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招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很多孩子身上的缺点都是由于周围人(包括父母、亲友、保姆等)对孩子平时行为的不当反应造成的。所以,作为父母,对孩子的良好行为必须及时肯定,对不良行为也要予以坚决地否定才行。那么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呢?

1、告知与防范。

将你认为应该让孩子知道的事情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告诉他。对于年幼的孩子,你怕他烫伤、触电或者吃下不该吃的东西,最好就是想办法让孩子不可能接触到,比如:放在高处、全面包装、锁入柜子等。

2、询问与原谅。

你不可能预想到孩子可能做的所有事情,所以也就不可能什么都让孩子明白,即使某个道理孩子知道,也会因为缺乏直接体验照样去做。这个时候,你首先要学会“询问”原因,多问问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例如: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吗?千万不要用“定罪”的方式去问孩子,例如:“你知道错了吗?”“定罪式”问话,只会让孩子害怕、拒绝、逆反,因为分明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在了孩子身上,而且不容解释。而“询问”的真实目的是想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了解孩子的思维轨迹与内心需要,不是要再次证明“孩子,你错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询问都能得到答案的,因为年幼的孩子根本还不会解释。所以,即使孩子不能给出合理的理由,你也必须学会“谅解”。多给孩子一点儿时间,等待他告诉你“为什么”。

3、弥补与共同改变。

给孩子机会,让孩子知道错误,更能有机会改正错误。

孩子的6大不良行为必须纠正

孩子缺乏教养的举止经常表现为对人不尊重,这类事经常发生在大人带孩子出门拜访朋友的时候。孩子一熟悉陌生的环境,其“家教”成果便暴露无遗。陔子可以在生人家里为所欲为、要这要那、翻桌子开柜门。稍不顺意,还会对别人吐口水、冲人伸舌头,甚至骂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令人伤心的是,有些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这些行为,全然不管不顾,不加以批评制止,甚至以赞赏的态度对待孩子,如此一来孩子只会越加放肆。父母的朋友尽管心中不乐意却碍于情面,不好开口评论。但孩子的教养最能反映父母的教育情况。

孩子没有教养还表现为粗野的行为:常常给别人制造麻烦,任意破坏东西,打别的小孩,用力捶打门,大喊大叫,说脏话等。一般来说,没有家教的举止是在家里形成的。如果能在家里告诉孩子一些尊重别人的规矩,许多尴尬便可以避免。看见孩子老爱冲人吐口水,父母就明确地告知:“冲别人吐口水是很不文明的行为,会伤害别人的感情,人家会难受。”孩子最初并不懂得吐口水的意义,这下他明白了。如果孩子在客人家吃饭,在座位上跳来跳去,搅得大家不安,你必须严肃地告诉孩子:“这不是在家里,不是做游戏。”然后应该向孩子提出建议,在座位上时应该怎么做才比较合适。孩子的行为既然是在父母的注视下,父母就不能熟视无睹,而要时时纠正他们那些无教养的行为。

让孩子懂得必须管束自己,是纠正孩子无教养行为的最好方法。比如孩子出门玩,父母跟孩子约法三章:第一,不许打别的小朋友;第二,把好东西分给小朋友吃;第三,不要碰坏东西。父母还要告诉孩子“你的表现如何,我全知道”,孩子便会认真地管束住自己了。

对孩子无教养行为的纠正,要避免“以牙还牙”的方式。孩子打了人,父母便打孩子;孩子骂了人,父母也骂孩子。这种做法会使孩子觉得打人骂人是教训人的正当手段。

孩子的6大不良行为必须纠正

孩子缺乏教养的举止经常表现为对人不尊重,这类事经常发生在大人带孩子出门拜访朋友的时候。孩子一熟悉陌生的环境,其“家教”成果便暴露无遗。陔子可以在生人家里为所欲为、要这要那、翻桌子开柜门。稍不顺意,还会对别人吐口水、冲人伸舌头,甚至骂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令人伤心的是,有些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这些行为,全然不管不顾,不加以批评制止,甚至以赞赏的态度对待孩子,如此一来孩子只会越加放肆。父母的朋友尽管心中不乐意却碍于情面,不好开口评论。但孩子的教养最能反映父母的教育情况。

孩子没有教养还表现为粗野的行为:常常给别人制造麻烦,任意破坏东西,打别的小孩,用力捶打门,大喊大叫,说脏话等。一般来说,没有家教的举止是在家里形成的。如果能在家里告诉孩子一些尊重别人的规矩,许多尴尬便可以避免。看见孩子老爱冲人吐口水,父母就明确地告知:“冲别人吐口水是很不文明的行为,会伤害别人的感情,人家会难受。”孩子最初并不懂得吐口水的意义,这下他明白了。如果孩子在客人家吃饭,在座位上跳来跳去,搅得大家不安,你必须严肃地告诉孩子:“这不是在家里,不是做游戏。”然后应该向孩子提出建议,在座位上时应该怎么做才比较合适。孩子的行为既然是在父母的注视下,父母就不能熟视无睹,而要时时纠正他们那些无教养的行为。

让孩子懂得必须管束自己,是纠正孩子无教养行为的最好方法。比如孩子出门玩,父母跟孩子约法三章:第一,不许打别的小朋友;第二,把好东西分给小朋友吃;第三,不要碰坏东西。父母还要告诉孩子“你的表现如何,我全知道”,孩子便会认真地管束住自己了。

对孩子无教养行为的纠正,要避免“以牙还牙”的方式。孩子打了人,父母便打孩子;孩子骂了人,父母也骂孩子。这种做法会使孩子觉得打人骂人是教训人的正当手段。

本文Hash:25be830ee2e08c221692698f46bc40cc75c7ea44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