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非语言行为与孩子沟通

教育孩子时,家长除了有意识地用语言与孩子交往,还可以通过目光、表情、服饰、姿态等非语言行为与孩子交往。家长的非语言行为可以补充、加强甚至代替语言沟通,同样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目光的透视。目光是极为常见的一种非语言行为,柔和、热诚的目光会给孩子以激励;埋怨、责怪的眼神则使孩子感到不安和失去信心;瞪着眼、斜着眼则会使孩子有一种轻蔑鄙视自己的感觉。家长在孩子面前,应该始终保持亲切、和蔼、信任和期待的目光,这样的目光,能使正在上进的孩子受到鼓舞,增强信心。

在交谈时,父母应注视着他,让孩子觉得你是他的“知音”。

表情的传递。人的面部表情是内在态度的指示器,面部肌肉松弛露出微笑的神色,使人乐于亲近,令人舒服。板着面孔,则会使人避而远之。

服饰的熏陶。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往往能够体现出他的修养和气质。家长在穿戴上的态度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从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念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家长穿着适宜,打扮得体,经常能以整洁、美观大方的服饰出现在孩子的面前,那么,孩子将会受到形象的、具体的、美的教育,并将会使之渐渐产生愉快的、健康的心理。

用非语言行为教育孩子

摘要:用非语言行为教育孩子,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时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除有意识地用语言行为来教育孩子外,更应该注意用表情、目光、服饰、姿态等非语言行为来影响孩子。恰当地运用非语言行为,可以补充、加强、甚..

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时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除有意识地用语言行为来教育孩子外,更应该注意用表情、目光、服饰、姿态等非语言行为来影响孩子。恰当地运用非语言行为,可以补充、加强、甚至代替语言行为,收到极好的教育效果。

表情:人的面部表情是内在态度的指示器,面部肌肉松弛,露出愉快的神情,会让人感到亲切,使人乐于亲近;反之,铁板着面孔,则会让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家长应以一种慈祥的表情来面对孩子,切不可随意对孩子施以“脸色”。高兴时满面笑容,对孩子百依百顺,一旦不如意就迁怒于孩子的做法,不但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还有损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孩子产生一些不良性情。

目光:柔和、热诚的目光,能够给孩子以激励;埋怨、责怪的目光,往往会使孩子感到不安。家长在孩子面前,应尽量保持亲切、和蔼、信任与期待的目光。这种目光能够使正在努力进步的孩子受到鼓舞,促使他继续努力;使遇到困难的孩子看到希望,增加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使有缺点与错误的孩子得到温暖,增强他上进的信心。在与孩子交谈时,家长应注视着孩子,以表示你在专心听孩子讲,让孩子觉得你尊重他。

姿态:这里所说的“姿态”,是指家长的体态、手势、步态等等。在孩子面前,家长应力求以自然、适度、得体的姿态,给孩子以稳重但不呆板、潇洒但不做作、文静但不孤高、幽默但不庸俗的感觉。这不仅有利于树立为人父母的形象,还能对孩子起感化作用。

服饰:穿着打扮能够体现出人的气质和修养。家长在穿戴上的态度对孩子具潜移默化的作用。从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这个角度来讲,如果家长穿着适宜、打扮得体,经常以整洁、美观、大方的服饰出现在孩子面前,那么孩子将会受到形象、具体同时又是美的影响与教育。

本文Hash:1dcd0f649aafda74d2775bf341be4a257983efac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