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看似“不靠谱”的健康育儿经

喂孩子吃饭离嘴十厘米刚生下来的小猪崽只要能站起来,就会颤颤巍巍从最近的距离去找母猪吃奶,小鸟在巢中张着小嘴嗷嗷待哺的情景大家非常熟悉,饿了能有饭吃是多么幸福的事呀!为什么会成为现在家长的大问题了?孩子的饭量是有限的,我们准备了太多的食物,总希望孩子吃得越多越好,连哄加劝、连蒙带骗,“吃吧吃吧,多吃就长得高、长得壮”,再加上水果、点心、营养品,顿顿都是追在孩子屁股后面“灌”饭,把孩子对吃饭的兴趣抹杀了,把吃饭当成了负担。不等饿就有许多的食物在嘴边等着,哪里还有吃饭的乐趣!其实从孩子加辅食开始,我们就可以定了个规矩:给孩子喂饭不要塞到她嘴里,一定要停在离孩子的嘴十厘米的地方等她自己来吃,她不吃了一定不要再喂,保持孩子吃饭的兴趣,我们把这叫做“十厘米理论”。其实孩子想吃了,她的消化道自然会分泌充足的消化液和消化酶,反过来硬灌进去的食物,其消化道分泌的消化液和消化酶也少,消化吸收肯定都不好,长期下去消化功能反而减弱。等到孩子能说话了就问她“你想吃什么?”“你还要吃吗?”……只要她说“不吃了”,“饱了”就绝不再喂,充分尊重孩子的食欲。大人也挑食何苦逼孩子孩子挑食也是家长的一大心病,可我不觉得这是一种病。其实每个人都会挑食,谁什么都吃呀!为什么非要孩子“全面发展”。挑食更多的是口味问题,偶尔孩子不吃某种蔬菜了就大惊小怪,没完没了唠叨有必要吗?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思想,“你说有营养,可我吃着没味道;你说这个不好,可我就是吃着香!”孩子更多是感性思维:“上一次你说吃了什么什么能长高,我吃了也没见长高,净忽悠我,我才不上当呢!”还是还原吃饭最基本的目的吧!尊重孩子自己的口味,毕竟孩子的生理机能和体质差别很大,与情绪、天气变化也有关系,孩子也是高兴了胃口大开,不高兴了一点也不饿。身为父母的我们,即使没有给孩子特别的食谱;没有特别去喂他;没有像有些家长给孩子说野生松菇多么有营养;甚至没有问他吃饱了吗?可谁能说他没吃饱?谁能说他营养缺乏?不大讲卫生反而更健康电视广告经常播一则洗手液广告,还有一则肥皂的广告都是以孩子为主角的,传播的信息是:“不用这些产品手上满是细菌,对人体非常有害,用了手就干净了,就健康了。”这是十足的误导,这种理念传播开来对孩子的健康弊多利少!大家都知道,绝大多数的细菌对人体是没有害的,有些是人体不可缺少的朋友。我们的胃肠道内存在着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是实现正常消化吸收功能的有力帮手,细菌和病毒在更大的意义上是有益而不是有害的,人体也根本不可能脱离细菌和病毒的包围。个别有害细菌和病毒也只有在人体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引起发病的,这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按照广告的思维试想一下,在实际的生活中,孩子每天的活动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物,有谁能保证孩子每次吃东西或喝水前能用这样的洗涤用品把手洗得干干净净的?事实上几乎没有,包括成年人、医务人员、专业的疾控人员,都不可能完全做到。有研究发现,发生过敏反应和哮喘的孩子在“讲卫生”的孩子中远远多于“不大讲卫生”的,适度地接触所谓有害的细菌和病毒有助于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有效的抗体,就像我们接种疫苗的道理一样。既然我们根本无法做到像电视上渲染的 孩子“绝对干净”,就放下包袱,让孩子生活得更自然些,因为“不大讲卫生”的孩子更健康。

盘点海外那些不靠谱的育儿经

导语你知道哪些被一些妈妈信奉为育儿“圣经”的海外育儿经验,也有不靠谱的么?小编要提醒各位妈妈,国外的育儿经验不是都适合中国宝宝,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因人而异。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各位上进的妈妈举着好学的旗号,四处讨教育儿经,对国外的育儿经验更是奉为“圣经”。妈妈们乐此不疲,可郁闷坏了孩子们,不信?瞧瞧。

俗话说“不抱不哭的孩子。”但是最近,国外的育儿经验告诉我们“想要孩子不哭,永远不抱哭的孩子。”孩子一哭就放下来,不哭才抱起来。这样一来,再小的孩子都能明白,不哭的时候才有得抱。有的家长开始尝试这样的做法,放下爱哭的孩子开始训练,看着时钟,等10分钟再抱。

小编提醒小心培养出不哭但是情绪压抑的孩子

比起获得你想要的结果,以下两种结果概率更大一个是宝宝“不吃这套”,家长最终放弃此次治疗!恭喜你,你算幸运的。更可怕的结果是你成功培养出了“不爱哭”,但同时也学会“压抑自己情绪”偶尔“情绪爆发”的熊孩子。

“妈妈抱抱我吧!”这是宝宝最经常的合理请求。在两岁以前,孩子是没有我的概念的,在他看来世界是和他一体,心想事成在他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通过延迟满足,可以帮助孩子意识到世界并非如他所想,但是不合适的方法会带给孩子和妈妈、和世界强烈的撕裂感,而非和平分离。会导致孩子和妈妈的依恋关系出现问题,熊孩子就这样诞生了。

【这么做】孩子不同哭泣时期对比宝贝哭了,读懂“婴语”,查看是否是生理需求

●低声调,有节奏,而且重复着一定的模式——先短促地哭一声,停顿一下再短促地哭,再停顿。宝宝饿了,赶紧喂奶。

●宝宝如果啼哭强度较轻,哭时大多没有眼泪,而且是在睡醒时或吃奶后啼哭,两腿蹬被,可能是小屁屁不舒服了。宝宝尿了换尿布。

●哭声比较低沉,有节奏,哭时肢体少动,小手发凉,嘴唇发紫。宝宝冷了,该添被子了。

●哭声很强烈,像花腔一样带着颤抖和跳跃,一阵阵,一声声不耐烦地嚎叫。同时还有揉眼睛的小动作,宝宝困了摇篮曲呈上来。

如果这些都不是,排除了这些生理需求的问题,请这样做

0~6个月

●试着给他一个足够安静的环境,或者尝试一个比较暗的房间。

●让孩子听到在妈妈肚子里熟悉的声音,比如怀孕时常放的音乐。

●通过捉迷藏,捂住他的眼睛再放开等,有意识让他明白,妈妈离开后还会再回来。比如让他看见妈妈进入另一个房间,过一会还会再回来。

6~12个月

●妈妈不抱孩子,但是也靠近孩子,比如躺在孩子身边,让他能够听到在妈妈肚子里时熟悉的声音。

●不一定完全拒绝拥抱,逐一满足孩子。先慢慢靠近他,然后进行肢体接触,之后抱起。

●开始教孩子一些手势,让他不用哭就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需要。半年后,应该就能见到效果。

12~24个月

●这个时候是个教会孩子沟通的机会。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强调“说话”。家长要做出表率,平时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告诉孩子,“我今天胃疼,所以我不开心。”这种方式,可以教会孩子在需要时,说出自己的想法。

本文Hash:7416934f28f8ec79e6acac836b8f17c3a6ca8cfe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