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水果拼盘

一、活动背景统计在幼儿园传统的数学教育内容中是很少涉及到的,但随着探索性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看到了更多蕴涵初步统计思想的活动踪迹,如幼儿的生日统计、出勤统计、商品价格统计等。统计方法的运用一方面能使幼儿从数据的处理中更直观、清晰、深刻地理解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实现数学与主题活动的整合。数学活动《水果拼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此活动旨在通过生活情境和游戏情境的创设,让幼儿进行简单的统计学习,从而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概括能力。二、活动目标尝试运用拼图统计法简单、粗略地进行比例分配,同时复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运算;能与同伴合作进行水果拼盘的创意活动,学会协商与分工。三、活动准备实物:番茄、黄瓜、桔子若干;饼图式的配料单2张(1张为半成品),视频转换仪、评比表1张;幼儿人手一份配料单(半成品)。四、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教师出示蔬果拼盘,引导幼儿观察其制作原料,激发幼儿制作兴趣。2.讨论:这里面用了哪些原料?(番茄、黄瓜、香瓜)(二)基本部分1.出示配料单,引导幼儿观察探索配料单与水果拼盘的关系,如图。(1)提问:从这张配料单上,你能看懂些什么?又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与幼儿共同讨论及验证各种原料的数量,使幼儿明白拼图的各块面所代表的意思。(2)引导幼儿从数量上观察、比较:从这张配料单上可以看出,什么原料用得最多,什么原料用得最少?为什么?(3)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各块面所占的面积,如番茄占的面积最大,桔子占的面积最小。问如果我们不看数量(去掉数据,出示单一的饼图),你能看出谁多谁少吗?为什么?(4)引导幼儿从等分中发现番茄的数量等于黄瓜加桔子的数量。问:番茄、黄瓜、桔子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点评:从观察和手,让幼儿在开放性的问题设置中自我发现、自我探索,教师顺着幼儿的思维适时引导。此环节意在通过教师引领、同伴援助使幼儿感知、理解拼图统计法所代表的意义,并从中渗透等分的知识。2.幼儿制作配料单教师为幼儿提供人手一份半成品配料单,请幼儿根据上面提供的数据制作配料单,重点让幼儿尝试粗略地进行比例分配,即从配料单上能大致看出什么用得最多,什么用得最少。(提供铅笔、彩色油画棒)点评:请幼儿制作配料单,相对上一环节来说是思维的逆向训练。这是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幼儿精确地进行比例分配是不可能的,所以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只要求他们进行粗略的分配,即从拼图上能大致看出谁多谁少即可。3.游戏:找朋友(1)出示两份数量相同的配料单,例如:“番茄2十8=10、黄瓜3十3=6、桔子8-4=4”和“番茄5+5=10、黄瓜7-I=6、桔子2+2=4”,引导幼儿观察其相同之处。(2)每人找一个与自己配料单相同的小朋友做朋友。4.在找朋友的基础上,幼儿两两合作,按照配料单的要求制作蔬果拼盘。点评:以合作的形式进行蔬果拼盘的创意活动,既融合了美术方面的创造,又渗透了数学知识,达到了两者的巧妙整合。5.幼儿介绍作品,并互相检查验证。6.评比“最佳创意奖”:教师将幼儿制作的蔬果拼盘编号,摆放在周围,请幼儿互相欣赏,并选一喜欢的作品,在相应的格子栏内贴上五角星。点评:评比表以格子状设计,意在隐性渗透条形统计图知识,使幼儿能从统计图上直观地看到统计结果。附评比表:(数字代表作品编号)(三)结束部分师幼共同分享、品尝。

大班数学活动:长度测量

为了引导幼儿对长度测量的认识,并在生活环节中促进其自主组织的生活活动,笔者设计了这次活动,旨在促进幼儿学习测量方法并认识测量方法在生活中运用的重要性。活动目标1.知道不能目测物体长短时,可用测量的方法;2.能运用不同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通过比较进行记录;3.探索不同的测量方法。活动准备1.不同颜色的纸条、毛线绳、火柴棍、记录单、水彩笔;2.皮尺、棋子、棋盘等多项操作学具。活动过程1.情境引出:请幼儿为小狗汪汪盖一栋房子,铺三条不一样的路,并指出这三条路哪一条长、哪一条短。2.幼儿讨论与测量:请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能够运用工具进行测量;请幼儿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3.请幼儿讨论:你用了什么工具测量,哪条路长、哪条路短?你是怎么知道、怎样比较的?测量还可以用哪些工具?4.请幼儿测量:请幼儿在教室中寻找可以测量的物品。要求测量物品后说明用的是什么测量方法;在教室内找两个一样长的物品进行测量(既有目测的要求,又体现了用工具测量的要求)。活动延伸在总结幼儿测量了什么样的实物,运用了什么样的工具以及工具的使用是否适宜的基础上,与幼儿一起到户外测量,进一步探索可以用来测量的工具和可以采用的新测量方法。活动点评本次活动中,幼儿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测量的探索,并用自己特有的表达方式做了记录,基本上达到了活动的目标要求。在自选材料测量教室内的物品时,幼儿有的选择了毛线绳,有的选择了皮尺,有的选择了图书,他们拿着手中的测量工具在教室内开始寻找等长的物品。教师设计的活动目标是希望幼儿能够使用某一种材料作为测量工具,来寻找并测量看起来长度一样的物品。幼儿在测量活动中的兴趣很浓厚,但是在延伸的总结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同伴之间的合作问题,各类材料的拼凑问题,测量物品时的标准问题等。为了能够让带班教师在下次的执教活动中避免以上问题的产生,我建议作出以下调整:教师应及时提醒幼儿,当测量工具的长度不够时,可以用什么样方法来解决或者可以使用什么样的物品来代替;当物品有多个面时,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面进行测量;当测量完成以后,如何对测量物品的长度做记录等。总之,本次活动从活动材料的选择上看,教师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有效地利用幼儿使用该材料的原有经验,这有利于幼儿在生活中认识数学、寻找数学、学习数学。测量活动是本次活动的高潮部分,教师能够将测量布置成铺路这样具有生活气息的活动任务,充分体现了教育生活化的课程理念。

本文Hash:da8f28dced46b1dfed3139b9162438a06ba88121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