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该不该为孩子报兴趣班

  有关1-3岁宝宝早教班的作用,我个人的理解是,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引导宝宝去认识自己和接触新事物,在自然的环境中帮助宝宝培养起一系列的兴趣和习惯,并鼓励宝宝与其他同龄孩子一起互动。由于3岁之前的宝宝不以知识性导向的学习为主,一切技能性的学习起码可以等到至少3岁之后,因此,我更喜欢把这个阶段的婴幼儿活动通称为“兴趣班”。

  兴趣班很有必要

  在宝宝满1岁之后,对周围的事物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1岁后宝宝白天睡觉的时间开始减少,这样就有大段空余的时间,正是宝宝认识新鲜事物的好时光。因此,妈妈的作用就是帮助宝宝安排时间、管理时间。

  对1-3岁的宝宝来说,他们需要的是鼓励肢体锻炼,促进四肢平衡,同时能够刺激手眼耳协调的活动课程,许多课程鼓励父母参加,所以也可以称为 “亲子班”。

  当宝宝慢慢长大,过渡到3岁之后,宝宝白天的睡眠规律更为固定,时间也相应减短,白天有了更长的空闲时间,此时可以让他参加一些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兴趣班(也叫“早教班”)但是要注意,仍应该让宝宝在玩乐中学习,在快乐的氛围下身心并进地健康成长。

  第一招:兴趣班,以宝宝的兴趣为主

  既然是兴趣班,一切都应该从宝宝的兴趣出发。那么,究竟如何为宝宝挑选兴趣班呢?

  首先,可以从宝宝的日常生活入手,去发现宝宝的兴趣所在。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妈妈需要细心观察,仔细聆听,多跟宝宝一起参加各类活动,在亲子互动中耐心寻找。

  如果暂时实在看不出宝宝有什么特别兴趣,妈妈则可以创造环境去引发宝宝的兴趣。当然,妈妈要先解放思想﹑开阔眼界,积极地去进行多方面地尝试,为孩子寻找和创造机会,让他表现出潜在的兴趣。

  记得半年多前,我发现3岁的小儿子响响喜欢唱歌,但带他去观看少年合唱队的课程,他又怕羞不愿加入。于是我带着他随意地参加了一些与音乐相关的活动,在一个小朋友打鼓的兴趣班里,他一下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回家后我就问他:“响响,你想跟那些小朋友一起打鼓吗?”儿子清脆地回答:“想!”于是第二天我就带他再去上了一次45分钟的体验课。在课上他非常雀跃,下课后还不断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再去上课。

  第二招: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如果说宝宝的兴趣是种子,那么父母的角色就是为宝宝寻找一块合适的土壤。让宝宝的兴趣可以生根发芽,健康成长。就大多数年龄稍长的宝宝来说,参加早教班多半都有个特点,就是父母俗称的“3分钟热度”。宝宝在刚去上课的第一、第二次都是情绪高涨,第三次就哭丧个脸回来宣布:我再也不去那个早教班了!

  这时,父母要特别冷静,切忌打骂,责备,甚至说出诸如“我为你付了这么多钱,你怎么可以浪费”之类的话,否则会对年幼的孩子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很可能让孩子更加封闭自己的感受。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冷处理,父母先细心观察,对状况做出分析,到底这个早教班真的不是宝宝的兴趣所在,还是中间某个环节出了小问题,让宝宝不愿意继续这个“兴趣”。

  我的大儿子学了4-5年钢琴,之后对钢琴的兴趣渐渐淡了下来。我问他是否愿意停止钢琴练习,他又不同意。因此,我分析可能这几年都是老师一对一的学习模式,对一个孩子来说,时间久了,难免生厌。于是,我想帮他换一种学习方式和环境。我去了他学校找乐队老师商量,老师觉得既然孩子有钢琴的底子,那就可以让他参加乐队打鼓。在乐队排练的第一天,儿子很开心,可是第二次回来后就大哭,表示再也不愿意去了。我跟他聊了两次,他都没跟我具体说明原因。于是我就给他的老师写邮件,老师说孩子表现很好,很努力,只是不熟悉乐队的排练方式。回家后我向他转达了老师的夸奖,也告诉他乐队队员都很喜欢与他合作,于是他放开心怀,对我解释说可能因为他是个打击乐新手,在讲究合作的乐队中没有自信,怕拖累了别人,也对整个乐队不负责任。找到了原因后,我就和他的钢琴老师协商,让他每次上课时练半小时钢琴,另外半小时用来补打击乐的内容。2个星期后,再从乐队回来时,就见儿子又眉开眼笑了。

  因此,当父母为宝宝选择好了合适的早教班后,千万不要认为任务完成,万事大吉了。父母此时的角色应该是一个护航者,做一个有心人,及时发现孩子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迅速解决问题,从而让孩子可以快乐地学习下去。

上一篇

1/2

下一页

年轻父母每年花数万为孩子报兴趣班只为找玩伴

报名兴趣班多数为了给孩子多一门才艺,便于在日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武汉,有这么一群年轻父母每年花数万元给孩子报兴趣班,不为培优,只为找“发小”排“独”。

年轻父母新时尚:报一流兴趣班,不为培优

每年万元给伢找玩伴排“独”

“有人花钱吃喝,有人花钱点歌,有人花钱美容,有人花钱按摩,今儿我雇个好活,有人花钱,雇我陪人儿唠嗑。”这是宋丹丹在小品《钟点工》里的开场白。花钱找伴儿可别不信,在武汉,便有这么一群年轻父母每年花数万元给孩子报兴趣班,不为培优,只为找“发小”排“独”。

“又交了1万多元,学英语是其次,找几个玩伴儿倒是真的。”近日,家住汉口的刘女士在一家少儿英语培训班续交了一年的学费。不过,刘女士的目的有些不同寻常,“与其说是智力投资,不如说是感情投资。培训班上教的那些内容,我自己都有能力教,但孩子跟班上的几个小朋友玩得拢,比幼儿园的同学还亲近,经常一起出外聚餐、旅游。”

“刚刚玩了一趟苏杭,都是女儿兴趣班的朋友。”前些天,家住杨汊湖的陈女士带着5岁的女儿特意到苏杭去踏青,一同前往的不是孩子她爸,而是女儿美术兴趣班的几位小朋友及其家长。

陈女士说,女儿性格比较内向,在幼儿园里也不爱主动跟老师、小朋友交流。她有意帮女儿打开社交圈,曾几次约幼儿园小朋友的家长一起活动,但因家长时间很难合拍,活动屡屡“流产”。去年,她给女儿报了少儿英语培训班、美术兴趣班,虽然一年学费近2万元,每周只有3节课。“真正一起学习的时间很少,课下结伴玩的时间还多些,平时经常一起聚餐,之前还去过长隆野生动物园、香港迪士尼乐园、深圳欢乐谷,下次准备去长沙玩一玩,女儿现在总算有两个比较稳定的‘小联盟’了。”

“家长原本都不认识,就是因为孩子个性相投才走到一起的。大前年去的泰国普吉岛,前年去的新加坡,去年暑假去了马来西亚的沙巴,今年计划去趟欧洲或是美国。出去一趟少则一两万,多则四五万,主要是想让孩子开开眼界。”家住常青花园的张妈妈格外注重帮女儿打造自己的社交圈,除了要有“闺密”,还要有青梅竹马的异性朋友。“如今都是独生子女,学习压力又大,如果没几个朋友,这样的童年还有什么乐趣?”

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年轻父母,均表示对孩子缺少玩伴儿这一问题深有同感。其中,有6位家长认为引导孩子交朋友的形式多种多样,没必要花那么多钱。也有家长表示,各人有各人的圈子,花多少钱肯定是量力而行,经济条件好的多花些钱也无可厚非。

孩子该不该上“兴趣班”?

孩子该不该上“兴趣班”?

幼儿园开学了,不少新的兴趣班、学习班又开始新一轮招生。轮滑、手工、美术、足球、跆拳道、书法、舞蹈、钢琴等课程应有尽有。许多妈妈很想送孩子学本领,可到底选哪些兴趣班?参加几个最为合适?平时参加了,双休日还要参加吗?种种问题让妈妈们困惑、头疼。

原则1

切忌为了攀比选择兴趣学习班

案例:

选择兴趣班的复杂心思

明明今年上中班,一开学老师让孩子父母选择兴趣班。明明爸爸惊讶了,一至五每天下午都有兴趣班。身为电脑高级工程师的他,心想:我小时候也没参加过这么多兴趣班,也一样读书、一样工作。说实话,他一个都不想选!

第二天,明明爸爸送儿子上学时,看到班级里其他小朋友都选了3、4门课,甚至还有5门全选的。更有家长表示:“老师让报英语班的孩子进教室,让没报的孩子在外面吹风,太不合理了!”不报班的孩子被老师晾在一边,区别对待。明明爸爸为难了:如果不选,不是会让老师觉得丢面子?人家都选了,我儿子不选,会不会将来落后了?再三决定,明明爸爸选了三门课:围棋、思维训练和美术。

其实,选兴趣课没必要攀比。如果父母都抱着攀比的心态,只会水涨船高,将来受苦的是孩子自己。兴趣课,最好从孩子兴趣和个性特征出发,上课不是让孩子死板地听,而是把专业知识和孩子能了解的生活常识联系起来。

原则2

凭兴趣学习,兴趣课不是必修课

案例:

宝宝上兴趣班大哭小叫

军军妈妈回忆说,两年前,她抱着一岁多还未能独立行走的军军去小区花园,途中军军见邻家小朋友手里拿着一个红色的球,就执意要那球。妈妈无奈,只得带他去商店买了一个。军军可喜欢球了,常与球形影不离,就连吃饭、睡觉,都要把球放在身旁。军军妈妈说,说来也怪,自从有了这个球,军军不仅很快学会了走路,还特别喜欢踢球,弄得家里的墙壁上都是他的“杰作”,至今,球已换了两三个。去年,我给已三岁的军军报了个围棋班,可军军就是不乐意,每逢去训练时,总是大哭小叫的。

作为有长远眼光的父母,不妨让孩子按照他固有的个性来发展自己。这样他不仅享受快乐,也省却了父母的操心。更重要的是,他还能做出一些成绩来。同样,别忘了家庭和外界环境都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场所。虽然有些父母没有给孩子报学习班、强化训练班,但如果孩子很喜欢画画,就在家里布置画板鼓励孩子自由画画,一有时间就带孩子去郊游,尤其是到大自然中去。

原则3

孩子放弃兴趣班未尝不可

案例:

孩子被逼学琴很痛苦

小朗妈妈最近有点发愁。4岁的女儿前些日子去亲戚家看到小表姐弹钢琴,非常羡慕,吵着也要买钢琴、找老师教。妈妈就和爸爸商量想让孩子学琴,没想到没过几天,孩子没耐性,居然说觉得没意思不想学了,现在被爸爸妈妈逼着还是按时坐在钢琴旁,但看她表情很痛苦,这该怎么办呢?

专家不断呼吁:任何学习都不值得以牺牲童年的快乐为代价。很多时候,所谓的“兴趣班”实际上可以说是家长们的兴趣,也可以说是幼儿园的兴趣,但显然绝对不是孩子的兴趣。

如果强迫四五岁的孩子学习一样东西,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且当孩子被迫坐在那里时,感觉受到压抑而心里不适,很可能开始胡思乱想,造成将来上小学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而且6岁前的孩子无定性的表现很正常,父母应该要有心理准备。父母应该发现并培养孩子 兴趣并不断鼓励孩子坚持,而不是通过强迫的方法来压迫孩子。

本文Hash:8561ac724ddc7df2c75cc1092213e3fa411c155a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