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儿童攻击性人格?

儿童的攻击性又叫做侵犯性,儿童的攻击性分为良性与恶性两种人格。前者的攻击性",会变成人心理中的积极成分,如坚忍性、毅力、意志品质等。而后者倾向指向一些不被社会赞许的目标,如伤害别人,这种攻击性就是有害的。

儿童的攻击性又叫做侵犯性,儿童的攻击性分为良性与恶性两种人格。前者的攻击性",会变成人心理中的积极成分,如坚忍性、毅力、意志品质等。而后者倾向指向一些不被社会赞许的目标,如伤害别人,这种攻击性就是有害的。

本文为你介绍什么是儿童攻击性人格以及儿童攻击性发展的一些规律。

一、什么是攻击性

心理学中把攻击性定义为他人不愿接受的出于故意或工具性目的的伤害行为,这种有意伤害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打人)、语言伤害(骂人、嘲笑人)和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如背后说坏话、造谣诬蔑)。有伤害他人的意图但未造成后果的攻击性行为仍然属于攻击行为,但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无敌意的推拉动作则不是攻击行为。

攻击性行为可以分为两类:敌意的攻击和工具性的攻击。敌意攻击是有意伤害别人的行为,而工具性的攻击是为达到一定的非攻击性目的而伤害他人的行为。在幼儿园里,一个男孩子故意打一个女孩子,惹她哭,这是敌意攻击;但如果男孩子只是为了争夺女孩子手中的玩具而打她,则属于工具性攻击。

二、攻击性发展的一些规律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般来说,儿童的最早的攻击性行为在两岁末开始表现出来。有人观察了成对做游戏的20-23个月的婴儿,记录下所有冲突情节,发现这些学步儿童为了和同伴争抢东西,可能会发生扭斗(如他们争执说"这是我的";"明明已经有汽车了"等等)。争端发生时,他们还会威胁和逼迫同伴,迫使同伴退让。这表明20-23个月的婴儿已出现了早期的工具性攻击行为。12

学龄前儿童性格特征是什么样的

学龄前儿童性格特征是什么样的?细心的家长朋友会发现,相比于婴儿时期、幼儿时期,孩子到了学龄前,性格、喜好会发生一些明显的变化,对于周围的事物求知欲更加的强烈了。这能从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学龄前儿童的性格特征。那大家知道学龄前儿童性格特征究竟有哪些吗?
 


1、求知欲强:
爱学习,有各种各样的兴趣,注意力比较稳定,善于把开始的事一直做到底。

2、富于友爱感:
爱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玩时能友好相处,善于把自己的愿望与集体相结合。
3、爱劳动:自主能力强,穿衣、吃饭都要求自己做,主动帮成人做事。

4、有同情心:
关心老人,愿意帮助他人,不欺侮比自己小的孩子。
5、道德感和美感:具有爱人民、爱祖国的萌芽,喜爱唱歌、跳舞、朗诵诗等。

6、克服困难的态度:
遇到困难努力去克服,并想出办法去完成任务。

7、独立性逐步得到发展。

看完了是上面的介绍,大家对于学龄前儿童的性格特征应该是已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吧。需要家长注意的时候,这个时期的孩子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家长朋友一定要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既不能扼杀孩子的求知欲,同时也不能让孩子受到伤害。

为什么儿童是铅毒性的高危人群

(1)人体的血液进入大脑有个屏障,称之为血脑屏障。而儿童血脑屏障功能发育不成熟,铅可通过血脑屏障到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对铅的毒性特别敏感,极易受到铅的损害。

(2)儿童消化道、呼吸道吸收率比成人高5~1倍,肾脏排泄铅的能力显著低于成人。

(3)儿童好动,手、口的动作相对多,环境中的铅容易通过手-口吃下去。

是由于儿童接触铅导致体内铅的负荷达到较高水平,对儿童造成健康及生长发育的危害。目前发现,铅对人体无任何生理功能,体内即使较低水平的铅,也可能导致导致危害。

本文Hash:890553b67f4ba4ce698c8bc99bf5c626d669d7e3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