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敬老教育迫在眉睫

  [调查]

  六成青少年常与父母顶撞

  日前,共青团武昌区委、武昌区青教办联合部分中小学对青少年孝亲敬老行为进行了抽样调查,684份有效调查问卷显示。

  调查中,有38%的小学生和31%的中学生从来没有听过任何有关孝亲敬老的传统故事,甚至有部分小学生将学雷锋、做好事也当成孝亲。

  调查还发现,青少年的孝亲敬老往往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在实际行动中。数据显示,超过65%的青少年经常与父母顶撞、发脾气;70%左右的学生从不主动参与家务劳动;超过63%的学生能准确写出自己爸爸妈妈生日的准确时间;超过68%的学生能准确知道爸爸妈妈最爱吃什么;97%的青少年知道爸爸妈妈每天睡觉的时间。而准确知道爷爷奶奶生日、最爱吃什么、睡觉时间的青少年则分别只有3%、20%、10%。青少年对爷爷奶奶的关注度明显偏低。

  调查中发现,乘车时既能让老人先上、又能为老人让座的仅占45.7%;乘车不让座甚至与老人争抢座位司空见惯。

  [建议]

  家庭和学校要成为教育载体

  在日前召开的武昌区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建议,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锻炼子女的孝亲意识和实际孝亲敬老行为能力,学校要加强青少年孝敬亲人、尊重老人课程教育的开发,营造良好的氛围。

  政协委员认为,家长在给子女提高丰富、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要加强子女孝亲敬老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子女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有意识地培养子女有好的东西应该同长辈、朋友共同分享的习惯;多带领子女参加街道、社区组织的亲子公益活动,不断增强子女的社会公德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学校应该加强孝亲敬老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让课程成为培养青少年孝敬亲人、尊重老人良好行为习惯的载体。

  [家长]

  很少注意孝亲敬老教育

  市民赵先生的女儿刚上初一。他说,女儿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对父母显得很冷淡,有时在家经常顶撞他们。“我们也想改善和女儿之间的关系,但是可能还是接触少了,关系一直不是很融洽。”赵先生坦言,在家不会对女儿进行孝亲敬老的教育。他认为,要让孩子孝亲敬老,父母作好表率、加强和子女的沟通是关键。

  市民周先生说,平时在家会给孩子讲故事,但多是童话故事,孝亲敬老的教育则很少涉及。“我觉得这并不重要,主要靠孩子自然养成。”

  [专家]

  孝亲敬老家长要先行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省中小学德育协会会长严正认为,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应该大力提倡。

  他说,“现在很多中小学生不知道孝敬父母,缺乏感恩的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父母对孩子孝亲敬老教育的缺失。一些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要求较高,对孩子孝敬父母方面要求较少。在学校门口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家长就把孩子的书包接过来背着。”严正说,每次他看到这种现象都会制止,但是效果并不好,很多家长觉得帮孩子背书包是理所当然。

  严正认为,孩子是否孝亲敬老,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环节,家长对老人的态度和关心程度直接影响着孩子对父母和长辈的态度。一个家庭里媳妇和公婆的关系好坏也会影响着孩子对父母的关注程度。

家长应注意孝亲敬老教育

[家长]

很少注意孝亲敬老教育

市民赵先生的女儿刚上初一。他说,女儿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对父母显得很冷淡,有时在家经常顶撞他们。“我们也想改善和女儿之间的关系,但是可能还是接触少了,关系一直不是很融洽。”赵先生坦言,在家不会对女儿进行孝亲敬老的教育。他认为,要让孩子孝亲敬老,父母作好表率、加强和子女的沟通是关键。

市民周先生说,平时在家会给孩子讲故事,但多是童话故事,孝亲敬老的教育则很少涉及。“我觉得这并不重要,主要靠孩子自然养成。”

海外育儿:敬老教育从小始

  俄罗斯社会尊老爱老蔚然成风。这和俄罗斯人注重对孩子 “敬老教育”是分不开的——

  在孩子刚刚学会说话时,年轻的父母就在孩子学会叫爸爸、妈妈的同时,要求他也会叫爷爷、奶奶。孩子稍大后,他们便向孩子解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就是爸爸、妈妈的父亲母亲,要求孩子对老人比对自己的父亲母亲更为尊敬。

  当孩子3岁时,俄罗斯的父母就要求他牢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生日。4岁则要能报出老人的正确年龄。他们让孩子了解老人的嗜好,并鼓励孩子跟老人同乐。5岁的维佳透露,他学下棋就是为了能常跟爷爷“杀上一盘”,以便让老人 “高兴高兴”;此外,他还经常陪伴老人去郊外钓鱼。

  如果没跟老人住在一起,俄罗斯父母再忙也不忘定期携带孩子去看望老人,让孩子为老人提供帮助。当知道奶奶“眼神不好”难以看书时,小安娜就把书中的故事一篇又一篇地朗读给老人听。小伊凡则经常为耳背的爷爷大声“传达”别人的话语。

  当老人生病时,年轻父母教孩子将药或水送到老人的床榻前,并教他学会说诸如“您感到好些了吗”、“您很快就会恢复健康的”之类的问候语或祝福语。当老人寂寞时,他们鼓励孩子陪老人聊天,同时,还向孩子强调,对老人的口罗嗦、唠叨一定要有耐心,绝不能讥笑老人随时可能出现的词不达意。有些老人上了年纪,脾气变得不那么随和,俄罗斯父母就要求孩子面对老人的种种“奇怪表现”应保持心态平和而宽容。

  俄罗斯父母教育孩子,人一旦老了动作会变得笨拙,步履会变得蹒跚,身材会变得难看,每个人,甚至包括孩子自己,老了都会这样。这样,孩子便不会再觉得老人“难看”或“可笑”。

  在俄罗斯,托儿所与敬老院常常结成“对子” 互访。这不仅给老人孤寂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乐趣,而且为孩子熟悉更多老人提供了机会。俄罗斯父母鼓励稍大些的孩子跟长辈以外的更大范围的老人接触,如帮助步履蹒跚的老人过马路;向公园里正在健身的老人问好;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等等。教育孩子对来访的陌生的老年朋友,应如同自己的老年长辈一样尊重和尊敬。有的父母还为孩子创造更多跟老科学家、退休教师、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等老人接触的机会,让孩子明白,虽然他们已经年迈,但他们的功绩不可磨灭。并鼓励孩子将节省下来的零用钱捐献给孤寡、残疾老人。

  由于俄罗斯家长以身作则,社会敬老气氛浓郁,因而孩子从小就具有敬老的美德。

  更多点击:

  关于宝宝睡眠的错误说法

  儿童“减半用药”不科学

  孩子吃饭不专心怎应对?

本文Hash:22c669852dc663b01490a89bb57478280456a85e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