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应对2岁宝宝强烈的“占有欲”?

【妈妈网特稿】不知道家长有没有发现,宝宝到了一定年龄,在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会抢别人的玩具,自己的却不愿意给别人。其实,这是宝宝产生对其他人所拥有的物质的欲望,并且想尽办法据为己有,就是大家平时所说的“占有欲”。那如何应对宝宝这种“占有欲”呢?

周末或假期,当父母领孩子去走亲访友时,小孩子在一起玩非常高兴,但常会发生争抢玩具这类不愉快的事,尤其是2岁左右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时,常常不打招呼,就抱走对方的东西。反之,他们却从不肯大方地交出一件他们拥有的东西,他们死抱住不肯放手或是互相用力撕打,抓挠对方,以维护自己占有的权利。

1岁和3岁宝宝的特点

一旦不能战胜对方,东西被抢走,他们会放声大哭,寻求支援。这种现象,在一岁前或三岁后的孩子们身上,表现都不如此强烈,这和儿童的活动方式,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有密切关系。

1、一岁前和三岁后儿童的特点

1岁前的孩子,基本上是个体活动。他和其他孩子交往时,也会发生不打招呼,互相拿对方的玩具的现象,但“矛盾”一般不会激化。有时,孩子甚至会自动将玩具扔掉,或者递给别人。当然,如果他吃奶时,奶瓶被抢走,他会大喊大叫,这在双胞胎之间常发生打闹,因为没奶吃会“危及”他的生存。

3岁后的孩子,自我意识已有一定发展,不仅意识到自己独立存在,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已能清楚地区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而且头脑中有了物主代词“你的”、“我的”、“他的”的概念。这时,其占有欲方面的表现,不象2岁左右的孩子那样突出。

强烈的自我意识

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活动的发展和语言的发展。就活动的发展看,3岁前儿童主要是个体活动,3岁儿童有一种强烈地要求相互交往的愿望,儿童也产生了为了群体活动的需要,玩具,物品也需要相互交换的愿望,群体活动增多。为了群体活动的需要,玩具、物品也需要相互交换,例如,玩皮球,你扔过来,我扔过去,不论皮球属于谁,在玩的过程中,皮球必须在两人之间交往,如果一个人死抱住不放,就玩不成。

孩子本身的交往的活动,促进了孩子对物的交往的必然性认识。另一方面,就语言发展看,这时孩子不仅掌握了“我的”和“我”,同时也掌握了“你的”、“你”和“他”等。当孩子仅仅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独立存在,仅仅懂得“我的”含义的时候,他们自然会认为“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但是,当孩子不仅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而且意识到别人的存在和力量,同时,懂得在“我”之外,尚有“你”和“他”,情况就大不相同。他逐渐意识到“我的”是“我的”,“你的”是“你的”这个现实。这时,抢夺玩具的现象就会减少。

2、两岁儿童的特点

2岁左右的孩子,偶尔抢夺了别的孩子的玩具,或不肯拿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也不必担心。这并非“强盗”行为。随着他的知识经验的增长,交往愿望的日益强烈,语言的发展等,他会自行克服这种毛病。如果孩子经常抢夺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则需要父母适当注意。可以让他多与稍大于他的孩子在一起玩,较大的孩子懂得如何保卫自己的权利;制止他的抢夺行为。反之,如果孩子的玩具经常被别的小朋友抢走,孩子无力保护自己,父母则应避免让他和较大的孩子在一起,并设法引导他,在和小朋友相处时,大胆些,泼辣些。

两岁儿童的特点

2岁左右的孩子,常常不情愿把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这是正常的心理 。当其他小朋友想玩他的某个玩具时(尤其是他正在玩的玩具),父母不应强制他“礼让”给别人。如果每次你都要他不情愿地礼让,孩子会觉得,不仅小朋友,连大人,包括自己的父母都想抢走他的东西,这会促使他占有欲更强。正确的方法是引导他愿意和别的小朋友玩,从中再想一些可以让他们分享玩具的玩法。

例如:一辆小汽车,两个小朋友对开;一辆三轮车,一个骑,一个推,达到分享的目的。尤其,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学会分享尤其重要。在家中,家长就要培养孩子从小习惯和别人平等生活。例如:吃粮果或点心,父母就要有意识地人人分到,不能光让孩子一人享用。有好吃的点心,新的小人书,父母也要鼓励孩子拿出去和小伙伴一起吃,一起看。使孩子顺利渡过这一时期,朝正常的方向发展。因此,只要教育得法,一山是能容二虎的。

如何面对宝宝的占有欲呢?

小朋友来做客,即使你拿出宝宝早就丢弃的玩具,宝宝依旧不允许别人碰;到别人家看到喜欢的东西,宝宝哭闹着要把它拿回家……宝宝为什么这样呢?妈妈们该如何面对宝宝的占有欲呢?

顺手牵羊的小迪比

小迪比还差两个月就两岁了,粉妆玉琢,眉清目秀,非常逗人喜爱。周末妈妈带迪比到同事家参加聚会,可爱的迪比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赞叹,热情的小主人还把自己以前的很多玩具拿给迪比弟弟玩,迪比的注意力一下子被那些五颜六色的玩具吸引了,整整一个下午,不哭也不闹,让妈妈非常省心和自豪。回到家,妈妈给迪比换衣服的时候发现他手里竟然还紧紧攥着同事小孩的那只绿色的小汽车!后来,妈妈发现迪比串门回来,手里总会攥一件别人家里的玩具,害得妈妈总要打电话向别人道歉,每次离开别人家都要仔细看看迪比是不是又顺手拿了别人家的东西……

妈妈伤透了脑筋,迪比为什么喜欢“顺手牵羊”呢?家里的玩具非常多,可以说都能开个“玩具租赁店”了,可宝宝为什么还要这样?

专家点评:迪比的妈妈不用太担心,也不用自责。“顺手牵羊”在两岁左右的宝宝当中非常正常。这是因为宝宝长到两岁时,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头脑中有了“我的”、“我自己的”概念,但对“你的”、“他的”概念又比较模糊。所以,对一切他们有兴趣的东西,都认为是自己的。迪比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就拿回家了,并不是因为家里没有或者是妈妈平时教育不够,而仅仅是因为他喜欢。

“自私”的阳阳

3岁多的阻阳长得越来越漂亮,还常常说出一些幼稚但非常可爱的话,简直就是大家的一个“开心果”。可就在上个周末,妈妈觉得太丢人了:阳阳的姨妈带着女儿来阳阳家玩,比阳阳大半岁的小姑娘看上了阳阳的电动火车,死活要抱回家去,否则就大哭大闹。妈妈要求阳阳把玩具送给表姐。阳阳哪里肯呢?抱着玩具死活不松手。两家的大人也都没有办法,最后还是姨妈到附近的商店给女儿买了一个同样的玩具才平息了这场“争夺大战”。姨妈回家后,妈妈狠狠地批评了阳阳。

专家点评:就算再慷慨大方,也不可能让尚不大明白事理的宝宝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送给别人。妈妈强求阳阳把心爱的玩具送给别人是不对的,下次小朋友来家里玩耍,应该把宝宝可能“割爱”的玩具拿出来一起玩,宝宝最心爱的玩具最好还是放起来。

不许别人碰自己东西的贝贝

贝贝快4岁了,从她自己吃饭的那一天开始,爸爸妈妈就给她准备了专用的餐桌、餐椅、筷子、碗。这几天,武汉的大伯、婶婶移民前带着5岁的女儿可心到北京游玩一周,本来想着两个女孩可以好好做伴,结果糟透了。可心坐上贝贝的餐椅,贝贝哭着要把可心拉开:“这是我的!这是我的!”可心抱一抱贝贝的玩具,贝贝也哭闹着不让可心碰,如果没有大人在场,两个人肯定就打起来了。妈妈没有办法,拿出贝贝早就不玩的玩具给可心,贝贝也死活不让。一个星期下来,妈妈都快被这两个小女孩给折腾死了。

专家点评:快4岁的贝贝已经有了明确的所有权观念,在她看来自己的东西,别人碰也不能碰,这种情况在独生子女中比较常见。由于爸爸妈妈给孩子买东西的时候总会强调是给“她”专门买的,长此以往,孩子“独占”的心理就会越来越强烈,自己的东西不允许别人动分毫。

正确对待宝宝的占有欲

两岁的宝宝,正处于分不清楚“你的”、“我的”童稚阶段。因此,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会拿走,感兴趣的东 就据为己有。宝宝分清你、我、他之后,这种习惯和行为就会慢慢改善;但倘若父母对此没有很好的教育和指导,宝宝或许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

尽快帮孩子建立所有权观念

作为父母,在孩子处于“自我中心期”时,可以给宝宝一些必要的指导,让宝宝早日建立所有权的观念。比如,当宝宝玩同伴的玩具时,你可以强调一下:“这布娃娃是小哥哥的,你只能玩不能带走,到时候要还给哥哥,你的布娃娃在家里呢!”这些话可以让他们尽快建立所有权的观念。

不要强求宝宝“慷慨大方”

常常看到家长劝宝宝把手里的玩具或零食分给同伴,即使宝宝不乐意,眼泪汪汪,家长也百般劝慰,甚至威逼利诱。其实,对于3岁以前的宝宝,家长不必强迫他们“慷慨大方”。

让宝宝形成“分享”的好习惯

宝宝已经形成所有权的概念之后,占有欲仍然非常强烈,这种情况就需要注意了。宝宝的这种独占心理可能和教育有关。应该教导宝宝学会分享,比如吃饭时和宝宝抢看吃、买东西时家人各一份,慢慢地,宝宝就会发现分享的快乐,独占的心理就不会那么严重了。同时,强调宝宝“借”、“还”的概念也很重要,让宝宝知道,喜欢的东西可以暂时“借”来玩,但是不可以据为己有。养成借和还的习惯,对年幼的宝宝来说,是件好事。

处理孩子间纷争的小招数

1、让宝宝把玩具给小伙伴玩,不如教宝宝和伙伴一起玩。

2、年幼的宝宝一起玩可以让宝宝学习自己解决问题。

3、如果宝宝非常厌烦伙伴,家长就要适当调解或把宝宝抱开。

4、可以把不能分享而且宝宝珍爱的玩具设置为禁区,不可以与其他人共享;把可以一起玩的玩具作为公共玩具。

5、去别人家做客,如果宝宝之间因为玩具争吵,可以要求宝宝拿最心爱的玩具和对方交换,否则不允许和同伴争夺。

家长应如何应对宝宝的暴力行为

对于每一个成长中的宝宝而言,不约而同地会出现一个阶段的暴力行为,或者表现在语言上,有的会表现在宝宝的行为上,那么到底这些暴力行为有没有危害,家长们该如何应对呢?

今天上午,有一个家长打来电话,因为自己的宝宝在幼儿园里有了“突出”表现,即暴力行为,这位家长很是焦虑,希望的专家给予解答,如何帮助孩子越过这一难关。

在每一位宝宝的成长中,都会在行为和表现力方面有一些惊喜出现:比如他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或者是模仿成年人的行为等。这些行为都说明宝宝在成长,他们有很强烈的表现欲,在不被人注意或者不能满足于它们的内心要求时,都会以暴力行为出现,引来别人的注意,或者争取自己的利益。比如会打别的宝宝一下,或者抓妈妈的头发,摔东西等,这都是宝宝在用自己的行为说话,还有些个别的会用自己的语言一直对家长愤慨表示,这些都是正常的也是客观的宝宝的暴力形式。

对于这些宝宝表现出来的暴力行为,家长们也不要过度担心,也无需做出过激的行为,以免对宝宝的幼小心灵造成伤害,以下是专家为各位家长介绍的几种方法,希望能为各位家长提供一些帮助!

第一、家长要积极引导宝宝。

不能一直惯着,溺爱着宝宝,很多时候宝宝的无理取闹或者不合理的表现都是因为家长的过度溺爱和放纵导致的。尤其是现在每家都是独生子女,各位父母一定要注意合理的迁就而不是放纵。

第二、家长需要鼓励宝宝。

当宝宝有了表现欲,希望引起别人注意时,家长一定要在此时加以引导,与宝宝多多交流,家长的一声加油,一个肯定的微笑,对宝宝的成长尤为关键!

第三、家长在培养宝宝的辨别能力。

这对于家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宝宝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他对于世界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一点一点帮他们建立起来的。

第四、家长做孩子最好的榜样。

在家庭中,父母一定要避免在宝宝面前争吵,也千万别打架,这样也是对宝宝的成长环境起到了相当关键的影响作用,让宝宝远离了暴力。在思维和心灵上也都是最好的教育。

温馨提示:暴力行为是宝宝成长中的一个必然阶段,家长要合理和客观地看待这一现象,只有家长给予了正确的方式,对于宝宝的成长也是起到了最大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本文系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Hash:09ccd9e21a8624677ff2de47b4722b2c85b9c5e2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