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沟通之道:简单三招读懂孩子心

小的时候总是不明白,虽听说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说法。但是还是不太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要那么严历的要求自己,为什么不能把这些家庭规距放松一点,直到自己也为人父母,当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这一切的一切,你就都明白了。

做好家庭教育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为了孩子,我们得努力去学习好的教育方法。因为只有好的教育模式,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反之,不当的家庭教育是毁掉孩子的一把“利器”。

教育好孩子,首先我们做为家长的要懂得和孩子谈心,需要良好的沟通方式,孩子愿意把心中的想法都和你诉说,我们家长才能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虽说每个家庭都有和孩子沟通,其本质都是相同的:和孩子说话,不仅仅是让他们耳朵听见,更要让他们用心去接受,用脑去理解,因此,沟通成功与否,方式最最重要。

方式1.书信交流

现代家长喜欢面对面与孩子聊天,又或者是针锋相对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却很少使用书写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久而久之沟通的方式变得狭隘,无新意,甚至言语来去根本无法对接,落得个“孩子为何不听话?”相信大家仍然记得上周六的“小明星”Dylan写的关于《窗边的小豆豆》的读后感,在全文的末尾Dylan写道:“读了这本书,我还有一个最大的感受,那就是小豆豆有一位既懂得孩子心理、又通情达理的妈妈。”

看似没写完的结尾却在妈妈眼里无比重要。妈妈没有纠结是否是完美的结尾,而去用心体会了Dylan的文字中似乎隐藏着一份心愿,于是妈妈写下了这么一段话:“Dylan很聪敏,我觉得他并没有写完,而是寄托了他对我的殷殷希冀:‘妈妈,希望你能更加的通情达理’,又或者是‘妈妈,是时候让我自己学着长大了,你不再需要那么严厉地管教我了’。

很幸运,我完全理解Dylan的想法,当然也会毫无疑问尊重他的意愿,让他独立成长,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就是我对他们最大的支持。”这段感人的母子对话小插曲会让二代人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即使出现问题,大家也会更多理解和包容。

为了《窗边的小豆豆》的读后感,也为了[父母堂],Dylan殷子昊亲手画了这幅素描。

方式2.找第三方参与

沟通的另一个窍门就是通过第三方对孩子的表扬和称赞来鼓励孩子更努力。比如上周六的主角妈妈戴安娜,她主动把Dylan的读后感发给我,当孩子从手机上读到自己的文章在{父母堂}发表了,自然会更加有写作的欲望。不仅如此,戴安娜还把读后感发给远在美国波士顿的奶奶,奶奶不是简单地说一句好或者不好,而是回复了一封邮件,字里行间充满对Dylan作品的自豪:

DearDylan:

你的关于小豆豆一文的读后感,㝍得很好,它洋溢着可爱的童真和童趣,又充满了浓浓的对小动物的爱心,十分真切动人。而且文中某些用词,有点令人发笑的“老练”,如“一个劲儿”、“横竖不肯”&helpp;&helpp;全文非常流畅,引人入胜。

关于你们家的“安娜贝儿小姐”,我们在上海时,已领教了她的顽皮和淘气。谁只要一坐下来,鞋子或袜子就被拖得不知去向了。还记得在我们离开上海的早晨,她居然在爷爷的被子上公然地拉了大便,真是令人哭笑不得,既可爱又可气。不知现在你和妹妹有否把她训练成一个乖乖的“淑女”了?

方式3.多渠道、多理解

妈妈们总说孩子不听话!因为他们总是不愿意听。实际上,妈妈需要静下心来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不愿意 听?是不是你的方式方法有问题?举一个例子,我的小儿子曾经特别爱说话,老师为此打电话联系我,希望帮助他改正。刚开始我只是跟儿子说:“Sean,老师觉得你讲话太多,影响其他同学了,能不能尽量少讲话?”往往是坚持了两三天又恢复原状。

所以我就换一种方式,每天在早餐桌上留一张纸条:“Sean,早上好,希望你度过很开心的一天。老师对你的要求是今天少讲话,能不能做到?”落款再写上“我爱你”。结果我的儿子也同样给我留了一张纸条:“知道了,我争取不讲话,我也爱你。”就这样过了一周,情况明显改善了。

这就是与孩子沟通的道道:多方式、多渠道、多理解。孩子并非不愿意改正,更多的是他们在这个年纪难以控制自己,所以,父母更加要理解孩子,努力创造环境,让孩子一点点地改,一步步地变。我们也会在他们的改变中看到自己为人父母的蜕变。

(/)

阅读本文的网友也阅读了:

批评孩子应谨记三大原则和掌握六个技巧

幼儿园里过圣诞家长竞相“大出血”

让孩子开心做家务经验妈妈有窍门

德国立法规定6岁以上的孩子必须要做家务

家长须知:培养孩子学做家务的四个好处

新爸妈常犯的10个错值得所有父母们重视

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才能用“武力”解决

家长溺爱孩子10大典型表现你犯了几个?

支招:与孩子沟通其实很简单

【妈妈网特稿】很多父母都说很难与自己的孩子沟通,孩子独特的“婴语”并非每个人都能懂。父母要学会和孩子说话,首先就要学会倾听,听孩子说话也是认同孩子的反应。学会与孩子沟通,日后能更好地明白孩子的行为,能更好的找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父母不理解孩子表达的意思,觉得与孩子沟通很吃力,有时用孩子的方式,却弄巧成拙,反而被孩子嘲笑。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为何会有隔阂呢?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享受亲子对话的乐趣呢?

孩子原本是一张白纸,简单思维的他们往往难以理解家长的语意。世界上最好的沟通本应是自己最亲的人,但为什么有时亲子间往往是相无比亲密,但相处、沟通起来却有隔阂和代沟呢?其实,有时孩子的确是听不懂你的委婉之语,而有时候孩子听懂了只是他不接受你的说法,因而和你站在对立面上。怎样才能让父母的话进入孩子的内心深处?家长应该要懂得用他那个年纪的语言有效地交流,这样你才能很好的享受你们之间的情感对话。

用孩子的方式思考

站在孩子的位置上思考

当你试着用适合孩子年龄的语言来解释一些事情的时候,试着把自己放到你儿子或者女儿的位置上找到最好的交流语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听听你的孩子他们平时怎么说,然后使用他们的词汇。

不要以为这个很简单,父母总尝试去猜测孩子想什么,他们小小的脑袋里总是有很多天马行空的东西,但成人往往已经固化了思维,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和思维方式,因此想要真正地像孩子那样思考,还真需要家长们多用心观察孩子,多向孩子取取经呢!

引导孩子提问

日常的亲子谈话大多是大人一直在做主导,无论是填鸭式的教导,还是灌输式的经验教育,家长难免滔滔不绝。其实孩子真没听进去多少东西,几乎只是你在自说自话而已。

不妨让孩子掌握谈话的主动权,在这过程中你发现你得到一堆“是或不是”的问题。这不仅能够缓解你思考用什么词语来跟孩子交流的压力,同时也能让你了解到你孩子的成熟度,掌握他们已经学到了哪种类型的事情。这些都有助于你将来在向你的孩子解释其他事情的时候使用最恰当的词语。而且提问式的沟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这让孩子学习得更多他感兴趣的事物,而不是你认为他感兴趣的事物。

引导孩子提问

小宝宝喝完水将玻璃杯子随手放在地板上,妈妈继而一串“连珠炮”:“以前就跟你说过喝完水的杯子要放在桌子上,这样放在地上很容易踢到洒出水或者打碎杯子。”这句话的信息量真大!思维简单的小宝宝绝对不能理解你这事所谓的前因后果,所以别把他们要理解的事情弄得太复杂,尽量把事情说得越简单越好,不然他们是不会明白的。

其实有些时候简单的动作会比语言来得更有效。比如你可以牵引宝宝的手去把杯子放在桌子上,然后给他们轻声提醒“把杯子放在桌子上”简单的话语简单的动作更有效哦。

看看孩子喜欢看的书

你有没有留意过你孩子喜欢看哪种类型的书?哪种类型的电影或者音乐?如果你细心观察,你可以通过孩子所处的环境来感受他们的语言。

对你孩子的业余爱好和兴趣感兴趣,不妨尝试融入他们的小圈子,读读他们的书,和孩子一起唱他喜欢的歌,陪宝宝一起看他最爱的电影或者卡通片,找到更多的机会去亲近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看看他们眼中的小世界,如果你做足这些事情,使用适合孩子年龄的话最终会变成你的习惯。

看看孩子看的书

利用日常事件巧分析

由于代沟 关系,有时跟的你的孩子交流起来会有些困难。但你可以丰富交流的材料,比如通过利用学校生活、老师帮助甚至一些视频来帮助拉近你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当你试着向你的孩子解释一些事情的时候,用学校发生的事情或者假设学校的情况来帮助你的孩子理解你要说的意思;老师每天和孩子打交道,已经了解怎么有效的和孩子进行交流,所以你可以多向老师取取经;你还可以借助万能的互联网,将你想要说的道理、知识通过相关视频、材料来给孩子更多的感性认知。这些方法都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你想要表达的内容。

三招打开与孩子的沟通之门

有些父母总抱怨,搞不懂孩子的一些做法,您不妨试试以下几个方法,然后就会发现,读懂孩子的心思并不是一件难事。

平等相处

小明已经5岁了,在家里,父母叫他做事情时常常会这样说,“去把杯子拿来”、“把报纸拿来”、“赶快去弹钢琴”。虽然有时候小明很愿意去做这些事情,可是每每听到这样的话,他反倒没有了动力。

点评:这些话,大人听起来没什么问题,但孩子的感受却会有很大的不同。孩子虽小,但同样不喜欢命令式口吻。所以,每当父母要求孩子做事情时,如果总是不能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身份,就会在和孩子沟通时难以保持平等的地位,“你要”、“你应该”、“你不能”等词语会常常挂在嘴边,其结果是家长说得越多,就可能越没有效果,这样,孩子就渐渐失去了与家长交流的愿望。

学会倾听

3岁的晓晓是家里的“小皇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十分宠爱他。晓晓的爱好是看图画书,爸爸妈妈一回来,他就会手舞足蹈地汇报自己的“读后感”,但由于说话不清楚,爸爸往往听到一半就去看报纸了,妈妈也似听非听,任由晓晓自说自话。

点评: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往往只顾自己“畅所欲言”,这其实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让他们闭嘴。孩子也有渴望交流的愿望,他们也希望自己的话能被好好倾听。每当孩子与父母说话时,父母应尽可能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说话,这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很在意听他说话,孩子会感到受尊重和鼓励,很愿意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

勿做对比

“你看,隔壁的小涛都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了,你什么时候才能赶上人家?”上幼儿园大班的菲菲现在最怕听到妈妈说这些,原来她还经常和小涛一块玩,可自从听了妈妈的唠叨后,她再也不想和小涛一起玩了。

点评:孩子由于抽象思维仍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在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时候,不要给他们一个笼统的“好孩子”、“坏孩子”的概念,而应该具体和清楚,更多时候还需要一个样本。不过,这个样本最好是从故事书、动画片中寻找。家长若是以孩子身边的人为例,恐怕会为孩子将来建立人际关系制造难题。

本文Hash:5caae44ed2a203b7371889243c362936805ff1a5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