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宝宝意外触电后如何急救

说到小孩触电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都市化的生活,基本上不会出现这种的事情。而实际上导致小儿触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小孩喜欢玩插座,不经意间会把手指伸进插孔里面,还有的家庭有时候出现漏电,宝宝在家的话就容易触电。那么,宝宝意外触电后如何急救呢?

触电,又称电击伤。当人体某两处同时接触两个不同电位的电极,电流快速经过人体组织,造成人体结构破坏或功能紊乱时,触电就发生了。小儿多因玩弄电器(电插座、开关、电线),无意接触不安全的电气设备,或雷雨时被雷电所击。

触电造成的结构破坏是电流通路上的组织烧伤:皮肤的电阻最大,可被烧焦、炭化;骨骼肌、心肌、周围神经等凝固、断裂;血管内血栓形成,血管壁变脆破裂,继发出血;骨骼坏死,脑组织软化。触电造成的功能紊乱:轻者触电时引起肌肉强烈收缩,身体被弹离电源,仅有触电部位的麻木刺痛,短时的头晕、心悸、惊恐、面色苍白、表情呆楞等。

较重者出现长时间的肌肉痉挛、心律不齐、心肌纤维性颤动、血压下降,很快昏迷;极重者,强大的电流快速损伤生命中枢,全身及四肢抽痉,呼吸、心跳骤停,很快死亡,这就是电休克。发生电休克大多是因为触电时人体被电源吸住,或电流过于强大,如高压电、雷电击等。

宝宝触电后如何急救

1、如果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触电的时间也短,脱离电源以后孩子只感到心慌、头晕、四肢发麻。这时候,要让他休息1-2小时,并有人在旁守护,观察呼吸、心跳情况,一般不至发生生命危险。皮肤灼伤处敷消炎膏以防感染。但如果让患儿立即走动,也有可能引起死亡。

2、如果触电时间较长,通过人体的电流较大,或者是电流从右手到左脚,此时电流通过人体的重要器官(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就很严重,孩子表现为面色苍白或发青紫,昏迷不醒,甚至心脏、呼吸停止。这时就应该分秒必争地进行现场抢救,立即做口对口呼吸和心脏挤压。

3、对幼小儿童做对口吹气时,鼻孔不要捏紧,让其自然漏气,并适当减少吹气量,避免引起肺泡破裂;如果使小儿张嘴有困难,可将其口唇紧闭住,救护人将口对准病儿鼻孔吹气。吹时用一只手掌的外缘压住病儿的额部,另一只手托在颈后,将颈部上抬,使头部充分后仰,抢救人先吸一口乞,然后紧凑病儿的嘴巴或鼻子大口吹气。吹气完毕后,立即离开病儿的嘴,孩子的胸部自然回缩,气体从肺内排出。吹气时间短些,吸气时间长些,二者比例约为1:2。以后按照这种方法继续操作,每分钟20次左右,抢救至患儿恢复呼吸为止。

4、如果此时心脏也停止了跳动,必须在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挤压。将病儿放在硬地或木板上,抢救人在孩子的一侧或骑跨在其腰部两侧,一手的掌根放在孩子胸骨中下部,另一只手按在第一只手的手背上,有节奏地按压胸骨下半段及与其相连的肋软骨,使下陷约3厘米,速度每分钟80次左右,按压和放松时间大致相等。抢救婴幼儿时可把一手放在胸骨中下1/3处,用掌根按压,深约2厘米。在做人呼吸和心脏按压的同时,必须立即打电话给急救中心让医生前来抢救。

怎样预防宝宝触电

1、应向家长及儿童深入宣传安全用电的知识,使他们懂得电的性能,掌握日常电器安全使用的方法,了解触电的危险。

2、平时应认真教育儿童不要玩弄电插座、开关、电线、电器以及各种电器设备,家用电器开关插口应遮盖或装于离地面1.40米高的墙上。教育儿童不能用湿手和湿抹布擦电器。

3、应经常检查各种电器安装是否合乎标准,电线、电器是否漏电;对易发生触电的隐患应及时检修,以防万一;雨季湿度大,更易发生漏电,若发现电线断落,不可走近,更不能用手去摸,应在四周作好标记提醒他人注意,然后立即报告有关部门修理。

4、雷雨时不要在大树下、电线杆旁或高墙屋檐下避雨,以免遭雷击。

宝宝会走路以后,家长一定要告诫宝宝,在家中不要触碰容易触电的东西。可以把一些危险物品归类,一方面让宝宝尽早认识这些物品的危险性,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对这些危险物品统一做个防护措施。有些宝宝虽然已经是小学生,但是下雨的时候没带伞,还是喜欢躲到高墙屋檐下,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宝宝眼睛意外受伤该如何急救呢?

  宝宝小档案

  姓名:郭宇 性别:男 年龄:3岁半

  儿子3岁半了,前几天跟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不慎被玩具的尖角刮碰了左眼。当时查看的时候,眼睛只是稍稍有点红,就没放在心上。没想到,第二天早上起床时,儿子受伤的眼睛又红又肿,眼底还有血样渗出,很吓人,急忙去了医院。医生说,幸好没有伤到眼角膜,并无大碍。经过了这次的事情,很想知道如果宝宝以后要是再碰到眼睛受伤的情况,我该如何处理呢?

  1、磕碰伤

  宝宝活泼好动,磕磕碰碰很容易发生,如果不小心碰伤了眼睛,可导致许多不良的后果,轻微的碰撞可使眼睑擦伤及瘀血、结膜下出血,严重的碰撞还可能导致眼球脱落、视力下降。

  急救方案:冰敷15分钟,如果出现视力模糊要立即去医院宝宝磕碰时如果不小心撞到眼部,为了减轻疼痛和肿胀,可以先用冰袋敷住伤眼大约15分钟。冷敷后再观察,若眼部出现明显肿胀或视力模糊,很可能是眼内出血,最好立刻就医。

  预防措施:家具加装安全保护套

  为了避免宝宝在家中磕碰受伤,父母可以在桌角、茶几边缘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加装圆弧角的防护垫或防撞条,以免宝宝奔跑或摔倒时撞伤。除此外,还要告诉宝宝,阳台、楼梯这些是危险的地方,不要在这些地方奔跑和玩耍。

  2、各种化学制剂灼伤

  宝宝喜欢探索周围的世界,对家中的洗涤剂、清洁剂等各种化学物品也有着好奇的心理,如果不慎将它们溅入眼中,由于这些试剂含有不同程度的化学成分,对结膜、角膜上皮都会造成损害,导致结膜充血、角膜上皮点状或片状破损,严重时还会影响角膜透明度,出现怕光流泪、不敢睁眼的情况。

  急救方案: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然后尽快送往医院

  如果家中的清洁用品不慎进入宝宝眼中,为了将伤害降到最低,最好的方法就是第一时间用大量的清水冲洗眼睛,在清洗时还要注意扒开宝宝的上下眼皮,以便能冲洗彻底,时间最好不少于15分钟。冲洗完成后,为了避免感染,要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毛巾覆盖宝宝的眼部,然后迅速就医。

  预防措施:放置在宝宝够不到的地方

  家中存放的各种化学制剂,如消毒液、洗衣液、漂白粉、洁厕灵等,要放置在宝宝够不到的地方或锁在高高的柜子里,以免造成安全隐患。

  3、牙签、铅笔、叉子和剪刀扎伤

  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品,有时也会给宝宝的眼睛带来意外的伤害。比如牙签、铅笔、叉子和剪刀等,如果这些物品不慎将宝宝的眼睛刺伤或划破时,可引起眼球穿通伤等恶果。

  急救方案:将插入物固定,送医院急救

  如果牙签、针、铅笔、剪刀等物品插入宝宝眼睛时,在对这类扎伤的急救时,父母千万不要将已插入眼睛内的物品拔出,否则会导致眼睛里的玻璃体液流出,并增加眼球感染的机会,从而造成永久性损伤。最重要的是将扎入眼球内的物品固定,用纱布覆盖住宝宝的双眼后,以最快的速度将宝宝送入医院急救。

  预防措施:安全教育要做好

  父母除了要将刀具、剪刀这些锋利的物体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外,还要对年龄稍大的宝宝进行安全教育,告诉他们剪刀、刀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免发生危险。

  4、异物进入眼中

  父母带宝宝在户外活动时,有时会遇到沙尘、飞虫等异物,这些异物有时会飞入宝宝眼中。轻者会引起眼睛不适,如果方法不当还可能造成眼球擦伤。

  急救方案:对着眼睑吹气,刺激其分泌泪水将异物冲出先让宝宝保持安静,告诉他不要用手揉眼,以免异物摩擦角膜,造成眼部损伤。父母可以对着宝宝的眼睑吹气,刺激其分泌泪水将异物冲出或冲到眼角,再用棉签轻轻擦去。如果不见效果,还可以试着用清洁的温凉水进行冲洗。如果异物较大,最好到医院就诊。

  预防措施:扬尘时减少外出

  遇到扬沙或扬尘的天气时,宝宝最好减少户外活动。如果外出,最好给宝宝佩戴太阳眼镜等遮挡物,以防止异物刮入眼中。

  5、开水、热油等热灼伤

  开水、热油这些液体不仅温度高,而且还带有大量的气体,如果不慎进入了宝宝的眼中,很可能会造成眼睑红斑、结膜充血、角膜轻度混浊等,热灼伤严重时还可引起眼睑结膜角膜和巩膜的深度烧伤、组织坏死,甚至眼球萎缩等后果。

  急救方案:用冷水降温后,立即就医

  宝宝的眼睛一旦被这些物体烫伤,首先用大量的冷水降温,时间在3~5分钟(最好用凉开水进行降温以减少感染的发生)。在降温过程中,还要注意切勿弄破烫伤的表皮。降温处理后,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覆盖住宝宝的伤眼,然后立即去医院就医。

  预防措施:注意摆放,做好安全措施父母平时一定要严加注意,摆放热的杯子或汤碗时,要尽量放在宝宝碰不到的地方,千万不要放在低矮的桌子上或桌子的边缘处。使用电饭锅、汤锅时,也不要放在宝宝能触及的地方。

  6、宠物抓伤

  小猫小狗一直深受宝宝的喜爱,但它们毕竟是动物,稍不留意宝宝就很可能被抓伤、咬伤。如果眼部不小心被宠物抓伤,很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这是因为宠物的身上都带有细菌,创伤面可能会发生肿胀、感染,甚至会引起全身的严重反应。

  急救方案:用肥皂水进行冲洗,尽快注射疫苗

  如果宠物抓伤宝宝的眼睑,妈妈要先挤压伤口排去污血。然后让宝宝闭上眼睛,用肥皂水或清水进行冲洗。如果伤到眼球或伤口很深,需要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盖住伤眼后,立即就医,并尽快注射疫苗。

  预防措施:尽可能让宝宝与宠物保持距离如果家里饲养了宠物,一定要定期为它进行体检和注射疫苗。同时要让宝宝与宠物保持安全的距离,不要让宝宝与宠物过分亲密接触。如果不小心被宠物抓咬后,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进行清创。

生活中如何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或困难。作为父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宝宝将来独立人格的树立和健康心理的建立都有积极的意义。

1、父母应承认宝宝的独立人格。平时多和宝宝平等交谈,让宝宝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放手让宝宝去做他喜欢的、且不违反原则的事,使他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在这些活动过程中,让宝宝逐渐意识到,他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和独立能力的人,不是事事必须依赖父母的小东西。

2、确定适当范围,支持宝宝“自己来”。凡是宝宝能自己做的事,必须支持他自己做,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扩大“自己来”的范围。如1岁的宝宝吃饭时要自己来,便可满足其要求,不要怕他把饭洒到桌上;2岁左右的宝宝要自己洗手洗脸,自己爬楼梯、穿脱鞋子等等,均应支持,允许他自己做。这样既可锻炼宝宝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又可增强宝宝自理的能力。

3、父母要以身作则。年轻的父母,如果发生了经济问题,不要伸手找老父母要;夫妻吵架,不要赌气回家“搬兵”;不要两手空空地带宝宝去祖父母家又吃又拿。这一切都不利于对宝宝独立意识的培养。如果父母遇到困难都自己设法解决,宝宝会耳濡目染地受到良好的熏陶。

4、让宝宝用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很多时候由于宝宝的粗心丢掉了玩具,或者由于动作不协调导致摔跤,家长们就会说都是自己不好,或者都是绊倒宝宝的石头不好等等,低声下气地向宝宝“道歉”。父母可能以为这样做会使亲子间关系融洽,其实不然。这容易形成亲子间既依赖又对立的关系。宝宝年龄小不懂道理,父母为讨好宝宝,把自己降低到宝宝的水平,会使宝宝从心里不尊重父母,认为一切都是父母或者外物的错,总之不是自己的错误,这样就会形成事事依赖父母、事事反抗父母、事事找借口的不良习惯。

5、坚持让宝宝自己走路。如果路途较远,可以让宝宝中途多休息几次。不要一喊累,就心疼地抱起宝宝或者打车。这样下去,孩子自然会产生依赖心理。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稍事休息,待体力恢复后,继续自己走。这样做才不致使宝宝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到父母的羽翼下寻求庇护。

6、让宝宝学会忍受适度的疼痛。宝宝在路上不小心跌倒后,有的家长往往会赶紧扶起孩子,然后心疼地问:“是不是很痛?”这种问法会使宝宝不假思索地回答:“好疼。”父母会说出诱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的话,反映出父母的一种心态,即一方面想严格管教宝宝,另一方面又希望宝宝撒娇或依赖父母。父母应该用“不痛吧”的问法取代“痛吗”。宝宝自然会回答:“不痛!”,父母就该及时表扬宝宝“真勇敢!”如此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本文Hash:a678ec80714a7656ccbd15ec9b2bd97a33d65e79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