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远离“周一综合征”

如何根治孩子的“周一综合征”

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普遍繁重,家长在平时也看得很紧,好不容易周末有两天休息,大多选择放松一下,而周一又面临开学,烦躁、焦虑的反应自然难免……

皮皮今年6岁,刚刚踏入小学的学堂。开学前,他对学校生活充满了憧憬,拉着父母在文具店买这买那。看到这个情景,父母别提多开心了。开学后,皮皮的生活比以前忙了很多,每天有八九个小时都在学校度过,作业也多了。父母对他也有了要求,只允许他周末的时候放松一下。可开学还没多久,父母却看到孩子经常愁眉苦脸的,尤其过了周末,到了周一早晨,皮皮总是赖在床上不起,早饭也不好好吃。有几次,皮皮还在学校给父母打电话,说身体不舒服想回家休息,这可让望子成龙的父母着了急。在家人的劝导下,手忙脚乱的他们带着皮皮去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处,老师说,孩子患上了由“学校恐怖症”引发的“周一综合征”,这更让他们摸不着头脑了。孩子不是很喜欢上学吗?这和“周一”又有何关系?经过老师的耐心指点,他们才恍然大悟。

“周一综合征”通常指成人在度过周末的放松、出游后,在周一上班时出现的各种生理、心理上的消极状况,如头晕、疲惫、胸闷、焦虑、健忘等。随着孩子学习压力的增大,“周一综合征”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在学生中常见的综合征,表现为身体不适、情绪低落、厌学逃学等,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厌世、轻生。据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孙凌介绍,近年来,前往就诊的“周一综合征”孩子很多,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他们中基本都以“学校恐怖症”为主。

“学校恐怖症”是“元凶”

孩子中的心理问题,都和家庭因素或学校因素有关,而“学校恐怖症”正是二者综合作用产生的。“学校恐怖症”是孩子“周一综合征”的主要诱因,其症状是对学校、上学产生的各种恐惧表现。据孙凌介绍,“学校恐怖症”多发于以下几种情况的孩子身上:刚上小学的、小升初、初升高毕业班的、面临高考的、成绩不佳的。每一类情况的表现不尽相同。低龄的孩子、身体不适的情况更多些。有的孩子在周一上学前,或假期结束后第一天上学前不爱起床、哭闹、胃疼。有的孩子可以很乖地跟着父母去学校,但一经过学校门前的某个建筑,就会心慌发抖、呕吐不止,这其实都源于他对学校生活的恐惧。尤其是刚入学的孩子,从小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即使到了幼儿园,幼教老师也会像对待孩子一样教育他们。而一旦上了一年级,老师对孩子的要求一下子提高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也比幼儿园时严格许多。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每天要在学校生活很久,适应力差的孩子一下子调节不过来。大一点的孩子以厌学为中心的反应居多,打心眼儿里反感上学。在临床中还有这样的案例,有的孩子看上去和平时没什么两样,背着书包按时出门,但其实他并没有去学校,而是逃学“放松”去了。

“学校恐怖症”的诱发,和孩子本身的性格有一定关系。敏感、内向、承受能力差的孩子更易“患病”。但归根结底,还和来自各方造成的学业压力息息相关。家长往往对孩子期望高、要求高,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承受能力。还有些原因是我们老生常谈的,像家庭矛盾、过分溺爱等,同样也会加剧“学校恐怖症”的症状。在家里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到了学校会感到更加无助。学校方面,骤然变化的生活环境、繁重的作业负担、教师不当的教育方法,都可能令孩子反感。尤其在各类考试过后的周一,孩子们在紧 张的考试过后,利用周末松了口气,再到了周一,因为发挥不佳而恐惧上学的不在少数。值得一提的是,并非只有成绩不佳的孩子会恐惧上学,成绩好、能力强的“好学生”也可能患上“学校恐怖症”。这些孩子,因为成绩稳定在前列,在班里往往又是班干部,比其他学生承担着更多的压力和责任。一旦在成绩、同学或老师的评价上受挫,也可能产生类似的心理问题。

健康的生活习惯很重要

除了“学校恐怖症”的因素,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可能加剧“周一综合征”的发展。这一症状的发病时间多在周一、周二的周初时间,这和刚刚度过的周末假期在内容、心态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现在孩子们学业压力普遍繁重,家长在平时也看得很紧,到了周末好不容易有两天休息时间,不少孩子都选择出去玩、打游戏这样耗费身心精力的活动,而不会选择充分休息、补充睡眠。由于在周末耗费了太多精力,周一又面临开学,疲惫、烦躁、焦虑的反应自然就难免了。还有的孩子学习不认真,周末的作业总是留到周日晚上写。赶时间不说,熬夜对精神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有的孩子一到周一就说“噩梦又开始了”,他们不再把每周的目标放在考个好成绩、得到老师和同学肯定上,而是“混到周末”,享受那两天“放风”的自由。

临床中还有一种情况,年龄更小的孩子,因为父母平时工作忙,由爷爷奶奶这一辈的亲人抚养。每到周末父母休息,就把孩子接回家,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但一到周一父母上班,孩子又会被送到爷爷奶奶那里,他们也会由此产生“周一综合征”。孙凌说,这是孩子身上分离性焦虑的反应。每到周一,孩子和疼爱自己的父母分离,要面对只有长辈或幼儿园的生活。“周一综合征”实际就是这种分离性焦虑的延续。

治疗“周一综合征”

需要家庭学校共同关爱

“周一综合征”是孩子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但并非不可医治。要让孩子消除心理病症的影响,还需要家庭、学校、孩子自身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孙凌提醒,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家长要做好孩子学业各个阶段的衔接工作。由家到幼儿园,再到小学、初高中直到大学,家长有责任告知孩子在新环境中应注意的身心问题。既要顺其自然,又要给孩子适当地增加压力。每到周末,尤其要注意保持孩子良好的作息时间,不过分玩乐、暴饮暴食,督促孩子及时完成作业、适当休息。孩子如果有了心理问题,要及时发现并关注,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工作。

第二,学校方面,校方应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既不过分轻松,也不过分严格,要符合各个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以鼓励教育为主,让孩子做他们各自力所能及的作业,不交给他们无力完成的作业。学生之间有了纠纷,教师应该安抚为主,公平解决。对成绩差的学生,可以组织学习小组互帮互助,让每个人都感受到来自班集体的温暖。

第三,作为孩子,也应尽量体谅父母、教师。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贪玩贪睡、不熬夜。有了烦恼及时和父母或老师沟通。过了周末应该收心,把所有精力放回学业上来。对学龄前的孩子,家长也可以帮助他们找小朋友,让他们在交朋友的过程中消除孤独感和焦虑。

如何让宝宝远离“甜食综合征”?

  面包、饼干、点心、糖果,有哪一个宝宝能抵挡得住这些甜蜜的诱惑呢?然而,我们都知道,精加工的食品吃多了没好处,糖果又损害牙齿,怎样才能让宝宝健康地选择甜食呢?

  甜食完全没有好处吗?当然不是。含糖的甜食对健康其实也有很多好处,而且其作用还不小呢。甜食中的糖除了能为宝宝提供身体所需要的热能以外,还参与宝宝身体细胞内的多种代谢活动、负责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等多项任务。同时,糖几乎是大脑唯一的燃料,宝宝的大脑能持续、稳定地工作也全靠有它提供能源。适当地给宝宝吃些糖能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反应能力、记忆力以及理解能力。

  吃甜食一定会得牙病吗?

  很多宝宝有蛀牙都是因为爱吃糖又不注意牙齿卫生所造成的。口腔里的细菌与残留食物形成牙菌斑附着在牙齿上,食物中的蔗糖,经细菌分解产生酸,时间一长,残留在牙菌斑上的酸慢慢侵蚀牙齿上的保护层--珐琅质。珐琅质受酸长期侵蚀而遭破坏,形成龋洞,就形成了蛀牙。

  但是,也并非常给宝宝吃甜食、或爱吃甜食的宝宝牙齿就一定不好。只要家长帮助加强对宝宝牙齿的保护,就可以减少甚至完全避免"糖蜜蜜"给牙齿带来的麻烦。要做到吃完糖就立即刷牙,那么宝宝患蛀牙的机率就可以降低许多。另外,定期带宝宝去口腔科检查牙齿,发现问题及时处置,也是保护孩子牙齿免受糖的侵害的步骤。一般来说,两岁以上的宝宝应该每年至少检查两次牙齿,想想看,您的宝宝做到了吗?

  吃甜食一定会成为营养不良的小胖子吗?

  蔗糖在体内吸收速度快,很容易转化成脂肪贮存起来,所以吃糖过多,又不愿意运动的话,自然容易变成小胖子了。而且科学家还发现,糖除了提供热能以外,并不是什么很好的营养品,营养学上称糖为"空能量"食物。吃太多会影响宝宝正常的食欲,导致蛋白质等其他营养物质摄取不足,从而出现营养不良,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但是,如果家长能够帮助宝宝纠正偏食习惯,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宝宝均衡的饮食习惯,尽量少在两餐之间吃过量甜食和零食,控制宝宝单次对糖的摄取量,尽量减少吃糖次数,就可以很好地掌控宝宝的甜食食谱,帮助宝宝建立健康的甜食观。

  什么是"甜食综合征"?

  科学家发现:甜食摄取过多的宝宝常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爱哭闹、好发脾气。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糖摄取过多,葡萄糖的氧化不完全,产生了较多氧化不全的中间产物。这类物质影响了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专家们将这种症状称为"甜食综合征"。

  要避免"甜食综合征",关键是要控制宝宝对甜食的摄取量,除了糖果,包括糕点、饮料等含糖多的食品也一样要控制食量。

  宝宝从多大开始可以吃甜食?

  从4个月以后,宝宝就开始添辅食。但是在宝宝1岁前,所有加糖或加人工甘味的食物都要尽量避免少吃。因为过度加工过的糖类,不含维他命、矿物质或蛋白质,会使宝宝的胃口受到影响,吃了糖,什么也不想吃了,妨碍到吃健康的食物。玉米糖浆、葡萄糖、蔗糖也属于糖,经常使用于加工食物中,要避免给宝宝喂食标示中有此添加物的食物。糖在母乳里或天然的食物内,也含有一些,这些就足够6个月前的小宝宝所需了。

  听说小宝宝不能吃蜂蜜?是真的吗?

  蜂蜜是一种像水果一样天然的含糖份食物,但它却几乎是百分之百的糖,所以也会产生其他糖类会产生的问题,宝宝未足一岁尽量不要吃蜂蜜,因蜂蜜内含有一种波特淋毒素,而一岁以下宝宝体内之抗体无法控制这种毒素。糖蜜也是纯糖,同样是不好的,精加工的甜食制品也同样并不适合给一岁以下的宝宝。

  吃甜食最适宜的时间:

  * 在宝宝情绪激动时给他吃点糖还可以起到安抚情绪的作用。

  * 在宝宝参加运动比赛时给他吃点糖,可以补充宝宝体内所消耗的热量。

(编辑:张蔚蔚)

让宝宝如常作息让可以远离长假综合征

妈妈都有这样的经验,只要一过长假,在休息与娱乐之后,宝宝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身体上的不适或情绪的异常。怎样才能既放大假,又假后无忧呢?

放长假最怕的就是打破日常的生活规律。带着宝宝足吃足玩,宝宝一时适应不了还会生病,所以,放长假家里也是要像平时一样作息。

由于宝宝还很小,不要带他出远门,平时到公园玩玩,到亲戚朋友家转转,但无论到哪,让宝宝该睡觉时睡觉,该吃东西时吃东西。

另外,睡觉之前尽量不让他太兴奋,吃东西的时候不能边跑边玩边吃。只要有这种意识就能坚持下来。

本文Hash:5f32b4174e445e12be42a55739d5f5a49de22807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