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想法说出来

四、五岁正是孩子的语言能力飞速发展的时候,要让孩子准确地表达出她的所思所想,你就要找到帮助孩子积累词汇的好办法。你可能已经习惯了听到一个字的答案,或者简单的描述,还有一连串的“不知道”。突然有一天你发现自己5岁的儿子能用5分钟时间滔滔不绝地形容一个好得“无以伦比”的玩具,或是在恰当的语境下使用了“的的确确”、“备感失望”等等书面语。这说明你的儿子已经进入了沟通的年纪。有专家研究发现,四五岁的孩子每天能吸收9个新单词,等到他们上学前班的时候词汇量一般在8000至1万个。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也逐步加强。大部分四五岁的孩子都能说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他们已经有能力与人交谈,并且会使用较为精确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孩子会说:“我渴了。我能喝杯饮料吗?”而在此之前,他的表达方式则是:“我要果汁。”孩子语言能力的加强不仅表现在词汇量的丰富上,还表现在他们对词义的理解上。当听到“岛屿”这个词的时候,孩子的脑海中可能会勾勒出一幅由蓝天、碧水、阳光、滩组成的图画。渐渐的,孩子会明白“岛屿”就是指四周被水包围的一小片陆地。语言赋予孩子更多能力自我表达能力是孩子与人交往过程中的重要工具。语言交流技能有助于培养学龄前儿童的独立意识和对环境的掌控能力。这时如果孩子在看电视,而其他人没有征得他的同意便换了台,他不会再摔东西,而是会说:“我在看电视,你为什么要换台,我要生气了。”如果有人不能理解他的意思,他能够换一种说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他准确回答问题的能力也使得他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从而促进了他与别人之间的交往。语言能力的发育也使孩子有了更强的自控能力。一旦他学会了定义自己的感情,他就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孩子可能会对自己说:“我感到很生气,所以我最好还是离开。”语言能力还是孩子今后学习状况的基础。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孩子,阅读能力也相对提高得较快。而对于“最大”、“较小”等比较级词汇的理解则有助于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学龄前儿童的会话能力各不相同。有些孩子的词汇量的积累可能相对滞后,但是你在不经意间就能发现孩子对他看过的电影或是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的描述越来越清晰、具体了。给孩子更多表达的机会如果你的孩子不愿意大声讲话,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语言能力比别人差。只要他能够听懂你的指示,能够明白你说的话、所讲的故事,那就只能说明他的性格可能比较安静。尝试一下这里所说的一些方法,帮助孩子大声说话。找一个舒适的时间谈话,比方说在散步的时候,或是给他洗澡的时候。这时一定要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身上。当你需要孩子做出回应的时候,故意停顿一会儿给他回应的机会。当孩子开始谈论某个话题的时候,你应该全神贯注地听他说。通过询问他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对某件事的想法来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感情。阅读是学会新词的好办法阅读能够帮助孩子增加他的词汇量,并且非常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2岁的孩子就已经开始对阅读发生兴趣了,孩子小的时候,更喜欢颜色鲜艳、设计新颖的图画书,喜欢听你讲故事,完全沉浸在你们亲密的读书时间。但是现在,你要教会他关注故事情节、故事中不同性格的角色,锻炼他叙述故事的细节,这样在阅读的过程中,他才能有一双灵敏的耳朵,掌握更多的词汇。这样孩子也通过书籍,了解更多的人是怎样生活的。下面的一些简单办法可以帮助你和孩 子最有效地利用阅读时间。1、选择恰当的时间:很多人把就寝时间定为读书时间,但如果你在这个时间非常疲惫,或者非常忙碌,你大可不必非要依照常规,因为这个时候你自己都无法对一本有趣的书感兴趣。一定要利用你一天中最放松、最有兴趣阅读的时间和孩子一起看书,或许是早饭后,或许是你的爱人下班回家的时候。2、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总和孩子因为读什么书、读多长时间而争论,让孩子自己选择读什么书,哪怕连续5天都在读同一本书。也要允许孩子打断你,向你提出问题,或者进行评论。如果他累了,就不要让他继续听你讲。记住你的原则是让读书时间是一段轻松、美好的时光。3、要非常生动。不同性格的人要用不同的声音来表达,要充满兴趣地扮演各种角色,在每本书里都找到一些有趣的东西,你和孩子一起享受其中。4、问问题。不妨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偶尔停下来,问问孩子关于故事中的一些问题。孩子在回答你的这些问题的时候,发展了他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5、书籍是鼓励孩子阅读和发展表达能力的最好材料,但它不是唯一的。杂志、广告宣传品、报纸、电视都是他们获得语言能力的好途径。在游戏中扩展孩子的词汇量1、交谈、游戏、阅读等活动能够对孩子语言能力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有必要给孩子提供各种机会练习会话能力。你不妨试试以下5个方法:2、突出新词汇。如果孩子不小心摔破了膝盖,你可以问他:“伤得严重吗?伤得厉害吗?伤得要紧吗?”尽管这样问问题显得有些可笑,但这却是扩大孩子词汇量的好办法。3、使用新的表达方法。描述你所做的动作以此向孩子传授新的词汇,如“我要把这个西瓜砍成两半,然后再切成片”。同时你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述孩子所熟悉的事情,如“在你找到你的鞋子,穿上之后,立刻在我面前现身。”4、角色扮演。这类游戏非常有助于语言能力的强化。如果孩子把自己想象成一名医生或是商店售货员,当他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时,他就会创造性地使用一些词汇。5、文字游戏。通过提问来猜物品是培养孩子交流能力的好游戏。让孩子用一两句话来描述某个家居用品的形状及用途,然后你来猜这是哪样东西。6、“阅读”游戏。在故事书中挑出一段大声朗读,然后让孩子继续讲下去,你可以利用插图作为线索,鼓励孩子猜测故事的进展情况。文/萧艾、格子父母》杂志授权摇篮网独家发表,

让孩子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

前言

语言赋予孩子更多能力,自我表达能力是孩子与人交往过程中的重要工具。

语言能力的发育也使孩子有了更强的自控能力。

一旦他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感情,他就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

那么,如何让孩子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呢?

案例一:

明明今年1岁半,读幼儿园小班,平时挺乖的,一般不会主动攻击别人。有一天早上在幼儿园做早操的时候,莹莹排在明明的前面,做着做着,莹莹突然转过头来,把明明上衣的拉链给拉了下来,明明没有说什么,把拉链拉上去继续做早操。过了一会儿,莹莹又回过头来把明明的拉链给拉下来,明明还是没有说什么,把拉链拉上继续做早操。过了不久,莹莹再一次把明明的拉链给拉了下来,明明这时候二话不说,狠狠地抓住莹莹的衣服用力摇晃,莹莹大声哭了起来。老师看到后,过来严厉地批评了明明,但明明不做辩解。

心理分析

孩子发生冲突是很正常的,这是孩子人际交往的需要。有时,冲突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冲突也能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幼儿的冲突有时候会表现在肢体语言的对抗上,但更多表现在口头语言的争执上。但有些孩子不会用口头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或内心的想法,而是采用肢体冲突去解决。

案例中的明明由于年龄小,他不善于用口头语言去解决问题。当他遇到委屈或受到欺负的时候,他刚开始是忍住的,但是,当心里的不满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采取比较暴力的方式去解决。而老师没有了解原因就先批评了明明,其实是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的。至于明明,他也不知道哪里做错了,推人为什么不对,除了打架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专家的话

老师在发现孩子打架的时候,不应该只是大声地呵斥他们,也不要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淘气、不听话。老师应该找时间让孩子把打闹的经过说出来,听听孩子当时是怎样一个想法。如果孩子一下子说不清楚,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说出来。比如刚才那个案例,老师可以这样对明明说:“你可以跟莹莹说你不喜欢她老是拉你的拉链。”接着老师还可以这样问莹莹:“你拉明明的拉链是不是因为你很喜欢他的拉链啊?”如果莹莹回答是的话,那老师可以进一步引导:“你可以跟他说你很喜欢他的拉链,问问他可不可以让你玩。”

老师如果这样做,不但能较好地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和孩子的想法,而且还能够引导孩子采取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

案例二

亮亮刚满4岁,读幼儿园小班,平时都很听话。有一天晚上,亮亮不知道为什么很晚都不肯去睡觉,一直在客厅玩玩具。妈妈知道平时这个时候亮亮都会很自觉地去睡觉的。可是今天叫了几次他都不肯去睡,嘴里还在说:“下雨,下雨。”于是,妈妈就大声对亮亮说:“你今天很不乖,这么晚了都不睡觉,妈妈很不喜欢这样的孩子,快去睡觉!”亮亮听到妈妈的批评后只好很不情愿地回房睡觉了。第二天,妈妈跟爸爸谈起这件事情,爸爸就问亮亮:“昨天晚上你为什么不肯去睡觉呢?”亮亮起先什么也不说,再问了几次后,他就吞吞吐吐地说:“昨晚……下雨,外面……黑,我想等爸爸回来……睡觉。”

心理分析

四五岁是孩子语言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有专家研究发现,该年龄段的孩子每天能吸收9个新单词。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孩子都能完全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譬如有些语言能力发展相对滞后的孩子。案例中的亮亮平时很听话,下雨不肯睡觉想等爸爸 回来,出发点本来是很好的,也是值得鼓励和表扬的。但是却不知道怎么跟妈妈说这件事,妈妈也就不知道孩子当时在想些什么,孩子看见自己惹妈妈生气了,只好很不情愿地去睡觉。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想说,而是孩子不知道怎么用语言去组织自己的想法并把它表达出来。

专家的话

随着理解能力的增强和已掌握词汇量的增加,这时大多数孩子都已经具备了口头表达的能力,父母这时候应当有目的地对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训练,促使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比如让孩子看图说话,把已经讲述过的故事复述出来,让孩子自己学着讲故事,背诵、唱儿歌或短的戏曲唱段、参加唱歌比赛、绕口令等。这些既可以促进口语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增强孩子的记忆和理解能力。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也会逐步加强。

案例三

“是因为……”

小强今年6岁,读幼儿园大班。有一天,表妹来了,小强把表妹带到他的卧室玩。刚开始,妈妈还听到两个小家伙在房间里玩得挺开心的,但过了不久,妈妈就听见房间里传来了表妹的哭声,妈妈闻声跑进去,发现小强正在拿玩具熊打表妹的头,妈妈赶紧把两个孩子扯开,并且批评小强说:“你再打表妹妈妈就不要你了!”小强刚想解释说“是因为……”妈妈就打断他“你打人你还狡辩?”然后就命令两个小孩在不同的房间玩。

心理分析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产生矛盾十分正常,我们首先不能对此大惊小怪。有很多时候孩子之间的打闹只是他们交往的一种需要,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孩子喜欢恶意打人。案例中的家长在发现孩子打人的时候,只是采取避免或制止的手段。对于打人的孩子,家长也只是采取恐吓或警告的态度,至于为什么要打人,家长听也没有听就给予了否定的态度,这样,就把孩子表达的机会给剥夺了。

专家的话

很多家长不喜欢犯了错误还进行解释的孩子,以为这是在做无谓的狡辩,所以不管孩子说什么都是错的,甚至有的家长听到孩子解释后就更加生气。这样,孩子的表达愿望受到了负强化的作用,以此循环,也就形成了不爱说话的习惯。所以,当孩子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家长要用平和的态度倾听他们的想法,用缓和的语气回应他们,让他们感到自己受重视,并且明白遇事应通过语言交流的方式解决。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可以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学会用语言表达意愿、需求、心情、看法,用言语解决争执、矛盾、进行社会交往、人际沟通。从小培养良好的表达习惯。

本文Hash:fa5dc4caacb8d209d31c62ccd6475e5316ba2bf2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