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保护”孩子易酿“杯具”的发生

进入初中,焉焉的语文课对写作的要求更多的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老师称此为ReflectiveWriting。前几天我读到了焉焉为学校做的一份习作,标题为《ParentsAreOverProtective》(《父母“过度保护”孩子》)”。一看到标题,我立刻惊讶地叫出声来,“哇!这不是所谓的直升机父母?”没想到儿子在无意间触碰到了曾经风靡美国而后又被逐渐否定掉的一种教育方式:父母们像极了直升机,每分每秒都在孩子的上空盘旋,无时无刻不在守望着孩子的一举一动。这种“过度保护”给孩子成长造成的不良后果,用当下网络流行语来概括即为――只有杯具(悲剧),难见洗具(喜剧)。

杯具后果之一:孩子难以自我进步

焉焉的作文不长,但我发现他用一个十二岁孩子并不犀利,却丝丝入扣的文字在表述为何孩子需要“属于孩子们的自由”。全文开头第一句是这样写的“虽然说‘父母保护孩子过度’是一个较有争议的话题,但我还是认为父母的确是在过度保护自己的孩子。”

接着,Ian立即进入他的第一个论点:孩子需要独立与自由才能成长。他这样写道:“虽然,大家普遍都已认识到,像我这个年纪的孩子或更年幼的都是在亲身体验和自我探索中学习新事物的,然而仍有很多家长喜欢把孩子拉在身边,很少给予他们自由的空间,这意味着孩子们不能靠自己去发现,因为可探索的领域已被父母局限。如果我们不能去探索,那父母如何可以期望我们取得最优异的表现呢?”

读到这里,我开始有点“胆战心惊”。因为,我想到自己儿时也是最反叛父母亦步亦趋的监管。从上初中后,我即在心中认定:我的思想是独立的,我的未来是掌握在自己的追求和努力中的。那么三十年过去了,我的孩子怎么遇到的仍是老问题?是做父母的仍在“压抑”着自己孩子的思想和作为?这不竟让我想到了孙悟空,他为保护唐僧而用金箍棒划下了个“保护圈”,而做父母的很可能把孙悟空的“保护圈”变成了唐僧的紧箍咒,当孩子们的行为思想稍有偏差时,就会拉紧紧箍咒,加紧施教。

杯具后果之二:恐惧成倍垒积

焉焉的第二个观点是过份保护会代代相传,最后变成谬误的育儿常规。他说:“父母过分保护的另一个后果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或是未知的境况,父母和孩子都会容易紧张,会害怕尝试新事物,因此难以学习新知识。长此以往,当孩子变成父母后,他们则会承袭上一代的教养之道,久而久之这种模式则会成为理所当然的‘规矩’”。

在“心惊胆颤”了一下之后,我又被焉焉的“大智”感动了一下。他怎么就看到了“世袭”这个问题?我们前辈犯的错,我辈还正在犯,为何?不就是焉焉讲的:久而久之不合理的也变成了规矩。

中国的一句俗语“捧在手心怕掉,含在口里怕化”是最能形容“直升机父母”对孩子细致到毛孔的爱护。所以,当任何可能有不确定因素的事发生时,父母已替孩子筑好围栏,再通过语言把恐惧感反复灌输给孩子。而这种恐惧则会成为孩子的“生活常识”,于是孩子们害怕的东西越来越多,顾忌的事情也越来越多。等到他们再做父母时,会很自然地重复父辈们的这份恐惧,让下一代难以逾越“雷池”,甚少能够成为开拓与创新之人。

杯具后果之三:难以独立成人

“如果孩子总是在家长的保护之下成长,那如何学会独立?”这是焉焉作文中最后的一个论点。他说:“独立是别人教不来的,只有靠自己的实践才能学会。如果总是有人处处为自己筑起一道防护线,那么孩子们何来机 会去学习独立?这道防护线对孩子的阻碍作用可以与电脑游戏相‘媲美,过分保护同样可以让孩子无法做到自己的最完善,孩子也可能会因此变得中庸(average),甚至有时更糟。”

看来孩子们已比父母看得更清更远更明白。为什么我们还要那么视他们为弱小?可能他们的自控能力还不如我们,没什么人生经验可谈,如果我们时常提醒,远近观察,该出手时就伸手(给予帮助),该放手时就放手(给予自由空间),孩子应该会是我们更亲的朋友,更能共同分享快乐的家人。

做父母的,先看懂自己才能更懂孩子。孩子尚幼,但不弱小,给他们天地,他们才会成才成人!

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

一位初三的学生给“知心姐姐”写来一封信,信中说:

妈妈,您为了让我一心一意地学习,平时什么活都不让我干。每到节假日,我总想帮您做点家务活儿,但您却说:“不用你干,你只要努力认真学习,就算帮了妈妈的忙了。”一个星期天,您从街上买菜回来,我高兴地想帮您择菜,您却说:“你放下吧!下星期测验多考几分就行了。”我心里明白,您这是责怪我单元考试名次没有排在前面。我扔下菜,跑回

自己的房里伤心地哭了。

妈妈,您对女儿学习生活的关心照顾是“无微不至”的,然而,您知道吗?您的女儿多么想求得您对女儿的理解,多么希望您不再像保姆似的“关照”我,“代替”我,而是像航手一样用您那丰富的生活经验为我指引航向,让我在大千世界的海洋里搏击、奋斗、成长。

这位女孩的肺腑之言,说出了许许多多孩子的心里话。

父母对孩子过度的保护正困扰着孩子们。河北某县一所小学举行“奔向新世纪”象征性长跑,跟着跑的、在路边围观的家长比学生还多。他们不时冲自己的孩子大喊大叫:“别跑,慢慢走好!”“吃得消吗?吃不消趁早退出来!”“别逞强了,走不动爸爸开车捎你!”

从小学生队伍中,传出这样的回答:“谁让你送,快回去!”“烦不烦!都被人家笑死了!”下来他们对记者说:“这样的爱我们真受不了!”

“受不了”的爱天天在发生。

一次,我们带城市孩子去河南信阳鸡公山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营地参加“我爱大自然”夏令营。一位记者妈妈担心四年级的儿子自己洗澡洗不干净,竟冲到男生洗澡的帐篷想为儿子搓澡。正在洗澡的男生个个像惊弓之鸟,吓得躲了起来。记者儿子大声喊着:“你给我出去,你讨厌!”记者妈妈很纳闷,在家不都是我给你洗澡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她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令儿子在小男子汉面前多没面子。

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敬一丹的女儿也参加了夏令营,但她住在营区里,没和妈妈在一起。一天,敬一丹去营区看女儿。她回来对我说:“我遭到了严厉的拒绝!我女儿说,你怎么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闯进我们的驻地!”

不管我们作父母的多么想保护孩子,他们一旦融入集体生活,就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会把这种“过份的关心”看成是很没面子的事。正像小学生们所说的:大人的爱真让我们小孩受不了!

现在我们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生了男孩怕学坏,生了女孩怕受害”,父母恨不得天天呆在孩子身边,可是意想不到的伤害天天都在发生!

这给我们敲响警钟:过度保护下的孩子,更易受到伤害。真正关心孩子的父母,放手让孩子出去经风雨、见世面,不要把孩子“锁”在身边。

女孩的安全最令父母操心,要教她“自护”的知识和本事。

对儿童期的女孩,要告诉她“八个不要”:1、不要贪小便宜,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2、不要跟陌生人走,自己的下身和乳房是不准异性触摸的;3、不要把家里的钥匙挂在脖子上,要把钥匙藏好,不让别人看到;4、放学回家不要走偏僻的地方,最好结伴而行;5、路上发生任何事情(如受到威胁、侵害……)都要告诉父母,不要瞒着;6、独自一人在家里要锁好门,有陌生人叫门不要开;7、遇到坏人拦截要大声喊“救命”,不要怕;8、有人在半路追你,你要往人多的地方跑,不要慌。

对青春期的女孩,要教她“四个学会”:1、学会防卫。防备他人对你身体的侵害;2、学会拒绝。对不良的性诱惑,你需要理智的拒绝;3 学会辨别。对不良的性误导,你需要懂得辨别;4、学会抑制。对自我的性冲动,你需要抑制。人对自己的性行为是要负责任的,要受道德与法律约束的。网上的甜言蜜语不可信,不要浪费自己的感情。

女儿如果真的受到性侵害,父母不要因为顾及面子忍气吞声,而要借助法律的力量保护孩子。据媒体披露,某乡村小学一个禽兽不如的男教师公然在课堂上猥亵了几十名女孩,而受害女孩和家长,因怕遭报复,都不敢声张,结果这个男教师胆子越来越大,竟然当众在讲台桌后强奸了几名女学生。最后,终于有家长大胆站出来揭发、上诉,才把罪犯绳之以法。

那么,父母该如何关心男孩呢?

父母最担心的是,自家的孩子放学路上被大男孩抢劫财物。

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男孩穿着妈妈从美国买的价值一千多元的名牌运动鞋上学,一出门,就被人截住了。

“把鞋脱下来让我穿两天!凭什么你就穿这么好的鞋?”大男孩狠狠地说着,一边把旧鞋脱掉踢给小男孩。

小男孩吭也不敢吭一声,把新鞋脱了下来。

在这里,我想提醒爸爸妈妈们,尤其是那些经济状况比较宽裕家庭的父母,不要让孩子在经济方面产生比别人优越的心理,更不要让孩子在金钱方面有优越感,因为这对孩子并不是好事。让你的孩子“变”得普通一点儿、平凡一点儿,并不是虐待孩子,而是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生活空间。

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

一位初三的学生给“知心姐姐”写来一封信,信中说:

妈妈,您为了让我一心一意地学习,平时什么活都不让我干。每到节假日,我总想帮您做点家务活儿,但您却说:“不用你干,你只要努力认真学习,就算帮了妈妈的忙了。”一个星期天,您从街上买菜回来,我高兴地想帮您择菜,您却说:“你放下吧!下星期测验多考几分就行了。”我心里明白,您这是责怪我单元考试名次没有排在前面。我扔下菜,跑回

自己的房里伤心地哭了。

妈妈,您对女儿学习生活的关心照顾是“无微不至”的,然而,您知道吗?您的女儿多么想求得您对女儿的理解,多么希望您不再像保姆似的“关照”我,“代替”我,而是像航手一样用您那丰富的生活经验为我指引航向,让我在大千世界的海洋里搏击、奋斗、成长。

这位女孩的肺腑之言,说出了许许多多孩子的心里话。

父母对孩子过度的保护正困扰着孩子们。河北某县一所小学举行“奔向新世纪”象征性长跑,跟着跑的、在路边围观的家长比学生还多。他们不时冲自己的孩子大喊大叫:“别跑,慢慢走好!”“吃得消吗?吃不消趁早退出来!”“别逞强了,走不动爸爸开车捎你!”

从小学生队伍中,传出这样的回答:“谁让你送,快回去!”“烦不烦!都被人家笑死了!”下来他们对记者说:“这样的爱我们真受不了!”

“受不了”的爱天天在发生。

一次,我们带城市孩子去河南信阳鸡公山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营地参加“我爱大自然”夏令营。一位记者妈妈担心四年级的儿子自己洗澡洗不干净,竟冲到男生洗澡的帐篷想为儿子搓澡。正在洗澡的男生个个像惊弓之鸟,吓得躲了起来。记者儿子大声喊着:“你给我出去,你讨厌!”记者妈妈很纳闷,在家不都是我给你洗澡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她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令儿子在小男子汉面前多没面子。

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敬一丹的女儿也参加了夏令营,但她住在营区里,没和妈妈在一起。一天,敬一丹去营区看女儿。她回来对我说:“我遭到了严厉的拒绝!我女儿说,你怎么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闯进我们的驻地!”

不管我们作父母的多么想保护孩子,他们一旦融入集体生活,就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会把这种“过份的关心”看成是很没面子的事。正像小学生们所说的:大人的爱真让我们小孩受不了!

现在我们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生了男孩怕学坏,生了女孩怕受害”,父母恨不得天天呆在孩子身边,可是意想不到的伤害天天都在发生!

这给我们敲响警钟:过度保护下的孩子,更易受到伤害。真正关心孩子的父母,放手让孩子出去经风雨、见世面,不要把孩子“锁”在身边。

女孩的安全最令父母操心,要教她“自护”的知识和本事。

对儿童期的女孩,要告诉她“八个不要”:1、不要贪小便宜,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2、不要跟陌生人走,自己的下身和乳房是不准异性触摸的;3、不要把家里的钥匙挂在脖子上,要把钥匙藏好,不让别人看到;4、放学回家不要走偏僻的地方,最好结伴而行;5、路上发生任何事情(如受到威胁、侵害……)都要告诉父母,不要瞒着;6、独自一人在家里要锁好门,有陌生人叫门不要开;7、遇到坏人拦截要大声喊“救命”,不要怕;8、有人在半路追你,你要往人多的地方跑,不要慌。

对青春期的女孩,要教她“四个学会”:1、学会防卫。防备他人对你身体的侵害;2、学会拒绝。对不良的性诱惑,你需要理智的拒绝;3 学会辨别。对不良的性误导,你需要懂得辨别;4、学会抑制。对自我的性冲动,你需要抑制。人对自己的性行为是要负责任的,要受道德与法律约束的。网上的甜言蜜语不可信,不要浪费自己的感情。

女儿如果真的受到性侵害,父母不要因为顾及面子忍气吞声,而要借助法律的力量保护孩子。据媒体披露,某乡村小学一个禽兽不如的男教师公然在课堂上猥亵了几十名女孩,而受害女孩和家长,因怕遭报复,都不敢声张,结果这个男教师胆子越来越大,竟然当众在讲台桌后强奸了几名女学生。最后,终于有家长大胆站出来揭发、上诉,才把罪犯绳之以法。

那么,父母该如何关心男孩呢?

父母最担心的是,自家的孩子放学路上被大男孩抢劫财物。

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男孩穿着妈妈从美国买的价值一千多元的名牌运动鞋上学,一出门,就被人截住了。

“把鞋脱下来让我穿两天!凭什么你就穿这么好的鞋?”大男孩狠狠地说着,一边把旧鞋脱掉踢给小男孩。

小男孩吭也不敢吭一声,把新鞋脱了下来。

在这里,我想提醒爸爸妈妈们,尤其是那些经济状况比较宽裕家庭的父母,不要让孩子在经济方面产生比别人优越的心理,更不要让孩子在金钱方面有优越感,因为这对孩子并不是好事。让你的孩子“变”得普通一点儿、平凡一点儿,并不是虐待孩子,而是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生活空间。

本文Hash:b10aaed0ce9172631d7f3749aa6a5cca9a0512dd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