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兴趣与兴趣班

孩子的兴趣与兴趣班
来源于:中山日报2009年9月23日第5364期B6版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教育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http://www.zsnews.cn 开学了,不少家长忙着为孩子报兴趣班。写作提高班、数学奥林匹克班、英语口语提高班、乒乓球班、小提琴班……不一而足。也有家长感到迷茫,哪个班更好?据了解,至少半数以上的家长,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孩子选报什么兴趣班,其目的也主要是希望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有所增强。
 这里,我们看老师们是如何看孩子的兴趣与兴趣班的关系。欢迎参加讨论。
改变观念,还孩子自由
南朗镇云衢小学 梁丽娟
 现在,孩子上兴趣班不仅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期望,还是家长身份地位的象征之一。孩子们顶着巨大的压力,被“听话、孝顺”的帽子扣着,不敢动弹,木然地做着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为人师的我对此深感悲哀。其实,家长要培养孩子,还有比让孩子上兴趣班更重要的东西。
 首先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文学巨匠巴金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其次,请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时间吧!高尔基在《忏悔》中说过:“应该让孩子们自由地成长,不能把他们变成只会干活的牲口,他们应该是自由的、朝气蓬勃的人!”
 不必把孩子的生活学习安排得太满,给时间自由呼吸,自由玩耍吧,我们培养的是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啊!
 
健康和快乐最重要
 中山市港口中心小学 廖萍
 要慎重考虑是否让孩子报读兴趣班。很多孩子想去报读兴趣班是受到身边同学的影响,或许他自己连报读的兴趣班要学什么都不是很清楚,只是一味地跟风。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审时度势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把兴趣班的要义和孩子分析清楚,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要去报读兴趣班。对于有兴趣、有特长的孩子可以去进行专门的训练,进一步提高自身水平。我觉得,报不报读兴趣班是次要的,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大自然是一位很好的老师,多点带孩子亲近大自然,他会收获得更多。
兴趣班谁感兴趣
小榄华晖学校 周天平
 兴趣班如雨后春笋一般,向家长、学生、老师传递着"兴趣"!是家长强迫孩子上的兴趣班,还是老师鼓惑学生上的兴趣班,或是学生本人感兴趣兴趣班!背后的故事不得而知。
 由于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是不一样的,但孩子们的天赋如同一块没有雕琢的玉,雕琢玉是要拥有高超艺术的,何况人的"雕琢"呢?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很重要,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让孩子受益终生。但社会上各种兴趣培训班名目繁多,鱼目混珠,稍有不慎,就会掉进那铺满鲜花的陷阱。
 
别让兴趣班毁了孩子的兴趣
 东升镇东方小学 车佩红
 调查报告显示,约有60%的3至6岁孩子,所学的兴趣项目在1到3项之间。特别是6岁以上的孩子,大多数选学3项以上的才艺。而40%多的孩子在上兴趣班,却没有兴趣。
 用"欲速则不达"来概括家长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一点也不为过。孩子的兴趣没有必要非在兴趣班实现,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随时引导孩子学习。
让孩子自由选择
 谭丽珍
 "兴趣是最 的老师。"是自己主动想接触的东西,那你的态度绝对是积极向上的;反之,是别人强加于你的,你肯定会带着一种应付式、敷衍的态度去做,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孩子参加的兴趣班也是如此!我个人认为让孩子报读哪些兴趣班应该根据孩子的意愿来选择,而且一下子不要选择太多兴趣班。让孩子自由选择他真正感兴趣的兴趣班,给孩子自主权。只要是孩子他自己感兴趣的培训项目,而且是对身心有益的,家长应该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家长最好能陪练。
彩信版:仅对移动用户提供,移动手机用户发送ZS到106585728短信版:移动用户发送A到106585728;联通用户发送10到10655842239;小灵通发送10到1065974039
发布日期:2009年9月23日 网站编辑:谢小娟【参与本文评论】【进入评报专区】【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兴趣班”是家长的兴趣而非孩子的兴趣


“兴趣班”是家长的兴趣而非孩子的兴趣http://cul.sina.com.cn2005/11/2111:15 北京文学

  “兴趣班”是家长的兴趣而非孩子的兴趣

  就奥数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一位小学教师时,他建议应该多去问问孩子,听听他们的感受,“我敢打赌,80%的孩子不愿意上奥数班。”记者采访的家长也承认,上奥数班是他们作出的决定,孩子并不乐意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古今中外,母亲的形象都是慈祥伟大、无私可亲的。但是,一场作文赛所透露出的信息,却让天下不少母亲大惊失色、瞠目结舌。

  不久前,武汉市举行了以《给我一点时间》为题的“楚才杯”国际中小学作文比赛,一些学童笔下的母亲形象惊人地相似―――一位被妖魔化的“慈母”。

  一个参加比赛的小学生经常上奥数班,还有其他各类兴趣班的学习。在他的笔下,妈妈是“会计师”,算好了他的每一分钟;妈妈是“变色龙”,考了高分她睡着了都会笑醒,考差了就会大发雷霆;妈妈是“母老虎”,每次出去玩总被她准确地堵回来;妈妈是“河东狮吼”,看一会儿电视她就会发作……

  谁在将家长们妖魔化?有人说,正是大人自己。因为他们为了“望子成龙”,正在“逼子成龙”,从小便逼迫他们的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培优班”,导致孩子生活在童年里,却没有童年的生活。不谙世事的孩子于是对母亲产生了抱怨心理。

  河北石家庄新华路小学的李小佳(化名),今年上小学三年级,已经有三年上奥数班的历史。她说,她讨厌上奥数班,有做不完的难题,每天她的妈妈都会给她准备一大叠的奥数题,不仅连玩的时间没有了,就连老师留下的作业也没时间完成。以致有一次她跑到老师面前,要求老师不要再给她留作业了。她问记者:“是不是你们小的时候,也像我现在一样,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很少有玩的时间?”想想20多年前记者的童年生活,我没把这个结论告诉孩子,因为觉得对不起她。

  与现在的孩子比起来,记者的童年实在是可以用幸福来描述。尽管当时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比现在的孩子匮乏得多。但那时的孩子,最大的财富是大把的时间。那个时候,无论校内还是校外,基本没有兴趣班、特长班、培优班。那个时候,家长虽然也关注孩子的学习,但仅止于是否完成家庭作业,在学校里是否听老师的话。

  网络流行起来后,兴起了一股“70年代回忆热”,在各种有关70年代的回忆帖子中,无一不涉及当时的游戏―――打沙包、跳皮筋、捉迷藏、溜冰、玩陀螺……数不胜数。童年的这种经历,对每个70年代的人来说,都是一种财富,一种即使到老,也可供咀嚼的幸福。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不知道20年后,当他们回忆起他们的童年时,会有什么内容沉淀下来。

  常华,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今年刚刚上初一。她的小学班主任对她评价极高,认为她是“从教10多年来见过的最出色的学生”。事实也确实如此,小学毕业后,常华过关斩将,不仅考进了石家庄市的一所重点中学,而且被分进了重点班,得到了该校的一等奖学金。从小学一年级起,常华就报了奥数班,与别的孩子被动表现不同,在班主任眼里,常华对数学有极大的兴趣,她喜欢上奥数班。然而,临近毕业的一次谈心中,班主任的这个认识被彻底颠覆了,常华说:“我不喜欢奥数,我是被逼的。”

  唐峥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女生,她每周要在学校上两次“奥数 班”,一次两个小时,周六还要到一个中学校园去学“奥数”。这个学校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奥数班”学校,还是她的妈妈好不容易才帮她报上名的。那里面有好几个区,“奥数”区用蓝线划分出来,任何家长和非“奥数班”的学生都不能进入。她跟记者说,班里有30多个学生,几乎每个人都被家长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而其中报“奥数班”的超过一半,她说很多都是被家长逼着学的。

  记者问及如果周末到游乐园玩耍,或学习“奥数”,她会选择什么时,她想都没想就说:“当然是去玩!”她告诉记者,自己每周只有一个下午的玩耍时间,而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多的话,连这半天也没有了。而睡懒觉就根本不可能。她每个周六从7点起床,8点开始英语、奥数、音乐,连轴转地学,中午甚至没有吃饭时间,结束后就到晚上9∶30了,第二天一大早还要起来学习奥数。

  2000年的“减负”风席卷全国,暂且不管是否真的取得了预期效果。即使当初真的达到预期效果,但就现在而言,校园内减校园外增,已经成了一个可确定的事实。

  专职做奥数培训的一位刘老师告诉记者,素质教育在小学的改革最为“大刀阔斧”,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减轻课业负担,增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变化在数学课上表现得更加明显。以应用题为例,这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难的部分,以前的课程中解一道难题可能要分五六步,现在应用题一般只有两步,最多也不超过3步。课程难度降低后,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但是这种教学对老师自身的素质要求则较高。“目前一般的小学中,能真正运用研究性、探究性教学的老师超不过一半。”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变成了单纯的降低难度。

  以课程内容为标准的普通考试无法区分学生学习的好坏,于是,奥数成绩“应运而生”成为选拔学生的标准。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在众多小学毕业生中“脱颖而出”,家长们不得不在课余时间给孩子加码。

  一位家长坦言:“现在的‘减负’成了给学校‘减负’,给家长‘增负’。”尽管美名其曰为“兴趣班”,但所谓的“兴趣”只是孩子父母的兴趣,而不是孩子的兴趣。没有几个孩子真正愿意上奥数班,那是他们的父母越俎代庖替他们选择的。他们的兴趣,其实就是有节有度地玩耍,这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这个兴趣现在却变成了奢望,就如同他们想在城市的夜晚看到星星一样地可望而不可即了。

  只要稍稍留意,就会发现,每到“六一”儿童节前后,关于孩子的新闻可谓是铺天盖地。但绝大多数新闻看后都让人感到辛酸,一个孩子在心愿卡上这样写道,“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没有过上一个轻松的周末,奥数班、声乐班、英语班……压力太大了!我真想好好睡一觉,好好和伙伴们玩一场。”而一项关于儿童心理卫生的流行病全国调查表明,5%的儿童患有不同的心理病,且日趋增多。

  谢望峰是家住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的一所高校的大学教师,作为教育者他深知符合孩子发展规律教学的重要性。

  他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家长们小时候苦日子过得太多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家长信奉的都是“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但在给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孩子们的精神关爱。在望子成龙心理的驱使下,家长们不停地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把孩子们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加之学校超量的课业负担、课后辅导,足够孩子们受了。而在学校和家长的合力作用下,孩子们成为一个旋 转不停的陀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本文Hash:f7d5a075a64970be9d45acd53e691e0fe53252b0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