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关系亲密孩子不易发胖

母子关系亲密

青少年肥胖问题近年来成为社会和家长关注的一个重点。除了饮食结构、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等影响因素之外,美国一项新研究指出,母亲与幼儿关系或许是青少年肥胖问题的一个“隐形推手”。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一项对全美青少年长期健康跟踪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母亲与幼儿关系和青少年肥胖间的联系。他们发现,母亲与幼儿关系越差,孩子青少年时期肥胖的概率越大。

研究人员利用一种量表衡量母亲与幼儿的关系,并据此对近千名抽样对象进行了分类。在母亲与幼儿关系最差的一组中,孩子在青少年时期肥胖的概率为26.1%;母子关系最亲密的一组,孩子肥胖的概率为13%。

研究人员表示,大脑中的边缘系统控制相关荷尔蒙的分泌,影响人的饮食、新陈代谢、情感控制、抗压能力等功能。他们指出,母子关系不亲密的幼儿易受负面情绪影响,情感控制和抗压能力较弱,从而干扰到大脑边缘系统对饮食及新陈代谢的调节功能,这种情况易造成他们青少年时期的肥胖。

领导该研究的俄亥俄州立大学助理教授莎拉·安德森表示,在家庭生活中通常是母亲负责子女的饮食,大多数家长给儿女准备的都是科学合理的食物,而当母亲与子女关系闹僵时,倔强的孩子就不愿意遵照母亲的“命令”吃饭,而会选择过量食用垃圾食品,比如油炸食品和甜品,吃的垃圾食品太多自然会诱发肥胖。除了饮食,与母亲关系不好的孩子在运动健身方面也缺少来自家长的合理引导,而让孩子自觉运动又是十分困难的事,久而久之多吃不运动的生活习惯就在恶性循环中恶化。

“其实,母亲对子女的影响不仅限于饮食和运动方面,情感上的和谐与否也是重要因素,”莎拉补充说,“从孩子的角度去想,如果连母亲的支持和赞扬都难获得,身心一定严重受挫,在处理生活和学习压力时就会变得消极。作为恶性循环中的一环,当人们感情消极时自然而然会影响饮食,因此问题的焦点重新指向暴饮暴食和不运动。”

此项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为预防青少年肥胖问题,不仅要关注饮食和锻炼,还要注意改善母亲与幼儿间的关系。

母乳喂养的孩子不易发胖

德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医学期刊上发表研究报告指出,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婴儿成长后发胖的机率,这项研究结果对推广母乳喂养的活动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工业化国家中有60%的孕妇,产后都以母乳喂婴儿,不过大多在婴儿2个月时就断奶了。德国学者对德国巴伐利亚省九千三百五十七名儿童进行追踪后研究发现,母亲仍然只用母乳喂养3—5个月大的婴儿,将来孩子长到五或六岁时发胖的机率为提早断奶儿童发胖机率的三分之一。研究表明:婴儿时期仅摄取母乳的孩子,越晚转换婴儿食品的,到学龄阶段,发胖的机率越小。

婴儿在六个月大之前只吃母乳,孩子长到五,六岁时发胖的机率比一般的儿童低43%,母乳一直吃到足岁的婴儿,未来发胖的机率比一般儿童低72%。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脂肪

“脂肪”大家最为熟悉不过,但因其常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病联系在一起,所以一直不太讨人喜欢。那么,正处在生长发育中的孩子们,是否需要脂肪、需要什么样的脂肪呢?让我们听听专家怎么说。

“好脂肪”不饱和脂肪酸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小儿呼吸二科副教授孟繁峥表示,脂肪是儿童生长发育所必不可少的,大脑发育、视觉发育需要脂肪, 肪还可保证儿童的皮肤健康,孩子缺乏脂肪,皮肤就会变得干燥,易发生湿疹等症;缺乏脂肪还会使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

“脂肪既是人体组织的重要构成部分,又是提供热量的主要物质之一,是生命运转的必需品。”孟繁峥介绍说,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其中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后者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须由食物来供给,所以又称为必需脂肪酸,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二种。食物脂肪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有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是“好脂肪”,它可以调节血脂、增强机体免疫力、维护视网膜提高视力、补脑健脑,能提高胎婴儿的大脑发育和脑神经功能。

那么,宝宝们应该怎么摄取不饱和脂肪酸呢?孟繁峥告诉大家,在宝宝的食谱中,应注意不饱和脂肪酸的供给。植物油所含的脂肪酸多数是不饱和脂肪酸,这是人体不能合成的“重要脂肪酸”,比如茶油、橄榄油、芥花籽油、红花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大豆油中都含有这种脂肪酸。所以,家长在为宝宝烹饪食物时,应该使用植物油。而动物油所含的脂肪酸则多数是饱和脂肪酸,比如黄油、干酪、全脂奶、冰淇淋、奶油和肥肉等,某些植物油(椰油、棕榈油和棕榈仁油)中也含有饱和脂肪酸。

“坏脂肪”反式脂肪

谈到脂肪,不得不提的便是反式脂肪酸,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脂肪呢?孟繁峥介绍说,反式脂肪酸也叫反式脂肪,就是人造奶油或人造黄油,它可以使人发胖、降低记忆力、导致血栓形成、影响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使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发生紊乱等,尤其影响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对必需脂肪酸的吸收。

在宝宝们热忠的零食中,处处可见这种反式脂肪。比如油炸薯条、薄脆饼干、焙烤食品、面包、炸鱼、洋葱圈、人造黄油、珍珠奶茶、薯片、蛋黄派或草莓派、大部分饼干、方便面、油酥饼、巧克力、拉酱、奶油蛋糕、冰淇淋等等,这些食物中均含有不等量的反式脂肪酸。所以,家长应该尽量让孩子放弃或少吃这些反式脂肪类的食品,应多吃新鲜的、应季的水果、蔬菜和全谷物,不喝饮料,可以自制水果饮料,既安全,又健康,比如现在应季的苹果汁、橙汁、梨汁等。

小贴士

宝宝摄脂全攻略

“孩子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特别需要脂肪能量的供应,而在食物中,孩子摄取脂肪的主要来源是奶类、肉类、豆类、蛋类及烹调用油,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来选择最佳的摄取方法。”孟繁峥介绍说,对于6个月以内的宝宝,建议坚持母乳喂养,不论是从营养的角度讲,还是从饮食安全上讲,母乳都是最适合宝宝的生长发育需求的,并且,母乳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也比较多。

当宝宝满4个月时,就可以开始添加辅食了,此时仍要坚持母乳喂养。1岁以前的宝宝,他们的消化功能发育尚未完全,食物的添加在营养上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比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能喝鲜奶,所添加的辅食也以易消化、少油少脂类的为主,烹调方法以煮、蒸等不加油的方式为主,这样才对宝宝的健康更有益。

当孩子到了18个月大的时候,几乎所有的食物都可以吃了,也可以喝全脂奶了,母乳中的营养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生长需求,可以吃瘦肉,虽然不建议低脂饮食,但也不要刻意吃肥肉等高脂高油类的食物。当孩子到了2岁以后,多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开始上幼儿园了,有些孩子甚至零食不 手,在幼儿园里还会碰到各式各样的点心,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特别重视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建议喝低脂奶,家长在日常的烹饪时,应注意少油、少盐,荤素合理搭配。

胖宝宝的喂养方法

1、多选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如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B12、尼克酸等。最新研究表明,有些孩子发胖是因缺乏这些维生素造成的,因为它们在人体脂肪分解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旦不足就会影响机体能量的正常代谢而使之过剩,形成肥胖。

2、补足钙元素多给孩子豆制品、海产品、动物骨等高钙食物。胖孩子由于体重超标,体液增多,对钙的需求量增大,若不补足,会较一般孩子更容易患上佝偻病。

3、足量饮水这不仅是小儿本来就旺盛的代谢所需,也是维持正常体重的一个条件,因为体内过多的脂肪需在水的参与下,才能代解为热量而散失。

单亲孩子的父母过度亲密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导读:在这样的家庭中,由于父爱的缺席也很容易让妈妈与孩子产生过度的亲密关系,从而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在如今离婚率不断升高的社会中,会出现很多单亲的家庭,孩子只和一方父母生活在一起。这样的家庭中,父母更要警惕不要让自己的婚姻生活伤害到孩子,尤其是那些妈妈带着儿子、父亲带着女儿的家庭来说,更要警惕不要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替代“配偶”。

过去年代有很多寡母从一而终地守着儿子过一辈子,而当儿子结婚后,母亲往往见不得儿子与另一个女人亲密,而对儿媳百般挑剔,婆媳关系很难处好。这里的原因不难解释:这个母亲已经把儿子当成了自己的配偶,当成了自己精神的全部寄托,儿媳反而像是一个前来插足的“第三者”,对于来抢夺自己爱的女人,她怎么能不痛恨,不挑剔呢?而这样的结果呢?儿子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对哪一头好都会得罪另一头,家庭生活很难和谐。

举这样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如果单亲的父母不能和异性的子女做到有效的距离和分离,对孩子的一生都会造成障碍,尤其是会影响到孩子婚姻的幸福。不仅是过去年代会存在着母子紧密连结的情况,现在的社会虽然很少有寡母带着儿子从一而终的现象,但是母子关系过于紧密,甚至在儿子婚后依然深刻地介入儿子生活的母亲大有人在,这因该给我们这些年轻的妈妈敲响警钟。

不仅在单亲家庭会有这种现象,父母没有离异的家庭中也会出现一方缺席而造成的“单亲”现象,而缺席的一方是爸爸的居多。这里面有工作的调动、长期出差等原因,也有社会、父亲自身和来自妈妈的原因。

由于妈妈在怀孕的时候就比爸爸“早”一年融入了亲情,孩子出生后,吃喝拉撒又都是妈妈的事情,爸爸融入的机会比较少。社会上的孕期讲座、儿童智力发开的课程很多都是针对妈妈的,这使很多人进入一个误区,以为养孩子就是妈妈的事情。也有的爸爸对孩子的责任感不够,平时把育儿的责任都推给妻子,自己躲一边乐得清静,即便是和孩子在一起,也自己干自己的事情而不会和孩子一起互动。另外,妈妈们对孩子的养育过于大包大揽是导致非离异家庭父爱缺失的很重要原因,看着丈夫笨手笨脚的样子,妈妈往往没有耐心地推开他:“去去去,还是我来吧!”结果导致爸爸对育儿活动的参与缺少积极性,并产生被排斥的感觉。

本文Hash:dd74f8d95613dd9c4e7ce2955c687f261cdf2bd4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