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量补锌给孩子带来的危害

锌是一种微量元素,每日元素锌供给量标准为0~6个月的婴儿3毫克,7~12个月的婴儿为5毫克,1~7岁的孩子10毫克,10岁以上为15毫克。人体对锌的需要量虽少,但其作用很大。锌参与人体80多种酶的合成。锌缺乏可以引起异食癖、厌食、生长缓慢、抵抗力下降、皮肤伤口愈合慢等表现。

由于锌缺乏会影响小儿健康,近年来已引起医务界及家长的关注,并给孩子补充锌制剂。但有些家长给小儿长期补锌、甚至服药达半年之久。目前滥用锌制剂的情况已不容忽视。因此,有必要提醒大家,过量补锌会引起中毒。锌中毒有以下表现:

1、可表现呕吐、头痛、腹泻、抽搐、贫血、血脂代谢紊乱及免疫功能下降。实验室检查可见内脏的多种病理变化及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高。也有学者报告,锌过量有诱变及致癌作用。

2、锌中毒时可导致神经元的损伤;胶质细胞的损伤;母体锌含量过高,可致胎儿神经管畸形。

3、锌致体内物质拮抗对脑功能有影响。人体内高锌状态,可抑制机体对铁和铜的吸收,出现缺铁缺铜状态。缺铜又加重缺铁,因此,可以引起缺铁性贫血。铁缺乏使脑功能受损,导致记忆力下降。

综上所述,体内摄入过量锌会导致机体一系列代谢紊乱,尤其是会对脑造成损害。如果孩子有缺锌的临床表现,应在医生指导下补锌治疗。绝不可自购药品盲目长期用药。提倡平衡膳食,积极补充各种富含锌的动物性食品,如肝、瘦肉、蛋黄和鱼类。

糖吃得过多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危害?

  糖的庐山真面目

  糖是普遍存在于多种食物当中,由碳和水组成的包括单糖、双糖、糖醇、寡聚糖及多糖在内的一系列碳水化合物,因此有人经常把“糖”和“碳水化合物”互为等用,为了简单明了,本文中的糖即指此概念。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所说的糖往往是指单糖、双糖、糖醇及寡聚糖,而不包括淀粉和纤维素等多糖。

  “爱”糖的3个理由

  1.糖是宝宝的能源。如同汽油是车辆的能源,糖就是人体的能源,所以每餐全都少不了,对于尚在发育的宝宝也如是。对于某些重要的组织器官如大脑、神经组织、红细胞来说,糖几乎是唯一的能量来源。食物中的各种糖被人体摄入后,经过消化系统中一系列消化酶的作用,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即我们常说的血糖,流往周身各组织器官供应能量,多余的糖则以糖原形式贮存在肝脏和肌肉中。在饥饿情况下,身体则分解利用这些储备的糖原,以保证脑、红细胞等重要组织的能量供应,但是储备的糖原一般只能维特数小时,因此每餐都要吃些含糖的食物。如果糖得不到及时补充,会消耗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能,但对蛋白质的消耗大于脂肪,这样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和各器官功能,严重者会出现晕厥等低血糖反应。

  2.糖参与宝宝身体的构建和各种代谢。糖与脂类和蛋白质结合后形成糖脂、糖蛋白以及蛋白多糖,参与组织细胞 (神经组织、软骨、骨等)以及激素、酶、免疫因子等的构成。

  3.健康糖-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虽不提供能量,但是在通便,调节肠道功能,减少肠疝、痔疮、肠憩室病等的发生方面却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是宝宝健康的卫士。

  “恨”糖的4个理由

  宝宝每天除了摄入食物本身固有的天然糖以外,更多的糖来源于各种食品(如糖果、 巧克力、碳酸饮料、果汁、冰淇淋、蛋糕、饼干、果脯、膨化食品等等)中的添加糖,正是这些人为添加到食品中的糖直接威胁着孩子的健康。糖摄入过量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1.龋齿:龋齿发生的两个重要条件是不注意口腔卫生致使食物残渣残留和糖摄入过多。口腔中残留的糖最容易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酸性物质,侵蚀牙齿,使牙齿遭到破坏。因此,糖摄入过量会使龋齿发生的机会增加。

  2.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改变:食物中淀粉的分解吸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使得血糖的上升和下降以及胰岛素、肾上腺素的分泌也缓慢而稳定。单糖、双糖、糖醇则不然,分解吸收较淀粉明显加快,这样会引起血糖快速上升,迅速下降,随之引发胰岛素、肾上腺素水平像荡秋千般大起大落,从而产生头晕、目眩、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行为改变。

  3.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糖的代谢过程需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参与,如果糖摄入过量,大量的糖代谢需要消耗大量的维生素 (特别是维生素Bl)和微量元素;同时糖含量高的食物往往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较少。因此,糖过量摄入会使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或不足。

  4.营养不良和肥胖:经常吃糖和甜点会降低味觉的灵敏度,对食欲也有抑制作用,加上其引起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所以常吃甜食的孩子易出现厌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进而发生营养不良。有些宝宝对甜食的喜爱程度远远超过甜食对食欲的抑制程度,而出现食欲大增,甜食中往往有很高的脂肪含量,易引发肥胖。

  糖摄入多少合适呢?

  正常情况下,包括母乳、配方奶粉在内的自然食物中的糖和淀粉已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和日常活动的需要,基本不需要进行额外的糖补充。但是,现代的饮食环境使得许多宝宝都有额外糖的摄入,如何控制还是不同年龄不同待遇吧。

  小于4-6个月的宝宝 这样的小宝宝只能代谢乳糖、蔗糖等简单的糖,所以只能吃奶;妈妈只要哺喂宝宝母乳或配方奶粉就可以了,不必再添加糖。

  4-6个月以上 不足1岁的宝宝半岁以上的婴儿开始分泌淀粉酶,初步具备消化多糖淀粉的能力,因而4-6个月时,父母要及时为宝宝添加过渡期食物;如果有条件,父母要尽量为宝宝自制过渡期食物,尽量少让宝宝吃商场出售的成品食物;如果要吃市售过渡食品,应尽量选择低糖或无糖食品。

  1-3岁的宝宝 这一年龄段的宝贝胃肠消化功能进一步加强,能吃的饮食种类已接近成人,只要让宝宝均衡摄入谷物类(米、面等)、蔬菜和水果、畜禽肉类和鱼虾、蛋类、奶豆类及其制品,就能保证宝宝对糖、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其他营养素的需求。一般认为,1-3岁的宝宝,每天摄入人为添加到食品中的糖在10克左右为最佳,不要超过20-30克。像糖果、甜点、冰淇淋、甜饮料等高糖食品,可以用作对宝宝口味的调剂而偶尔食用,但不能天天吃。

更多推荐:

金针菇=益智菇

婴幼儿危险食品的排行榜

正确选择食物 给大脑加分

运动饮料给孩子带来的危害

饮料前加上运动两个字,是否让你觉得无比健康?现在,运动饮料已经走出运动的小圈子,成为许多人的日常饮品。热量比可乐低,营养比纯净水好?这也成为人们选择运动饮料的两大理由。不过,近日许多媒体却撰文对此提出质疑。

《洛杉矶时报》8月10日撰文表示,不运动的人喝运动饮料,有可能打破体内原有的离子平衡;同日,“福克斯新闻网”也撰文质疑,运动饮料里的钠离子可能导致正常人血压升高。而8月9日的台湾《台视新闻》更表示,喝一瓶运动饮料相当于吃5?6块方糖,每天一瓶,一年下来能长10斤肉。这些都是危言耸听吗?

某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负责人提到,运动饮料是针对运动时能量消耗、机体内环境改变而研制的一种保健饮品,它的主要成分为葡萄糖、咖啡因、电解质、氨基酸等物质,能补充能量,调节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使人迅速恢复体能。运动饮料在某些特定场合确实能发挥功效,但对于不常运动的人来说,的确不适合。

因此,《纽约每日新闻》就提醒大家,运动饮料中的钠离子和咖啡因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对儿童影响更大;其中含有的烟酸等成分,一旦超出人体耐受量,可能会引起人体不适。《台视新闻》也提醒,患急性肠胃炎的人把运动饮料当葡萄糖喝,以补充能量,可能导致腹泻更严重;目前台湾流行的用补充运动饮料来退烧去热治疗感冒,更是大错特错。

美国马里兰大学牙医学院的安东尼?弗朗霍福教授也在最新一期《全面牙科》杂志上发表研究指出,与碳酸饮料相比,运动饮料中所含的添加剂对牙齿腐蚀性更强。运动饮料的添加剂里则含多种有机酸,能分解钙质,进而侵蚀到牙齿的釉质层。

最后,提醒,不运动的人,千万不可把运动饮料当水喝,平时喝点白开水,累时喝点果汁就足够了。经常运动的人,饮用运动饮料也一定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以免体内离子浓度波动幅度过大。

本文Hash:799799f1222410d995f14853b9b979e7d6fcb22e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