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应对孩子的战争,让“打架”变成一种成长

家有多个孩子是什么样的体验呢?有可以和朋友兄弟姐妹和平相处的,也有只要睁眼就会引发战争的问题制造机,如果是很严重的打架。则就需要妈妈的介入,但是如果打架的程度非常不好界定的时候,又该介入判断的时机是何时则是很多妈妈们感到非常苦恼的问题,今天就来告诉爸爸妈妈理智对待孩子打架的方法。

对于孩子打架,妈妈应该何时介入

从开始养育小孩的瞬间开始,父母就会要面对小孩与兄弟姐妹,或者与朋友发生争执的情况。对待小孩打架,父母应对方式各有不同,有些父母会放任孩子自己去解决他们的问题,但也有些父母也会像裁判官一样去裁定孩子间的争执。

打架对于任何一方来说都是让人疲惫的,特别是对于小孩子来说更是这样,无论是对于先挑起争执的一方,还是被动的卷入一方都会受到伤害,如果父母每一次都介入去评判对错,反而会起到反效果。被动卷入争执的小孩会出现只要发生争执就会惯性的寻找父母来解决问题,很容易发展成具有依赖性的性格;而挑起争执的小孩会因为感到很委屈更加坚持自己的主张,并且为了坚持自己的主张更加具有攻击性。

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还太小,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际上这是父母的错觉,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GeorgeSpivack和MyrnaShure25年间进行的研究中发现,满3~4岁的小孩在发生矛盾时就完全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他们可以通过解决问题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专家建议在小孩发生矛盾的时候父母应该尽可能的避免介入,当然倾听孩子的话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作为父母应该到此止步。尽管内心非常的不安,也要退一步,相信自己的孩子,在一旁默默的守护他们,如果给小孩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那么小孩也会慢慢学会减少争执的方法。

小孩到底是为什么打架呢?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面对很多大大小小的争执,争执的原因会随着年龄不同有些许差异。1~2岁的小孩大多数是因为想要获得喜欢的玩具、吃的等,又或者是要求被拒绝的的时候会发生争执。

2~3岁的的小孩会出现推、打周围人的行动,以及摔打东西等物理性攻击行为,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语言表达能力又没有完全发育,感情调节能力不成熟,因此在要求被拒绝时候,就很容易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满3~6岁的小孩表达攻击性的方式会有些不同,这一时期的会伴有威胁、嘲笑等语言攻击行为。特别是男孩子更容易用身体攻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相比女孩子他们更容易发生大大小小的冲突。

虽然孩子适当的打架是减少攻击性的方法,但是如果过于频繁的打架,则需要考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了。经常打架的小孩在表达自己的主张时常常会出现推搡、踢踹等攻击性的行动,他们不会倾听别人的意思,只强调自己的主张、过分冲动、发脾气、过于情绪化的处理问题。虽然也有天生如此的小孩,但是如果小孩是突然变得具有攻击性的话,要观察是不是小孩的要求过于常常的被拒绝。对于这种小孩要教会他们用非吵闹的方式、倾听的方式、以及使用“我”这个词语等来解决问题是比较好的选择。

妈妈需要介入的情况

在需要介入的时候,父母如果放任不管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在孩子习惯性的挑起争执,特别是在争执中使用暴力的话,父母要先控制住冲动介入的情感,在倾听双方的说辞后冷静的进行判断,然后一定要指出错误的地方,并且要得到孩子以后再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行动的保证。

如果是无法清楚的判断对错的情况,又或者听不太 小孩在说什么的情况,也要明确清楚的告诉孩子用暴力解决问题是不对的。“虽然会生气,可以因为生气而让别人受伤的话,不光是你的朋友,爸爸妈妈也会觉得你是一个坏孩子的”,像这样对孩子进行说明,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这时候父母绝对不要对孩子大声呵斥,或者体罚孩子,虽然在责骂孩子的瞬间,孩子会因为害怕而胆怯,但是父母的这种行为反而会更加助长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谁都不会喜欢经常引起争端、不遵守规则、按照自己喜好行动的孩子。因此父母的这种仲裁技术不仅仅会减少孩子与同龄孩子的争执也会对小孩以后的待人接物产生影响。

妈妈的介入的技巧

正确的处理孩子之间的争执则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果是两个小孩打架,则要把两个小孩都叫过来,确认打架的事实。这时候先不要询问小孩子打架的原因,先让他们各自说自己错误的地方,虽然小孩会用“是xx先动手的”等来辩解,但是即使是这样,也要先问小孩他们各自做错了什么。在听了双方的说明后,要给予孩子冷静情绪的时间,在孩子情绪得到稳定后再来询问孩子争执的原因,以及是哪个点造成了打架的后果。

这个时候妈妈们不能表现出具有压迫性的态度,虽然态度要坚决,但是语气要温和平静,并且不能做出谁对谁错的判断。“都是因为你才发生的”这样的话语有可能给小孩造成伤害,而且还会引起小孩的反抗心理。在此之后,让孩子决定以后该如何行动,这种方式在一开始可能会花费很多时间,但是持续下去就会让小孩子学会从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并且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方法。

如何培养孩子成为不打架的小孩

1、为了了解真正的原因,从观察小孩内心世界开始

首先要判断发生争执的理由,如果是第一次发生这种行为,则要回想孩子最近的生活是否有了什么变化。还要观察小孩是和所有的朋友都会发生争执,还是只是和特定的朋友,特定的亲人间发生争执。还要观察孩子是否是在饥饿、压力大、又或者疲倦的时候才发生争执,询问孩子周边的人以及老师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2、制定打架规矩

平时在家族成员间制定“不可以大声喊叫”的规矩,如果谁的声音开始逐渐升高,就对谁喊“暂停”养成只要喊“暂停”就停止一切行动的习惯。哪怕仅仅只是一秒的停顿,也会对停止打架产生决定性的作用,暂时的停顿比强调一百遍更有效果。

3、教会孩子用我来做句子的主语

绝大多数具有否定性的话语都是以“你”来开头的,如果形成这种语言习惯,那么在发生争执的时候就很容易把所有的责任推给对方。要让孩子形成不去指责对方并可以站在对方立场思考的习惯的话,就要让孩子练习用“我”来代替“你”的说话方式。

例如“我因为xx把玩具拿走了所以很生气”,“我不喜欢玩具被抢走”等形式的语句来说话。如果养成这样的说话习惯,就会减少孩子指责对方的情况发生,并从而减少争执的发生,而且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向对方明确传达出自己对对方哪些行动感到不满。

4、帮助孩子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

孩子常常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别人想法的情况、这个时候用诸如“如果xx这样做的话,其他小朋友会怎么想呢”,“你有听xx说什么了么?”,“xx会希望你怎么做呢?”等方式让帮助孩子学会从对方的立场来思考问题

5、用直接具体的方式询问吵架原因

要给孩子思考造成打架根本原因的时间,这时候问类似“怎么吵架了?”等会让小孩产生混乱,并常常会听到“我也不知道”回答。因此 这时候问倒不如用“到底是因为什么打架了?”,“朋友到底说什么了?”,“你做了什么?”,“那么应该做什么呢?”等方式比较好。

6、帮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询问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用“原来是因为这个伤心了啊,那么你们两个好好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做,想好了再来和妈妈说好不好?妈妈在那边等着你们的回答”,又或者“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来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办,你们是很好的朋友相信你们可以解决问题。”等方式来说即可。

7、在必要的时候直接介入

如果孩子无论如何都没法独立解决问题,而且争执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则需要妈妈直接介入。如果争执变得更加严重,妈妈做一些具有约束信号的的行动,例如拽耳朵等,也是一个好的方法。如果孩子还小的话,对孩子说诸如“直到你们可以平静的进行对话为止,你们先分开一段时间各自想想。”之后,将两个小孩分开,给他们各自平静的时间也是不错的选择。

8、告诉孩子妥协的意义

减少争执最好的方法就是妥协,首先要针对妥协的意义对孩子进行说明。“妥协就是你放弃一部分想要的东西,而对方也放弃一部分他想要的东西,这样你们是不是就能获得一部分了?”像这样对孩子进行类似的说明是比较好的方法。要告诉孩子妥协是对别人的照顾,是一种退让,如果小孩做了这种行动要尽可能的赞扬孩子让他们感觉到成就感。

9、教育孩子长幼尊卑有序

生活中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如孩子所愿,因此要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上有规矩、规则的存在,有遵守规矩的约定的存在。在孩子玩耍的时候比起父母强制性的制定规矩不如与孩子进行商讨并一起制定规则。例如,“让朋友先玩十五分钟玩具好不好?那之后善宇和德善轮流玩。”的方式询问孩子的意见,并得到孩子的保证是减少争执比较好的方法。

很难界定的争执,妈妈对策方法

问题一:小孩在文化中心想要抢朋友的项链,因此上前阻止了小孩,但之后小孩开始大哭大闹一发不可收拾,到底是阻拦比较好呢?还是放任不管比较好呢?

对策:1~2岁的小孩只忠实于自己的欲望,并且有很强大的所有欲,因此觉得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的,这时候的小孩还没有具体的所谓他人的概念,只是单纯的想要朋友的项链才去拽朋友项链的。这时候阻止小孩的话会产生反效果,如果无论如何说明也无法理解,那么这时候与其强制性的阻拦孩子,不如用其他东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是比较聪明的做法。

问题二:在游乐场其他小朋友总是对着自己的小孩找茬,本来想要无视的,可是只要看到就会感到胸中怒火燃烧。

对策:在年龄相差无几的小朋友聚在一起的时候,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小朋友以折磨别人为乐。如果这种行为反复出现,则需要妈妈介入,如果正好看到孩子正在被打,或者被刁难的时候,不要犹豫应该立即去纠正这种不良行为,到了5~6岁的时候,小孩就有了自我保护的能力,会开始反抗折磨自己的小孩,又或者去向老师和父母寻求帮助,这是非常正常的行为。反之如果小孩只是不停看别人的脸色,没有丝毫反抗的话才是更大的问题,平时要告诉孩子在其他小朋友打他或者做出不适宜的动作时候要会大声的说“不”,“停下”。

让小孩和人偶玩角色扮演游戏时候练习,又或者对着镜子练习都是不错的方法。在说了“不”,“停止”以后对方仍然不停下打人行动时,要教会孩子如何用手推开对方,又或者用身子挤开对方等积极的反抗的方法。同时告诉孩子如果有人问为什么推其他小孩 子时不要紧张如实的说出实情“xx总是咬我,我大声的说不要这样了,他还是这样所以我就用手推了他”等。

问题三:家里的老大和弟弟妹妹起争执的时候主要批评了老大,但是当看到孩子边哭边说“妈妈总是和我发火,让我让步。我讨厌妈妈”的时候,对老大充满了歉疚。

对策:在双方都有过失的争执里面,只追究了一个孩子的过失的的时候,要对孩子进行道歉,并给予温暖的拥抱,此时用“妈妈不知道,你很难过吧!对不起了”等语句是比较好的选择。在小孩情绪平静后,一定要向小孩强调“即使弟弟妹妹先打的你,你和他们做一样的事情无论如何都是不对的行为”。

之后,再给孩子分享发生同类事情的时候应该如何做比较好,如果小孩没有好好的回答,向小孩明确说明“以后玩姐姐的玩具时候,要先询问姐姐的意见才可以拿,而且只有得到允许的情况才可以拿回去”等,类似说明后一定要得到小孩切实的保证,从发育角度来说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期,是很难不把自己当作一切的中心的。在幼儿时即使父母做了公正的判决,幼儿也容易继续发怒,更容易感受到不满及委屈。因此与其跟在小孩后面一一解决问题,不如先提前与小孩制定一个强有效的规矩来预防同类事情的再次发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关注【盛成妈妈网】微信可获取更多精彩母婴资讯及福利:打开微信→添加好友→查找【盛成妈妈网】or【mama_cn】即可。

不要让爱成为对孩子的一种威胁

父母的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但有时父母过度的爱则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负担。有些父母因为爱孩子,所以想时刻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做什么,经常会做一些侵犯孩子隐私的事情。这些问题或许在父母眼里算不了什么,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伤害。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心理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素质教育专家、著名心理学教授应力:“青春期”遇上“中年危机”“孩子的发育期可能只有6年,而青春期通常长达10年,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的激素水平上升、情绪激烈化、控制力下降、情感脆弱,因此国外把所有孩子的青春期称为‘成长中的瀑布’!”据应力介绍,人生的八大冲突中有三个会在孩子的青春期内发生,分别是“勤奋进取与自贬自卑、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友爱亲密与孤独疏离”。同时,家长也正好遭遇“中年危机”,“这就是为什么家长难以和青春期的孩子对话,因为双方都在变。”应力认为,孩子的成长受社会、教育及家庭环境三方面因素影响,前两者难以人为改变,唯一能改变的就是家庭环境。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遇到上述冲突出现心理问题之前,事实上大多会先向家长求助,只有当从家长那里得不到认可时,孩子才会一步步走向深渊。“北京一个法官妈妈跟我说,现在青少年犯罪占70%,当中又有85%跟家庭问题密切相关。所以说,孩子心理有病,家长是第一患者!”“母亲的眼泪是软暴力”应力称,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苦恼:自己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不仅得不到理解,反而让他们更加叛逆。“这是因为家长们太自以为是,赋予给孩子的爱不仅没让孩子接受,反而让孩子觉得是负担。在我们遇到过的、帮助过的将近1300名孩子当中,孩子们无一例外地说出‘母亲的眼泪是软暴力’这样的话。当我们的爱让孩子觉得是一种威胁时,这种爱不沉重吗?”应力举了一个例子。一个长青春痘的男孩在学校被嘲笑,自卑的他找妈妈哭诉。当时妈妈安慰他说:“长青春痘算什么,只要你学习好,就没有任何人会瞧不起你!”然而这句被许多家长以为是鼓励和安慰的话,不仅没有解除孩子的痛苦,反而让他觉得“妈妈又给我施加了一个压力――学习成绩要好”,从此他便陷入严重的抑郁症。“当我们面对这个孩子时,他告诉我们,其实那时他需要的只是妈妈的一个拥抱和一句‘没事的,青春痘很快就会过去’的话。”家长“重复无效办法”应力最后总结说,“重复无效办法”是家长教育的最大问题,“也就是与孩子交流的载体问题。如果一个人把另一个人当作自己的一部分去爱时,没有了距离感也就没有了理解空间,所有的理解、感悟都没了,所以爱是学习的过程、理解、体验的过程。”孩子的心锁如何打破?应力说,教育是一种情境、是一种关系,是共同成长的过程。“只要孩子成绩好就放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人格的完善和学业的成功同等重要,当孩子成绩不好时,家长不要斥责,而是对孩子进行有效地倾听,这种倾听不是边做家务边听,而是专注地望着他们,放下手中一切的活;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无条件提供情感安全。四川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授和主任、心理咨询师培训讲师、家庭教育专家格桑泽仁:“特别生气时转过去深呼吸”“家长从孩子幼儿时期开始,就总是在批评、教训、挑他们的毛病;责骂时,也是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基本上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格 泽仁认为,大人应该进入小孩的“频道”,去真实地体验孩子的感受,在家庭生活中也可以进行换位思考,让小孩扮演大人的角色,反而会有好的教育效果。“我女儿以前喜欢乱花钱,于是我就让她扮演家长的角色,在一周时间里,家庭开支全部由她负责,仅两三天,她就花光了所有伙食费。从此之后,她知道了节省、学会了买菜,也敢于和陌生人说话了。”此外,格桑泽仁认为父、母、孩子构成了一个倒三角形式的家庭系统。在家庭中,与孩子沟通时要注意方法,争取营造一种和谐气氛;注重非语言的沟通以及语言沟通的技巧并学会处理情绪。“从沟通效果的来源来看,文字效果占7%,声调占38%,身体语言占55%。柔和的沟通语气、一种欢愉的声音,比高昂尖锐的声音更能赢得孩子的敬爱。当你特别生气时,转过去、深呼吸,先让自己舒缓冷静下来。”

不要让爱成为对孩子的一种威胁

父母的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但有时父母过度的爱则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负担。有些父母因为爱孩子,所以想时刻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做什么,经常会做一些侵犯孩子隐私的事情。这些问题或许在父母眼里算不了什么,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伤害。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心理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素质教育专家、著名心理学教授应力:“青春期”遇上“中年危机”“孩子的发育期可能只有6年,而青春期通常长达10年,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的激素水平上升、情绪激烈化、控制力下降、情感脆弱,因此国外把所有孩子的青春期称为‘成长中的瀑布’!”据应力介绍,人生的八大冲突中有三个会在孩子的青春期内发生,分别是“勤奋进取与自贬自卑、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友爱亲密与孤独疏离”。同时,家长也正好遭遇“中年危机”,“这就是为什么家长难以和青春期的孩子对话,因为双方都在变。”应力认为,孩子的成长受社会、教育及家庭环境三方面因素影响,前两者难以人为改变,唯一能改变的就是家庭环境。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遇到上述冲突出现心理问题之前,事实上大多会先向家长求助,只有当从家长那里得不到认可时,孩子才会一步步走向深渊。“北京一个法官妈妈跟我说,现在青少年犯罪占70%,当中又有85%跟家庭问题密切相关。所以说,孩子心理有病,家长是第一患者!”“母亲的眼泪是软暴力”应力称,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苦恼:自己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不仅得不到理解,反而让他们更加叛逆。“这是因为家长们太自以为是,赋予给孩子的爱不仅没让孩子接受,反而让孩子觉得是负担。在我们遇到过的、帮助过的将近1300名孩子当中,孩子们无一例外地说出‘母亲的眼泪是软暴力’这样的话。当我们的爱让孩子觉得是一种威胁时,这种爱不沉重吗?”应力举了一个例子。一个长青春痘的男孩在学校被嘲笑,自卑的他找妈妈哭诉。当时妈妈安慰他说:“长青春痘算什么,只要你学习好,就没有任何人会瞧不起你!”然而这句被许多家长以为是鼓励和安慰的话,不仅没有解除孩子的痛苦,反而让他觉得“妈妈又给我施加了一个压力――学习成绩要好”,从此他便陷入严重的抑郁症。“当我们面对这个孩子时,他告诉我们,其实那时他需要的只是妈妈的一个拥抱和一句‘没事的,青春痘很快就会过去’的话。”家长“重复无效办法”应力最后总结说,“重复无效办法”是家长教育的最大问题,“也就是与孩子交流的载体问题。如果一个人把另一个人当作自己的一部分去爱时,没有了距离感也就没有了理解空间,所有的理解、感悟都没了,所以爱是学习的过程、理解、体验的过程。”孩子的心锁如何打破?应力说,教育是一种情境、是一种关系,是共同成长的过程。“只要孩子成绩好就放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人格的完善和学业的成功同等重要,当孩子成绩不好时,家长不要斥责,而是对孩子进行有效地倾听,这种倾听不是边做家务边听,而是专注地望着他们,放下手中一切的活;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无条件提供情感安全。四川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授和主任、心理咨询师培训讲师、家庭教育专家格桑泽仁:“特别生气时转过去深呼吸”“家长从孩子幼儿时期开始,就总是在批评、教训、挑他们的毛病;责骂时,也是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基本上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格 泽仁认为,大人应该进入小孩的“频道”,去真实地体验孩子的感受,在家庭生活中也可以进行换位思考,让小孩扮演大人的角色,反而会有好的教育效果。“我女儿以前喜欢乱花钱,于是我就让她扮演家长的角色,在一周时间里,家庭开支全部由她负责,仅两三天,她就花光了所有伙食费。从此之后,她知道了节省、学会了买菜,也敢于和陌生人说话了。”此外,格桑泽仁认为父、母、孩子构成了一个倒三角形式的家庭系统。在家庭中,与孩子沟通时要注意方法,争取营造一种和谐气氛;注重非语言的沟通以及语言沟通的技巧并学会处理情绪。“从沟通效果的来源来看,文字效果占7%,声调占38%,身体语言占55%。柔和的沟通语气、一种欢愉的声音,比高昂尖锐的声音更能赢得孩子的敬爱。当你特别生气时,转过去、深呼吸,先让自己舒缓冷静下来。”

本文Hash:e76ed27b6c9b35057bc5fb1117f28b72c8aa8621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