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发泄的途径

今天,小小的心里很委屈,因为老师错怪她摘幼儿园的花儿。其实,她手里的花儿是在地上捡的,根本不是故意摘的。“妈妈,明天我不想上幼儿园了。”“为什么?”妈妈问。小小低着头,小声地说:“就是不想去了。”

临睡觉前,妈妈把小小叫到卧室里,关上门,搂着小小,小声地说:“这是咱们说悄悄话的地方。现在,你可以小声地告诉妈妈,你为什么不想上幼儿园了?妈妈可以帮你保密,而且可以帮助你。”小小终于慢慢地说出了心里的委屈。

妈妈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让孩子倾诉不良情绪的“发泄角”:睡觉前,卧室的床头。这里安静、舒适、温暖,让孩子觉得很安全。这样的环境有助于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无论是生气的、伤心的事情,还是令人害羞、害怕的事情,孩子都能毫无保留地“发泄”出来。而且此时,妈妈就在孩子身边,做孩子的倾听者。

试想一下,我们每个大人都需要发泄,其实,孩子也不例外。我们只给孩子拼命地打气,那就会像不断扩充的气球,搞不好会爆炸。

林一同是在日本出生、长大的男孩儿。他的妈妈是台湾人,他的教育主要由母亲来承担。由于受其母亲及环境的影响,林一同的情绪表现也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刚入园的前几天,他总是闷闷不乐,喜欢靠在老师怀里;但是对于老师的问话他大多是用点头或摇头的方式回答。他的眼泪常常在眼眶里打转,就是强忍着不肯让它掉下来。今天他终于克制不住了,于是就痛痛快快地发泄了一通。在调控自己的分离焦虑时,林一同小朋友先采取了中国传统的方式――忍(即克制),而后又采取了较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方式――痛哭。其生长环境的中西文化融合的特点,使林一同小朋友很善于宣泄(他的宣泄方式很符合行为规范),这种情绪表达方式值得其他小朋友学习。而且,外国的孩子都特别会宣泄自己的感情。

在这一周中,唐老师调换了班里个别同学的座位,在调换座位的时候,有一个女孩子在调换座位后,突然尖叫了一声。唐老师寻声望去,看到的是一个平时很乖的孩子。这个女孩子曾经是班里的清洁委员,工作认真负责。但在今天,她突然的尖叫引起了唐老师的注意。

唐老师把她叫到了面前,问是不是她在尖叫?她说:“是。”然后低下了头。唐老师皱着眉头看着她,心里想:这么乖的孩子怎么会突然尖叫呢?

“你为什么尖叫呢?”唐老师问她。

她还是低着头,什么话都不说。唐老师问她是不是对于给她换的座位有意见,她也只是摇了摇头。唐老师又问她对于她周围的新同学是不是不满意,她还是摇头。

“那我可以给你妈妈打个电话吗?我想和她谈谈。”唐老师意识到这个孩子少了一种发泄途径的引导,她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而现在唐老师需要了解她在家里的情况。

出乎意料的是她立刻点了点头,好像这件事她更希望唐老师跟妈妈说一下。于是唐老师拨通了她妈妈的电话,把刚才的情况和担忧说了一下。她的妈妈也告诉唐老师,确实是这样,这个孩子现在在家里,只要妈妈一给她讲道理,她就跟妈妈说:“你不要讲这些大道理了,我都知道了。”经常把妈妈气得要命。自从她妈妈买了汽车后她就一直这样了。唐老师和她妈妈商量先多和孩子谈心,让她有什么事情可以说出来,并且引导她适当地发泄自己的情绪。

在一天放学后,唐老师碰巧遇到这个孩子自己背着书包准备赶车回家,便和她一起走了一段路。在路上唐老师问到了她,为什么自己赶车回家?她告诉唐老师,自从妈妈买了汽车 后就让她自己回家了。唐老师又问她是不是妈妈买了车后常和妈妈顶嘴?她说,是的。其实,孩子就是觉得妈妈没有去接她,她受忽视了,结果让她和妈妈之间有了抵触情绪。

对于孩子,我们要仔细观察,有时候我们认为很小的一件事情就可以影响孩子的心境。家长和老师要通过对孩子的观察和交流,教给他们发泄的方法。可以建议他们通过正确的途径排除自己的情绪,否则当哪一天爆发的时候,我们再来惊讶就已经晚了。

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电梯门开,迎面看见毕淑敏慈眉善目笑意盈盈地等候在走廊里,我为她的平易谦恭所感动。采访毕淑敏的念头由来已久,西藏阿里11年的女兵,做了22年的医务工作后毅然弃医从文,以处女作《昆仑殇》的大气磅礴震撼了读者的心灵,也开启了她关注生命个体、关注人物内心独特感受的文学之门。毕淑敏很忙,忙着吐丝结茧笔耕不辍,忙着在北师大三更灯火五更鸡地“硕博”连读,忙着在她的心理门诊里,疗心救人……于是,我的采访也就一拖再拖。今日,终于得偿夙愿。

给儿子一个幸福的童年

“国外曾经有一个提法,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是幸福的:给孩子洗完澡抱着孩子的时候;医生给病人做完手术病人康复了的时候;孩子在沙滩上堆出自己满意的沙堡的时候;一个作家写完了作品画上最后的一个句号的时候。那么,我觉得自己是很幸福的,在该结婚生子的时候,我遇到了爱我的丈夫,然后有了可爱的儿子,并且我坚持再苦再累也要把儿子带在身边,给他一个幸福的童年。无论是做妇产科医生还是做心理医生,我都有幸看到来求医的人们得到帮助,满意地离去。”

“作为一名作家,我也享受到了为自己的作品画上句号的喜悦。而最重要的是,我应该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了我一个快乐的童年,既不娇惯溺爱我,也不重男轻女让我觉得被忽视,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说到此处,毕淑敏告诉我,她感到最幸福的一刻,就是在一夜相继接生了5个新生儿,累得筋疲力尽地走到露天阳台上,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时,她所感受到的母亲的伟大以及新生命诞生的神圣,“这5个小生命降临世间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我。由于我的工作、我的努力,帮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毕淑敏告诉我,作为儿媳她只有一次非常强硬的坚持,那就是在工作安定下来以后,她通过家里各种关系去做婆婆的工作,以便把年幼的儿子接回身边自己带。“自己带孩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是一定要自己带,因为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而童年对于人的一生都很重要,所以无论工作多么忙碌,我也一定要陪着儿子一起成长。”

当儿子生病的时候,毕淑敏会义无反顾地放下手头的工作小心呵护,定时喂水喂药,给他讲故事以缓解病痛的困扰;当儿子因为冬日里灿烂的阳光而认定天气很暖和不必穿那么厚实的衣服时,她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就会在心里想着“自己的选择,自己承担后果”,坦然地任他单衣出门……如今,毕淑敏风华正茂的儿子时常会一脸幸福地撒娇说:“妈儿,我一直认为他们(同学朋友)都跟我一样的自由呢!原来不是啊!”毕淑敏给了儿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尊重儿子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说到将来如何面对儿子带回来的“另一半”的问题,毕淑敏开朗地说:“在这方面,我会认为儿子的选择重于我的选择,我会认真地考虑给出我的意见,但是决定权在儿子手中。毕竟他和我是两个不同的生命个体,这是他的主权,他的意见最重要。而且我坚信:他和妻子的关系一定要比他跟我的关系更密切,这才证明他已经长大了。他们将一起养儿育女,一起并肩走过风雨,所以我会尊重儿子的选择。”

我相信毕淑敏所说的是发自肺腑的实话。因为,在将近三个小时的采访里,我耳闻目睹了毕淑敏对人的尊重与体贴。无论是年轻女孩来送邀她参加公益活动的请柬,还是出版社的编辑来取书约稿,她都要恭恭敬敬地站在电梯口相迎,相送时也一定要等到电梯载客下行后才转身回房。每次 话铃声响起,毕淑敏都会充满歉意地朝我笑笑,然后再接听电话,并且尽可能言简意赅地结束电话,继续接受我的采访。

“尊重,对人来说很重要。在做医生的时候,他们都说我的医术很好,其实我仔细想想也不是我的医术好,而是我愿意倾听他们有关病情的诉说。对于一般的发烧感冒来说,基本上也就是那些药。但是,当你生病了去看医生的时候,你刚一说症状,医生连头都不抬就给你开方完毕,让你抓药走人,你肯定心里不舒服。如果你说‘我还腰疼’,他回你一句‘感冒都腰疼’。你说你心里能痛快吗?”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在“文革”时期,当班上的同学们把“黑帮子女”的棉被扔到地上往上泼凉水时,毕淑敏没有那么做。事后,那名女同学称赞她人品好的时候,她心平气和地解释:“这不是人品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就不能这么做,被子浇湿了,人家还怎么盖啊?”尊重,是发自内心的对自己和他人的关照。

在游戏中与青少年谈心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约3000多万,100个网络游戏成瘾者中有15个是青少年。学生普遍感到来自父母、学习及升学的压力大,很多学生有自卑感和焦虑感……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许多中小学校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的德育工作来抓。

《我的成长我做主――青少年心灵快乐游戏10+1》是毕淑敏专为青少年而作的呵护心理健康的青春励志作品。在书中,她为青少年量身定做了11个心理游戏,从各个层面对学生心理进行了测试、分析、引导。这些游戏事先已在10多所学校进行了实验。游戏操作性强,活动氛围好,参与的学生感受到的是放松的快乐。很多学生第一次说出了长期郁积在心中的苦闷和压力,第一次认真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毕淑敏以心理咨询师和名作家的睿智、细腻、温馨娓娓道来,使人如沐春风。读着毕淑敏灵性有张力的文字,读者时而莞尔,时而忍俊不禁,常有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感觉。

“为什么会苦心孤诣地给孩子们设计出这11个心理游戏?”我感兴趣的不只是这本书,还有这本书创作的初衷。

毕淑敏和善地对我解释着:“记得一次在参观新墨西哥州乔治・奥尔卡博物馆附设的女子艺术辅导学校时,得知这个学校教孩子们做过一次练习,题目是《面具后面的脸》,而那位指导老师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们渐渐长大的过程,也就是她们对成人世界渐渐认识的过程。她们脱去了最初的纯真,学会带上了面具。没有面具是不可能和不现实的。但是,人不能总在面具后面生活,特别是人对自己的面具要有清醒的认识,要知道哪些是面具,哪些是真实的自我。明白自己的面具是怎么来的,如果有可能,要将面具减少到最少。要使真我和面具尽可能地统一起来。总之,就是对面具有一个明白的认识和把握,不能让面具主宰一切。’于是,我要了几个学生做的面具来看,我看到面具的外面和里面竟是截然相反的表情,反映出孩子们外表和内心世界的差异。我想,这样亲身体验的艺术教育可以给孩子们带来很多启发和帮助。”

“我写过一本《心灵7游戏》的小册子,本意是给成人们看的。没想到很多少年朋友也都读了,写来了无数热情洋溢的信。信太多了,有些我都来不及拆,至今还完整地堆放在书房的地板上。有的同学可能要说,既然你还没有拆开,怎么知道里面有很多少年的来信呢?因为我会猜啊!少年们的来信,信封会特别有趣,邮票会贴成‘反’的。我第一次看到反贴的邮票,以为是粗心,后 被一位小同学指点,才知道那是邮票在‘说话’,说的是――‘我爱你’和‘我很重要’。”

“少年们的来信,信纸会特别的‘讲究’,我说的这个‘讲究’,不是昂贵和奢华,而是信纸上多半会选有特别的图案,那些图案又往往潜藏着特别的期待和寓意。甚至连信纸的叠法,也是五花八门色彩纷呈,让我疑心每个人都是折纸高手。说实话,不能拆阅来信和及时回信,让我心中十分内疚。我总想等一个月朗风清的晚上,在明亮的灯光中,盘腿坐下,虔诚地细细展读那一颗颗坦诚而真挚的心。”

“在我已经读过的那些信里,少年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和困惑。他们是因看了我的《心灵7游戏》而找我来探讨他们遭遇到的困境。我有一些不安,因为那本书毕竟是写给成人们看的,虽说没有什么少儿不宜的地方,但好比是一盘给大人准备的菜肴,口味和营养是否同时适宜未成年人,我没有把握,心中忐忑。我很想能有一个机会,给同学们写一封长长的回信,以回报这份信任并且谈谈我的看法。而游戏是动物的本能,所有的动物都做游戏,最威严的动物也有游戏的时间。小猫戏弄老猫尾巴是为了锻炼自己将来捕捉老鼠时的灵巧,幼狮的翻滚是在锻炼自己以后咬死猎物的能力。人也一样,在游戏中,发展自己对于这个世界和对于自己的认识。所以,我准备了11个心理游戏,在游戏中与他们谈心。”本报记者海红

本文Hash:e1272ee1070f2eb8ac2c31a215e5dbb385395324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