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分房睡何时开始最合适

人教版小学课文描述家里如何分房间遭家长质疑

日前,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的一篇课文引发争议。有家长发微博直言这篇名为《平平搭积木》的课文中,关于家里怎么分房间的描述有导向错误,不符合现代伦理。专家指出,不同家庭的房间分配依据不同,但孩子是否该分房睡有必须遵循的原则,且孩子是否顺产对分房睡的时间有直接影响。

教材中《平平搭积木》这篇课文被家长质疑的主要内容是平平用积木搭的房间怎么分配。课文中的分配方案是,爷爷和他的书一间,奶奶和平平一间,爸爸和妈妈一间。而提出质疑的家长表示,正确的分配应该是爷爷和奶奶一间,爸爸和妈妈一间,平平自己一间。如果家里房间不够,平平也应该和爸妈一间。

专家认为孩子何时分房没有年龄限制,可持续到一方觉得不舒服为止。然而,其它专家也对孩子应何时分房睡问题提出了不同观点。专家认为,一般而言6至7岁之前孩子不用与家长分房睡,但是,通过剖腹产生下的孩子与家长分房睡的时间一般要比顺产的孩子晚两到三年,原因是剖腹产孩子身体稳定程度整体不如顺产的孩子。

对于课文中分配房间究竟对不对,我们不做定论,就像专家说的一样,每家都有自己的特定情况,不必刻意。对于孩子来说,和父母分房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长分水岭”,在一定的时候让孩子学会独自睡觉,是父母的职责,也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能让孩子具有初步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服务能力。

能力成熟才是孩子分房睡的好时机

孩子何时与父母分房睡,专家和家长都各有看法。其实,虽然看法不一,但是大多数都认为,孩子两岁以前最好不要与父母分房睡。2岁前是父母与孩子培养亲情的重要时期,若此时让孩子独自睡一个房间,有可能会影响孩子信任感、安全感、依恋感的建立。同时,两岁前的宝宝自理能力比较差,家长半夜也要适时察看孩子的情况,分房睡则不利于照看孩子,有什么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可能会导致意外发生。

何时跟孩子分房睡,不能单看他人的经验或者孩子的年龄。要根据婴幼儿的实际能力,比如孩子晚上睡得很安稳、不乱踢被子,要小便的时候会叫大人,这时就可以分开了。在此之前,家长如果想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又要方便照顾,可以采取分床不分房的方法。

对于孩子来说,和父母分房睡能让孩子具有初步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服务能力。这样的独立性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人际关系、自理能力等。另外一点,从身体发育来说,和父母同睡时,父母晚上呼出的二氧化碳会直接被孩子吸入,对孩子健康成长也很不利。

让孩子分房睡要做好准备

1.营造气氛,做好准备。

比如,在小床周围贴上孩子喜欢的图片,甚至贴上爸爸妈妈的照片,让他感到那里是他的小领地。另外,还要多鼓励孩子,告诉孩子,他周围的小朋友都已经自己睡了,给孩子一个榜样的力量。

2.循序渐进,逐渐适应。

当宝宝已经形成与父母同睡的习惯,要分开时,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这样只会适得其反,使宝宝对独自睡觉产生恐惧。

在孩子还是小婴儿的时候,家长就可以采取分床不分房的办法,既方便照顾,也为以后分房打下良好的基础。

等孩子有了自理能力可以分房的时候,也要循序渐进。大致说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可以给他讲故事,哄他睡着,关灯,但不关房门,让孩子有心理上的安全感;第二个阶段,陪他睡,也讲故事,但在他没完全入睡的时候,就离开,坐在他 以感觉到的地方,比如去客厅看电视,等他完全睡着;第三个阶段,跟他说晚安,让他自己睡,自己关灯。

3.坚持原则,不要放弃。

孩子刚与父母分开睡时,容易出现反复现象,比如:费了很大工夫才把孩子安顿好,可是他马上就又跑了回来;或者孩子在夜里又跑回父母的床上,不愿再回自己的房间。这时,父母千万不能心软,而是要陪伴他、鼓励他重新入睡。

4.因事而异,灵活把握。

当孩子生病或遇到挫折时,事情当然就另当别论了。这时,他们最需要的就是爸爸妈妈的关心和安慰,家长可以暂时和孩子同睡,满足孩子生理心理需要的同时,也方便父母随时照顾孩子。等孩子病好了,一定要继续和孩子分开,把分房进行到底。

5.讲好独睡的注意事项(根据孩子的生活习惯)

一定要把准备工作做好,告诉他爸爸妈妈就在隔壁房间;电源开关都在哪里;如果冷了,要会自己盖被子;世界上没有鬼怪;家里不会进了坏人等等。这样孩子才会安心入睡!家长一定不能先行妥协,一定要有吃苦的准备,一定要坚持到底!(家长临睡前,也要去孩子的房间略微检查一下,孩子是否蹬被子了,然后再去睡觉)

6.一定要多鼓励孩子

在第二天起床后,一定要对孩子晚上的表现作个小点评,增强他的自信心,好孩子是适度夸出来的哦!

7.分房时间要掌握好

一定选在春夏交接的季节,冬天孩子爱蹬被子,容易感冒,天气暖和的时候则可以避免这一问题。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特质,每个家庭也有各自不同的情况,面对何时与孩子分房睡这个话题,作为家长不能单从年龄来进行抉择,而是要考虑到孩子心理以及身体发育的情况。虽然有的孩子长大到一定的年龄,他自己也会要求自己睡一间房间,可是,还是建议父母尽早为与孩子分房睡作准备,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以及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

孩子多大分房睡好三岁可以开始分房睡了

导读:孩子总是跟父母睡这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都不好,孩子难独立,父母生活也会被影响,可是孩子多大分房睡好呢?婴儿时期还是要和家长睡一个房间,三岁可以开始分房睡了。

婴儿期最好不与父母同床共眠

“女儿已经5岁多了,还和我一起睡。试过几次让她去小屋睡,但她都是又哭又闹,怎么哄都没用。最后,只能又和我睡在一起。”刘女士苦恼地说,自己从小就陪女儿睡,如今孩子越大越难与自己分开。“由于条件有限,孩子他爸一直都是睡在另一个房间,夫妻生活都受到了影响。”

“我们不主张孩子和父母睡在一张床上,特别是婴儿阶段的孩子。”早教专家、红黄蓝亲子园培训总监孙砚冰解释说,从生理学角度来讲,婴儿的呼吸能力比较弱,父母呼出大量二氧化碳,对婴儿是不利的。而且,父母睡觉容易翻身,常出现父母压到孩子的情况,甚至有孩子因此窒息死亡,“所以,婴儿一定要有独立的床,最好给他一个独立的有新鲜空气的环境。”

儿童教育专家胡萍也认同孙砚冰的观点,“孩子从小独立睡小床,可以让孩子和家长都休息好,也有助于孩子培养良好的睡姿,同时也能有独立的意识和感受。”

二三岁可开始尝试分房睡

相比于分床睡,在一些西方国家,多数孩子一出生就会睡在独立的房间,但这在国内很难被家长接受。不少父母在孩子年幼时,都会选择和孩子睡在一个房间,这样心里才踏实,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何时与孩子分房睡的问题。

胡萍说,国外的父母比较信任孩子,但中国父母好像不太相信孩子可以独立睡觉,“我建议在孩子2岁的时候就可以尝试分房间睡,最好不要超过4岁。孩子越大,这个过程就越困难。”

“让孩子独立睡觉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积极作用。”胡萍认为,与孩子分房睡有利于顺应孩子独立自主意识、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利于发展孩子的安全感、保持孩子的生存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脱离恋母或者恋父情结。此外,与孩子分房睡也有利于夫妻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可帮助父母尤其是母亲脱离恋子情结,而恋子情结会给孩子的心理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孩子3岁左右可尝试分房睡,不过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相对会有一些困难。”孙砚冰表示,孩子在3岁之后就要建立同伴关系,探寻与人、与社会的交往,这时就要引导孩子与父母“分离”了。如果不分离,他的世界就永远是爸爸妈妈,社会适应性、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影响。

三岁以后让孩子习惯独睡

“当然,与孩子分房睡要有一个准备过程,可以采用提前告知的方式,让他有期待。如告诉孩子,等你到3岁生日时,就要有自己的房间和小床了,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用品放在他的房间,让他产生期待,而不是恐惧。”孙砚冰说。

对于较强抵触情绪的孩子,孙砚冰建议采用系统脱敏法以及延迟满足等方式来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比如一点点加大孩子床与父母床的距离。当孩子在自己房间待了一段时间提出要回去的时候,父母可以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如对孩子说讲一个故事再回去好不好。经过多次延迟时间,孩子就会慢慢习惯。”

对于分房睡时孩子的哭闹,胡萍说,父母要表示理解并安慰孩子,但仍要坚持让孩子在自己房间睡觉,不可以在孩子哭闹后让孩子又回到父母房间,这样反反复复对父母和孩子都不利。孩子睡前的时间仍是非常重要的,讲睡前故事,与孩子亲吻、道晚安等都是必不可 的程序。这会让孩子感觉到虽然自己不再和父母睡在一起了,但爸爸妈妈依然是爱自己的。

“无论采用什么方式,父母的态度一定要温柔而坚定,不能强制或放纵。”孙砚冰说,父母、家人的观念要统一,要让孩子认识到分房睡是很正常的事。

■专家观点

3岁前先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0到3岁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一个关键时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睡觉阶段。在婴儿阶段,孩子最恐惧的事一是妈妈不见了,二是睡觉。而孩子并不理解睡觉的概念,闭上眼睛也等同于看不到妈妈。对婴儿来讲,不管别人照顾得有多好,在心理层面也替代不了妈妈的作用。所以,无论是同床睡、同房睡还是分房睡,在孩子0到3岁的时候,妈妈都要能够有效陪同孩子睡觉,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听到孩子哭闹,妈妈都应该马上去抚慰,如果不能及时安抚,孩子就会一次次验证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这对他未来的成长非常不利。

不愿分床睡父母先反思

●尹建莉,教育学者,《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作者

如果孩子到十六、七岁还不愿意和父母分开睡,那就有问题了。很可能是父母平时过度包办,或过度严厉,孩子要么依赖感太重,要么对父母的爱不确信,以至于延宕独立的时间。父母还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思维方式有问题,自身潜意识就是不愿意和孩子分开,无意中给了孩子很多不良暗示。我想关键还是父母放平心态。

本文Hash:eb6432a2760dd04139a53c7e1840923362a2db61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