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合力降低儿童交通意外

美国对少年儿童的交通安全极其重视。法律规定60磅以下或6岁以下的儿童乘车必须坐经过核准的儿童附加座椅。如果刚生完孩子的父母不能向医院展示一款合格的婴儿汽车座椅,这个孩子休想出医院的大门。

校车在美国是不可侵犯的特权车。每个在美国考驾照的人都要学习如何遵守校车的指示灯标示。校车在路边等候孩子上下车的时候会闪红灯,这个时候同方向经过的汽车都必须停车。如果闯校车的红灯,罚款将比闯路口红灯还严厉,罚金高达1000美元。驾驶安全手册关于保护儿童的叮嘱可谓不厌其烦。例如:如果发现有儿童在路边玩耍,一定要降低车速,因为儿童可能会为了一个球,或者和同伴打闹,突然窜到路中央。

每天中小学放学高峰,学校周围的马路经常会排起车队长龙。只见社工高举着一块写着“停止”字样的牌子,带着学生列队过马路。这个时候社工就成了“临时交警”,来往车辆都得乖乖听从他的指挥。有时你看到许多车在路口排队,原因仅仅是因为校工在护送一个儿童过马路。

压力大儿童免疫力会降低

3月6日公布的两项美国研究,都证明了精神压力大,对儿童健康的负面影响。其中一项由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小儿科副教授玛丽・卡塞塔完成,研究结果证明,家庭精神压力过大,会导致儿童频繁发烧。另一项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维克托・加里昂完成,其结果表明精神压力过大,会导致儿童大脑内负责记忆和控制情绪的海马体萎缩,从而对大脑发育造成极大损伤。

玛丽・卡塞塔的研究历时3年。研究人员对169名年龄5~10岁的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如果父母对儿童期望高,容易导致其精神压力过大,儿童免疫能力就会降低,从而更易发烧,或感染其他疾病。

在维克托・加里昂领导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对15名7~13岁儿童的海马体进行了测量。这些儿童刚被确诊患有创伤后压力综合征,体内皮质醇含量较高。结果显示,这些儿童大脑中的海马体发生了严重萎缩。研究人员估计,由于压力过大,导致其体内皮质醇水平上升,而动物试验已证明,皮质醇对大脑细胞有害。

儿童6岁前慎碰iPad网瘾会降低儿童智力

网瘾青少年占比近1成,其中早年“寄养”儿童后期成瘾者占比高达1/3,成易发人群。德国世界知名心理学家、德国成瘾治疗协会会长WernerF.Singer教授指出,网瘾年轻化趋势严重,建议家长6岁前勿让孩子接触网络游戏世界。

案例:沉迷游戏吃饭要人喂

上班、逛街、交友,如今的小丁和大都市里任何一名正常上班族一样。很难想象出,2年前,当他被父母送到强制戒除网瘾的心理医院时,3年未出门的他已经形同野人。

“头发、胡子3年没理了,头发长到腰,蓬头垢面,跟山顶洞人似的。”小丁从17岁开始打《魔兽世界》,越玩越上瘾,最后连吃饭都要父母求着他吃,父母只好将饭喂到他嘴里。小丁甚至开始出现了幻觉、妄想症,甚至听到外太空人对话,让他一起参加战斗。

构成:早年“寄养者”占比高达1/3

此外,隔代抚养的青少年更是网瘾的高发区。据介绍,早年寄养在祖辈的网瘾青少年占了总数的1/3。主要是因为回到父母身边时会不服管,有强烈的逆反心理。

不少有网瘾的少年均有儿童时期被“寄养”的经历。网瘾少年阿维在小学时曾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一段时间,“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妈妈管,就我没人管。当时觉得自己没有关爱,除了爷爷奶奶,根本没人喜欢我。从那时起,我就发誓要自立,我不需要父爱母爱。等我现在长大了,父母想管我了,我就想:小时候该管的时候不管我,长大了我不想你管的时候你们又非要管我。凭什么?”阿维的“自立”固执地体现在父母越反对他越要上网,最终陷入网瘾的泥潭。小丁则从出生开始就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一直长到10岁才回到父母身边,对父母认同度低,认定父母不爱自己。

年龄段:初二是网瘾高发期

“现在网瘾低龄化越来越严重,我们收治的最小患者仅8岁。”据介绍,一般网瘾青少年集中在12岁~18岁之间,其中初二是网瘾高发期。“如果你的孩子十三四岁,家长要特别注意。”

专家:网瘾会降低智力

“越来越多的家长们求助:我的孩子整天就知道玩电脑,怎么管都管不住,成绩下滑、迟到早退旷课,怎么办?”在南方医科大学,记者参与了2012中德青少年网络成瘾心理干预培训班,见证了世界知名心理学家、德国成瘾治疗协会会长WernerF.Singer教授对网瘾少年干预治疗。

WernerF.Singer教授指出,网瘾会降低智力。“随着上网时间越长,智力会越来越低。最终会影响正常的交流。”

对于目前的微博控、苹果控,教授指出,不要谈虎色变,但也需要控制度,避免成瘾。针对两三岁的幼儿就开始沉迷IPAD,玩切水果、疯狂的小鸟,WernerF.Singer表示,过早接触网络游戏世界不可取,过早允许幼儿玩电子游戏,会削弱其对现实世界的兴趣,有存在成瘾的苗头。“建议家长6岁前不要让孩子接触。”

WernerF.Singer建议,家长要尽早确立孩子的“界限”,并且要坚持“界限”。他尤其提醒中国家长注意,不能因为惧怕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而宁可不做,导致“界限”缺失。

本文Hash:82c755496410ae8e47d7ae51d53f5ae3289329e6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