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教更需要因材施教

目前,我国的幼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相同的教养方式,相同的教育内容。有人说学美术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大家都让孩子去学美术;有人说学器乐的孩子反应敏捷,大家都不惜代价为孩子买来贵重的乐器,重金聘请名师学习。因此,在幼儿教育方面,跟风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其实,每个孩子由于其气质类型的不同,所适应的教养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气质类型的区分

心理学认为,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在孩子刚出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比如,有的孩子天生爱哭,有的孩子生性好动,有的孩子平稳安静,有的孩子乐观随和。孩子的这种差异正是指的气质方面的差异。

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拉底把人的气质分为四个类型,分别是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不同血质类型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情绪、情感都不相同。

多血质:这种类型的人性格外向,活泼好动,善于交际。他们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和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他们的情感容易外露,但却对情感的体验不深刻。

胆汁质:这种类型的人反应迅速,情绪有时反应激烈,容易冲动,性格很外向。

黏液质:这种类型的人情绪相对稳定,做事有耐心,自信心强。他们内心敏感,对所接触的事物有深刻的体验,情感不轻易外露,做事比较含蓄。

抑郁质:这种类型的人其神经类型属于弱型,他们体验情绪的方式比较少,其稳定的情感产生也很慢,但是他们对情感的体验深刻、有力、持久,而且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一般表现为行为孤僻,不太合群;他们观察细致,对人和事非常敏感;他们表情腼腆,而且容易多愁善感;他们行动迟缓,做事优柔寡断,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要注意扬长避短

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他们的脾气秉性各不相同,虽然在学习才艺方面他们并没有明显的界线,但是,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肯定有所区别。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孩子肯定喜欢户外活动,而气质文弱、性格腼腆的孩子肯定喜欢安静的活动。您让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坐在那里安静地学习下棋、画画,显然不是他的强项。让一个气质文弱的孩子去做运动型的活动,当然也不容易做得很好。因此,父母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具体的引导,向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方面发展。而不能任由父母的想法来决定孩子学习什么,不学习什么。

孩子在气质、行为、性格方面都会有所差异,但每种气质类型的孩子,他们既有优点又有不足。父母需要注意扬长避短,以长补短,给孩子机会,让孩子最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潜力和才能。

父母要了解孩子,爱护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说不上是教育。”所以,父母需要在孩子的幼年时期深入到孩子的精神世界,了解孩子的兴趣、能力、行为、性格特点等方面的素质,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教育。因为孩子的全面发展过程在他们的幼儿时期就已经开始了,而不同孩子的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孩子由于个性差异,可能在某些方面发展迟缓,但在某些方面又发展超前,父母应根据不同情形区别对待,要有自己的育儿策略,不能人云亦云,跟着别人的育儿步伐走。

小编建议

如果孩子爱哭、不善交际,或者做事拖拉, 动脑子,按照大众思维,这属于孩子的缺点。但是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去思考,这只是孩子气质类型所造成的。气质是先天遗传,没有好坏,而性格是后天塑造的,需要父母耐心培养。爱哭的孩子可能更注重情感,做事拖拉的孩子可能心更细。所以,父母不必因为孩子的某些“缺点”而发愁,因材施教才是父母正确的选择。

1.拥有科学的家教理念

教育孩子不是一种本能,是需要学习的。跟着感觉走是教不出合格的孩子的。让孩子拥有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乐观自信,勤奋坚韧才是正确的做法。

2.学会因材施教

不能用统一的模式教育孩子。比如,不能让性格内向的孩子整天滔滔不绝,也不能让性格外向的孩子坐着不动。

3.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包括了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无论是什么气质类型的孩子,生活自理、勤动手做事、意志顽强、做事有条理等习惯还是可以培养好的。至于孩子的兴趣、爱好等取向则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发展。

结语

每个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行为、能力、兴趣和性格特点,父母需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按照自己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不能随大流,也许别人的育儿方法并不适合您的孩子。因此,父母要多了解不同气质类型孩子的育儿方法,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育儿方式,让孩子在快乐的前提下去学习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不同类型孩子的育儿方法,请您继续关注《因材施教》的相关文章。如果您想了解其它育儿亲子方面的知识,也请您继续关注其它方面的相关文章。

“因材施教”前更需要“因龄施教”

超前教育的诟病在时下已经越来越突出。很多父母都已意识到它的危害,都知道每个年龄段只做应该做的教育,不再剥夺孩子本该有的童年。那么如何做到“因龄施教”,每个年龄阶段到底应该做些什么教育呢?看看下面专家的介绍。早期教育不是提前学习,早期教育是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教育,开发智力是应该的,但学知识还不是它的目标。0至7岁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如果这一时期能够丰富儿童的生活,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予正确的教育,就能加速儿童智力的发展,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第一阶段:周岁以内周岁以内的幼儿,主要是通过父母的照顾和关怀,爱的传递,消除他对环境的陌生感,让他对自己的亲人有依赖,产生情感上的满足。第二阶段:1岁-3岁1岁到3岁的幼儿,应该是通过与父母以及亲人的相处,让他建立安全感,让他对他人和环境、对自己拥有信任。孩子必须怀有这样的信念:“世界是可靠的,生活是美好的,父母以及他人是可信赖的。”才能获得生存的动力、勇气和毅力。安全感好的孩子内心坚信:“我是可爱的,我是被爱的,我的存在是有价值的,我有能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我相信自己的判断。”有安全感的孩子意味着:安全感充足,孩子才能发展自己,不会受到外界的左右和干扰,也不会遇见困难轻易放弃努力。第三阶段:3岁-6岁3岁到6岁,就应该适当增加孩子与外界的接触,培养他的人际交往能力,初步培养他的社会性,让他能跟同龄孩子共同玩耍,在孩子开始有与人交往的意愿时,父母应该为他提供一个不分年龄、不分阶层、不分性别的人际交往环境,让他在面对不同的人的时候能够表现出真实自我。同时,这段时期应该顺应孩子的本性发展,给他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

本文Hash:744f8c6aeb5bc389bfc7681251eaa6c0b1961587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