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教育出发点是尊重孩子

尊重,是美国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方式。比如,美国人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法,大人不但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话,有时还要蹲下来同孩子对话,避免孩子有“低一等”的感觉。孩子吃饭不能硬逼;孩子做错事不得训斥;要孩子做事不可用命令的口吻,否则,都可能会给孩子心理上留下自卑的阴影。

家长带孩子外出做客,主人若拿出食物给孩子,美国人最忌讳提早代替孩子回答“不吃”、“不要”之类的话,也不会在孩子表示出想吃时呵斥孩子。他们认为,孩子想要什么或想看什么,本身并没错,因为孩子有这个需要,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指责,只能根据情况适时适当地做出解释和说明,以作引导。

美国人反对父母在人前教子,更不允许当着人面斥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认为那样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美国父母认为,孩子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孩子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无论父母还是老师,在以后的成长中的大多数情况下不能代替他们对客观进行选择。而事实也证明,受到父母良好尊重的孩子同父母大多非常合作,待人友善,懂礼貌,同大人谈话没有局促感,自我独立意识强。

管教孩子的重点是教育

人只要一出生,都有渴望跟外界互动沟通的意愿,所以社会性发展不能谈什么时候开始,而是与生俱来,然后我们如何去促进它。因为一个的社交能力是跟环境息息相关的,也就是他与生具有这个本能,可是这本能可不可以发展出一个比较好的一个新的技能,是非常需要后天环境的提供。每个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每个孩子也有属于他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交往方式。孩子的交往潜力很大,就看您怎么培养!

重新认识孩子的交往能力

误区一:朋友越多越好

没有朋友固然不是良好的交往状态,但如果孩子有很多朋友,但友谊却不能持久,您也要反省孩子是不是在交往上出了问题。能够维系较长时间的友谊,即使您的孩子只有一个朋友,您也不必太担心。

误区二:孩子大声说话,能给人开朗的感觉,这就是“会交际”

大声嚷嚷并不比用温和的口吻说话更有说服力。在孩子的交往中,能不能维系友谊才是问题的关键。

误区三:孩子还小,礼貌不周全没关系

讲礼貌的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您的孩子越早拥有礼貌的态度,他就越容易被别人接受。

误区四:认识新朋友才是“交际”

认识新朋友固然可以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孩子大部分的时间是和家人在一起的,和家人的和谐相处也可以看出孩子的交往能力。

误区五:孩子应该和“聪明”的孩子交往

这些认为“聪明”就是学习好,他们希望孩子结交“聪明”的小朋友。他们在无意中也给孩子灌输了这样的思想,“聪明”就是学习好,不值得和那些在学习上比自己弱的人交往,也不值得对别人付出同情心。

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项和强项。即使孩子的小伙伴在某个方面不如您的孩子,但别人的长处仍是值得去学习的。除了学习上“聪明”,对人有礼貌、能替别人着想等好的品质也应该学习。上面的测试题中还提到,孩子应该对处于弱势的人(如乞丐、流浪汉)表示应有的尊重,一个从小就懂得尊重,懂得对弱者付出爱心的孩子,更容易被别人接受。

误区六:父母代替孩子交往

一些父母在孩子交往问题上表现得比较好面子,有时会担心孩子不会交往不好,就索性代替孩子交往。

例如,有个妈妈虚荣心很重,每当她带着孩子见到熟人,孩子还没有说话,妈妈就先开了口:“我们家孩子胆子比较小,内向,羞怯。”其实,妈妈就是担心孩子说话笨嘴笨舌,说得不得体而让她没面子。这样一来,孩子本来想要说的话也不敢讲出口了。

当父母代替孩子交往的时候,实际上是在保全自己所谓的“尊严”和“面子”。这样做,父母虽然保全了“面子”,孩子却损失了可贵的交往机会。

本文Hash:3801481872380a7a9ee6fdec78e3d32ad1f741f7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