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1-3岁早期教育关键期

从1岁开始至满3岁称为幼儿期,这一时期是儿童智力的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是孩子的特殊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也是个性、品质开始形成的时期。幼儿期个性的形成是以后个性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培养孩子在德、智、体几方面更顺利、更健康地成长,以配合“四化”的需要,多出人才和早出人才,家长应特别注意幼儿期的教育。

应如何教育幼儿期的宝宝?

人的大脑蕴藏着细胞总数大约为100亿个左右,其中70~80%是3岁以前形成的。在这一时期主要形成言语、音感和记忆细胞,大脑的各种特征也日趋完善。近年来,许多儿童教育家把1~3岁看做是早期儿童智力开发的“关键年龄”,并引起社会和家长的普遍重视。

所谓关键年龄是指人生学习效率最高的年龄阶段。在此期间所实施的教育,可收到事关功倍的效果。有人说“三岁之貌、百岁之才”,意思是说3岁之前形成的才华能决定他的一生。并有“三岁定八十,七岁看终身”的说法,这是说幼儿时期所受的教育和养成的习惯,年至80岁还保留着。

孩子在3岁以前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时期,孩子在生理和精神方面的发育都比较快,如语言的发育,从发单音发展为能说较长的句子;从不会走路到独立的行走。这些进步,都是从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学习而来的。因为孩子最喜欢模仿学习别人的动作,为此,如对孩子缺乏正确的思想教育和耐心的引导,就会出现许多不良的习惯。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只要孩子身体健康,不生病,就算完成了抚养的责任,而教育则是幼儿园,学校老师的责任。

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意思是说,对孩子的教育,家长有绝对重要的责任,而在早期的品德教育问题上,父亲比母亲列重要。近年来一些学者积极倡导“零岁教育”,试想,象这样艰巨的任务,除了父母亲,谁还能承担呢?

所以,父母一定要掌握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对孩子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使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健康的意识,正常的心理素质,逐步培养他们具备刚毅、正直、纯朴、坚定的精神,聪慧敏捷的思维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之从各方面均衡地发展,这样长大观后才能成为“四化”建设有用人才。

小编总结:为了培养孩子在德、智、体几方面的优良品质,帮助宝宝更顺利、更健康地成长,家长应特别注意幼儿期的教育,尤其是早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宝宝早教应抓住发育关键期

什么是发育关键期?

发育关键期是指在宝宝发展的某个阶段,各种能力和知识在环境的帮助下,会有质的变化和跳跃式的发展。过了这段时间,就不易获得或即使获得了效果也差。

国外科学家早就发现了各种动物的发育都会有关键期。奥地利生物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劳伦斯发现,如果一个人在刚孵化出的小鸭面前,像鸭子那样摆动自己的双臂,摇摇摆摆地走路,小鸭子就会跟着这个人走。这一现象被称为“印刻现象”。他还发现,“印刻现象”只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如小鸡的“母亲印刻”发生在出生后10~16小时。“印刻”发生的时期就是关键期,形成的印刻行为会作为习性保存下来,并且是不可逆的。

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印刻现象”也存在于人类的儿童中。刚出生的孩子并不是只会吃奶睡觉,而会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来感知世界。接受的刺激越丰富,大脑潜能的发挥越强,而且外界给什么就能接受什么,给多少就能吸收多少。尽管儿童并不会因为错过某一时期就完全不能学习,但某些知识或技能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学习效果更好。

发展心理学家将动物的发育关键期概念引入儿童学习领域,认为儿童大脑发育同样存在关键期。在此期间内,个体对某种刺激就会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总结已有研究,2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少年期以前是第二语言学习及音乐听觉训练的关键期。

婴儿发育有3大关键期

婴幼儿尽管相对弱小,但具有相当的能力,他们绝不是被动的,相反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家长。亲子间的互动模式影响到儿童一生的发展。婴儿时期有3个发育关键期,家长不妨问自己3个问题,看看有没有与宝宝建立起良好的互动模式。

第一关键期(0-1个月):妈妈和宝宝都适应了新生活吗?

刚刚诞下的宝宝要适应这个崭新的世界,新妈妈也要适应多了一位至亲的新生活。只有两者都适应了新生活,才能给宝宝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基础,路才能越走越宽。这一期间,最重要的是及时满足宝宝的各种需求,妈妈要把孩子的要求都看成是合理的,帮他建立安全感。

有了宝宝的生活跟过去完全不同,家长尤其是妈妈也要努力适应,根据孩子的节奏安排起居,宝宝睡了就赶紧休息;适当做产后运动,读读书、听听音乐,跟过来人聊聊天,有助释放心理压力。宝宝清醒时,爸妈要与其进行目光交流,温柔地抚触宝宝的全身,给他看鲜艳的玩具、画片,听轻柔的音乐,帮他发展视听能力和简单的视觉捕捉与追踪能力。

第二关键期(1-3个月):宝宝和家长建立了有效沟通吗?

亲子间经过3个月的磨合,基本相互熟悉了,新妈妈照顾宝宝也基本得心应手了;宝宝更爱动了,还会用不同的哭声、动作、笑容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受。这个时期的核心任务就是跟宝宝建立有效的沟通,即准确理解宝宝的想法,让他体会到家长的关爱。家长不妨经常跟宝宝说说话,花点时间逗他玩。爸爸妈妈还可以抱着宝宝四处走动,看看周围的人和事,能训练头部运动和控制能力、伸手够取的能力以及专注凝视与视觉追踪能力。

第三关键期(3-6个月):家长和宝宝建立游戏习惯了吗?

宝宝喜欢有人陪,并试着跟家长做游戏。家长要准备一些适合婴儿小手抓握的玩具,吊在婴儿床上方或摆在一旁,引导他主动伸手,准确抓握,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重点发展5个 能力

婴幼儿的发展具有共性的规律,遵循一定的顺序。儿童大脑发育的特点是:先快后慢、用进废退、可塑性和代偿性。生病、机会和环境提供不足以及宝宝本身的原因都可能导致暂时的能力发展落后。爸爸妈妈要细心呵护,别因为一时失误,误了宝宝的前程。婴幼儿有5种能力是需要重点发展的。

1.运动。2个月到1岁,都是宝宝运动能力发展关键期。家长要早点让孩子学走路,进行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

2.操作。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捡拾东西、抓握物品的游戏,大孩子可以带出去玩水或沙子,促进孩子对细微动作的练习能力。

3.认知。常带孩子去郊游认识大自然;家长不要经常替孩子代劳,让其自己穿衣服、洗脸、刷牙;鼓励孩子讲述在幼儿园遇到的趣闻趣事,锻炼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4.语言。语言敏感期在6个月左右就已经出现,1~2岁是“爆发期”,一直到6岁,父母都要经常跟孩子说话,经常讲故事、提问,鼓励孩子多说,促进理解和表达能力。

5.社会交往。教孩子用不同的称呼问好、打招呼,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提升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父母还可以假装自己有困难,让孩子来帮忙,培养家庭生活的参与感,训练合作性。

宝宝早教应抓住发育关键期

什么是发育关键期?

发育关键期是指在宝宝发展的某个阶段,各种能力和知识在环境的帮助下,会有质的变化和跳跃式的发展。过了这段时间,就不易获得或即使获得了效果也差。

国外科学家早就发现了各种动物的发育都会有关键期。奥地利生物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劳伦斯发现,如果一个人在刚孵化出的小鸭面前,像鸭子那样摆动自己的双臂,摇摇摆摆地走路,小鸭子就会跟着这个人走。这一现象被称为“印刻现象”。他还发现,“印刻现象”只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如小鸡的“母亲印刻”发生在出生后10~16小时。“印刻”发生的时期就是关键期,形成的印刻行为会作为习性保存下来,并且是不可逆的。

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印刻现象”也存在于人类的儿童中。刚出生的孩子并不是只会吃奶睡觉,而会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来感知世界。接受的刺激越丰富,大脑潜能的发挥越强,而且外界给什么就能接受什么,给多少就能吸收多少。尽管儿童并不会因为错过某一时期就完全不能学习,但某些知识或技能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学习效果更好。

发展心理学家将动物的发育关键期概念引入儿童学习领域,认为儿童大脑发育同样存在关键期。在此期间内,个体对某种刺激就会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总结已有研究,2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少年期以前是第二语言学习及音乐听觉训练的关键期。

婴儿发育有3大关键期

婴幼儿尽管相对弱小,但具有相当的能力,他们绝不是被动的,相反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家长。亲子间的互动模式影响到儿童一生的发展。婴儿时期有3个发育关键期,家长不妨问自己3个问题,看看有没有与宝宝建立起良好的互动模式。

第一关键期(0-1个月):妈妈和宝宝都适应了新生活吗?

刚刚诞下的宝宝要适应这个崭新的世界,新妈妈也要适应多了一位至亲的新生活。只有两者都适应了新生活,才能给宝宝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基础,路才能越走越宽。这一期间,最重要的是及时满足宝宝的各种需求,妈妈要把孩子的要求都看成是合理的,帮他建立安全感。

有了宝宝的生活跟过去完全不同,家长尤其是妈妈也要努力适应,根据孩子的节奏安排起居,宝宝睡了就赶紧休息;适当做产后运动,读读书、听听音乐,跟过来人聊聊天,有助释放心理压力。宝宝清醒时,爸妈要与其进行目光交流,温柔地抚触宝宝的全身,给他看鲜艳的玩具、画片,听轻柔的音乐,帮他发展视听能力和简单的视觉捕捉与追踪能力。

第二关键期(1-3个月):宝宝和家长建立了有效沟通吗?

亲子间经过3个月的磨合,基本相互熟悉了,新妈妈照顾宝宝也基本得心应手了;宝宝更爱动了,还会用不同的哭声、动作、笑容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受。这个时期的核心任务就是跟宝宝建立有效的沟通,即准确理解宝宝的想法,让他体会到家长的关爱。家长不妨经常跟宝宝说说话,花点时间逗他玩。爸爸妈妈还可以抱着宝宝四处走动,看看周围的人和事,能训练头部运动和控制能力、伸手够取的能力以及专注凝视与视觉追踪能力。

第三关键期(3-6个月):家长和宝宝建立游戏习惯了吗?

宝宝喜欢有人陪,并试着跟家长做游戏。家长要准备一些适合婴儿小手抓握的玩具,吊在婴儿床上方或摆在一旁,引导他主动伸手,准确抓握,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重点发展5个 能力

婴幼儿的发展具有共性的规律,遵循一定的顺序。儿童大脑发育的特点是:先快后慢、用进废退、可塑性和代偿性。生病、机会和环境提供不足以及宝宝本身的原因都可能导致暂时的能力发展落后。爸爸妈妈要细心呵护,别因为一时失误,误了宝宝的前程。婴幼儿有5种能力是需要重点发展的。

1.运动。2个月到1岁,都是宝宝运动能力发展关键期。家长要早点让孩子学走路,进行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

2.操作。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捡拾东西、抓握物品的游戏,大孩子可以带出去玩水或沙子,促进孩子对细微动作的练习能力。

3.认知。常带孩子去郊游认识大自然;家长不要经常替孩子代劳,让其自己穿衣服、洗脸、刷牙;鼓励孩子讲述在幼儿园遇到的趣闻趣事,锻炼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4.语言。语言敏感期在6个月左右就已经出现,1~2岁是“爆发期”,一直到6岁,父母都要经常跟孩子说话,经常讲故事、提问,鼓励孩子多说,促进理解和表达能力。

5.社会交往。教孩子用不同的称呼问好、打招呼,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提升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父母还可以假装自己有困难,让孩子来帮忙,培养家庭生活的参与感,训练合作性。

本文Hash:cf9c935c5cc729c3b883840adb418799dceba79f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