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之名纵容孩子其实是在伤孩子,你知道吗?

为人父母之后,把孩子当成手心里的宝成了最重要的事,爱孩子也成为了我们的天性。如果想要这份爱持久并且可以很好的伴随孩子成长也是需要父母用正确的方式去“打开”,做到对孩子张弛有度的爱,所以,下面这几种行为可能会提醒到大家,不要把对孩子的爱变成纵容,要有界限,一起来看看吧。1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就动手

平时我们经常会带孩子在小区里活动,妈妈们也都会鼓励同龄的小朋友们一起游戏、玩玩具、跑跑跳跳。可有的时候也不见得小朋友们总是这么欢乐,比如最常见的就是一起玩还好好的,不一会其中一个孩子就会抢另外一个小朋友的玩具,你争我夺,不合自己的心意时还会动手,像是咬人家一口、用手推、小脚踢,最后玩具如愿到手。

这样的情况在场的父母可能都会介入,有的会先看看有没有伤到小朋友,赶紧向对方家长道歉;有的会先上来训斥一番自己的孩子不懂事;还有的可能孩子还没怎着,双方家长会先闹得不可开交……

2爸爸妈妈要注意了,类似这样的事情千万不要大包大揽,全部替孩子去解决

其中批评和讲道理少不了,要用孩子能听明白的话去说给他听,必要的时候可能还需要点小惩罚;动手打人、咬人是错的,伤到了别的小朋友,需要他去道歉,同时父母也要安抚被伤到的小朋友;事情的发生也会带给父母积极的提醒,比如需要让孩子知道,如果小朋友不愿意借玩具给自己玩,要学会接受这样的“不合自己的心意”,让孩子知道攻击他人不但得不到好处还要后果。爱孩子需要有界限,该需孩子去做的要从平时注重培养,长大之后就会减少不必要的烦恼。

3在商场、超市见了玩具,孩子不肯走开始闹腾

昨天去超市的时候就遇到这样的一幕,一位妈妈带着小男孩逛超市,孩子的哭声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孩子抱着玩具不松手坐在地上一边哭一说”我就要,我就要“……

这样的情景也是比较常见,如果家里玩具很多或是类似的玩具也有,那父母需要明确的对孩子表明自己的态度:今天不买玩具,并且把拒绝的理由平静地告诉孩子。如果孩子听不进去哭闹、任性,父母也要坚持自己的态度,如果因为孩子这样的表现就妥协了,很可能孩子以后都会样无理取闹的方式来”控制“父母。你可以在旁边陪着他,等孩子情绪平稳一些再和孩子进一步说明,这样下来孩子也会明白他的任性胡闹并不会有作用。

4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建立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在很小的时候,孩子难以分清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基本上就是孩子自己喜欢、感兴趣就会去拿,会自然的认为这样就是属于自己的了。有时候出门玩或是去别人家里做客,难免遇到这些哭笑不得的时候,孩子拿着别人家东西爱不释手了。

平时爸爸妈妈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己与他人的界限,可以从小事上去引导,比如,用衣服给举例演示,“这件是妈妈的衣服,另外一件是宝宝的衣服”或者“这支绿色牙刷是宝宝的,白色的牙刷是爸爸的”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区分“你的”、“我的”,慢慢就会知道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自己的东西可以归自己支配。生活中有了物权概念的区分,孩子长大也会很好的尊重他人。

5孩子随便乱扔东西,没有“归位”的习惯

爸爸妈妈们总是要经历这个宝宝乱扔东西的过程,很小的时候孩子总喜欢乱扔玩具,基本上父母都会陷入一边收拾一边扔的循环,我们也总认为“小孩子不懂事,反正自己累一些收拾也快一些,孩子长大就好了”

爸爸妈妈 好不要太迁就孩子这样的习惯,一开始是扔玩具,大一些拿了东西随处摆放,没有物归原处的习惯,对孩子的自理能力没有好处。

最好,平时就培养孩子收拾玩具、让孩子知道从哪里拿的东西要放回哪里,再长大一些还要学会整理自己的小书包等,不知不觉也就提高了孩子的自理能力,还让孩子增加了实际生活的体验和锻炼。

亲爱的孩子该让你知道你是收养的孩子吗

【妈妈网特稿】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的明星,乃至“平民百姓”,不管是因为不孕的原因还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收养后都要面对一个问题:孩子脆弱而敏感的心。养儿防老、继承家产、要一个完整的家……在中国收养孩子往往不单纯只是想照顾这个孩子,更多的是赋予了其他“私人”的想法,因此,收养孩子的结果就变得较为复杂。

瞒住真相等于为孩子建造玻璃心

瞒住真相等于为孩子建造玻璃心

该不该让孩子知道被收养的事实,是孩子成长中收养父母必需面对的问题。精神科专家表示,从孩子健康心理发育的角度来说,最好的模式是从小让孩子接受自己收养的事实,但这个模式在中国也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出生就被收养,孩子从不知道自己的身世”这种情况对于收养孩子的父母来说最为理想,这样父母就避免了孩子一系列的心理情绪的波动。然而秘密总是很难遮掩,孩子早晚会了解真相,如果成年后才知道,还相对较能平稳过渡,假如在青春期的时候,往往事情就会变得复杂得多。因为,此时处于叛逆期的孩子,突然发现真相之后,会对收养的家庭产生不认同感,对父母丧失信任,总认为这不是我的家,只是暂时容身之所,接下来就是寻找亲生父母的“剧情”上演。一连串的问题在孩子的脑海里都想弄明白,导致与养父母之间的关系紧张,而他自己的心理也遭受创伤。

尽早对孩子坦白收养事是最好的模式

孩子在成长中会发现自己和父母的不同之处,例如外表的不同。让孩子渐渐接受被收养的事实,让孩子在成长中理解自己的特殊出生背景,是最能让孩子有安全感和信任感的方式。当孩子长到十五六岁,尤其是到了青少年叛逆期,如果事先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他们很可能用极端的方式来反抗收养父母的欺瞒。这对孩子和父母都是极大的再次伤害。

尽早对孩子坦白收养事是最好的模式,可是现实生活中,中国家长往往是采取能不说就不说的方式。其实,让孩子接受收养的事实,并且对养父母产生信任,这也许对他们才是最重要的。最后强调,收养父母的心态以及心理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未来的生活,而心理准备远比房子、工作等物质条件更难具备。

什么时候告诉孩子是被收养的?

曾有专家建议,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比如3、4岁)就告诉孩子,并不断满足孩子对这方面的好奇和问题,让孩子自己思考,当孩子慢慢长大,他也就没有那么好奇,也不会对父母失去信任,产生隔阂,而孩子对于领养这个问题也会有比较正面的印象和看法。

如果等孩子大了才告诉孩子,或者孩子长大后从其它途径知道自己是被领养的,那么对他来说,不仅在思想上会有很大的困扰,和养父母的关系也可能产生某种说不清的隔阂。虽然有些孩子会很懂事,有一些报恩的心,但自然的相处模式也许就此打破了。

本文Hash:eee4ae3bd8ad43c10dc528a9391d79fb8eb9fc26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