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宜洗澡的六种情况妈妈需注意

不宜给宝宝洗澡的六种情况

情况一:刚喂完奶

喂宝宝吃奶后不要马上给宝宝洗澡。马上洗澡的话,热水刺激扩张的表皮血管,会让比较多的血液流向血管而导致腹腔血液供应减少,对宝宝的消化功能会很不利。此外,宝宝刚吃完奶,胃是处于扩张状态的,马上洗澡的话很容易引起宝宝呕吐。建议应在喂奶后1-2小时给宝宝洗澡。

情况二:刚打完预防针

婴幼儿必须定期接种各种疫苗,家长要注意的是保护宝宝接种疫苗的微创口部位的干净卫生。若微创口部位接触到不干净的水,很可能引起该接种部位红肿甚至发炎。因此,宝宝接种疫苗后不要立刻给他洗澡,不然感染了接种部位,出现红肿反应也不好区分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

情况三:宝宝频繁吐奶时

当宝宝频繁吐奶时给宝宝洗澡,必需搬动宝宝,会导致呕吐加剧,若不注意的话还可能导致宝宝误吸呕吐物。因此,为了宝宝的健康,在宝宝频繁呕吐的情况下,妈妈就先不要为宝宝洗澡了。

情况四:宝宝的皮肤受到损害时

婴儿皮肤娇嫩,若出现烫伤、脓疱疮、疖肿、外伤等损害时,局部皮肤会有创面,这时候就不宜给宝宝洗澡,因为洗澡可能会导致受损害的皮肤创面扩散或者受到污水感染。此外,在宝宝皮肤受损害的情况下洗澡,再加上水不干净,宝宝皮肤损害的程度只会加剧,还坑内引起一系列不必要的并发症。

情况五:宝宝低体重的情况下要慎重洗澡

新生儿体重若小于2.5千克就属于低体重儿了,这类宝宝大多为早产儿。因为宝宝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皮下脂肪薄,调节体温功能差,因为体温很容易受环境温度变化而出现波动。因为宝宝情况特殊,因此洗澡也要慎重。

情况六:宝宝发热或烧退48小时内

不建议妈妈给正在发热或者热退还没满48小时的宝宝洗澡。若宝宝还在发热的情况下洗澡很容易出现寒战,还可能发生惊厥的严重后果。此外,不恰当的洗澡方式还可能造成宝宝皮肤毛孔关闭进而导致体温升高,病情更加严重,还可能导致宝宝全身皮肤毛孔血管扩张充血,身体主要脏器供血不足。

而宝宝发热后抵抗力还是很差,还没满48小时就洗澡很容易感染风寒,再次引起发热,或者加重发热病情,因此,建议妈妈给宝宝洗澡要在热退48小时以后。

以上六种情况,就算宝宝再脏也不宜洗澡,希望妈妈们重视,可别因为过分注重卫生问题而影响到宝宝身体健康哦。(99健康网(www.99.com.cn)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妈咪别糊涂:6种情况下不宜给宝宝洗澡

对初为人父母的爸爸妈妈来说,给宝宝洗澡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宝宝出生后,在产妇还没出院的这些日子,会有专门的护士给宝宝洗澡,一旦出院,父母就要亲自给宝宝洗澡啦。

宝宝洗澡不但能清洁皮肤,还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宝宝生长发育,所以学会给宝宝洗澡是每个父母应会做的事情。宝宝出生后第二天,有条件的话就应该每日给宝宝洗一次澡了。但是下面的六种情况,就不宜给宝宝洗澡了,爸爸妈妈要记得哦~

宝宝发烧不宜洗澡哦

一、打预防针后暂时不要洗澡

宝宝打过预防针后,皮肤上会暂时留有肉眼难见的针孔,这时洗澡容易使针孔受到污染。

二、遇有频繁呕吐、腹泻时暂时不要洗澡

洗澡时难免搬动宝宝,这样会使呕吐加剧,不注意时还会造成呕吐物误吸。

三、发热或热退48小时以内不建议洗澡

给发热的宝宝洗澡,很容易使宝宝出现寒战,甚至有的还会发生惊厥;不恰当的洗澡有时会使皮肤毛孔关闭导致体温更高,有时又会使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致使宝宝身体的主要脏器供血不足。另外,发热后宝宝的抵抗力极差,马上洗澡很容易遭受风寒引起再次发热,故主张热退48小时后才给宝宝洗澡。

四、当宝宝发生皮肤损害时不宜洗澡

宝宝有皮肤损害,诸如脓疱疮、疖肿、烫伤、外伤等,这时不宜洗澡。因为皮肤损害的局部会有创面,洗澡会使创面扩散或受污染。

五、喂奶后不应马上洗澡

喂奶后马上洗澡,会使较多的血液流向被热水刺激后扩张的表皮血管,而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这样会影响宝宝的消化功能。其次由于喂奶后宝宝的胃呈扩张状态,马上洗澡也容易引起呕吐。所以洗澡通常应在喂奶后1-2小时进行为宜。

六、低体重儿要慎重洗澡

低体重儿通常指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的宝宝。这类宝宝大多为早产儿,由于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功能差,很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变化出现体温波动。所以对这类特殊的宝宝要慎重决定是否给以洗澡。

另外要注意的是,给宝宝洗澡除了宝宝本身的因素外,还应该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给宝宝洗澡时的环境温度以26-28℃为宜,水温在40-42℃。

附带给宝宝洗澡的要注意的七个小细节

细节一:水温在38~41摄氏度之间

给宝宝洗澡时间应安排在喂奶前1~2小时,以免引起吐奶。新生儿的洗澡盆最好专用,洗澡前先将盆刷干净,有条件的话用热水把洗澡盆烫洗过以免留下细菌。

宝宝皮肤娇嫩,为避免宝宝皮肤烫伤,给宝宝的洗澡水温应控制在38~41摄氏度之间。应先放冷水再放热水(这个顺序希望每个父母都应特别注意,如果先放热水忘记放冷水,很容易引起宝宝皮肤烫伤),然后用手背或手腕部试水温。因为这两个部位皮肤较娇嫩,更接近于宝宝的娇嫩皮肤,可以感知怎样的水温更适合宝宝,水温以不觉得烫为宜。也可以使用专门的水温计测量水温,更加准确。

这一切准备好后,就可以给宝宝脱衣服洗澡了。

给宝宝洗澡,要注意水温

细节二:左右手协调,托住宝宝身体

可以把宝宝专用的沐浴液倒入水中或全身涂抹沐浴液,然后轻轻把宝宝放入水中。

洗澡的时候,用左臂夹住宝宝的身体并托稳宝宝头部,使宝宝觉得安全舒适,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将宝宝耳朵向内盖住,防止水流入宝宝耳朵。

给宝宝洗澡先从头部开始,先洗脸再洗头,然后洗全身。

细节三:用棉花球或柔软的毛巾洗浴

宝宝皮肤娇嫩,不能用粗糙硬度较大的毛巾给 宝洗澡,以免擦伤宝宝皮肤,应选用柔软的小毛巾。有条件的话,可以备用两条毛巾,一条擦洗脸部一条擦洗身体其他部位。

应特别注意,如果已经拿毛巾擦洗宝宝外阴,特别是女孩,就不应该再用该毛巾擦洗身体其他部位,特别是宝宝的鼻子、嘴巴、眼睛,避免外阴部细菌感染这些部位。如果再用此毛巾,必须清洗确保干净。

用毛巾清洗时,应一边擦洗一边折毛巾,用干净的毛巾角擦洗。也可以用棉花球沾水湿润后清洗宝宝身体。

洗完脸部头部,再洗宝宝正面身体部位。之后将小儿倒过来,使小儿的头顶贴在妈妈的左胸前,用左手抓住小儿的左大腿,右手用浸水的小毛巾先洗会阴腹股沟及臀部(女婴一定要从前向后洗),最后洗下肢及双脚。洗完,立即将小儿用大毛巾裹上,轻轻擦干。

细节四:宝宝脸部清洗由内向外

用湿棉球或毛巾从宝宝眼角内侧向外侧轻轻擦洗,宝宝的眼皮非常嫩所以动作一定要特别轻柔。接着由鼻梁向两边擦洗,从脸部中央向外侧洗涤。

擦洗宝宝其他部位时候,如果用沐浴液,应注意用手轻轻挡住宝宝眼睛、鼻子和嘴巴,避免沐浴液泡沫飞溅进这些部位。

给宝宝洗澡不要超过5分钟

细节五:用棉签沾75%医用酒精清洁肚脐

宝宝出生后,无论肚脐带是否已经脱落。应每天洗澡后清洁肚脐部位,用毛巾或棉签沾75%医用酒精,从肚脐中间从内往外打圈轻轻擦洗,重复三次,排除污物或血痂,保持肚脐部的干净清爽。

如发现宝宝肚脐有红肿或脓性分泌物,应去看医生。

细节六:洗澡不要超过5分钟

宝宝洗澡,时间最好不要超过5分钟,避免感冒。

洗澡时,父母应温柔和宝宝讲话(虽然宝宝听不懂,但可以让宝宝放松)。给宝宝洗澡时,可以单独一个人给宝宝洗澡,也可以父母一起给宝宝洗澡。

细节七:洗后按摩宝宝身体

给宝宝洗澡后,擦干身体,然后用宝宝专用爽身粉涂抹宝宝身体,但也要注意用手挡住宝宝脸部不让爽身粉飞入宝宝鼻子嘴巴。而后可以对宝宝身体进行抚触。

宝宝换牙期六种情况妈妈须注意

6个月到6岁是宝宝乳牙的成长期,而在6岁左右第一个恒牙萌出就是宝宝进入了替牙期。宝宝换牙期,家长们除了要关注乳牙龋齿外,还要关注宝宝的替牙情况。宝宝换牙期,下面的6种情况家长们尤其要注意了。

◆下前门牙怎么变两排了

有许多家长发现有一天宝宝的下前门牙后面又长了1~2颗牙齿,看起来像是两排牙,很是着急,以为宝宝的牙齿发生了什么问题。其实,这说明宝宝开始换牙了。这种情况我们称为“乳牙滞留”。“乳牙滞留”指的是恒牙已经萌出,而相应应该被替换掉的乳牙还未脱落的情况。最常见的下颌乳切牙,看起来像两排牙齿,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帮助滞留的乳牙脱落,即拔除滞留的乳牙。如果不及时拔除,滞留的乳牙会阻挡下方恒牙的正常萌出,容易引起下方恒牙萌出方向和位置的异常。

◆换好的牙齿边缘像锯齿,不平整

有家长发现宝宝新换的前牙边缘不够平整,有像锯齿状的起伏,以为宝宝缺钙或有其他营养问题。其实,恒前牙在刚萌出时边缘都是不平整的,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不需要担心。其原因是牙胚在发育形成一个牙齿时,是由几部分最终融合而成的,每一个部分我们称为生长叶,生长叶的顶端会比较高,与生长叶融合的部分就会比较低,形成锯齿状起伏的外形。随着宝宝的生长,牙齿使用时不断磨耗,锯齿状边缘就慢慢变平。

◆六龄牙变黑了

“六龄牙”是宝宝六岁左右在乳磨牙的后方萌出的一颗大牙齿。因该牙齿一般在宝宝六岁左右萌出,所以被称为“六龄牙”。该牙刚萌出时表面有很多比较深的窝沟,食物残渣很容易残留,再加上大多数儿童刷牙不够认真,所以六龄牙很容易龋坏。目前,世界上公认的预防六龄牙龋齿最有效的方法是窝沟封闭,就是把六龄牙表面的窝沟清理干净后,用一种流动性的封闭剂渗入其中,硬固后会将窝沟封闭起来,使食物残渣不易残留,而且封闭后表面很光滑,小朋友很容易刷干净,降低龋齿发生的风险性。

◆换好的前牙排列不整齐

小朋友前门牙替换好后,经常排列不是很整齐,家长很着急,询问是不是需要矫正,其实,前门牙刚刚换好后有一些拥挤是正常生理现象。其原因是小朋友骨骼发育比较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变大,而换好门牙的大小不会随年龄增长而有变化,萌出时就与成年后的牙齿一样大,所以会有暂时性的拥挤,而且由于相邻牙齿萌出时对门牙的挤压,常引起门牙的歪斜,扭转,该段时期前牙区牙齿看上去不那么整齐,顺眼,儿童口腔医学的学者称该段时期为“丑小鸭期”。随着小朋友年龄的增长和颅骨的发育,大部分排列不齐的情况会得到改善。

◆宝宝的牙齿是地包天

有一部分孩子在上下咬合时上颌前门牙在下前门牙的里面。这种情况就是俗称的“地包天”。其形成原因有多种,如遗传因素及一些全身性疾病的影响,但也有一些是与不良习惯有关的。比如奶瓶不良的喂养姿势,咬上嘴唇、咬指甲等的不良习惯,还有乳上中切牙的滞留等。“地包天”会影响小朋友上下颌骨的正常发育,对小朋友的面形造成不良影响,形成所谓的“瘪嘴巴”,需要早期矫正解除,家长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上前门牙的牙缝这么大

在小朋友七八岁的时候,上颌前门牙开始替换,有的家长会发现自己孩子换好后的两颗前门牙之间有较大的缝隙,很是担心,害怕孩子长大后也会一直有条大的缝隙,看上去比较难看。另外有迷信说法认为前门牙牙缝大会漏财,所以还是很在意。其实, 门牙替换初期,门牙间有一定的缝隙是正常的,其主要原因是侧切牙萌出时挤压中切牙牙根而引起,一般情况下,随着侧切牙的完全萌出,中切牙之间的间隙会自然闭合。但也有一部分情况是例外的,比如前门牙之间有多生牙,上唇系带附着过低,或者间隙超过一定的限度等情况,常引起前门牙间的间隙无法自行关闭。

总之,儿童在乳恒牙替换时,牙齿会有暂时性的异常表现,其中,大部分是生理性的,对面型和牙列的发育不会有很大影响。但也有一部分异常情况是需要早期进行预防和干预的,对于家长来说,判别正常和异常的牙列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最好的方法是定期带孩子到专业的口腔诊疗机构进行检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本文Hash:1ffe068add117d1b9e4a23a12e3883589a3217f9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