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轻易给孩子框上多动症的帽子

现今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分紧张,误认为孩子好动是患上多动症的前兆。家长应该正确理解多动症以免给孩子框上“多动症”的帽子。在武汉市儿童医院康复科门诊,近日由家长带着来看多动症的孩子突然多起来,康复科林俊主任仅半天门诊就接诊了6名,仅有1人是多动症。林主任提醒家长,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不要轻易给孩子框上“多动症”的帽子。带着儿子来就诊的王女士,对儿子注意力不集中很苦恼,她说,儿子今年上小学四年级,老师说孩子很聪明,但上课时非常喜欢开小差,做作业也十分拖拉、粗心,最近在家玩玩具也没耐心,脾气还非常暴躁,甚至动手打人。她怀疑儿子有多动症,其他几位妈妈也纷纷表示自己和王女士的一样怀疑孩子有多动症,希望能吃药让孩子“静”下来。顽皮的幼儿林俊主任介绍,多动症并不指“动得很多的病症”,而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简称,除了多动的症状,还可能表现为注意缺陷,比如上课愣神、老丢东西,甚至可能异常安静,通常6岁以上的孩子才会诊断多动症。目前恐多动症的家长带来的孩子通常是淘气包,仅仅是好动而不是多动,家长不用过于恐慌,真正是多动症的并不多。林俊主任说,好动的孩子是听劝的,一旦被说服就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而多动症儿童则不能;活泼孩子的行动有目的有计划,而多动症儿童却做事没有章法。再次,调皮的孩子在严肃陌生的环境中能做到不吵闹,而多动症孩子做不到。另外,孩子注意力集中的年龄特点被多数家长忽视了,像幼儿常只能集中注意力5-10分钟,到小学一二年级就会有10-20分钟,三四年级达到30分钟,五六年级能达到40分钟。读了这篇文章,相信家长都对多动症有点了解了。家长可以按照文章中的做法来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有患有多动症的可能,这样就可以避免大家一窝蜂去医院情况了。多动症,没那么容易。(兼职编辑:布倩茹)

“多动症”帽子不要轻易扣

暑期里,不少好动、多动以及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成为注意力培训班、心理咨询中心和注意力缺陷夏令营的“主力军”。记者发现,最近不少家长纷纷带着孩子求诊于各大医院的儿童多动、注意力缺陷等儿保门诊。不过专家也提醒,家长不要轻易给孩子扣上多动症的“帽子”。

相关培训班暑期火爆

孙小姐的儿子昊昊今年6岁,平时特别好动,在幼儿园里经常和同伴打闹,在家里也不听家长的话,这让她和先生着实头疼。眼看孩子就要上小学了,孙小姐决定带儿子到早教中心参加一些训练注意力集中的培训班,希望能以此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近日,记者从一家早教中心了解到,暑假以来,该类针对注意力不集中儿童的培训班报名情况十分火爆,大约每天都要接到数十位家长的咨询电话。截止目前,其分部已经接受了200多位小朋友的报名。据了解,这些培训班主要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和自控力入手,从而使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吸引了不少家长的关注。

注意力缺陷成求治热门

放假后,李女士带着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林林(化名)再次来到心理咨询室。在咨询师粟星瑜的多次帮助下,原本多动、上课注意力分散、自控能力差的林林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粟老师说,像林林这样的孩子经过心理行为训练、趣味游戏训练等多种方法后,注意力有望有所提高。

据介绍,在暑假前,家长咨询都集中在双休日;在暑期里,孩子有了更充裕的时间,不少家长都趁着这段空闲时间带孩子到中心咨询。目前,平均一周大约就有30人次接受注意力训练辅导,数量比平时上升约三成。

此外,在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今年暑期两次针对注意力不易集中儿童的“向日葵”夏令营中,有50多个家庭积极参与。通过指导家长、老师运用科学的方法,使得这些6至10周岁、有注意力缺陷的儿童通过活动,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

“好动”未必是“多动”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朱雪琴老师提醒家长,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平时好动、贪玩、做作业不专心,不要轻易以为自己的孩子就是得了注意力缺陷或多动症。

“作为咨询师,我不主张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因为孩子有很强的可塑性,一旦告知家长孩子有多动症的话,家长就会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孩子。”朱雪琴老师强调,每个孩子都有差异,不要用统一的标尺来衡量,“越是年龄小的孩子,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不过,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孩子的兴趣点也会大有不同,有时候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因为对对象不感兴趣。”对此,朱雪琴认为,家长应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一起发现他(她)的兴趣点。

不要轻易的让孩子上全托

当孩子要上幼儿园的时候,家长们也开始为孩子是否该全托忙了个不停。网上更是为此产生了热议,一部分支持全托,一部分支持不要全托。支持者普遍认为孩子上全托可以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并且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不支持者表示孩子毕竟太小,而且幼儿园老师永远也替代不了父母的位置。为此,我们来听听专家们的意见。

孩子不要全托

“孩子难以适应分离,能不送全托幼儿园就不要送。”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迟毓凯指出,目前,孩子都是在3岁左右上幼儿园,这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关键年龄段。如果过早地让孩子上全托,容易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造成三大问题。

问题一:难以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娜娜上全托幼儿园已经半年了,但每次与妈妈分离时,她依然撕心裂肺地嚎啕,甚至哭出鼻血。娜娜边哭边问:“妈妈你为什么不要我了,娜娜不捣乱了,娜娜乖……”迟毓凯称,有些上全托的孩子会产生“因为我不听话,所以妈妈爸爸不要我了,让我一直住在幼儿园”的想法。这种错误的认知,往往会影响到成年后他们与别人信任关系的建立。

问题二:不正常地依赖行为。小涛原先上的是日托幼儿园,4岁后改成了全托。现在,每天晚饭后他就跑到幼儿园大门口等妈妈来接。怎么等也不见妈妈来之后,小涛总是哭着回教室。周末小涛回家,就紧紧地搂着妈妈不松手,如果妈妈要放下他,他就大哭不止。“事实上,这是一些全托孩子对父母不正常依赖的表现。”迟毓凯告诉记者。这些孩子为了排解分离焦虑,往往会见到父母就黏着不放。随着他们年龄成长,这种不正常的依赖会让他们变得更加难以独立。

问题三:过于敏感和情绪化。当妈妈为丛丛终于上全托不哭闹而松了口气时,老师的一个电话又让她非常担心。5岁的丛丛变得很情绪化,本来和小伙伴玩得很高兴,突然就哭起来,而且特别容易生气。“这是因为孩子太敏感而变得情绪化。”迟毓凯指出,幼小的孩子在陌生环境中,对外界的变化感受更敏感。一点刺激就触动了他们的神经。

“孩子最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怀抱,是在父母身边快乐地成长。父母最最需要的,是亲手抚养孩子,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迟毓凯说,无论表面上多么活泼开朗的孩子,幼年时期离开父母,对他们的心灵来说都是一个重创。因此,再忙也不要轻易送孩子上全托。

小编总结:如今,很多家庭都是两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职业,导致不得不送孩子上全托。但是,家长们要给孩子留出一定的时间、要多去幼儿园看孩子,做到每个周末把孩子接回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心。当然,最好的就是不要让孩子上全托,孩子还很小,他们需要来自家庭的关心和照顾,而且上全托很容易让孩子出现觉得自己没人要的错觉。

本文Hash:070ee0b06a23ba2d33bddc5fac497624e0d9bac3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