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

“我不爱画”

很少有孩子天生不喜欢画画的,那为什么有些孩子会变得不喜欢画画了呢?我觉得这里出问题的,往往是家长而不是孩子。孩子们最初的涂鸦很随意,随便涂涂抹抹、点点画画,就算完成了一幅“作品”,而且会很高兴地拿来给爸爸妈妈看。而父母们呢,却往往对这些“瞎画”的东西很不以为然,没有耐心、也没有能力去发现孩子“瞎画”中的兴趣点和潜藏的能力。“你画的都是些什么呀?乱糟糟的。”

“要画就好好画,别乱涂乱抹的。”

“他哪儿会画呀,不过瞎涂涂罢了。”

“都是他乱涂的东西,跟废纸一样,都扔了都扔了。”

这些话我们是不是都很熟悉?家长如果对孩子说的话和做的事情缺乏兴趣、缺乏理解,会在孩子的心灵上造成无法弥补的创伤。

有些不愿意等待的父母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失误。他们按捺不住地自己动手,迅速画出个太阳或者房子,要求孩子照着画。还有些父母为了吸引孩子,把家里挥洒得到处鲜艳卡通。

父母们这些“好心”,实际上可能适得其反,弄得孩子对自己本来很有兴趣的事情感到索然无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有些碰巧被行家说是有发展潜力的孩子,家长却对他的“潜力”的实质毫不知情。孩子的天赋再高,也在父母的误区里变得黯然无光了。

旧的美术教育,使我们中的很多人觉得画得“好”就是画得“像”,似乎只对那些“跟真的似的”视觉艺术作品有兴趣。当孩子们的画比较抽象,因而显得不那么“像”的时候,我们就容易发急,开始批评孩子的画,斥责或者嘲笑孩子,看不到孩子的长处和闪光点。这对孩子的发展和自信心是很大的摧残。孩子的天赋和灵性渐渐地被消磨掉,孩子的兴趣渐渐地被抹杀,而家长还一无所知。

“我不会画”

成都一位3岁女孩的妈妈给我写信说:8年前,她的小侄儿只有5岁时,曾经与她有一段对话,让她刻骨铭心:

“维维,明天是你妈的生日,你妈属马的,你给你妈画匹马做生日礼物吧。”

“我不会画。”

“为什么?”

“老师没教过。”

这位妈妈当时就想,如果我有孩子,决不能重蹈覆辙!

可现在8年过去了,她发现她所在的地方,美术教学还是那么传统。

岂止是她所在的地方的美术教学有问题,在我们遍布全国的大大小小的城市里,幼儿园也好,中小学也好,这样的问题举不胜举,这样的教学现状使更多的家长陷入困惑。

“我不会教”

有位2岁多孩子的妈妈非常疑惑地说:到底我该如何帮助女儿?我实在是不知道。我小的时候对绘画不感兴趣,照着实物或书本,怎么也下不了笔。

还有位妈妈说:画画,我是最头痛的。小时候上画画课,经常被自己的画弄得灰心丧气。如今更是画不成画,毫无美感可言,指点孩子画画更加没有可能了。这位妈妈为什么对画画课感到最头痛?是什么样的教育使她“经常被自己的画弄得灰心丧气”,认为自己毫无美感可言?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就是错误的美术教育的结果。我们曾经接受的艺术教育是个误区,它让我们把技法当作美术本身,把“画得像”当作美术好的标准。于是,如果我们不能对着一个东西画得很像,就觉得自己不会画;于是,我们看不懂那些抽象的艺术作品,也没法欣赏孩子们的涂鸦;我们不能像孩子们那样,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感 ,更不用提用画笔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了。到了我们的孩子这一代了,同样的问题还在继续。

家长表面上赞美着孩子的画,实际上却觉得孩子的画很乱、很难看。

有位妈妈惊喜地告诉我,她发现她的孩子特别喜欢梵高的画;可她也诚实地告诉我,对于梵高的作品,她除了觉得难看以外,实在没有什么别的感觉。

儿童美术教育:旨在育人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愈来愈受到重视,就其本身而言,教育观念是否新,教育思想是否先进,教学方法是否正确,亦是非常重要的,更值得认真探讨。

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呢?我们认为:一流的老师教人,二流的老师教知识,三流的老师误人。

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就决定了他怎样教学。

教育的宗旨应放在培养有能力、有优良品质、有高素养的现代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开拓型人才这个基点上。那么,如何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贯穿这一宗旨呢?我们应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一、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黑格尔说:“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力,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童心的释放,鼓励儿童好奇心的张扬,如自由自在的野外写生,随心所欲的泼墨赋彩、绘声绘色的形象思维启动等,都能激发孩子们用自己的画将神奇的童心世界表现出来,使想象力得到发展。

二、培养儿童的开放意识。

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高科技的信息时代。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丰富多采,让他们接触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建筑、民风民俗、影视等大千世界所有的美好东西,扩展他们的视野;在风格技法上,应接受传统和现代的各种流派,可运用毛笔、水彩笔、油画笔、刻刀,甚至计算机等各种可接受手段;使之形成一种开放的意识,塑造开放的人格。

三、培养孩子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气质。

儿童美术教育把孩子们带到一个美的世界中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鉴赏,如讲解大师的作品,带领他们参观好的画展,到郊外观察大自然,讲述优美的童话故事,听音乐等,提高他们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真挚美好的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

四、培养儿童自由、平等的民主意识。

好的教师应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他们,给予他们积极的指导性的建议,尊重和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判断力,为他们创造一种自由、愉快和谐的民主气氛,在一种自由的游戏状态中学习和创作。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

五、培养儿童的自信心。

兴趣是儿童学画画的基础。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保护和激发他们潜在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还应多采用鼓励的方法,发现和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看到他们的进步,使他们对自己的才能产生自信心。绝不能轻易地伤害他们的自尊。

六、培养儿童的竞争意识。

竞赛状态最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老师应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竞争气氛,表扬、奖励成绩优秀的孩子,鼓励、帮助进步较慢的孩子,使他们努力赶上来。适当参加一些美术比赛、展览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参与和竞争意识。

另外,儿童美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定时的训练过程,这对磨练儿童的毅力,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能动能静的禀性等都是大有益处的。

总之,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一些知识,训练一下他们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了育人,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现代新人。

少儿的美术教育之我见

上学期在美术教学中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朋友看到儿子喜欢画画,就找到我,让我教他画。可孩子到我这儿又说不愿学了。妈妈问他为什么,孩子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只喜欢画,不喜欢学,学画太烦了!”孩子的话不禁让我反思:是啊,现在太多的美术班,不懂得孩子的想法兴趣,一味地教给孩子的技法,参加各种比赛,教师为参赛而教,学生为参赛而学,使孩子感觉画画太烦,没意思,逐渐失去兴趣。

偶尔看了徐静的文章《孩子与画》以后,颇有感触,孩子毕竟是未成年人,真正的儿童美术应有别于成人美术,它是充满趣味的生活,是孩子减轻心理压力表达内心感受的途径。感触之余,总结如下几点心得:

感受一:让孩子体验画画的乐趣,

比看结果更重要

我家的墙壁上贴满了女儿的作品。虽说是乱涂鸦,可这些稚嫩的作品给孩子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女儿对画画的兴趣缘于玩色彩游戏,一回到家,总能看到她摆弄画笔颜料,当我看到那歪歪扭扭的一堆线条和乱七八糟的颜色时,真想上去教她,让她按照书上的画法去画,可看到她快乐的表情溢满笑脸,完全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中时,突然感悟到,让孩子体验画画的快乐,享受画画的乐趣,远比要求孩子怎样画重要得多,因为只有快乐,才能激发孩子画画的兴趣。

感受二:让孩子自由发挥,正确引导,

不要强求规范

很多家长看画,往往只看作品是否干净,画得像与否,其实这种追求画得像,只会剥夺孩子的想象空间。每个孩子由于个性悟性观察能力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对事物的整体把握不会很完善,容易画不象。比如我曾经上过一堂美术课,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头可爱的小猪,然后让学生自由构造,结果有的孩子画了许多高矮胖瘦不同的小猪,有的披上围巾,说是猪妈妈,有的扎上小辫,说是猪女儿等等。一个简单的命题因为有了孩子们的想象而丰富多彩。对此,我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鼓励。当然,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有效地启发引导。

感受三:让孩子用绘画表达他的感受,

释放心理能量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帮助他们将内心的感情释放出来,而绘画是一种良好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我总是尽可能地给予学生以最大的帮助,提供一些纸张,倾听他们的感受及想法。

当孩子们用稚嫩的眼光看世界,当孩子们用纯真的心灵感受世界,当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表现世界,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意识到,孩子的世界是有别于成年人的,我们要懂得尊重,不能过分地强求纠正规范扼杀孩子的思想自由,让他们真正爱上美术。

本文Hash:c28aadcc5a07d19eab5913d5522df44cd53e04d2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