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挑食很有可能是食物过敏

“假如婴儿容易呕吐或食欲不佳,这不一定是他们故意挑食,很有可能是食物过敏惹的祸。”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免疫研究室主任、儿童免疫专家陈同辛教授指出,“孩子拒吃某些食品并非因为任性,这很有可能源于食物过敏。如果不了解患儿的过敏症状,一味对孩子实行强迫进食,很可能会加重其过敏反应。”

牛奶、鸡蛋是初生婴儿最常接触的致敏原,其中的主要致敏物质是一种叫β-乳球蛋白的成分。

80%的牛奶过敏小儿在3岁后可逐渐对牛奶蛋白产生耐受。而6个月以上的婴儿不仅容易发生牛奶过敏,还会出现对鸡蛋、鱼类或豆类等含有蛋白质的食物产生过敏反应。

此外,其他常见的过敏性食物还有鱼类、贝壳类海产品、坚果、花生、黄豆。而在我国,芝麻和水果等食物过敏也相当常见。

许多学龄儿童出现的哮喘、鼻炎等就可能与其婴幼儿期间接触食物致敏原刺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如果发现儿童对某种食物过敏,就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避免再给他们食用这种食物。同时采用积极的方法改变儿童的过敏体质,并且为他们补充全面均衡的营养。

孩子厌食 ,有可能是食物过敏>>过敏


  孩子出现厌食的原因,多而复杂,其中有一种原因是食物过敏。儿童在进食致敏食物后的过敏表现,不一定都会有明显的皮肤潮红、疹癍等典型症状,大多数仅有不同程度的胃肠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浑身乏力、精力涣散、气紧胸闷等症状。症状较为严重者,在送医中往往被误诊为胃肠疾病、上呼吸系统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症状较轻,尤其是那些仅有轻微感受者,家长通常把厌食归咎于孩子娇惯与调皮,沿用诱食、迫食的方法,使之再进食致敏食物而加重其过敏反应。

  由于没有找出食物过敏这一真正原因,孩子在进食致敏食物后的生理不适,常会诱发其心理不适。他们在见到与致敏食物色泽、形状和气味相同或相近的非致敏食物时,也会毛骨悚然,而拒食,甚至因此而放弃整餐。此刻,若家长仍强令其进食,所造成的逆反心理更会加重厌食。这是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也是厌食久治不愈或越治越重的原因。

  据研究资料,目前发现的致敏食物已多达100余种,虽然不是每个儿童都会对食物过敏,不是每个食物过敏史的儿童对其中每一种或多种食物过敏,但这些致敏食物很多是普通人家常见的桌上餐,故很难避而不食的。

  食物过敏偏发于儿童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食物中致敏物质逐年增多。近年食品食物原料所用的某些蔬果,因嫁接、授粉而品种变异;广泛使用化肥、杀虫除草剂,工业排出的污水、活气污染,使作物致敏物含量增高;食用禽畜和鱼类喂养过程中,大量使用某些含致敏食物混合饲料及遭受污染的饲料,使肉鱼蛋奶类食物致敏物质含量递增。二是婴儿期缺乏母乳喂养,体内缺少抗过敏因子而易患过敏症;儿童体质较弱或年龄偏小,肠道分泌物中免疫球蛋白不足,使其免疫机能稳定性差,致敏物刺激,大量产生过敏素而过敏。

  因此,对孩子厌食应认真分析,在多种矫治法无果,并排除疾病、心理、饮食质量等常见原因后,可以从食物过敏方面考虑。当观察到孩子每次进食某种或某些食物后,均感不适时,应让他们回避进食这些食物。若其厌食现象有所好转或消除,那就找出真正原因了。

  食物过敏症并非不治之症。值得提及的是,随着孩子年龄增加,体内免疫机能强壮,抗过敏功能恢复正常,即使再进食原能致敏的食物,也不会因过敏而厌食了。

上一篇疾病:合理使用抗过敏药下一篇疾病:孩子防过敏从准妈妈开始

小儿爱挑食可能是食物过敏

陈同辛:上海新华医院教授。主要从事临床免疫学和小儿血液肿瘤学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假如婴儿容易呕吐或食欲不佳,这不一定是他们故意挑食,很有可能是食物过敏惹的祸。”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免疫研究室主任、儿童免疫专家陈同辛教授指出,“孩子拒吃某些食品并非因为任性,这很有可能源于食物过敏。如果不了解患儿的过敏症状,一味对孩子实行强迫进食,很可能会加重其过敏反应。”

牛奶、鸡蛋是初生婴儿最常接触的致敏原,其中的主要致敏物质是一种叫β-乳球蛋白的成分。

80%的牛奶过敏小儿在3岁后可逐渐对牛奶蛋白产生耐受。而6个月以上的婴儿不仅容易发生牛奶过敏,还会出现对鸡蛋、鱼类或豆类等含有蛋白质的食物产生过敏反应。此外,其他常见的过敏性食物还有鱼类、贝壳类海产品、坚果、花生、黄豆。而在我国,芝麻和水果等食物过敏也相当常见。

许多学龄儿童出现的哮喘、鼻炎等就可能与其婴幼儿期间接触食物致敏原刺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如果发现儿童对某种食物过敏,就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避免再给他们食用这种食物。同时采用积极的方法改变儿童的过敏体质,并且为他们补充全面均衡的营养。

《国际婴儿营养指南》建议母乳喂养6个月并且推迟鸡蛋等固体食物的添加以预防儿童过敏性疾病。

本文Hash:3e7269671a5ec9cbb496d7343f6a62fafc1ad0af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