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揭示日本教育

日本东北海岸宫城县北部(北纬38度,东经142.9度)3月11日发生里氏9.级地震,虽说到目前为止的死亡人数仍不到令人惊诧的数字,但其受关注程度丝毫不亚于任何一次地震,目前已有逾2国都已发出了海啸警报。

关于这次地震的影响,通过各大网站不间断的报道也逐渐明晰起来。与之前的许多次灾难一样,只有灾难来临时,人们才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类的脆弱和对自然的敬畏。

日本是个多地震国家。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的地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千百年来,日本人民饱尝了地震之苦。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7.9级大地震。地震引起大火,在东京城内烧了三天,大半个城市化为灰烬,致使14.3万人死亡,其中9%的人是被地震引起的大火烧死的,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毁灭性灾难。

仅在近几十年中,又发生过不少大规模强烈地震。因而在日本防震教育非常深入,防震设备非常普遍。

为加强地震监测和研究,日本气象厅在全国设置了3个监测点,建立了严密的监测网络。

大地震催生了受过特别训练的紧急消防援助队等救援队伍。一旦灾害发生,他们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日本的防灾教育充斥着报刊、电视、画廊。我们去日本前几天,报载长野县发生了一次地震。到了那里,便见大街上、县厅办公的地方,到处张贴着那次地震的灾情照片与介绍。

在高耸入云的世界第一铁塔——东京塔里,专门有一个展厅介绍地震知识。循环放映地震科教片,信手拈来的画册是地震专刊。

在日本,有关防震抗灾方面的知识教育相当普及。人们不仅要知道和了解地震等自然灾害,更要掌握相应的防范技能。日本社会的各行各业,经常会举行各种形式的防震防火演习。

日本各地还设有许多防灾体验中心,免费向市民开放,供人们亲身体验发生灾害时的实况,了解避难方法。

校园、公园、缓冲绿地等公共设施在灾难事件发生时也都能成为避难所。

从小培养防震抗灾意识,是一个成功做法。如东京都内的小学,每个月都要举行这类演习,以便小学生在真正遭遇地震等灾难时,不但不会慌乱,而且还知道如何规避和救助。

在日本,人们的防震意识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家里稍高一些的家具,为了防止它在地震时倒下来砸伤人或物,都有专门装置把这些家具与墙壁固定着。而摆放的音响、电视、易损坏的工艺器皿等,在其四角都有防滑的胶皮垫。

为提醒人们地震危险时刻存在,位于兵库县南部的野岛断层被保存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北淡震灾纪念公园。

我们在日本考察期间,无论走到哪里,不管是工厂、旅店还是娱乐场所。在高大的建筑物里,都有醒目的防灾标志,到处可见赫然的红字——“避难口”。并绘有一奔跑的红色人像,红箭头指示着逃遁的方向,给人一种恐怖的感觉。仿佛那里刚刚发生了地震或是火灾。不管楼房里的电梯多么方便,顺着“避难口”所指方向,总可以找到人行楼梯。

我们在东京新建的现代化游乐场——迪斯尼乐园观光时,还真的使用上了避难口。当我们乘船进行“世界探险”时,船至一个“古城堡”。魔鬼般的军队,正在进行一场夜战,炮火连天、战鼓咚咚,使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就在这时,灯光突然亮了,原来游船发生了故障,连环船前进不得,后退不能。只见避难口的大门打开,导游指引我们从“古战场”逃了出来。人们不禁出了一身冷汗,庆幸自己不曾遇 难。

日本地震发生的当日,整个世界都震动了。这尤如一记警钟,告诫人类不可妄自尊大,不可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明天的历史还会继续,世界仍会如常地运转,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知道哪天地球将会停转,但我们可以做的是更加善待这个星球,善待周围的人们,以谦卑的心态面对不测的未来。

海外育儿:日本厨房教育启示录

美国、日本等国家开始流行“厨房育儿”,顾名思义就是父母将早教的地点搬到了厨房。但在中国这股厨房之风还未得到盛行,厨房在传统印象中一直都是小孩的禁区。厨房课室真的有必要吗?

日本的厨房教育故事

在中国家庭里厨房是孩子们的一个禁区。“这里油烟重,出去玩吧”“小心刀,危险”。好奇宝宝想走进厨房看看、摸摸的时候,经常以安全理由被爸妈拒之门外。然而在日本的“料理教室”里,没有父母与孩子间的呵斥,而是教导与合作下的浓浓亲情。

小孩子在父母的指导下拿起菜刀,按照大人的指导学习烹调。比如让孩子学会怎样打鸡蛋才能避免蛋壳不掉进碗里、不能用肥皂清洗小海贝等。淘米、洗菜、切菜……孩子穿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围裙、戴着小袖套,在家长的亲手把持下,一点点把胡萝卜等切成丝。

一位日本妈妈表示“一开始我也担心孩子容易受伤,但只要我多留心注意就没什么问题,现在我还专门给他买了一套儿童厨房用品,他很开心。”厨房育儿不仅能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日本料理营养师指出,为了吃好而精心烹调,会让人养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因此,日本社会对此极为推崇。

阿根廷的厨房教育

最近,在阿根廷的Anton妈晒出的儿子这学期的一些手工作品照片成了亲子群里的大热话题。Anton妈说,老外非常注意培养孩子从小就帮助做简单的家事。刚刚过去的这个圣诞节,儿子从幼儿园带回了自己做的圣诞小饼干。

像美国、阿根廷这些国家,4岁的小孩已经开始走入厨房。幼儿园开设很多烹饪课,老师会带孩子们一起烤饼干、打果汁、拌拉等,做一些不使用明火的简单餐点。课外活动也可以选择参加cooking的项目。

在阿根廷,每个小朋友在幼儿园里都有一顶印着自己名字的厨师帽。孩子们还会把在幼儿园里做的各种小点心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父母也都会对他们的劳动给予热情鼓励。对于孩子们来说,烹饪其实是一种很有趣的游戏。

国外的幼儿教育看似都在轻松地玩耍,实际上大到爱护环境、亲近自然,小到与人相处、动手动脑,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其实一直在不断地学习。

中国家长看法不一

在“要不要让孩子进厨房”这个问题上,中国父母有更多不同的看法。有的家长很赞同日本兴起的“厨房育儿”,认为孩子“自己动手做饭”的能力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也有人觉得有必要培养孩子独立自理能力,但未必要进厨房。

80后妈妈晓芳表示“我自己都不怎么进厨房的,更不用说孩子了。从小到大都是妈妈做饭的,结婚有宝宝后也是和老人一起住,或者时不时地就上酒楼吃,感觉也没什么。现在做饭也并不是非学不可的。”

而沫沫的妈妈则认为厨房锻炼很有必要。“应该教会孩子照顾自己。要不长大了,自理能力差的话是要受罪的。我们不可能天天陪着他们吧。”对于沫沫在厨房的表现,妈妈很骄傲“3岁多我就让沫沫帮忙洗洗菜、递递碗筷。后来我试着教她做一些简单的菜,如水果拉、凉拌黄瓜等。我会先给她示范,让她熟悉整个过程,再让她自己动手做。现在她已经是我的厨房好帮手了!”

海外育儿:日本厨房教育启示录

美国、日本等国家开始流行“厨房育儿”,顾名思义就是父母将早教的地点搬到了厨房。但在中国这股厨房之风还未得到盛行,厨房在传统印象中一直都是小孩的禁区。厨房课室真的有必要吗?

日本的厨房教育故事

在中国家庭里厨房是孩子们的一个禁区。“这里油烟重,出去玩吧”“小心刀,危险”。好奇宝宝想走进厨房看看、摸摸的时候,经常以安全理由被爸妈拒之门外。然而在日本的“料理教室”里,没有父母与孩子间的呵斥,而是教导与合作下的浓浓亲情。

小孩子在父母的指导下拿起菜刀,按照大人的指导学习烹调。比如让孩子学会怎样打鸡蛋才能避免蛋壳不掉进碗里、不能用肥皂清洗小海贝等。淘米、洗菜、切菜……孩子穿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围裙、戴着小袖套,在家长的亲手把持下,一点点把胡萝卜等切成丝。

一位日本妈妈表示“一开始我也担心孩子容易受伤,但只要我多留心注意就没什么问题,现在我还专门给他买了一套儿童厨房用品,他很开心。”厨房育儿不仅能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日本料理营养师指出,为了吃好而精心烹调,会让人养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因此,日本社会对此极为推崇。

阿根廷的厨房教育

最近,在阿根廷的Anton妈晒出的儿子这学期的一些手工作品照片成了亲子群里的大热话题。Anton妈说,老外非常注意培养孩子从小就帮助做简单的家事。刚刚过去的这个圣诞节,儿子从幼儿园带回了自己做的圣诞小饼干。

像美国、阿根廷这些国家,4岁的小孩已经开始走入厨房。幼儿园开设很多烹饪课,老师会带孩子们一起烤饼干、打果汁、拌拉等,做一些不使用明火的简单餐点。课外活动也可以选择参加cooking的项目。

在阿根廷,每个小朋友在幼儿园里都有一顶印着自己名字的厨师帽。孩子们还会把在幼儿园里做的各种小点心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父母也都会对他们的劳动给予热情鼓励。对于孩子们来说,烹饪其实是一种很有趣的游戏。

国外的幼儿教育看似都在轻松地玩耍,实际上大到爱护环境、亲近自然,小到与人相处、动手动脑,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其实一直在不断地学习。

中国家长看法不一

在“要不要让孩子进厨房”这个问题上,中国父母有更多不同的看法。有的家长很赞同日本兴起的“厨房育儿”,认为孩子“自己动手做饭”的能力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也有人觉得有必要培养孩子独立自理能力,但未必要进厨房。

80后妈妈晓芳表示“我自己都不怎么进厨房的,更不用说孩子了。从小到大都是妈妈做饭的,结婚有宝宝后也是和老人一起住,或者时不时地就上酒楼吃,感觉也没什么。现在做饭也并不是非学不可的。”

而沫沫的妈妈则认为厨房锻炼很有必要。“应该教会孩子照顾自己。要不长大了,自理能力差的话是要受罪的。我们不可能天天陪着他们吧。”对于沫沫在厨房的表现,妈妈很骄傲“3岁多我就让沫沫帮忙洗洗菜、递递碗筷。后来我试着教她做一些简单的菜,如水果拉、凉拌黄瓜等。我会先给她示范,让她熟悉整个过程,再让她自己动手做。现在她已经是我的厨房好帮手了!”

本文Hash:96e7a30fabeec7fd9228ecdf9f23917290296527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