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表现的平台

写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表达、为了交流。怎样才能由“为完成作业而写作”转变到“为交流而写作”呢?不仅要在观念上改变,还要提供实际的操作性,让孩子们有机会、有渠道、有兴趣用文字来交流。

过去,孩子们的文字交流除了在作文本上进行外,墙报、手抄报、宣传栏等是最主要的平台。但这种交流无疑是很狭隘的,在内容上限制很多,不可能随便让你写;机会也少,通常都有固定的周期,而且参与的也只是少数“好学生”,大多数同学没有机会也没有兴趣在这种校园媒体上表达自己。至于传播范围更广的公开出版物,更是鲜有人能够登堂入室,绝大多数人只能作为“读者”而存在。

在现实生活中,用文字来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少。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的发达,使得像写张便条这样的事情也显得麻烦而多余,写信就更无必要。写作训练难道仅仅是为了考试吗?如果“用文字表达”在生活中越来越不重要,学习写作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学习到的东西始终没有机会运用,学习的动力就必将枯竭。

文字表达到底有没有用?这似乎是个毋庸置疑的问题,但问题既然出现,还是有必要研究,是什么让我们产生了“文字表达无用”的印象,是生活的贫乏!

生活本身原本是丰富的,但孩子们所能够接触的生活是狭小的,需要他们去解决的问题更是有限,因而导致了表达的贫乏。

鲁鲁这个寒假回老家过年。回我的老家,回他爸的老家,顺便把老家附近的几个名胜古迹也游览了,加上过年时的热闹,短短二十天时间,天天都有新的感受。他的日记便很充实,每一天都有看头。

开学以后,回到学校,他仍然坚持每天写日记,但日记的内容显然苍白了许多。除了记流水账,确实没有更多的话说。不是他的写作水平下降了,而是生活苍白了;并且学习紧张,连思考也得抓紧时间,要花时间去写出来,恐怕就更难了。

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得生活越来越平面化,生命的意义也越来越萎缩。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不是我们个人或者学校所能改变的。

我们只能做我们能做的事。

最近发现网上有了越来越多孩子的个人博客,还有班级和学校的博客,这是个好事!就像网络造就了一大批写手一样,博客也会在孩子们的文字表达中发挥重要作用。

博客就是一个媒体,既可以孤芳自赏,也可以公之于众;既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也是一个私人记录。人生很多的需要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寄托。

我没事的时候常到这些草根博客看看,里面有许多原生态的东西,我很喜欢。孩子的文章朴实自然,老师的表达也很真实,家长可以发表意见,网友也可以自由评点,这才是一个交流的世界。这里面的东西和工作总结、报纸杂志以及红头文件等,有着很大区别。

有了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老师和学生的创造性也都发挥出来了:有的搞故事接龙、诗歌接龙,有的搞专题讨论,有的搞作文展台,有的转载自己喜欢的文章……有人创作,有人阅读,有人评论,有发表,有反馈,热热闹闹中,就把阅读和写作都练习了。

给您的孩子一个平等的童年

任何家长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无限好的物质条件。但我们家长忽视了孩子的内心,很少与孩子进行谈话。孩子不仅需要好的物质生活,他们还需要家长与他们平等地交流,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不平等童年伤痕深

耶鲁历史学博士薛涌在他的《一岁就上常春藤》一书中指出美国许多劳动阶层的子弟进大学读书后,许多人无法适应大学的生活,表现明显不如父母是大学生的中高产阶层子弟,日后的事业也不甚成功。对此,美国的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得出了结论:劳动阶层的家教偏向于权威式的、更多地使用体罚和命令;中产阶层的家教则讲究说理、在具体环境中善于运用抽象的原则来指导具体的行为。

从而我们可以知道不平等的童年给孩子的巨大影响。

平等教育PK不平等教育

在中国,这种不平等的教育方式比比皆是:

场景一:多多的妈妈脾气不好,每次妈妈带多多出去买衣服,多多刚提出自己的意见,妈妈就叫多多闭嘴,说小孩子懂什么。后来多多变得不爱说话,经常拒绝穿妈妈给她买的衣服。

场景二:叮当是个很调皮的孩子,总有问不完的稀奇古怪的问题,爸爸妈妈总是很耐心地回答他。每次买衣服,妈妈总喜欢和他商量,问他喜欢什么样的颜色,中意什么款式。在这种民主环境下成长的叮当很有主见,喜欢思考,总能提出与众不同、具有创新的问题。

在打骂声中、命令说教中长大的孩子很内向,什么事情都不跟爸爸妈妈说,在学校里也不爱回答老师的问题,更不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在讨论交流下民主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面对什么问题都是不慌不忙的,沉着应对,而且能够说出有理有据的答案,能让人信服。

专家说平等教育

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很关注中国的教育现状,他写了《一封给中国学生家长的信》,希望家长让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表现自己的个性。他说,家长不要有太多的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不要惩罚孩子的失败,不要对孩子说教,不要凡事都包办代替,不要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更加不要低估孩子。这样,才能培养善于学习、独立自主、自信积极、快乐感性的孩子。

因此,从今天起,我们家长在面对孩子时要十二分的耐心,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说,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让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给我们的孩子一个平等的童年!

本文Hash:d5ee751a962cf37f71a6e87a22b2cb925b829a7d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