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这些让孩子乖的与众不同,看他的华丽变身

传说中的炫娃技巧,除了炫才能,炫成绩,还有炫乖巧。家有一个乖巧的娃娃,就是爸妈的骄傲!但是,乖巧就等于好事吗?不听话就等于坏事吗?问题答案可能出乎爸妈们的意料,看来孩子听话这回事,我们有必要从新去认知它。

变身小叛逆,乖宝开始思考啦

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乖宝宝。同样,觉得自家孩子不听话的爸爸妈妈们,在解决问题前,需要先思考三个问题:

1.我作为父母,说的话都是对的吗?说的都是孩子想要的吗?

2.孩子不听话,真会毫无理由?除了任性没有其它原因?

3.作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真的能完成听别人的话吗?

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如果你的答案都是否,那么恭喜你,你已经了解到孩子们不听话的原因。也知道乖宝的小叛逆,并不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人的语言和行为是自己的大脑独立支配,孩子不是随人操控的木偶。不听话,是本性使然,是他的自我意识逐步地建立,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做个听话小乖宝,不一定是好事总是要求孩子听话,对于爸妈的教育可能会省事,但是对于孩子而言却并非如此,听话教育还可能对于孩子的成长带来另外一些不利的影响。

1.孩子容易产生依赖性,没有主见。家长经常强势地要求孩子遵从自己的决定,用他的思考代替孩子的思考,孩子就容易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的权利。那么以后做事情,他可能不擅长主动思考,习惯听从别人的意见。

2.责任感意识会比较。

孩子对爸妈言听计从,自己做事都不是自己一个人当?又怎么承担别人的责任?

3.不利于自信心的建立。

孩子的自信心不仅来源于成绩与技能,还来源于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孩子做什么,爸妈爱都指手画脚的话,他们会对自己做事产生迷惑,不知道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4.打击他的创造能力。

孩子有着发达的思维,充满更多的创造力与其思怪想,爱说爱动有自己的想法,向往自由。爸妈们一天到晚安排他们的生活,会打击他们的思考性。

让孩子“听话”,引导他思考。

当然,此处并不是提倡孩子不要听爸妈的话,爸妈说的话都不管用。而是说,不要执着于让孩子全部服从于自己的意见,也不要苍白地仅用语言的形式去教导孩子。

与孩子们相比,爸妈们生活经历丰富,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与技巧能够传授给孩子,但用语言硬塞给孩子不一定管用,爸妈们可以试试其它方法,引导孩子思考,能够主动接受爸妈的道理。

1.用建议的方式告诉孩子。

收起爸妈的威严,可以如朋友一般给他建议,让他思考最后的决定。如果孩子最后没有采取你的建议吗,不要因此发怒,否则孩子会觉得你说一套做一套。

2.孩子分享你的故事。

你过去的经验都是从你的事迹中得来,那自然可以像故事一样分享给孩子听,表达方式尽量生动有趣,孩子喜欢从故事里学习道理。

3.让孩子在活动中了解你的道理。

例如你想让孩子知道团结的重要性,则可以带他去参加一些亲子团体的活动。在活动结束跟他一起总结经验。

4.让他去试一试。

孩子如果比较执着,不能听从你的建议,再对他不造成伤害的情况下,可以让他按照自己的决定试一试,如果他失败了,你就可以开始教育的工作了。

让孩子成为与众不同的人

摘要:让孩子成为与众不同的人,人天生就具有移情的特征……是人类生物和认知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也有许多社会因素和经验会对移情特征的发展产生影响,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能够有所作为。——心理学家珍妮特·斯特雷..

人天生就具有移情的特征……是人类生物和认知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也有许多社会因素和经验会对移情特征的发展产生影响,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能够有所作为。

——心理学家珍妮特·斯特雷耶博士

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一个社会的和情感的世界。父母所扮演的主要角色——尤其是在婴儿出生后的几年时间里——是创造一种使孩子具有安全感的环境,一种孩子们能够探索和茁壮成长的环境。虽然我们认为社交活动以及情感控制与智力发展是有区别的。但我们注意到孩子出生后第二年里在社会发展和情感发展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与智力发展的进步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许多情况下——例如,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一个个体,具有改变世界的能力——社会发展和情感发展的进步会带动智力发展的进步。

婴儿第二年里在社会和情感两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是与父母和其他孩子看护人的作用相关联的。孩子与你进行的交流以及从你那里所获得的反馈是他发展自我意识、学习社会准则和独立探索世界所必须的刺激因素。换言之,爱、信任和尊重等因素正在帮助你孩子的大脑充分发掘智力潜能。

绝大多数父母都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孩子的一个主要进步表现是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个体。幼儿发展研究专家把此过程称为“个别化”,它涵盖了情感、社会和智力等方面诸多发展领域的进步。

·一切从安全的依附情感开始

与慈爱的看护人之间建立牢固的情感性联结关系,能够有助于孩子获取探索世界所必须的信任感和自信心。婴幼儿依赖父母提供的暗示去获得成功,去面对周围的环境。孩子是在你精心的护理之下才开始逐渐认识自我和他人。许多专家认为早期依附情感会对儿童今后一生的人际关系产生影响,不过他们也认为早期依附情感会影响智力发展。

·分离焦虑是个别化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

分离焦虑是婴儿发展过程中富有建设性的一步,尽管很难跨越。孩子会知道自己得与你分离——无论在身体还是在思想方面——知道他得依靠你的情感提示来决定自己的反应。这时,你要让他相信你会回到他身边。如果孩子还未为自己选择好替代物,那你就为他找一样过渡性的安慰物,如你的一张照片或你的一件衣服等。这有助于你不在身边时孩子自己调节情感。

事实上,儿童终生的发展是受到了其人生之初与父母的依附关系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家拜伦·埃格兰

·开始探索的年龄

自主性逐渐增强,这是婴儿第二年里一个主要的发展要事。你会注意到孩子的依附性有所减弱,注意到孩子更愿意独自探索周围的环境。他或许会自己带头上楼梯,或是打开底层的抽屈把里面的东西都翻出来。他还会饶有兴致地触摸自己的身体器官,并说出它们的名称——这是一项极好的培养自我界定能力的活动。做父母的要保证孩子探索环境的安全性,同时要对孩子依靠自己所作出的努力表示赞赏。

·与别人的交流增多

婴儿喜欢模仿,在行为上也喜欢有所表现——自己哈哈大笑,然后引你也笑;或是别人在唱歌时他也加入进去。他们不仅明白经验可以与他人共享,而且还知道某些行为会生成一定的情感,反过来也一样。 子的这种认识通常是极端情感化表现的开始,如尽情拥抱和生气撅嘴等。

·开展更为复杂的交流

一旦婴幼儿知道信息和情感可以用来交流,在交流时就会结合运用更加复杂的情感,以及手势动作和言语。在快乐的时候他会告诉你;在感情受到伤害的时候,他也会告诉你。帮助孩子的情感交流是一种良好的方法,有助于孩子能够在无大人看护的情况下自己调节情绪。

有证据表明,孩子自我意识的逐渐增强也是与其和他人进行移情交流的能力有关系的。当旁人感到痛苦悲伤时,自我意识发展成熟的孩子往往会更富同情心。

·对抗和违拗是婴幼儿个别化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

父母要意识到分离会导致对抗和违拗情绪,有时甚至会引发过激行为。如果你儿子不听你的话再去摸球形门拉手或不肯换衣服穿上漂亮的睡衣裤,记住那是一种与孩子年龄相符的行为。如果他打或推搡想要他玩具的其他小孩(大声喊叫,“我的,我的。”)你也不必太大惊小怪。你要善意而坚定帮助他摆脱这种环境,重新调整他的注意力。既要有耐心,又要坚持一贯的态度。做到这一点有时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事实证据

依附情绪和未来学习成就

明尼苏达大学儿童发展研究所的艾伦·斯罗菲、拜伦·埃格兰和同事们参与了一项最广泛的关于儿童早期依附情感形成及其对儿童未来学习成就是否构成影响等问题的长期性研究课题。研究人员对174名儿童进行了整整16年的跟踪调查研究。首先,他们对家庭环境中的影响因素作了评估,如婴儿与父母之间的依附情绪模式以及婴儿的自主能力、自我调节、整体家庭环境和母性影响等,接着还对儿童早期的智商进行了测试。

然后,研究人员对这些儿童在学校环境中的表现进行跟踪研究,并对儿童适应学校环境的能力,以及教学、阅读再认、阅读理解、拼写和知识信息面等科目的标准化考试成绩展开评估。最终,研究人员的调查结果令人大吃一惊。通过早期评估测定的智商数显然可以用来预测儿童后来的学习成绩和表现。但是,当儿童的智商数相等时,最能预测未来学习成绩的因素则是幼儿和父母之间依附关系的力度和模式因素。

让孩子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人

有一天,我给孩子们讲述《羊妈妈病了》,然后问小朋友:“小马去给羊妈妈请医生,为什么要飞快地跑?慢慢地走不行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不行,因为慢了羊妈妈的病就有一天,我给孩子们讲述《羊妈妈病了》,然后问小朋友:“小马去给羊妈妈请医生,为什么要飞快地跑?慢慢地走不行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不行,因为慢了羊妈妈的病就更厉害了。”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小马着急的心理,我又问:“如果你妈妈病了,你心里着急吗?”大部分孩子都说:“着急”。只有原野说:“不着急”。我心里咯噔一沉。为了让原野的回答“符合要求”,我又把问题重复了一遍,可原野还是坚持说:“不着急”。这下我可着急了,又问原野:“你爱自己的妈妈吗?”“爱”。“那你怎么不着急呢?”“因为有爸爸在。”“噢!”我恍然大悟,接着问:“如果爸爸不在家呢?”原野肯定地说:“那我非常着急的,我会自己去给妈妈请医生。”原来如此!我带头给他鼓起了掌。我差点走了教育的一个误区——一切屈从于教师。教师常常将自己的愿望、想法强加给孩子,不许这样,只准那样。久而久之,孩子将会“千人一面”、“异口同声”,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也不敢表达自己的心声。我们应当给孩子充分表达、尽情表现的机会,并恰当地启发和引导,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人。

本文Hash:a7c58061c92e1187bf1cad6bf7bf7b77ca1c4002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