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捆住孩子游戏的手脚

上周,上海市闵行区某小学三年级布置了一道作文题——《今天我真高兴》,要求学生写一个游戏。可令人惊讶的是,一个班30多位学生几乎有一半写了电脑和网络游戏,而另一个班级由于老师在班会上提前教了一个抢凳子的游戏,于是全班千篇一律就只写了这个游戏。

游戏名字闻所未闻

“并没有多少年,怎么就好像隔了几个世纪,这些传统游戏,学生一个都不知道。哪怕就是最简单的老鹰抓小鸡、丢沙包、跳橡皮筋。”三年级语文教师周老师表示,其实出这道题目原先的要求是让学生们写一个传统的集体游戏,靠集体协作获得胜利,并通过写作文增强学生的团队观念。后来考虑到可能现在的小学生不太玩传统游戏了,所以将要求放宽到只要写一个游戏,可完全没有想到,结果会这么地出人意料。

“讲评时我说了一些传统游戏名字,许多学生都没有听说过,与之相反,大部分男生课间聊得最多的是电脑游戏,基本上都会玩魔兽、传奇、CS之类的游戏。要不是班会时候我教了他们一个抢凳子的游戏,估计这道作文题很多学生会交白卷。”

学生课余变“乖”了

笔者在某小学看到,下课铃打响后,追逐嬉闹的学生并不多,玩集体游戏的根本没有,绝大多数学生呆在教室里埋头做作业。“虽然现在课间休息从以前的10分钟变成12分钟,但学生们似乎很少出去玩,好像变乖了。”部分小学老师反映,学生课间变“乖”现象较为普遍,女孩子不会跳皮筋,男孩子不会捉迷藏,能玩、会玩的孩子少了,大部分孩子都是乖乖坐在教室里。

一位小学教师表示,对于玩“土”游戏长大的成年人而言,现在孩子们的童年生活,物质丰富了许多,但精神世界却比较单调乏味。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孩子是不会“玩”的一代。“越来越多的小孩不会玩传统游戏,他们丢失的是一种集体意识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自私、无情、缺乏爱心和合作,这些坏毛病很容易在一些儿童身上找到。”

玩耍的手脚被捆

周老师说,其实学生们很喜欢也很希望能一起玩游戏,但一没有人教,二没有条件。“市中心不少学校场地紧张,像丢沙包等游戏就施展不开。另外出于安全考虑,强调冲撞搏击的‘斗鸡’也被老师取消。即使是在体育课上,老师也尽可能地挑些基本安全的项目。”

此外,学业负担过重也是导致儿童们远离传统游戏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新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明显增加,能够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已经不错了,而不少家长又忙着为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提高班、兴趣班,真正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游戏时间很少。而且城市居住环境封闭,大大减少了孩子一起玩耍的机会。加上父母总希望孩子玩那些所谓开发智商的游戏,于是孩子们只有和电脑为伍了。”周老师无奈地说。

学会放手不要用爱的名义捆绑孩子

妈妈的事事包揽,在不知不觉间夺走了孩子长大的乐趣。奉劝事事操心的妈妈不要用爱的名义捆绑孩子。

场景:妈妈太唠叨果儿很烦恼

果儿说自己很烦,因为她有个什么事都要操心的妈妈,她的一举一动都在妈妈的关注之中。很多时候,果儿还没想好自己要怎么处理一件事情,妈妈就已经把她想到的方案给列出来了。而且妈妈特别唠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该怎么做,她都会一遍遍地在果儿耳边念叨。果儿做得慢了或者达不到要求,她就会忍不住数落果儿。6岁的果儿居然说:“我一点也体会不到成长的快乐,都快烦死了。”

点评

我们都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但如果妈妈干涉太多,就会让孩子觉得妈妈“不好”了。就像果儿的妈妈,以爱的名义无怨无悔地帮助孩子做了很多或许应该是让她自己去体会的事情:不等她觉得饿了、渴了,妈妈就已经把面包、牛奶准备好了;不等她去想办法处理和小伙伴之间的纠纷,妈妈就已经挽起袖子冲出去了……为了安全起见,限制孩子活动的自由;为了训练孩子乖巧听话,忽略了她的心理需求……在很多时候,妈妈在无意识中抢走了果儿长大的乐趣,妈妈过于关注的眼光,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施加了沉重的负担。

教养建议一:适当帮助而不是代替孩子动手

妈妈有照顾和抚养孩子的义务,可以将生活经验提供给孩子,但千万不可以代替孩子去做主他的一切。这样做只会限制孩子的成长,剥夺孩子成长的空间。如果妈妈对孩子过分限制,把孩子行为的决定权控制在自己手中,孩子不能自己做主,更缺乏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对母亲的依赖会越来越强,一旦离开就会不知所措,他就会感到越来越孤独。

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坚强,可以做很多事情,只是太多溺爱剥夺了他们自立的能力。父母应用爱将快乐打包,送给最可爱的孩子们,而不是用爱将孩子捆绑,把爱变成了束缚孩子飞翔的绳索。

教养建议二:转换角色,既是长者,又是朋友

作为父母,要了解孩子成长的生理、心理知识,并遵从他的生理、心理成长规律。我们反对“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倡导“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要讲民主和平等,要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权。妈妈要意识到,家长不仅是孩子慈爱的父母,循循善诱的导师,还应该是孩子真诚的朋友。据调查分析,孩子都喜欢“朋友式”的妈妈,而不喜欢“牧师式”的妈妈。

教养建议三:创造空间,营造良好的伙伴交往环境

教育家刘绍禹先生曾语重心长地谈到了教育儿童的原则:“儿童应与年龄相同的儿童生活,然后才能学得与人相处之道。与成年人一起,相依赖式的自卑心理,颇难打破,将来离家入社会是莫大之困难。”因此,妈妈应该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与小伙伴交往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将孩子的时间一手包揽:放学路上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结伴而行,周末和节假日让孩子邀请小伙伴来家玩,鼓励孩子利用空闲时间与小伙伴进行交流,或主动到亲友邻居家走动……让孩子融入到广阔的世界中,而不是用你的爱和担心,紧紧将孩子捆在身边,让孩子的心灵变得孤单。

学会放手不要用爱的名义捆绑孩子

妈妈的事事包揽,在不知不觉间夺走了孩子长大的乐趣。奉劝事事操心的妈妈不要用爱的名义捆绑孩子。

场景:妈妈太唠叨果儿很烦恼

果儿说自己很烦,因为她有个什么事都要操心的妈妈,她的一举一动都在妈妈的关注之中。很多时候,果儿还没想好自己要怎么处理一件事情,妈妈就已经把她想到的方案给列出来了。而且妈妈特别唠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该怎么做,她都会一遍遍地在果儿耳边念叨。果儿做得慢了或者达不到要求,她就会忍不住数落果儿。6岁的果儿居然说:“我一点也体会不到成长的快乐,都快烦死了。”

点评

我们都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但如果妈妈干涉太多,就会让孩子觉得妈妈“不好”了。就像果儿的妈妈,以爱的名义无怨无悔地帮助孩子做了很多或许应该是让她自己去体会的事情:不等她觉得饿了、渴了,妈妈就已经把面包、牛奶准备好了;不等她去想办法处理和小伙伴之间的纠纷,妈妈就已经挽起袖子冲出去了……为了安全起见,限制孩子活动的自由;为了训练孩子乖巧听话,忽略了她的心理需求……在很多时候,妈妈在无意识中抢走了果儿长大的乐趣,妈妈过于关注的眼光,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施加了沉重的负担。

教养建议一:适当帮助而不是代替孩子动手

妈妈有照顾和抚养孩子的义务,可以将生活经验提供给孩子,但千万不可以代替孩子去做主他的一切。这样做只会限制孩子的成长,剥夺孩子成长的空间。如果妈妈对孩子过分限制,把孩子行为的决定权控制在自己手中,孩子不能自己做主,更缺乏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对母亲的依赖会越来越强,一旦离开就会不知所措,他就会感到越来越孤独。

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坚强,可以做很多事情,只是太多溺爱剥夺了他们自立的能力。父母应用爱将快乐打包,送给最可爱的孩子们,而不是用爱将孩子捆绑,把爱变成了束缚孩子飞翔的绳索。

教养建议二:转换角色,既是长者,又是朋友

作为父母,要了解孩子成长的生理、心理知识,并遵从他的生理、心理成长规律。我们反对“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倡导“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要讲民主和平等,要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权。妈妈要意识到,家长不仅是孩子慈爱的父母,循循善诱的导师,还应该是孩子真诚的朋友。据调查分析,孩子都喜欢“朋友式”的妈妈,而不喜欢“牧师式”的妈妈。

教养建议三:创造空间,营造良好的伙伴交往环境

教育家刘绍禹先生曾语重心长地谈到了教育儿童的原则:“儿童应与年龄相同的儿童生活,然后才能学得与人相处之道。与成年人一起,相依赖式的自卑心理,颇难打破,将来离家入社会是莫大之困难。”因此,妈妈应该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与小伙伴交往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将孩子的时间一手包揽:放学路上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结伴而行,周末和节假日让孩子邀请小伙伴来家玩,鼓励孩子利用空闲时间与小伙伴进行交流,或主动到亲友邻居家走动……让孩子融入到广阔的世界中,而不是用你的爱和担心,紧紧将孩子捆在身边,让孩子的心灵变得孤单。

本文Hash:4d470c6971671b3b98bdb70b2408a7e524b14417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