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的6种特征

  儿童孤独症的6种特征

  儿童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由美国精神病学家Kanner首先报道,1943年Kanner描述了一组儿童,“从生命早期开始,就表现为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与周围的人们和环境建立联系”,他们似乎与环境是隔离的,语言异常或者根本就没有语言,不寻求拥抱、待人如同待物、很少目光接触、行为刻板等。他将这种状况称为“孤独性情感交往紊乱”。有关的名称还有儿童精神病、孤独症、广泛性发育障碍和儿童非典型发育。

  目前统一命名为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简称PDD),在PDD的名称下,包括了儿童孤独性障碍、阿斯伯格综合征(简称AS)、广泛性发育障碍未注明(PDD-NOS)、Rett综合征和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其临床特征为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三联症。

  尽管目前孤独症的病因仍不明了,有关学者对孤独症的病因开展了极为广泛的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物学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和胎儿宫内环境因素在孤独症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成为目前病因研究的热点。其他因素包括免疫因素、营养因素等。综合有关研究,目前认为孤独症由于外部环境因素(感染、宫内或围产期损伤等)作用于具有孤独症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所导致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

  与其他广泛性发育障碍一样,孤独症主要表现为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这是孤独症的三个主要症状,但是症状较为严重。儿童通常在三岁以前起病,三大障碍在儿童发育的不同时期表现有所不同,同时在智力、感知觉和情绪等方面也有相应的特征。

  1.社会交流障碍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儿童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婴儿期不喜欢拥抱,缺乏与亲人的目光对视,总是独自玩耍,不能与小朋友一起玩,不参加小朋友的合作性游戏,通常不怕陌生人,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与父母亲似乎没有特别的情感。有需要时通常拉着父母亲的手到某一地方,但是并不能用手指指物,在运用身体语言方面也同样落后,较少运用点头或摇头表示同意或拒绝。

  2.语言交流障碍这是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语言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多数患儿语言发育落后,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部分患儿具备语言能力,但是语言缺乏交流性质,表现为重复刻板语言,或是自言自语,语言内容单调,有些语言内容奇怪难以理解,模仿言语和“鹦鹉语言”很常见。孩子的听力通常是正常的。

  3.重复刻板行为孤独症儿童一般都会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刻板行为或刻板动作,例如转圈、嗅味、玩弄开关、来回奔走、排列玩具和积木、特别依恋某一种东西、爱看电视广告或天气预报、爱听某一首或几首特别的音乐,但对动画片通常不感兴趣。往往在某一段时间有某几种刻板行为,并非一成不变。

  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以在某些方面显得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例如数字、年代等。对音乐特别有兴趣。

  5.感觉异常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存在感觉异常,包括对某些声音特别恐惧或喜好,有些表现为对某些视觉图象的恐惧,很多患儿不喜欢被人拥抱,痛觉迟钝也常可以见到。

  6.其他多动和注意力分散行为在大多数患儿中较为明显,常常被误诊为儿童多动症。此外,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行 在孤独症儿童中均可以看到,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治疗儿童孤独症应采用以教育和训练为主、药物为辅的办法。孤独症儿童的预后可以有显著的改善。在教育或训练过程中有三个原则:①对孩子行为的宽容和理解;②异常行为的改变和变更;③特别能力的发现、培养和转化。训练应该以家庭为中心,同时注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办日间训练和教育机构,在对患儿训练的同时,也向家长传播有关知识,这是目前孤独症教育和治疗的主要措施。

想了解更多与本文相关的妈妈真实日记、帖子、提问吗?
快到亲子部落看看吧,并可赢取更多免费大礼哦!

e>儿童孤独症的行为特征

儿童孤独症的行为特征HEALTH.SOHU.COM  2004年3月25日17:36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 

  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与儿童感知、语言和思维、情感、动作以及社交等多个领域的心理活动有关,属于发育障碍。很多国家对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进行调查,加拿大为万分之十,美国为万分之四,日本为万分之七。我国尚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从有关临床病例的统计中发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比例大约为5.1左右。调查研究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儿童孤独症患者的父母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在孪生子女中,单卵孪生子中若有1个患孤独症,另一个的患病率高达36%左右,而双卵孪生子中却没有这种现象。这说明孤独症的发生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最新医学研究发现,儿童患者脑中鸦片素含量过多,故常出现孤独、麻木症状和感情交流障碍等。到目前为止当前有多种病因学说,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儿童孤独症,尚未明确。

  儿童孤独症常见以下行为特征:

  (1)与周围人的情感交流受限,孤独症患儿不同程度地分不清亲人或陌生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不望对方的脸,回避眼光的接触。喜欢独处,一人玩反而自在,缺乏同情心。

  (2)保持固定生活模式:对生活环境要求刻板,家具的移动,以至饮食起居的改变都会引起他们情绪变化,比如:发怒或恐慌,有些患儿严重得甚至连吃饭时坐的位置、碗和筷放在什么地方,甚至上厕所用哪个便池都不能改变。

  (3)言语障碍,儿童孤独症患者多言,但领会能力低,常用词不当。发音不正,发出怪腔怪调。

  (4)孤独症患儿常坐不住,活动过度,以脚尖走路。他们的注意力分散,习惯东张西望,或作伸颈、装相等怪异姿势。

  一般来说,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就可诊断为儿童孤独症:

  (1)对人普遍缺乏情感反应,严重影响社会性相互作用;

  (2)语词性和非语词性交往和想象性活动严重减少;

  (3)刻板、重复或仪式性行为,严重约束生活活动。通过治疗,可减少行为症状、促进发育,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游戏、拥抱、家庭、药物疗法等。


【 哮喘气管炎全新疗法! 】【 “子宫有六怕”,乳房美丽与悲哀 】
【 专治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 】【 长期失眠--抑郁怎么办..... 】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

儿童孤独症的特点

医生回答

此症属精神类疾病,请向心理论坛咨询

回答医生:张坚平--向我咨询351|2003-10-2410:44  投诉

杨晓玲孤独症(autism)(1938)最早由凯纳(Kanner)在JohnsHopkins医院诊断。他观察到一例5岁男孩Donald,他旁若无人,似乎生活在自己独有的世界里,尽管他有惊人的词语量,但他不能维持与人的正常对话。他的父亲说,当他2岁半时就表现出记忆力很好,能流利地背诵圣经第23节及美国历届正副总统的名字,能顺背倒背字母。他很少与人讲话,讲话时人称使用经常出现错误,把自己说成“你”,把对话人说成“我”。他对一般儿童喜欢的玩具和活动没多少兴趣,而迷恋于旋转木棍、平锅和其他圆的东西,他对周围物体安放的位置记忆清楚,对位置的变动和生活规律的改变均感到烦躁不安。之后,Kanner又陆续看到10例与Donald类似的病例,1943年他首次报道了这11名儿童,指出他们共同表现为:(1)极端孤僻不能与他人发展人际关系;(2)言语发育迟滞,失去了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3)重复简单的游戏活动,并渴望维持原样不变;(4)缺乏对物体的想象及灵巧地运用它们的能力,如缺乏想象性游戏,特别喜欢刻板地摆放物体的活动。Kanner将这类患儿命名为“早发性婴儿孤独症”。1982年我国医学刊物上才开始有正式报道。孤独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社会交往行为缺陷社交行为缺陷是孤独症的核心病理征象。有的患儿在婴儿期时就回避与他人的目光接触,不象正常儿童那样伸手要抱,也很少面部的表情,不懂得撒娇,对别人的呼唤常常不理会,对人的声音没有什么兴趣,为此,他们的父母以为他们是聋子。智力较好的患儿,症状往往在2~3岁以内时并不明显。患儿在幼儿期其依恋行为发展不佳,在家不尾随父母,与父母分离不感到不安,对陌生人也无相应的恐惧反应,但他们可能喜欢身体上的某部分的接触,如给他抓痒或坐在大人腿上或不时地要抱。这种行为有时并不意味着与大人的情感接触或交流,而只是重复一个动作,或喜欢接受感官的刺激。相反,有的则拒绝接触,如从小就不喜欢父母的拥抱,怕人触摸。为此,他们对与儿童的接触或游戏缺乏兴趣,甚至躲开他们。在儿童中期他们与父母和家人的依恋行为发育得较好,但其他社交困难仍然存在。对人缺乏兴趣,他们没有兴趣参与其他儿童的游戏,也没有能力建立伙伴关系。对人和对人情感方面的兴趣和反应异常,在儿童的言语交谈中,常常缺乏幽默感,不懂得开玩笑,做一些让同伴不愉快的事,如突然推人一下,或拍人一下,或打人等,或破坏别的儿童的游戏或玩具,妨碍了友谊的建立。交流沟通的障碍1、言语交流的损害大约2/3以上的孤独症儿童有语言发育障碍表现。许多患儿在1岁以内时缺乏咿呀学语的阶段,有文献报道,大约半数的典型的孤独症儿童到5岁时仍然缄默不语,有的甚至终生不语。而当言语发展时又常常表现为不正常的言语形式,如立即的或延迟的仿说,如鹦鹉学舌式完全仿语。常常使用不当或不恰当的使用,往往教他说时又不学,有的光见嘴动而未能发出声音或声音非常小。严重的患儿语言没有句法,言语支离破碎,有的则重复说别人说过的短语,时常有代词运用的颠倒;有时语言的产生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是自我刺激的目的,表现为词、短语或者声音一次一次地重复,如电报式或如同机器人讲的话,他与环境与当时进行的活动毫无关系,但这种情况有时有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的倾向。在与人交谈中,他们的谈话倾向于说他们自己感兴趣的 和相同的事,常自顾自地讲,一旦离开这一话题,便失去了与交谈者的接触。一般来说,通常他们缺乏相互反应的有来有往的聊天式谈话。在谈话中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对人说”,而不是“与人说”。2、非言语交流的损害孤独症儿童的非言语交流损害严重,并且出现时间早,有的患儿有时父母非要他们谈时,也很简单很少谈整句话或缺乏主语;有的则宁愿放弃要东西也不谈话或不学说话,即使会说也常常不说,想要什么,常拉着大人的手去取他们想要的东西,或要干的事,并且缺乏面部表情,也很少看见他们在谈话中用点头、摇头或眼神来配合语言的交谈,哪怕是在表明他们的愿望,也不注视对方。他们很少参与做模仿性游戏,也很少尾随父母模仿家务劳动。在儿童中期或晚期,即使当他们已经比较理解这些姿势语言,但仍然不怎么使用姿势性语言。少数患儿发展了一些模仿游戏,可仍然比较倾向于喜爱重复和刻板的活动。一般而言,孤独症儿童能够表达他们的愉快、恐惧或生气的情感,但倾向于表现过分激烈的情绪。不寻常的兴趣和行为方式1、对环境改变的反抗和对物体不寻常的依恋如对家庭环境或日常生活规律或习惯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他们的不安或反抗,也有一些患儿对某些物体或玩具产生不寻常的依恋。特别喜欢重复刻板的游戏或活动,如爱看电影中的广告、天气预告节目,甚至是固定的财经报道、股市行情节目。有研究资料表明这种状况是其他孤独症样智力低下儿童的两倍。几乎所有的孤独症患儿都表现出对学习中进行一种新活动产生明显的抵触和抗拒。2、仪式性或冲动性行为表现为刻板重复的运动(如晃手、旋转和肢体的其他动作)及刻板的生活常规(如只吃几种他/她“喜欢”的事物,出门要走固定的路线)。在青春期前后有的患儿产生强迫症状,如问同样的问题,并且要求对方以某种特别的方式来回答。有的患儿好尖叫、高喊、撞头、咬人、抓人、摔东西、损坏物品等冲动性伤人、毁物、自伤行为。3、感觉和运动的异常反应如着迷于灯光、声响、某种运动的感觉或物体表面的感觉等;但又对一些感觉很敏锐或迟钝,如味觉、痛觉、触觉。他们对某些东西不是着重观察了解它们的功能性方面,而是倾向于关注个别方面的属性,如只注意他们的味道、颜色、形状。在运动水平方面,典型的发育里程碑可能有点延迟,并且许多患儿存在过度活动,动作不协调。智力和认知缺陷大约40%~60%患儿的智商水平低,智商小于50,只有20%~30%的患儿智商达到70。有一些患儿由于没有语言及语言功能过低,以致无法测出智商数。有研究显示,孤独症儿童与智力水平相同的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比较,他们的认知损害,大多存在于语言的理解、灵活性、创造性、言语的组织和信息利用等方面的损害,这些方面较同样的低智商者表现更为严重,并且表现出更多的异常社交方式和反应,如触摸他人、过分地亲近人或对人及对新环境的恐惧和拒绝。像“白痴学者”那一类的伴有孤独障碍的患儿具有特殊的操作能力、机械记忆、数字记忆、音乐、计算的能力。其他的临床现象患孤独症的人情感表达比较直率、过分和不适当,他们的情绪往往不稳定。啜泣、哭喊、尖叫、大哭、大笑、而不一定说得出为什么。有的存在一些自伤行为,如揪头发、撞头、打头、咬手(或其他部位)或东西,多数认为这属于一种焦虑不安的表现。孤独症的起病往往在儿童早期,一般3岁左右症状就比较明显。患病率的调查报告20世纪70年代英国伦敦对8~10岁儿童的报告患病率为4~5/万 之后,其他国家的调查报告亦类似,然而,90年代后,患病率的报告比较高,这与调查的对象诊断范围有关。据可靠人士透露我国2年对0~6岁的儿童的一次全国抽样调查患病率约为8/万。

回答医生:张志勇-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安阳市康复教育中心-向我咨询0|2003-10-2516:23  投诉

郭延庆杨晓玲应当说目前所有的针对孤独症的药物治疗均为对症治疗,也就是说药物对孤独症的精神性药物治疗依然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一、抗精神药物氟哌啶醇:有很好的证据表明,支持该药对孤独症的疗效。曾有报道0.5-3mg/日治疗40例孤独症儿童(2-7岁),行为症状(如攻击行为与自伤行为,即SIB:self-injurybehavior)减轻,学习能力提高;副反应方面包括过度镇静、易激惹以及肌张力障碍。可能用药半年左右就能见效;但终止治疗也可能依然保持疗效(n=60;Perryetal,JAmAcadChildAdolesPsgch1989,28,87-92);一项对照实验报告效果相当显著(n=45,p/c,d/b,Andersonetal,JAutismDev.Dis1989.19.227-39)。Perry的论文是唯一的长期疗效的研究;由于副反应可能很显著,推荐低起始量,并缓慢加量的治疗原则。二、抗抑郁剂: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LS)可能会有作用;尤其是对伴有刻板行为的成年患者;儿童与青少年患者可能对SSRIS更为敏感,因而再次强调“低起始剂量并缓慢加量”的治疗原则。一项研究表明氯丙咪嗪相对于安慰剂与去甲丙咪嗪(desipramine)来说,对改善孤独症的症状以及愤怒情绪、仪式性行为有更好的疗效(12例:d/b;c/o;10/52;ArchGenPsgch1993,50,441-47)。氟伏沙明也显示出优越于安慰剂(30例:12/52,216,p/c,McDougleetal;ArchGenPsych1996,53,1001-8)。氟西汀(20mg/d)有两例治疗成年孤独症伴强迫样行为症状取得显著疗效的个案报告(Koshes,AmJPsgch1997,154,578)。三、其它抗精神病药物:由于氟哌啶醇显著的副作用,精神病学家常常诉求其它的抗精神病药物来治疗孤独症常伴有的显著的紧张以及激越症状,尤其是低剂量的情况下,维思通由于在锥体外系付反应,尤其在不随意运动障碍方面的优越性可能使其格外有用。两项开放性研究显示在治疗孤独症爆发性的攻击症状时,维思通具有快速改善的效果(11例;HorrigauandBarnhill,OAutismDevDisorder1997,27.313-23)。对小年龄孤独症患儿的某些严重的行为症状也显示一定程度的改善(12/52.10例开放性研究;Nicolsonetal,JAmAcadAdolescPsychiatry1998,37,372-76);在一项为期12周的研究中,显示明显优于安慰剂(31例,d/b;pk;McDougleetal.ArchGenPsych1998,55,633-41)。在对3名孤独症的一项开放性研究中,氯氮平显示对SIB、多动与攻击行为方面的显著改善。其中两例维持长期治疗。(Zuddasetal,AmJPsych1996,153.)1.丁螺环酮(Buspirone)有少量开放性的研究提示对减轻焦虑有部分疗效(例如:14例的开放性研究,Rateyetal,JClinPsych1989,50,382-84);4例孤独症应用丁螺环酮15mg/d有两例有效。(4例,Realmutoetal;JClinPsychopharmacol1989,9,122-25)2.卡巴咪嗪(Carbamazepine卡马西平)有一些研究报告对孤独症有部分疗效,比如Gillberg,JAutismDevDisord1991,21,61-77.3.可乐定:两项对照性的实验研究显示在减轻多动、冲动及易激惹性方面有一定效果(9例,d/b,p/c;Fankhauseretal,JClinPsych1992,53,77-82;8例,p/c,d/b,c/o,Jaselskisetal;JClinPsychoPharmacol1992,12,322-27);但更多可能发展为对该药耐受,(Seemtodeveloptolerance),而且副反应有时可能比较明显,如头晕及困倦。4.锂盐:对出现循环性心境不良的症状的患儿曾经试用过锂盐的治疗,比如:2例,Kerbeshianetal,JClinPsycvhopharrmol1987,7,401-5。(锂盐不用于学龄前儿童)5.利他林(Methylphenidate)对情绪爆发与心境的不良 响有时可能会掩盖其对注意缺陷与刻板行为的积极效果(Strayhornetal,JAmAcad,childAdolesPsych1988,27,244-47)。有两项研究显示对孤独症伴有多动症状有显著疗效(10例,d/b,p/c,c/o,Qutmtanaetal,JAutismDevDisord1995,25,283-94;13例d/b,p/c,c/o,Handenetal,JAutismDevDisord.2000,30,245-55);利他林用量在10-50mg/d之间,可以显著改善量表评分(9例,JAmAcadChildAdolesPsych1988,27.248-51)。6.纳屈酮(Naltrexone)三次对照试验结果令人失望(比如13例,d/b,p/c,c/d,Kolmenetal,JAmAcadChildAdoles.Psyd1995,34,223-31;23例,4/52d/b,p/c;c/o;Willemsen-Swinkelsetal,BiolPsych1996,39,1023-31),尽管1mg/kg/d有可能减轻退缩,多动及SIB,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镇静(AmAcadChildAdolesPsycl1989,28;200-6)。但在其它测量指标方面并无明显改善。有可能存在一个治疗窗,对某些患者而言10-25mg/d也许是个合适剂量。7.丙戊酸盐:有报道对孤独症相关的某些行为症状可能有部分疗效(开放性研究,Plioplys,ArchPediatrAdolescMed1994,148,220-22)。8.维生素类:大剂量Pgridoxine(B6)合并Magnesiam(Mg剂)曾被认为可以产生轻微的疗效,但这样大剂量用药的风险也相当大。四、无适应症且无疗效Seccretin(胰液素/胰泌素):尽管一度对此兴趣很浓,但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完全没有效果

回答医生:张志勇-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安阳市康复教育中心-向我咨询0|2003-10-2516:26  投诉

一、广泛发育障碍(PPD)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PPD是指一组起病于婴幼儿期的全面精神障碍,主要为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的异常,如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刻板、重复。症状常在5岁以内已很明显,以后可有缓慢的改善。2.分类在美国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Ⅳ版)(DSM-Ⅳ)中,PPD包括五个诊断类型:即孤独症、Rett障碍、儿童瓦解性障碍、Asperger氏障碍及其他未分类的广泛发育障碍(PPD-NOS)(包括非典型孤独症)。国际疾病分类手册第十版(ICD-10)中,PPD包括八个诊断类型:即童年孤独症、不典型孤独症、Rett氏综合征、其它童年瓦解性障碍、多动障碍伴发精神发育迟滞与刻板动作、Asperger综合征、其它弥漫性发育障碍、弥漫性发育障碍,未特定。CCMD-Ⅲ中,PPD包括6个诊断类型:即儿童孤独症、不典型孤独症、Rett综合征、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Asperger综合征、其它或未分类的PPD。三种诊断标准与分类的本质无多大差异,且均认为孤独症是最典型的广泛发育障碍。3.PPD亚型的特征现依据DSM-Ⅳ分类将各亚型的特征分别讨论:(1)Rett氏障碍:1998年国际工作组制定了Rett氏障碍的诊断标准,只见于女孩,起初有一正常的发育期,5月~4岁时,头部甥长减慢,随即获得的目的性手部技能丧失,出献无目的刻板、重复动作,2~3岁时社会化技能、语言表达、重复语言恶化,以及运动失调及运动不能,步态不稳、僵直、呼吸失功能等。Rett障碍患病率为1/1~1.5万女性,预后差。遗传研究证实此障碍为X连锁性基因突变伴男性半对致病基因死亡,共基因突变位于Xq28,约1/3突变基因为MeCP2,但基因缺失导致Rett氏障碍的机制仍不清楚。(2)儿童瓦解性障碍(CDD):1930年Heller称它为婴儿痴呆,儿童有2―4年的正常发育期,〖JP3〗随后社交、言语、生活技能迅速衰退,甚至丧失,有些患者伴有代谢性脑白质病和Schilder氏病。Volkmar〖JP〗与Rutter(1995)依据DSM-Ⅳ诊断标准,将26例CDD患者与孤独症对比,结果,CDD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6月,两组无性别差异,但CDD组表现更多的缄默症状和IQ<40,说明发病年龄具有重要的鉴别价值,但其患病率较孤独症低。(3)孤独症、As perger障碍(ASP)和其它未分类的PPD(包括非典型孤独症):DSM-Ⅳ的PPD试用标准对1000个病例进行了研究,其中有163例符合PPD诊断;但不符合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另有38例给了其它或未分类的广泛发育障碍或不典型孤独症的诊断,给出这种诊断是因为没有足够的信息诊断PPD,但又存在孤独样症状。Asperg-er氏障碍的症状与所谓的高功能孤独症或孤独症谱系障碍很相似,很多年少的Asperger患者有正常的语言发育,但社会交往时,面部表情、音韵、社交特征是缺陷的,缺乏眼睛对视。如果是高智商,他们也许对一、二件事情非常感兴趣,如天文学、地理等,甚至能成功的运用这些知识。另外,Asperg-er氏患者还表现为运动迟缓、动作笨拙。认知发育基本正常,自助技能与适应行为无明显异常。非典型孤独症的症状多见于30月以后,表现为非典型的或近似的孤独症症状。有两个研究对比了高功能孤独症(HFA)与ASP,结果在运动受损、笨拙方面无明显差异。认知方面,与HFA组相比,ASP组有较好的言语得分和较差的操作得分,Eisenma-jer等(1996)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在家系和发育变量中,只有语言迟缓能预测诊断,Asperger组较孤独症组有明显高的言语心理年龄。Hahoney等(1998)也进一步研究证实孤独症与Asperger氏障碍间的鉴别无困难,但对非典型孤独症的鉴别难度较大。另外,一些专家试图对PPD的本质有新的认识,但并不理想。Wing(1997)依据人际交往、沟通、创造力和行为方面,建议把PPD分成三个亚型,即躲避型(aloof)或主动回避型;被动型(passive),接受交往但不主动;奇特主动型(activebutodd),接受人际交往方式奇特、古怪。尽管临床医师能可靠地把孤独症与非孤独症病例分到三个亚型中,但亚型主要与IQ有关。低功能者多数分为躲避型,高功能者多为奇特主动型,被动型介于二者之间。研究Wing系统分类的其他观察者对此并不感兴趣。二、发病率在过去30年中,有20个流行学的研究,Fom-bonne等计算了所有研究,估计孤独症平均发病率为4.8/万,或约为1/2000。不过有几篇报道其发病率较高,约为1/250。报道发病率差异之所以大,可能与筛查方法、诊断工具、诊断标准不同有关。一个跨国研究包括三个国家即法国、日本、挪威等使用严格的lCD-10研究用的诊断标准。结果法国组报道孤独症的发病率为1/2000。若孤独症与其它PPD一起则为1/600;挪威组报道发病率为1/2000;相反,日本组报道约为1/500。但50%多的样本IQ>85,这提示日本人群中有更多的类似于高功能的孤独症患者。一个谨慎的解释是,报道发病率较高者是因为非典型孤独症、Asperger障碍和PPD-NOS的所占比例较高所致。保守的估计,孤独症的发病率约为1/2000,加上Asperger障碍为1/1000。三、评定量表最受欢迎的两个评定量表为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与孤独症行为调查表(ABC),两者均有较高的信度。有人提出,CARS能较准确地确定是否是孤独症,这优于ABC,不过CARS评定来自于直接观察,而ABC来自于父母填写。过去十年中又出版两个新的问卷,即ADI-R和ADOS。ADI-R是一标准化的观察问卷,适用于PPD的诊断,组成的条目包括上学情况、治疗史、家庭史、社交技巧、交往与游戏、受限的重复行为问题、一般行为问题。每个问题评分0-3分,0分提示正常,3分极其严重,ADI-R的信度与效度可靠,用于孤独症的三个类型的诊断。ADOS是一标准化用于观察孤独症社交行为的草案。由一系列格式化和半格式化的“评论”(Presses)组成,包括人际交往、特异性靶行为。评定者间的信度是好的,因此发展为一诊断系统。CARS量表对 查来说是最好的工具,易学易懂,有较好的信度,敏感度高,有利于识别孤独症。就研究来说,只有AID-R和ADOS是合适的,优点是提供了详细的问题,包括社交、语言、人际关系。且有数字诊断系统,包括DSM-Ⅳ的每一个诊断类型,但评定者需经过严格训练。四、孤独症与社会交往问题在过去二十年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孤独症儿童在头二年有正常的社交与情感交往发育。新生儿来到世上,有其天生的行为,即最大程度地增加与看护者的关系,Szajnberg等(1989)描述了婴儿情感表达与母亲的反应,当母亲使用夸张的音调、体语、姿势、面部表情,向婴儿显示母爱时,她们的婴儿知道用自己的非言语交往行为进行反应,2―4月的婴儿中有30%的人能自发地追踪母亲的视线,14月的儿童都会如此。Baron-Cohen等(1993)、Sigman与Capps(1997)报道,孤独症患儿不能做出典型的非言语社会交往。孤独症儿童能接近他们的母亲,也试图与母亲接近,但他们不能对表情、手势、非言语的情绪认知作出反应,不能用眼睛对视讲话者。即使语言发展,也不会聊天,不能有效平等的交换意见。简单地说,孤独症患儿不能表现出接合注意(jointattention),不能发展头脑理论(theoryofmind)。接合注意的发育先于语言发育,涉及三方面注意的协调,即婴儿、另一个人与物体或事件。“头脑理论”狭义上讲是指能理解自己的思维,能通过阅读社交信息和听到什么而做出相应反应。所有孤独症患儿均缺乏头脑理论,甚至有正常智力和语言的患儿也不知道人际交往中的社交规则,不能正确地应用动作,理解他人的意图,也不能对非言语信息做出迅速的反应。即孤独症患者缺乏社交学问,不能形成前后联系的社交意图,不能自发地扮演游戏角色及理解用意。头脑理论的缺乏并非孤独症所特有,有些听力障碍或Down氏综合症的患儿也存在,但孤独症儿童与二者的区别也许是后二者不出现接合注意的缺乏。Minshew等(1997)应用神经心理学将33例智力正常的孤独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进行了研究,发现孤独症患者在注意力、简单记忆力、简单语言、视一空间方面是较完整的,他们受损的是运动技巧、复杂记忆、复杂语言和推理(reasoning)。执行功能(executivefunction,EF)受损是大脑额叶受损所致。EF的定义是保持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未来目的,包括激发目的能力、计划行动达到目的、维持记忆过程。有人报道在孤独症中有较高的特异性EF缺陷,如认知灵活性受损、转换认知观念受损。Pennington和Ozonoff(1996)提出,EF缺陷可能是“头脑理论”(theoryofmind)缺陷的基础。五、广泛发育障碍是一谱系障碍孤独症可能是几种分离的遗传障碍伴部分重迭的表现型,孤独症谱系模式是指那些社交受损的个体,其行为、兴趣、社交活动的功能减退或丧失。近来的一个研究,应用“社会交往”作为谱系变量,使用ADI-R和ADOS作为评定工具,因子分析提取三因子,症状涉及三个方面,即情感、接合注意和头脑理论。情感交流代表了儿童行为特征,在与他人交往时,使用面部表情、手势、言语和身体语言来表示行为和倾向。广义上讲,头脑理论代表了“社交技巧”。严重的孤独症儿童在此三个方面有中度到重度的异常,Asperger障碍与PPD-NOS患者情感交流因子的得分较接合注意或头脑理论高,主要为头脑理论损害的患者最少。尽管这些结论令人兴奋,但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重复及进一步研究。总之,广泛发育障碍是一种谱系障碍,国内外的分类基本相似,认为孤独症是最典型的广泛发育障碍。患病率约为1/2000。孤独症与Asperg er综合征二者共同的患病率为1/1000。目前已有一些量表适用于PPD的研究及临床的评定。孤独症缺陷的本质是社会交往困难、接合注意障碍、与不能发展头脑理论。

回答医生:张志勇-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安阳市康复教育中心-向我咨询0|2003-10-2516:31  投诉

王梅孤独症儿童的很多行为看似怪异多端,莫名其妙,而实际上其行为的发生与变化是有着内在原因的。行为--心理源分析,是指探讨对孤独症儿童外在行为的内部动因(即心理源)。通俗地说,就是企图寻求一些典型行为的内在心理根源,把握其心理变化,调空其行为。比如坚持固定某种家具陈设,长期固定穿某种衣服,固定走同一条路回家等,这些问题有的表现隐密或不影响他人,人们一般不需过多干预;我们就应积极寻其根源并加以调控。心理源一:本身疾病导致应对环境适应能力弱,难以接受新刺激和环境的轻微变化。孤独症儿童因本身疾病导致其认知能力差,认知过程相对较长,一旦掌握了某种做事程序和了解了某种环境就很难接受其他,一有变化就不能很快接受而产生异常情绪甚至恐惧。调控方法:(1)从根本上提高环境应对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长期地培养其应对能力,尽可能创造时机参与社会公共活动。一开始要选好活动场合,必须是其不反感的地方,如他不愿意逛商场,就可先去小百货店进行训练,因那里人少、东西少、地方小,相对新异刺激就小,不至于难以承受。其次要鼓励其主动参与,最好能选配一个小伙伴带领他玩,尽管有的儿童在封闭的家庭环境中能应对,但如果不能接受外界新异刺激,最终还是不能走向社会,因此无论发生多少难堪之事,带他多接触社会都是必须的。(2)根据其理解能力设计场景,预先做好精心安排。如有什么人要来,可能的话先拿客人的照片让他认知,如果带他去商场,可先带他去商场要买他最喜欢的东西。再比如平时他做爸妈中间吃饭,即使来客人也让他做原处,由亲人陪伴,面前放着他爱吃的一两个菜。虽然来客人本身对他是个强烈的新刺激,但有他爱吃的饭菜和亲人的陪伴会降低其不安情绪。(3)及时告知儿童该做什么,该怎么办,做对了及时奖励,避免当众批评或说"不该如何"等话。心理源二:受以往失败经验或不良心理体验的捆扰。环境变化会引起他们不知所措及一些看似怪异的反应,而这恰恰会被制止、斥责甚至惩罚,以反感环境的变化。如坐公共汽车时被挤撞,以后坚决不做该路车;某位客人来时,他的焦虑招致批评斥责,以后就反感某些人来。调空方法:(1)奖励正确反应,淡化不正确反应。如来人刚进门时他不闹就马上安慰并给予奖励,如果轻微尖叫或狂叫一两声就停,则不予理睬,淡化这种不当反应,而由某人陪伴他一会儿,下次他的不良反应就会更少,总之在来人时要给他以良好心理体验;(2)在预先告之来客人的前提下,可由客人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不强迫他马上与客人打招呼。等客人来了一会儿,确认他不反感后,可由客人传递给他喜欢的物品,这之后再要求他与客人打招呼,这样用诱导的方法自然地、宽松地让他接受环境变化。家长、老师不可过分焦虑地改掉他,而应尽可能引导儿童建立正确的反应模式,做到不批评孩子出现固有行为,不说"别这样别那样"的话,给他一个良好的心理空间,并提供适当的心意刺激,及时奖励良好的行为反应,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其发生率。二、重复奇特的动作和语言重复奇特的动作以手部动作最为突出和普遍,如不停地晃动手指,转动某特品等;重复别 的话多种多样,有的重复最后一个词,有的重复一句问话,有的重复句型但换了内容等等。心理源一:喜欢某中刺激或消遣模式,进行自我安慰或自我愉悦的一种方式。有的儿童无所事事时、高兴时或着急时都会不停地晃动手或晃动椅子或总爱重复某句话等,因其外在表现形式贫乏,给人的感觉是"总是这样重复某件事情"。如有男孩喜欢用碗玩水,把水从一碗倒到另一碗再倒回来,一天数十次,高兴时烦躁时都跑去玩,边玩还边听水声。调空方法:(1)对于不影响他人有能稳定其情绪的允许保留,必要时靠转移注意、缩短时间等来适当干预,应给予一定的自由活动的机会。(2)提供其他的消遣娱乐方式,培养一些基本的专业技能。如那个男孩爱听水声和玩碗,则训练其刷锅刷碗,把洗涤灵从一碗倒入另一碗中,还可以培养其沏茶倒水等,总之应该因势利导,往往断然制止不起作用,反而引发其他刻板行为。心理源二:对外界环境刺激不知如何应答时的一种简单机械、直接的反应模式。从总体上讲,孤独症儿童言语发展有障碍,往往对别人的问话等不知如何回答,或者根本不理解言语的沟通功能,只能简单模仿和重复。调空方法:(1)在不批评否定其重复的前提下,提供正确的反应模式让他模仿。如回答问句时要提供答句,并与之面对面坐好,让他理解"有问有答"的反应模式。如对方问:"你叫什么名字?",另一老师答:"我叫张小宇",并把握着儿童的手指指自己,儿童重复"我叫什么名字"则不予与理睬,儿童重复"我叫张小宇"后马上奖励,同是重复话,一个无奖励,一个有奖励则可强化正确行为,逐步使其理解有问有答,问答分开。三、自伤行为在生活中常见某些孤独症儿童不停地咬手背,用头撞墙或拍打头部,无休止地哭喊等。其危害性较大,是一种严重行为问题。心理源一:渴求关注畸形表现,是渴求关爱和不当奖励方式共同导致的。如有的儿童平常不被理睬或少理睬,只有自伤时才被安抚这反而奖励了这种行为,使其不断的发生。同样儿童因哭泣而使本不能满足的要求得到满足(如哭了一阵就被抱起等),于是用哭来提要求。调控方法:(1)平等对待,适当关注,无论成人心情好坏都一样。(2)无理要求从一开始就不能满足,无论如何哭闹都要坚决不妥协,使之懂得"哭闹没有任何用处"。(3)在对儿童无严重伤害的前提下,坚定信念不理睬自伤行为,一旦停止才马上满足合理要求或给予安慰。(4)用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尽可能促使其停止自伤行为。

回答医生:张志勇-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安阳市康复教育中心-向我咨询0|2003-10-2516:34  投诉

一旦发现您的孩子有类似的症状,请尽快到医院及有关部门诊断。若孩子确诊为孤独症后不必惊慌,应作好长期教育训练的思想准备。我们建议您:要勇敢面对现实争取社会理解和支持。对于亲朋不必隐藏实情,应争取他们的同情和支持。对邻里询问和关注要给予适当的;诚恳的回答,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援。☆让孩子大胆的走入社会,走出封闭的天地,以利于教育。☆要用百折不挠的精神为孩子寻找一个理想的教育训练机构。自己学做教师教孩子学习技能。☆相信教育训练一定有效果。☆防止过分保护和包办代替。☆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要引导、矫正、不能迁就☆首先要努力训练孩子听"指令"。与教育机构配合,制订出可行的长期的个别训练的计划,坚持长期艰苦的训练。客观的看待孩子的进步,以鼓励为主正面教育为主,防止简单粗暴甚至体罚。家庭成员要团结一心,为孩子创造良好的 育空间。对于孤独症儿童的训练,一般应采用以个别训练为主,个训和群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训练中应坚持的五大原则:正向发展原则:以儿童一般发展规律指导训练,坚持以发展为主,在训练过程中有计划补偿缺陷,矫正不良行为。协同发展原则:从提高儿童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心理素质,良好个性等方面协同一致发展。动态原则:根据训练过程的个性特点及效果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情感交融原则:教育者用身心去热爱,尊重教育孩子,赢得他们的信赖,形成亲子般的感情联系。社会化原则:用多种方法、多种渠道使儿童加入到正常社会中进行训练,广泛参与社会的交往和沟通。

回答医生:张志勇-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安阳市康复教育中心-向我咨询0|2003-10-2516:37  投诉

国内外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孤独症儿童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与不教,教得是否得当,他们的发展方向是完全不同的。“好的方向”就是他们能够逐步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甚至在接受培训后从事某项工作而达到生活自理。如果听之任之,孤独症儿童就很难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好转,相反往往会发展出愈加严重的情绪、心理、行为等障碍,使得他们周围的人甚至家人都感到越来越不能忍受。而由于被他人排斥,孤独症儿童的挫折经历就会越来越多,这将进一步把他们推向更加自闭的状态。  有专家介绍说,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开始得愈早效果会愈好。一旦孩子被诊断或怀疑性诊断为有“孤独症倾向”,就要为他们提供干预性的训练,因为训练是目前比较有效的矫治途径。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患孤独症的孩子多在3岁左右被确诊,因此,“3至6岁”是专家建议的最佳训练期,这一时期也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

回答医生:张志勇-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安阳市康复教育中心-向我咨询0|2003-10-2516:42

本文Hash:a5d442e0a7e5fb915323f31b82219e6895576518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