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需要“奶爸”

在我们的传统家庭模式里,一般来说,男人负责赚钱养家,而女人则在家带孩子。如果一个男人整天和孩子混在一起的话,其形象顿时就打了折扣。但从心理学层面讲,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需要“奶爸”。育儿专家指出,男性身上有很多女性所不具备的品质,可以通过互动,传承给孩子,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

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需要“奶爸”

1.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德国心理分析师发现,很多吸毒孩子都缺乏父爱,父亲在他们童年成长过程中是消失或者很少出现的。父亲在家庭中多扮演着“责任承担者”的角色,一旦孩子与父亲的接触过少,家里没有父亲做“负责任”的榜样,孩子果断、有节制、勇于担责并解决问题的个性就很难得到发展,导致遇事逃避等消极行为。

2.情绪稳定、更独立。研究发现,爸爸带大的孩子除了更愿承担责任、更有主见,心态也更宽容和开放,思维方式更加理性而有逻辑,独立性也优于妈妈带大的孩子,而这一切都是未来职业成功、追求自己理想生活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多数男性带孩子采取的是“放养模式”,孩子吃东西弄得满身都是,爸爸也不会因此呵斥他;孩子想去尝试荡秋千,爸爸多数会鼓励,而不像妈妈会因为安全问题“碎碎念”。爸爸的宽容给了孩子“去做吧,一切有老爸在,你值得尝试全世界”的暗示,让孩子的“主见”受到了肯定。

3.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儿童心理咨询中,不少来访的孩子性格孤僻、柔弱、与同学人际关系不好,大多数与爸爸长期不参与家庭教育有关。他们的爸爸有的在外地工作,有的离异之后很少来看孩子,还有的位高权重、每天早出晚归,一周都见不到一面。而妈妈在抚养孩子时多呈现温柔、关怀、细致的一面,孩子在成长中,无法从爸爸那里获得粗放、进取、外向的特质,与同学、朋友相处就自然显得内敛、柔弱。

4.强化性别认同。科学家发现,随单亲母亲长大的女孩,成年后往往拒绝做母亲或妻子,婚姻生活满意度也不如同龄人。缺乏父爱的男孩子在性格方面更容易出现“女性化”倾向。因此,父亲的陪伴对孩子的性别认同以及婚恋关系有影响。对女孩子来说,她需要通过父亲来认识男人是什么样子,未来两性关系发展时不容易被欺骗、欺负;男孩子更需要从父亲身上学习什么才是男人,帮助他在未来维持稳定的婚姻与家庭关系。

5.养成爱运动的习惯。跟父亲关系良好的孩子,在运动和协调能力上也比较好。大家可以看看身边的女球迷、玩篮球的女孩子,是不是都有一个爱这类运动的爸爸?爸爸可谓孩子的第一任体育老师,很多孩子运动的理念、习惯都是从爸爸那里传承来的。

小编温馨提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需要“奶爸”。所以,为了更好的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哪怕再忙再累,爸爸都要每周抽出至少8小时陪孩子。如果不能到现场,可以用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来弥补。

孩子的成长需要空间,足够的空间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孩子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个性。

他们每一个小人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然而不少的父母又总是以自己的眼光来衡量着孩子的个性,有些父母总是抱怨孩子太调皮了,胆子太大,什么都敢做,而有些父母却又在为孩子的胆小而担心,“我的孩子不会惹事,不招惹是非,可就是胆小,像个小绵羊。”“我的孩子没出息,别的孩子总是积极举手发言,却总不见他举手。”而又有些父母会无奈的说“我的孩子就是不合群,别的孩子高兴地玩游戏,而他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我的孩子上不了台面,在家人来疯,正经场合就没有他了!”

家长的困惑中充满了期待,也有很多的无奈、气愤和恨铁不成钢的成分。

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尽善尽美,能够出类拔萃!但却很少有父母意识到,孩子的个性也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孩子在生活中也在积极地调整与适应着,只是他们调整或改变的步伐往往要比父母的期待“翅膀”慢一些。因此,请不要强迫孩子用“走”追赶父母高飞的“翅膀”,请给孩子时间,让孩子在个性路上慢慢走!

面对孩子的不完美,与其让不满充斥我们的大脑,倒不如采用宽容、接纳的态度,通过开放性教育来施加良好的影响,从而使孩子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完善和充分的发展。因此作为父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懂得欣赏孩子的“个性”之美,悦纳孩子的“与众不同”。

如内向的孩子在交际中会退缩,但会比较自制,而自制、自控是孩子成长中非常重要、优秀的个性特征。而外向的孩子由于好动、好说等,尽管有时会给自己惹来一些麻烦,但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阳光、活泼与开朗,会使他们极具感染力,同样是一种优秀的性格特征。因此,父母需要让孩子明白他的最大优势和资源就在于他与别人的不同,而当孩子学会了加纳自我,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完善自我时,不管哪一类孩子,都能获得自信和成功。

孩子的性健康成长需要引导

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了。而教孩子认识自己身体部位,包括生殖器,可以说是性教育很重要的一课。但事实上,对于最显著的性别标志――生殖器,许多父母不能告诉孩子正确的称呼,他们更愿意告诉孩子各种各样的“婉转之词”。

认为,其实可以大方坦然地告诉孩子,男孩的生殖器,可以称之为阴茎,女孩的,可以称之为阴部。教孩子认识生殖器时,如果随心所欲地使用所谓的“婉转之词”,一是当孩子的那个部位出现问题时,甚至是孩子受到性侵犯时,就没有任何你们家庭之外的人能够和他们沟通;二是会有可能把一种羞耻感或犯罪感引入身体的这个部位。

案例

家住大道北的杨女士几天前被女儿弄了个啼笑皆非:那天下午,她四岁多的女儿婷婷(化名)跟另外一个小女孩在花园里玩。突然,女儿的玩伴慌慌张张地跑来,说:“不好啦,阿姨,婷婷哭了,她的‘小妹妹’受伤啦!”

杨女士一头雾水:女儿哪来的“小妹妹”?杨女士赶紧跑过去查看,原来是女儿因为生殖器撞在健身器材上被弄疼,哭了。杨女士哭笑不得,问女儿的玩伴:“你怎么说是婷婷的‘小妹妹’受伤了呢?”小女孩答:"我们叫那个地方就是叫‘小妹妹’的呀!”

父母

记者通过网上发现,有的父母认为,没必要这么早就教育孩子“专业的称呼”,觉得“专业的称呼”从一个两三岁的孩子的口里说出来很别扭;也有父母认为,在家还可以,但如果孩子在外面也这样称呼,会令人尴尬;还有父母认为那些科学术语对孩子根本说不出口……绝大多数父母在教孩子称呼自己的生殖器时,使用的都是“婉转之词”,而非科学的术语。

记者对现实生活中的父母的访问也表明,只有很小一部分的父母会教给孩子正确的称呼。相对而言,对男孩的生殖器,用得最多的称呼是“鸡鸡”或“小鸡鸡”,大家都认为“基本上可以在中国通用”,但对女孩生殖器的称呼,就没有一个能够得到大多数人“认同”的称呼了。

以下是记者搜集到的包括各种地域、各种方言的有关生殖器称呼的“婉转之词”:

男孩:鸡鸡、小雀、雀雀、咕咕咕、小蕉蕉、宝贝蛋、小牛儿、慈姑定、姑姑仔、春春、虫虫、鸭鸭、小茶壶、小松鼠、鸟鸟、、鱼仔、小虫虫、何B仔、小河马、周周、咛咛、nounou、水龙头、大象、小蛋蛋、小弟弟……

女孩:尿尿的地方、拉尿的小屁股、屁屁、鸡仔、夹夹、BB、小贝壳、西西、角角鸡、小妹妹、小娃娃……

幼儿园:

曾经在一家省一级幼儿园任幼儿教师的李小姐告诉记者,就算是幼儿园老师,也很少会“一本正经”地跟小朋友用科学的术语来称呼生殖器。但在工作中,确实也因为这些五花八门的称呼闹过不少笑话。有一次,一个小女孩过来告诉她:“我的小屁股痒!”她马上褪下小女孩的裤子,查看她的臀部。可是小女孩在她的怀里扭来扭去,大声地喊:“不是那里!”然后站起来,指着她的阴部说:“是这里痒!”

本文Hash:ec8079b6358f783ec1e24f8d457586dddad00a7b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