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晒太阳的孩子更不容易得小儿多动症

导读:带孩子晒太阳的好处多,据荷兰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生活在阳光明媚的地区,孩子更不易患上多动症。不要因为担心孩子多晒太阳容易变黑。平时应该多让孩子晒晒太阳,不禁能让孩子不容易得小儿多动症,还有利于钙的吸收。

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和美国能源部制作了一个简单的数据图,显示了美国国内不同的州和不同的太阳强度(阳光)下的多动症发病率。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数据图发现,多动症发病率和日照强度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美国和其他地区的高日照强度表现出较低的多动症发病率,表明高日照强度对多动症起到了某种“保护”作用。为了进一步验证该结论,他们也分析了孤独症和严重抑郁症与日照强度之间是否存在这种关系。他们发现,这种关系并不存在于这两种疾病中,仅仅存在于多动症。

研究的主要领导人MartijnArns博士称,也许我们的生物钟有助于解释这一关系。事实上,睡眠障碍的治疗和生物钟恢复正常作息时间,包括户外光线照射治疗,已被证明可以改善多动症的症状。因此,他提议,在阳光不充足的地区,人们可以采用给教室开天窗,或者给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以让他们最大程度的接触阳光。另外,我们平时大量使用电脑、智能手机等,严重毁坏了我们的休息时间,制造商应该开发出色彩调整国过的屏幕,以过滤出破坏性的蓝光。这些措施都能为多动症做一些预防。

多动症(ADHD)是最常见的儿童精神方面的疾病。全球多动症患者约占总人口的5%至7%,但也因地域的不同而波动较大。多动症的特点是大脑无法集中、注意力差、多动和冲动行为。多动症儿童大脑发育时间延迟,患者还反映出了睡眠困难和障碍等问题。科学家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但是已经清楚基因在该疾病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它风险因素也已陆续确定: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母亲怀孕期间酗酒或吸烟、接触铅等有毒物质。即使已知多动症与其他因素有关,但研究仍然发现该病与孩子们接受太阳光照的强度及多少有关。

《生物精神病学》的总编辑JohnKrystal表示,这项关联的发现非常令人感兴趣,但也提出了更多待解的问题,例如:如果日光充足的天气能减轻多动症的症状或是降低发病率,其中的原理是什么?人们改变了居住地区,减少了日光照射是否就更容易换上多动症?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这都需要科研人员进一步的研究。

多动症的病因复杂,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遗传因素多项研究表明多动症是具有复杂遗传特征的家族性疾病,遗传度平均为0.76,提示遗传因素在多动症病因学方面起主要作用。

(二)器质性因素母孕期、围生期及出生后各种原因所致的轻微脑损伤可能是部分患儿发生该障碍的原因,但没有一种脑损伤存在于所有该障碍患儿,也不是所有有此损伤的儿童都患此病,而且许多患儿并没有脑损伤的证据。

(三)神经解剖学因素磁共振研究报道该障碍患儿存在胼胝体和尾状核体积的减小,功能核磁共振研究尚报道该障碍患儿尾状核、额区、前扣带回代谢减少。

(四)神经生理学因素该障碍患儿脑电图异常率高,主要为慢波活动增加。脑电图功率谱分析发现慢波功率增加,α波功率减小、平均频率下降。提示该障碍患儿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延迟或大脑皮质的觉醒不足。

(五)神经生化因素有研究表明该障碍可能与中枢神经递质代谢障碍和功能异常有关,包括:多巴胺和肾上腺素更新率降低,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等。

(六)心理社会因素早 期智力开发过度,学习负担过重,不良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如经济过于贫穷、父母感情破裂、教育方式不当等均可增加儿童患多动症的危险性。

(七)其他因素该障碍可能与锌、铁缺乏,血铅增高有关。食物添加剂可能增加儿童患多动症的危险性。

孩子上学太早容易得多动症

据《健康报》报道,儿科医学专家沈晓明近日呼吁,要尊重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

沈晓明展示了一组对比试验,在一年级已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儿童中,6岁~6岁半的患儿数量是6岁半~7岁患儿的1倍多。由于很多低年龄的孩子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好,早上学会使多动症和近视眼的发病率增加。

沈晓明说,要让更多校长和老师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并应用到教育领域。例如,当前多数孩子握笔和写字姿势不对——头歪着,趴在桌子上写。这是因为6岁的孩子手指肌肉尚在发育过程中,握力不够,只有用手指握住笔的最底端才能用得上力。而这个姿势,手指会挡住所写的字,只有把头歪过去才能看得见。如果老师知道这些医学知识,就不会责怪孩子了。

孩子常调皮易患小儿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多见于4岁至12岁儿童。 最常见也是最早发生的部位是面部和眼部肌肉,如眨眼、咧嘴、吐舌、吸鼻子、耸肩、摇头等,以上表现时却常常被认为是患儿淘气有意做出。

根据接诊的案例来看,这些症状有的持续一两个月就消失了,但有的可能数月或一两年后复发,抽动可能在同一部位,也可能换部位,表现为甩手、挺胸、跺脚等。但当孩子注意力集中时抽动会减少,睡眠时抽动消失。有的父母由此推断认为是孩子调皮,而采取打骂方式教育,使得抽动症状不但不消失,反而更频繁发作。

小儿抽动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越来越严重。随着病症加重,孩子将多动、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甚至伤害自己。因此,发现孩子有类似表现,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

本文Hash:f2b4bc558c852741c6d2508a9b31f927b1f8185a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