只要因势利导、抓住合适的机会恰如其分给孩子进行讲解,就行了。

因为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艾文森就没什么好担心的啦,他甚至有点期待孩子快点来问这个问题。

一个周末,父子俩在院子里玩积木,玩到兴致正高时,艾杰突然问爸爸:“爸爸,我是从哪来的呢?瑞恩说他是拣来的,阿呆说他是从很远的一个小镇上来的,那我是从哪里来的呢?”

艾杰问得那么迫切,那么认真。看得出来,他对答案充满了不解和疑问,甚至对“拣来的”有着很大的恐惧。

艾文森把儿子搂到怀里,他想消除孩子的恐惧:“你不是拣来的,也不是从遥远的小镇来的,你是爸爸和妈妈共同制造出来的!”

“你和妈妈一起制造了我?”艾杰仰头看着爸爸,内心的疑问更大了。

“对啊,你是爸爸和妈妈制造出来的,所以爸爸和妈妈都很爱你。”艾文森很清楚,如果给孩子玩擦边球的游戏,那么孩子对这个问题会永远产生疑问。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是很大很大的大问题。解释不好的话,他们也许会产生“如果我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那爸爸还有什么用呢?”的疑惑。所以,既然孩子问出了这个话题,就应该详细地把他们这个年龄所应知道的事情告诉他。

“为什么我和阿呆瑞恩不一样?”

“你是爸爸和妈妈制造出来的,阿呆瑞恩和你一样,他们是他们的爸爸妈妈制造出来的!”

艾杰瞪大眼睛:“我还不明白,爸爸!“

艾文森抓住时机说:“艾杰,你是在我和你妈妈结婚后,在妈妈的肚子里长成的,你在妈妈的肚子里住了10个月呢!”

“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10个月?那我怎么不知道!?”

“那时你还很小很小,你还不叫艾杰,叫‘受精卵’。后来受精卵分解成2个、3个、4个、5个……很多很多的小细胞,你就逐渐长大,慢慢变成“胚胎”。再后来呀,你就慢慢长出了头、颈、身体和四肢,成了一个胎儿了。你一直住在妈妈的子宫里,子宫是妈妈们专为胎儿准备的一个小房子,你就在这个房子里住了10个月,最后才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的!”

听着爸爸的解释,艾杰似乎觉得很奇妙,眼睛眨也不眨一下。

艾文森继续解释:“艾杰,还记得上次咱家大狗生孩子的过程吗?爸爸记得那时你就站在爸爸身后,是不是?”

“对啊,姐姐她们也在,是爸爸让我们一起看的!”

“嗯,你知道吗?你在妈妈肚子里呆了10个月后,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过程,就跟小狗从它妈妈肚子里出来的过程一样!”

艾杰咬着手指琢磨了一下:“我明白了!可是,爸爸,你要是不和妈妈结婚,我就不会在妈妈肚子里,对吗?”

艾文森呵呵地笑起来,他抚摸着儿子的头说:“艾杰问得真好,妈妈把你生出来,没有爸爸是不行的!还记得刚才爸爸说的那个受精卵吗?”

艾杰点头:“记得,那是我很小很小时的名字!”

“对,这个受精卵有妈妈的一半,也有爸爸的一半,这两半结合在一起,才会组成一个完整的受精卵,有了这个受精卵,你才会成为一个生命体!”

“它们两半怎么到一起的呢?”艾杰又问。

艾文森并不打算正面解释这个问题,因为孩子还未到知道这些的年龄。他不希望让一个6岁的孩子提前懂得成年人的性行为。或者直白点说,他不希望孩子在未来的10年或15年内运用这种知识。

但既然艾杰问了,他就必须给孩子一个答案。当然,袋鼠 爸懂得怎样绕开这个关口。

“等到长大后你就会知道,当你很爱很爱一个人的时候,你就会把自己的这一半给对方。你们就会共同生出一个孩子。我很爱你妈妈,所以就把自己的这一半给了她,这样,妈妈就生出了你!”

“哦,我明白了!”艾杰点着头回答。

这时,袋鼠妈妈喊她们父子吃晚饭,艾文森拉着儿子走进房间。

艾文森帮妻子把饭菜端上桌,他们一家五口坐在一起刚要吃饭时,艾杰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突然动情地说:“爸爸,妈妈,我也很爱你们!”

一刹那,艾文森内心里涌出一股很伟大的自豪感。他不仅在一个小时内解决了孩子“我从哪里来”的疑惑,而且还启发孩子懂得了人世间最最珍贵的感情――“爱”。

孩子的问题就是你的教育问题

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他什么都不懂,他对待生活中一切问题的方式都是从身边的人身上学习的。正像卢梭所说的那样:“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最初是由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决定的。”孩子是从他的生活环境之中学到的如何应对生活中各种事情的方式方法(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将此称为“生活样式”)的。如果一个孩子对人没有礼貌,那我们基本可以肯定:第一,这个孩子曾经被“没礼貌”地对待过;第二,没有人教会他如何礼貌待人。同样,一个孩子不愿意学习,那我们基本可以断定,在这个孩子的生活经验里,第一,没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第二,没有人教会他如何学习。由于人的学习能力太强大了,孩子在他生活的环境中,轻易就学会了很多东西。这给了我们一个错觉,以为所有的生活道理和正确行为,孩子不用教就应该自动会。其实,孩子的任何正确行为,都是要教的,要反复训练才能最后定型化。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家长没有耐心细致地给孩子以指导,那么孩子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行为偏差。当孩子在他的生存环境中,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他实际上是随机地从环境中选取学习样板,这样他是选到什么就模仿什么。什么东西进入他的大脑全凭当时他的注意力焦点集中到什么上了,如果好的东西进入他的视野,他可能学习到好的东西;如果坏的东西进入他的视野,他可能学习到坏的东西。而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看他当时处的角度和状态,也就是说如果他的角度和状态不同,他很可能把好的东西当成坏的东西学习,反之把坏的东西当成好的东西学习。应该说孩子没有经过耐心指导,自动学好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小了。现在我们已经完全明了那些被人称颂的好孩子,都是经过精心培养教育出来的,只是有些父母是无意识地把事情做对了,就像我的父母在我们兄妹六人身上所做的事情一样。如果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那百分之百是家长有问题。我们都知道没有家长刻意要把自己的孩子教坏,我们之所以说孩子有问题是家长有问题,是因为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家长负完全的责任。我们要永远记住,孩子没有带着任何错误的观念和缺点毛病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出生时就像一张白纸,后来涂抹上的一道道缺点毛病的印痕都是我们家长所为:有些是我们家长因为无知所为,例如我们不懂教育学和心理学所犯无心之过;有些是我们的错误观念驱使我们所为,例如我们认为孩子必须听我们的话因而强迫孩子服从由此所犯的过错;还有些是我们因为自己无法控制自己所犯错误所为,例如我们自己情绪失控却把怨气撒在孩子身上所犯的过错等等。

孩子的问题就是你的教育问题

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他什么都不懂,他对待生活中一切问题的方式都是从身边的人身上学习的。正像卢梭所说的那样:“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最初是由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决定的。”孩子是从他的生活环境之中学到的如何应对生活中各种事情的方式方法(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将此称为“生活样式”)的。如果一个孩子对人没有礼貌,那我们基本可以肯定:第一,这个孩子曾经被“没礼貌”地对待过;第二,没有人教会他如何礼貌待人。同样,一个孩子不愿意学习,那我们基本可以断定,在这个孩子的生活经验里,第一,没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第二,没有人教会他如何学习。由于人的学习能力太强大了,孩子在他生活的环境中,轻易就学会了很多东西。这给了我们一个错觉,以为所有的生活道理和正确行为,孩子不用教就应该自动会。其实,孩子的任何正确行为,都是要教的,要反复训练才能最后定型化。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家长没有耐心细致地给孩子以指导,那么孩子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行为偏差。当孩子在他的生存环境中,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他实际上是随机地从环境中选取学习样板,这样他是选到什么就模仿什么。什么东西进入他的大脑全凭当时他的注意力焦点集中到什么上了,如果好的东西进入他的视野,他可能学习到好的东西;如果坏的东西进入他的视野,他可能学习到坏的东西。而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看他当时处的角度和状态,也就是说如果他的角度和状态不同,他很可能把好的东西当成坏的东西学习,反之把坏的东西当成好的东西学习。应该说孩子没有经过耐心指导,自动学好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小了。现在我们已经完全明了那些被人称颂的好孩子,都是经过精心培养教育出来的,只是有些父母是无意识地把事情做对了,就像我的父母在我们兄妹六人身上所做的事情一样。如果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那百分之百是家长有问题。我们都知道没有家长刻意要把自己的孩子教坏,我们之所以说孩子有问题是家长有问题,是因为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家长负完全的责任。我们要永远记住,孩子没有带着任何错误的观念和缺点毛病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出生时就像一张白纸,后来涂抹上的一道道缺点毛病的印痕都是我们家长所为:有些是我们家长因为无知所为,例如我们不懂教育学和心理学所犯无心之过;有些是我们的错误观念驱使我们所为,例如我们认为孩子必须听我们的话因而强迫孩子服从由此所犯的过错;还有些是我们因为自己无法控制自己所犯错误所为,例如我们自己情绪失控却把怨气撒在孩子身上所犯的过错等等。

本文Hash:bdd502bc847292178e4ac4012f29abf5f9fca6da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