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理你了解吗?

  

  孩子有时行为往往令父母不解,这些与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试问作为父母的你们知道孩子的心理吗?


孩子的心理你了解吗?

  1.互动——“发球与回发球”

  大家都有打网球吗?我也是最近才听到这个术语,就是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中,就像是打网球——发球和回发球。这种一来一回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当婴儿很小的时候婴儿是不能说话的,但是事实上我们是想象婴儿能说话的,能听懂我们的话的,我们就跟婴儿说:“你好吗?你好吗?我是妈妈!”然后就做出一些这样的假设,婴儿能说话,做出一些回应。其实,我们知道小孩子因为还很小,他不能够说话,但是就是这种“发球与回发球”,父母就对小孩说你好吗?然后孩子就会看着你,然后,他会对你微笑,你就知道他是有反应的,就这样不停的,孩子的反应,给你的反应就是他们在微笑。虽然听起来刚才我举的这个例子非常简单,但是这个互动确实是非常重要的。或者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别的例子,也都是设想着跟孩子有一个互动,比如说我们会做这种拍手的游戏。其实,就是尽量的做与孩子有互动的游戏。

  2. 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刚才我举的这个例子就是家长与儿童的这些互动的游戏,儿童是从互动中去学习的。当然,他们也在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去学习,也就是孩子在这个环境中——能听到的、看到的、摸到的、闻到的,所以,我们尽可能的积极的邀请孩子参与到这个环境中来。

  在很多的情况下,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坐好了,不要摸任何东西。可是他们如果坐在那里不动的话,他们会学到什么呢?我们需要的是孩子与环境的互动。

  我的孩子现在已经25岁了,当我做妈妈的时候我29岁。孩子很小的时候,在家里,我会把非常贵重的物品,比如花瓶,放到一个特别高的他够不着的地方,或者把一本我很想读的杂志放在柜子,我所做的一切就是、安全地探索。在这种情况下,我确保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挪动,都可以摸,我可以尽量减少对他说“不”。因为,这样,孩子才能与环境尽可能地接触。

  3.经验

  对孩子来说,经验是很重要的。因为研究表明,这些学业成绩的好坏与经验是有关系的。而所谓的经验,其实就是我们和孩子日常所做的——去图书馆,去公园玩,坐公交车等等。但是你只要想一想,其实小孩经历得越多,他的词汇量也增长得越快。在美国,我们有一个“头脑启动”(head start)的项目,这个项目就是让那些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能够跟正常的孩子一样去体验更多的游戏娱乐。我们为什么叫它“头脑启动”(head start)呢?并不是因为从大脑开始,而是因为我们想给低收入的儿童提供跟正常家庭儿童一样的机会,去弥补他们所错过的活动和所有的体验。

  4.玩!玩!

  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儿童应该去玩。而作为大人,我们应该陪他们一起玩。

  家长通常第一件事情就说,这些老师都在干什么?孩子们怎么都在玩,可能这就是家长不明白事实上儿童正是通过玩耍来学习的。他们在学什么呢?我们可以看看这个卡通上面,我叫他们小泡泡,冒出来的小框框,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大泡泡,有一个小男孩在喝茶,我就说你在干什么?他说我是在发展思维的流畅性。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保健宝典>栏目

  

你了解孩子的心理吗?

少家长一提起教育孩子就头疼,原因就在于他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对问题的认识程度强加在孩子身上,忘记了孩子因年纪小,对许多事物还处在神秘、模糊的阶段,就此行事,怎能不适得其反呢?

当您看到家长用纸船在水盆中玩儿,不小心弄了一地水时,便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他的纸船毁掉了。然而,你可知道?在您眼里的那是小小的纸船,在孩子眼里,就可能是艘乘风破浪的巨轮!

当孩子与邻居的孩子发生矛盾时,您就强硬地告诉他,下回不许和那孩子玩了。就不知,没过多久,他们又玩得不分彼此了,因为他们之间并没有那么复杂。

教育孩子,教育学家认为要先了解孩子的心理,尤其是当孩子产生逆反应心理时,更要因势利导,不可蛮横。假如您想让孩子学习绘画,首先要看其是不是这材料。然后,再用似乎偶然的方式让其产生兴趣,逐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使其主动地去学习。千万不要强加于他,又是呵咛,又是催眠,弄得孩子成了负担,产生了逆反心理,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兴趣。

说到学习,不少家长见自己孩子不争气,常常是又打又骂。诚然,做家长的深知没有知识、没有学历在社会上谋事的艰难。但是孩子不知道,他还以为家长会养他一辈子呢!这样,你越是打骂,他越是反感,越是学不进去。遇到这种情况,只能循循善诱,随时随地用各种例子去开导。别求一次奏效,只求越来越好。你知道两五十是一百,为您对这样的数字已经司空见惯,而他可能是平生头一次接触!况且,有不少孩子厌学并非不爱学习。

总而言之,教育孩子首先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和特点,绝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否则,会事与愿伟,欲速则不达,甚至毁掉孩子。

你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吗?

“我给他吃得好,买好看的衣服和有趣的玩具,我经常和他交流,怕他受一点委屈,这些难道不够吗?”面对关于“孩子成长过程中心理需要什么”的问题,一些家长显得迷惑。长春市中日联谊医院儿科教授莫秀芬认为,有些家长的看法不完全正确,孩子成长过程中主要有四大心理需要。

一是需要被爱与价值感。孩子需要父母的爱,被爱使孩子有安全感与价值感。父母对子女示爱时,除了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爱,从而学到是非观念。

二是需要安全感。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是无法信任别人的,对他人不信任则无法和人建立友谊,可能会使其成为刚愎自用的人。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会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围环境,学习新的事物,他的情绪和智能发展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三是需要规则。规则对孩子来说就像是一栋房子的墙壁,它给生活一个界限及广度。只有当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期待的事,他才会觉得舒适自在。所以规则是安全感的来源,规则的建立可以给孩子提供自由成长的顺序感。

四是新的学习经验。现代儿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成长中的个体,其心智能力的发展是其生理学方面的成熟加上后天学习经验而形成的。从出生起,儿童必须有切合其能力的学习机会以学习新的经验,才能发展出正常的智能、语言、人际关系技巧、情绪感受、表达能力和人格。莫秀芬认为,儿童成长过程中还需要鼓励和责任。在儿童的教养过程中,鼓励的重要性大过其他方面。每一个小孩子都需要持续给予鼓励,就如同种子需要水一样。如果没有鼓励,孩子无法成长、发展;儿童需要责任感,让他负责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如穿衣、收拾玩具、扫地等,可以帮助他了解自己的重要性,建立自信心,学习互助的精神及确立责任感。

她说,认同的楷模和尊重对儿童而言也是不可缺少的。儿童良好品行养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活中有良好楷模供他学习认同。因此,父母不但要多跟子女接近,而且要注意言传身教的影响,使自己的言行对子女产生正向认同的作用。父母还必须尊重孩子和他的权利。尊重孩子就是让孩子和大人平等做决策,这可以使孩子了解到每一个人在家庭中都有自己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本文Hash:6790728bb65d3069e95c2879d75d17af769157f4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