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的孩子语言训练方法不同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语言的训练方法是不一样的。

从出生到1岁的口语预备期

一般来说,这一时期的孩子所发出的声音还不能算得上是语言。他们通常以哭、笑、哦、呜、啊等声音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与沟通意愿,引起父母的注意。此时的父母就可以根据孩子想要沟通的意愿刺激宝宝的语言发展,反复给他说简单的字、词、句,让他听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刺激孩子大脑的语言中枢。

1岁至2岁的词语积累期

这一时期,父母还是应该努力和宝宝聊天。聊天的内容主要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每一件事,您可以将这些事通过语言交流反馈给孩子。只要您讲的事情是与孩子相关的,孩子都会有兴趣听,并且会积极地回应。无论是洗澡、睡觉,还是吃饭、穿衣,都可以成为与孩子谈话的内容,让孩子在生活中感知语言,学习语言,增加词语的积累,为孩子日后连词成句打下良好的基础。

2至3岁的发问期

2岁以上的孩子,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越来越丰富,认知能力也逐渐变强,对周围的一切都很好奇。他们常常会主动发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他们的发问源自于他们思考能力的提升。他们此时已经不满足于等着父母告诉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很可能他们的发问没有任何意义。尽管如此,父母还是应该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刺激孩子语言能力的快速发展。

3岁以上的语言形成期

3岁以上的孩子对外界的新奇事物充满了种种好奇,并初步具备了语方的表达与交流能力。父母在此时可以成为孩子很好的玩伴和语言交流的对象,与孩子做互动游戏,同孩子一起扮演各种角色,如:售货员、服务员、医生、警察、老师等等。在与孩子扮演不同角色的同时,进行更为丰富的语言交流,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给予孩子自由表达的空间,激励孩子说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要让孩子总是按照父母的意愿随波逐流,自我压抑。通过父母的配合与引导,孩子在这一时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风格,为今后语言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

孩子在不同阶段对语言学习有不同的要求,父母要根据孩子年龄的特点给予配合与引导,使孩子敢于交流,乐于交流,在交流中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为小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果您想了要更多有关孩子语言发展的育儿知识,请您关注《儿童语言发展》的相关文章,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育儿亲子的相关知识,也请您继续关注的其它相关文章。

不同年龄孩子不同的教法

  孩子一岁时抢小朋友的玩具,因为他以为凡是看见的就是自己的;两岁时,他不肯让别人玩他的小车,因为他不懂分享;三岁时,他常把“不”挂在嘴边,因为他要自己“做主”。我们明白孩子的发展规律,所以我们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等他慢慢长大。

  即便不考虑孩子们性格上的差异,他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父母们正在逐渐意识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孩子不良行为的处罚方法也应该有所转变。

  那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的最佳处理方式是什么呢?

  年龄不同,规矩不同

  特点、好动,而且精力充沛。此时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探索周围的世界。

  典型行为,懂得一句话里字词的前后关系了;他们还不了解外界的环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比如说,他们并不知道玻璃花瓶摔在地上会碎的; 一旦他们想要,他们就要马上得到,让1岁的孩子等待简直是太困难的事情了。他们没有行为和情绪控制的能力。

  父母怎么办:

  1.合理地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

  可以给孩子做示范,告诉他哪些行为是正确的,但是不要坚决要求孩子一定做到。成人说话的语气和面部表情是让孩子明白教诲的最好方式。说话的态度是坚定的,但是反应不要过于强烈。

  2.管理的重点要放在预防工作上。

  保证家里的一切设施对孩子来说都是安全摆放的,把容易摔碎的东西都收起来。

  3.可以用安慰和转移孩子注意力的办法使他停止哭闹。

  特点。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了解自己的各种感觉和情绪。

  典型行为,想知道其他人的反应是什么;还不能正确地认识和传达自己强烈的情感,有时候,他们的情绪甚至会高度膨胀,无法控制; 他们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每件东西都能够得到,所以就频繁地大发脾气和哭闹。

  父母怎么办:

  1.将与孩子抗争的激烈程度降到最低点。

  清楚地向孩子阐述你的期望是什么,而不要对孩子大喊大叫。不要过高估计孩子的能力,只给他一些简单的选择就行了。如果有必要,还可以给予一些物质刺激让他与父母合作而不是对抗。父母一定要意识到这个年龄的孩子的主要“工作”就是不停地试探你。

  2.帮助孩子控制他的情绪。

  如果他打人,那么就教导他用语言来表达他的气愤,而且要向孩子解释:“我们不打人,打人会使别人受伤的。”

  3.谨慎对待孩子的大发脾气。

  有时可以冷处理,不理睬他的哭闹和发脾气,更不能妥协,但是一定要呆在孩子的附近,直到孩子不再哭闹为止,然后再给他讲道理。不主张处罚孩子,也不能让孩子独自呆在房间里悔过,但是可以把哭闹的孩子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使他慢慢平静下来。

  特点。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学会更好地控制他们的情绪。

  典型行为,孩子们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他们也愿意去按父母说的做,比如睡觉前要洗漱。但是,父母别指望孩子能够始终合作;他们能够理解原因和结果这个概念了; 孩子发脾气和哭闹仍会经常发生。他还会噘嘴生气了或者哭哭啼啼地抱怨。不过,他能够慢慢地更好地应付挫折了。

  父母怎么办:

  1.交给孩子一些“工作”去做。

  不要因为他没有坚持到底完成而惩罚他,而是对他的每个努力都表现出非常赞赏。

  2.让孩子用做游戏的方式来表演一下好的行为举止。

  比如 ,放一段音乐,让孩子在音乐结束以前要作好饭前的准备工作、摆放好他的小碗和小勺、双手交叉不摸东西等着开饭。

  3.惩罚孩子的时间要短。

  虽然3岁的孩子已经发育到能够承受面壁3分钟的惩罚了,但是为了避免事态的严重发展,还是让孩子少受点挫败的折磨为好,尽早结束惩罚,想办法让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特点。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学会合作,使自己的需求与其他人的达到均衡。

  典型行为。因此,当他们玩得正起劲的时候,让他们放下玩具或者停止游戏就变得格外地困难;因为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缺什么和想要什么,所以他们会用更加强烈的方式来抱怨;有时他们会隐瞒事实的真相来满足自己个人的需要。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样做是在欺骗,是错误的行为。

  父母怎么办:

  1.给予孩子充足的时间去结束游戏然后再做另一件事情。

  2.对孩子的哭闹置之不理。不要对他的哭闹过于关注,也不要有明显不同于往常的反应。

  3.冷静地对待孩子的谎言和欺骗行为。处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有这种行为是正常现象。不要因为他做了什么或者没有做什么就贬低他,使他产生羞愧感。

  特点。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依据自己懵懂的道德意识去做事。

  典型行为;已经能够懂得遵守规则,也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但是,他会超越界限试探你,看看你有什么反应;虽然距离理想的目标还很远,但是与以前比较,孩子到了5岁就能够更好地控制住自己的冲动。如果他们的欲望不能够得到满足,他们也很少摔门、打人或者大哭一场了。

  父母怎么办:

  1.拓宽孩子的视角。可以问孩子:“你喜欢别人这样对你吗?”然后告诉孩子他这种行为给别人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向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要遵守行为准则。

  2.制定并尝试一种行为管理体系。比如,每天早上把画的三张笑脸贴在墙上,如果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就把笑脸变成苦脸,并注明犯规行为是什么。一旦3个笑脸都变成苦脸,他就要受到小小的惩罚了。如果一天下来哪怕还剩了一个笑脸,也要给孩子一些鼓励。

  3.设一些限制使孩子明白自我控制的重要性。比如告诉他:“给你3分钟的时间停止大哭小叫,否则你就得自己呆在房间里不允许玩玩具了。

  从4岁起对孩子严格一点

  按照孩子的发展规律,他们在4岁以前还不了解规则和行为后果之间的联系。从4岁起,我们就可以加强纪律。

  制定规则4岁及更大的孩子,我们可以针对他们最令人头疼的行为表现,诸如和小朋友打架啦,说话粗鲁无礼啦,制定一份规则清单。育儿专家建议,对于4~8岁的孩子可以制定不超过5条的规则。

  确定违规的后果,如果违反规则,将有怎样的后果,比如说短时期内不再享受某些“好处”。(选择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作为“好处”,如出外游玩,请朋友上家里来,或者在临睡前看影碟。)一旦孩子违规时,立即贯彻行为后果。这个时候,无需警告,不用讨价还价,也没有第二次机会。如果小家伙认为有商量的余地,他们可就不大会把你的规则当真了。

  做好反反复复重申规则的准备:“在儿童这个年龄段,父母要想他们听话去做某事,或许得说上个百八十遍才行。”规则要公平合理,以保持合理的期望。如果你4岁的儿子总是在饭桌旁坐不住,你就要知道,通常6岁的孩子会比4岁的时候更加能够“坐得住”,而等到8岁,他们的表现还会要好很多。

  面对孩子违规 的行为,父母的反应要言行一致,平静迅速,光口头嚷着要怎么怎么样,譬如,“不准那样!”或者“叫你别干,我说话算话的!”但从来都不落实到真正的行动上。要记住老话――行动比言语更有力。

  安心拒绝

  如果孩子苦苦央求,呜呜抱怨,胡搅蛮缠,软磨硬泡,总让你禁不住心软――“就这一次吧”,你的孩子就会断定,当妈妈说“不”时,其实意味着“还有机会”。

  然而请记住,以长远的眼光看来,妥协是有害的。一旦说了“不”,就一定要坚持。

  如果孩子求你买一件你不想给他的东西,譬如含暴力的电脑游戏,或者晚饭前吃的糖块,你得说“不”,然后解释为何拒绝他。一旦你给出了解释,就别再讨价还价,谈判协商,甚至放弃刚才的主张。你要做的只不过是设下规则。你要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你是父母,有些事情你说了算。

  选择措辞

  “公平”和“信用”这类词对孩子很管用,我们可以好好利用这一点。例如,当6岁的儿子坚决不肯清理桌子时,你可以说:“大家都为打扫房间出了力,你不干你那份活儿,不公平。”或者提前警告,对你5岁的女儿说:“你打算啥时候把玩具收好啊?”如果她说晚饭后会做,却没有执行,你可以直截了当地指出:“你没守信用!说好了要做的,现在要说到做到。”

  另一个巧点子就是表示惊讶。当孩子胡闹时,父母往往会说:“又来了”或者“你老改不了!”然而更好的方式是表现出不解和惊讶――尽管这可能需要奥斯卡明星级的演技。你可以说“你最近表现好多了,我可真没想到你会打小朋友!我知道你喜欢小明,你心里肯定不想这么做的。”

  适可而止

  纪律严明并不意味着苛责甚至虐待。父母不管是制定规则还是实施惩罚,都应该心平气和,饱含关爱,注意别胁迫和恐吓孩子。

  惩罚也不要过分。别老想着“该怎样才能教训教训这小子?”多想想怎样能帮助孩子达到你的期望。说到底,有效的纪律还是为孩子自己好――如“不打妹妹”或“说真话”――都置之不理,他怎么能学会在将来与人打交道时尊重朋友、坦诚待人?记住,纪律严明的目标不是权力与控制,而仅仅是为了教会孩子如何在生活中有所成就。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大脑智力开发的方法

脑细胞的生长在6岁时完成90%,10岁时完成95%,20岁时全部完成,但是在出生后的3年里脑细胞会急速地生长到60%,所以这3年对人的一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大脑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育的位置不同,从美国国立精神健康研究所通过磁性共鸣成像(f-MRI)技术记录的脑部发育过程研究成果来看,人类的大脑是从额叶开始成长发育,然后逐渐过渡到后面的枕叶。脑科学家们都认为,根据脑的发育状态进行合适的刺激,远比无条件进行大量快速的学习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在特定部位的脑组织没有充分发育的状态下,父母如果过度地要求反而会使孩子丧失学习的欲望,并感到压力,这对大脑的发育具有极大的障碍。

从出生到3岁是负责高级神经活动的脑额叶、脑上部的顶叶以及后面的枕叶的基本构造及神经细胞间连接回路形成的时期。大脑的灵活与否就取决于这些神经细胞回路形成的数量。而在3岁之前是其生长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均衡全面发育的时期,所以这段时间不适宜单纯偏向某一方面学习,比如语言学习等单向式教育对脑部的开发没有太大的帮助。最好是通过运动和感官练习等具体的体验教育来开发五感的能力。

比如在孩子自己活动的时候给他一些具体的材料培养他自己动手制作的能力,使用周围常用的实物进行绘画、模仿、球类游戏、乐器等对孩子更有帮助。3岁到6岁是负责综合思考及人格道德性的额叶集中发育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够得到良好的礼仪教育及人性教育的话,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有礼貌、品格优秀的人。大脑中负责情绪的部位在3岁的时候就会成熟,此时不要给他情绪的刺激和勉强让他去做什么事情,更不要给孩子严重的处罚,父母要做出良好的表率。

孩子的学习过程应该充满乐趣。强迫6岁以前的孩子学习音乐、美术或者外语等特殊技能会对孩子形成负担和压力。如果孩子不喜欢学习或者没有兴趣,最好马上停止,然后顺其自然地等孩子自己产生兴趣。这段时期父母应该与孩子经常对话,给孩子读童话故事,帮助他增加词汇量,提高想像力。尽量让孩子多接触新鲜事物,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动物园、展览馆等处参观,充分地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还要通过有规则的游戏教会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6岁到12岁是被称为语言之脑的颞叶和科学之脑的顶叶的发育时期。颞叶是负责语言及听觉机能的部位,所以在颞叶发育的时期进行以外语为代表的听、说、读、写教育的话,效果会比较明显。医学界认为在小学阶段适当地开展语言教育,特别是英语教育的话,效果会非常明显。而在远远早于这个年龄段或者青春期以后进行,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个时期多阅读古典作品的名著,国语水平会有很大提高。而负责空间立体思考,即数学物理学式思考的大脑顶叶也是在这个时期发育,所以在这个阶段让孩子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注意提高逻辑能力,这对于他的大脑发育是非常有帮助的。

经过幼儿期后,与听觉相比孩子会更容易通过视觉接受各种信息,但根据每个人的不同,会有听觉型、视觉型、身体运动型等各种不同的偏好。如果能够把握这些差异,这对培养孩子的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一般来说,12岁以后负责视觉功能的枕叶开始发育。此时观察的能力会有很大提高,对自身周围的观察也会逐渐深入,能够很明确地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并开始努力修饰自己的外貌。医学界认为,青少年之所以比较容易疯狂地崇拜魅力四射的演艺界或体育界明星,这也跟他们正处于视觉功 能比较发达的生理时期有关。父母们不应该只是指责孩子们迷恋、崇拜明星,而是要开导他们。

本文Hash:9adb398d0c735f99a7c07dc039d780bc46d7206e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