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性小儿口吃用耐心帮孩子矫正

【妈妈网特稿】“我我我.....想想.....”宝宝说话总是重复,说半天都说不出来,这种现象在刚学说话的宝宝身上很常见,妈妈都懊恼:宝宝口吃了!该怎么办啊?妈妈网小编告诉妈妈们,这种小儿口吃可能是暂时的:宝宝的小脑袋已经装了很多想法,但是词汇量去跟不上。如此急于表达,就可能会让宝宝出现疑似口吃的状况。这是宝宝语言发育过程出现的一种常见现象,妈妈只要注意引导,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所改善的。

小儿口吃是如何形成的?

小儿口吃是如何形成的?

宝宝出现口吃的症状妈妈先别着急,口吃也有可能是宝宝模仿来的。儿童期是宝宝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关键时期,这时期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模仿性强,假如亲友,邻居,小伙伴中,如果有口吃的人,就会成为宝宝模仿的对象。

心理因素也可导致小儿口吃。大量事实表明,儿童受惊、被严厉斥责、惩罚、嘲笑、环境突然发生变化、父母双亡或离异、家庭不和睦等情景下引起的恐惧、焦虑情绪,都可能会引起小儿口吃。由于突然或持续惊吓而引起口吃者不少见。在一些突然引起震惊、恐惧的事件之后,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经历,例如遇见某种动物,听了鬼怪的惊险故事,因而引起惊恐等等之后,可发生口吃。口吃可能在受惊恐的当时发生,也可能是在受了惊恐之后几小时或几天之后出现,有时是经过沉默阶段再出现的。

某些疾病会影响。有些疾病对与发音、对语言理解甚至读书写字有密切关系的神经系统会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孩子的语言能力发生障碍。如小儿癫痫、麻疹、热病、脑病、百日咳、猩红热、脓症、鼻炎、扁桃腺发炎或肥大等等,以及耳鼻喉科的疾病,多少都能使呼吸和发声受到影响。

遗传问题。口吃与遗传、大脑两半球优势或某种功能障碍有关,与语言神经末梢缺陷有关。口吃患者的家族常有口吃历史。此外,特色疗法认为,说话结结巴巴的原因主要在于患者身体上某些负责发音的肌肉组织功能太弱,而这些因素都可以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给下一代。

如何纠正宝宝的口吃现象

纠正小儿口吃,需要妈妈们的耐心与鼓励,切不可因为心急而对孩子有所责备和嫌弃。

小儿口吃该如何纠正?

1、不要反复强调孩子说话不流利。

2、注重孩子说话的内容。耐心倾听孩子讲话的内容,而不是听他讲得是否流利;对他的讲话内容作出反应,而不是对他的口吃作出反应。

3、不要打断孩子的表达。让孩子将所想的表达出来,不要打断、催促他,让他使用自己的词汇。在孩子表达不出恰当词汇的时候给予一些提示。

4、给孩子一定的回应。慢慢地、平静地重复孩子所讲的内容,并随之作出应答。

5、每天至少花5分钟时间与孩子谈话,做到语速缓慢、语言简单、轻松愉快,这既是示范慢速、流利言语的好方式,有可帮助儿童掌握句法规则。

宝宝口吃,妈妈请不要这样做

纠正的方法很简单,当听到孩子哪一句话结巴时,可以等他说完以后,家长先清楚地、连贯地将这句话说一遍,并让孩子重复。在没有急迫表达的压力下,孩子往往会很好地说完这句话。一般说来,经过3个月左右,孩子就不会再有明显的结巴现象了。但是,应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在发育过程中如果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处理不当的话很可能使孩子成为真的口吃儿。

小儿口吃妈妈的错误处理方式有哪些?

错误的处理方式之一:无动于衷。孩子结巴时,家长根本不予纠正,当孩子经常遇到某些问题表达不清时,就会形成一种“ 定势”,一遇某个词,便结巴起来,发展下去将为口吃。

错误的方式之二:是呵斥、打骂孩子。本来,孩子结巴是无意识的,家长不予强化,孩子自己并不自觉。但有的家长,听到孩子说话时结结巴巴的,就会大声喝斥孩子,甚至会模仿孩子结巴的样子,斥问孩子:“为什么这么说?”使孩子突然意识到,我原来是这么说!当他再说此句话时,可能又犯同样的毛病。久之便可能发展为口吃儿。打骂不仅起不到制止作用,还会为孩子留下更深的印象。

要记住,3岁之前的宝宝结巴并不等于口吃。家长不要给孩子戴上口吃儿的帽子,也不要暗示孩子哪句话会说不好。家长只须做一个有心人,当孩子结巴时,和言悦色地随时纠正,孩子就会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孩子口吃不妨采用“心里矫正法”

孩子口吃多表现为讲话不流畅、阻塞和重复。一旦发现宝宝有口吃的毛病,作为父母,应正确对待宝宝口吃问题,耐心帮助宝宝跨过语言难关。

一旦孩子有了口吃的毛病,对其心理发展的不良影响是很大的。口吃给孩子的人际交往带来直接的不便,容易使孩子形成孤独、退缩、羞怯和自卑的不良人格特点。而这些又往往反过来加剧孩子的口吃。

其实,口吃极少是因为发音器官的器质性原因,而大都是“心病”。

如果孩子患了口吃,你不妨尝试一下“心理矫正法”。步骤如下:

1.正确示范法您用一种和蔼温柔的表情和态度,从容不迫地说出一句话,让孩子跟着学一遍。孩子开始如果讲不好,切忌急躁,应耐心引导。孩子稍有进步,马上赞扬鼓励:“对,就这样慢慢讲,你看,比昨天又进步了。”

2.唱歌朗读法口吃的孩子唱歌或朗读课文时并不口吃。这是因为这种语言活动中的节奏感使然。您可以有意识地和孩子一同唱歌、背课文、说儿歌,使其掌握语言的节奏。再进一步引导他以读课文的节奏来说话,一点点地过渡。

3.缓慢对话法平时孩子跟您谈话时,让他慢慢讲,特别是开头第一句,甚至头一个字,更要慢而再慢。您应极耐心地倾听,不要忙于插话,不要用插话代替孩子要说的话。孩子说完话时,过一两秒,您再做反应,用慢节奏回答孩子,并尽量用孩子刚才用过的词语。在您跟孩子这样有意识地对话时,最重要的是要尽量显示您对他的爱。

4.节拍训练法孩子说容易结巴的语句时,您可以打拍子,打一拍说一个字,一字一字慢说。也可以利用音乐节拍伴奏练习。这样的节拍训练往往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等这些语句被突破,说起来不再困难了,也就用不着节拍了。

5.角色扮演法口吃的孩子说话时还有一种情况往往不口吃,那就是在他不大留意自己讲话的时候,或是自言自语的时候。因为这种情况下他不大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因此,您可以让孩子借游戏之机,扮演某一角色,使他感到不是自己在说话,而是“角色”在说话。经常扮演角色说话,孩子也就忘掉了自己的“口吃”,而后,再逐渐地迁移到日常用语中来,口吃也就得到了矫正。

在施用上述矫正技术过程中,再鼓励孩子多参加活动,多接触伙伴,增强自信,去掉自卑。

口吃“标签”不可轻易贴

孩子说话有一种情况无需矫正。那就是孩子风风火火、急急忙忙中跟大人说起话来,特别快的节奏,中间就有了几个“结巴”。这是孩子们的特点,说不上口吃。就是成人,几乎每个人都有“结巴”的时候。这可以叫暂时性结巴,在孩子2~5岁整个学说话的阶段都会出现暂时性结巴,这与那种一惯性结巴是两回事。对孩子暂时性结巴,可以不去管它。千万不要轻率地给孩子贴“口吃”的标签。因为这样真会把孩子的暂时性结巴,引到习惯性结巴上去,而成为真正的口吃。

孩子学说话,家长要“三不”

一是不嘲笑。“唉哟,好几岁了,话都说不好哟!”这类话绝不该出自家长之口,因为它会挫伤孩子学话的积极性。

二是不阻止。“别说了,吵人!”这种话将使孩子不愿意或不敢多讲话,对孩子语言的发展无疑是一种打击。

三是不催促。“别急,慢慢说。”这是最佳策略,而着急地催促,势必“欲速则不达”,让孩子反而容易结巴。

孩子暂时性口吃多数会自然矫正

王女士的儿子2岁4个月了,说话比较早,而且说得又快又流利,可最近发现他说话有些结巴,刚开始也没太注意,后来发现这种情况越来越频繁,有时候一吵他反而结巴得更厉害了,王女士焦急万分。

两岁多是小孩子学说话的高峰期,有时会出现语音的重复和句子的中断,这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一个自然现象,一般称为暂时性口吃。暂时性口吃是一种发育性口吃,3岁左右的孩子最多。

一般随着小孩的生长,多数能自然矫正,但父母要注意消除周围环境中有可能导致口吃的因素,并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孩子矫正口吃:

首先,要寻找原因,如果周围人中有口吃患者,应尽量让孩子避开。

其次,父母对孩子口吃的态度也要改变,孩子出现口吃时,应及时矫正,切不可急躁、训斥,因为越训斥,孩子会越紧张,口吃也越加重。再者,可以采用转移方式,用游戏或其他话题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或者通过唱歌的方式,把孩子经常结巴的字音编成歌,用曲调唱出来,让孩子跟着学,也可以由父母带着孩子说歌谣。在此过程中,可对孩子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加他矫正口吃的信心。

本文Hash:12d3ba3f7948a3f745e9d34c0a81be82ff111b60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