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宝宝不良行为的六大招

对策每个宝宝出生不久后,都会有自己的脾气,他们各自的语言行为,各自的个性特点,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免不了会有坐不住、做事拖沓、不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见到陌生人就很畏缩、害羞或是骂人、打架、不完成作业、不遵守纪律等不良行为。当孩子有不良行为时,家长如果不及时给予纠正和矫正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的话,这对小孩子将来的发展都会产生不良影响。那么家长在纠正和管理孩子不良行为时一般应采取怎样的策略呢?不良行为一:发脾气对策:“隔岸观火、走为上”多数家长都会碰到孩子发脾气的问题,特别是在孩子两三岁刚开始具有独立性、想按自己的想法去行事时。一般来讲,孩子发脾气的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每个孩子养成发脾气习惯的原因也是不同的。有时候孩子发脾气仅仅是因为过度疲劳或受了刺激。但不管孩子为什么发脾气,家长都必须让孩子明白这种行为是毫无意义的,发脾气也不能帮助他克服挫折,逃避责任。帮助孩子摆脱发脾气习惯的最好方法就是对其置之不理。因为孩子发脾气的目的是想得到家长的注意。如果家长不理他,孩子就会意识到发脾气没有什么用。除此外,家长也可以对孩子进行适当劝说,当孩子不再发脾气时,家长也要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不良行为二:毁坏东西对策:“偷梁换柱”孩子毁坏东西的原因很多,一般而言,孩子毁坏东西往往都是无心的,仅仅是因为他们精力过剩,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很想弄清楚某件物品的工作原理和材质,于是他们就将物品拆开来,并不是想损坏,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再弄好而已。对此,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行为类型来选用策略,一是不要给孩子过多的玩具或是过于复杂的玩具;二是约束过分好动的孩子,在家里划出不允许孩子随便出入的范围,同时也奖励孩子的小心行为;三是可以给孩子找一些替代物。不良行为三:害羞对策:“欲擒故纵”、“抛砖引玉”孩子在某种程度上不愿意讲话是相当正常的。孩子的世界很有限,对大人来说很自然的事情,对他们而言却还很陌生。另外,一些社交礼节尚未在孩子那里得到承认,孩子对见父母的朋友毫无兴趣,甚至不想同这些陌生人打招呼。针对上述情况,家长不能强迫孩子讲话,但是可以用一些“曲线”、委婉的方法增加孩子说话的可能性。比如,家长可以事先做好安排,为孩子同别人相遇做些准备。平时也可以多花一些时间教孩子在新场合中同陌生人讲话。不要很突然地就把孩子置于众目睽睽之下,孩子需要时间兴奋起来,家长越少让孩子成为大家注意的焦点,他的感觉会越好。不良行为四:爱打架对策:“釜底抽薪”、“擒贼擒王”爱打架的孩子有多种情况,有些孩子不会克制自己,有些孩子是因为缺乏社交技巧,也有些孩子是想用拳头树立自己在同伴中的权威,还有的仅仅是模仿别人。家长在教育和管理孩子时,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1、正面指导。告诉孩子你希望他在碰到争执时怎样做,比如可以对同伴讲讲道理。2、态度要冷静。孩子们发生争吵时,让他们做一次深呼吸,让孩子心平气和地说明争吵的理由,千万不要随便就骂孩子,然后请孩子自己提出解决的方法。3、奖励。家长可以制定一个可行的目标,约定好奖励的办法。如果孩子和伙伴争吵的次数减少了,就允许他做一件他喜欢的事情。4、事先警告。如果孩子仍然打架,就要受到处罚。不良行为五:说谎对策:“反客为主”很多小孩子都把家长是否高兴当作衡量自己行 对错的标准,孩子为了不让家长生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承认自己做错的事情。说谎在不同年龄意味着不同的问题,家长不要把孩子的撒谎归结于他的天性,相反,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理解力运用一定的方法培养他的诚实品质,同时自己主动介入去做孩子的表率。1、让孩子理解诚实的含义:帮助2~3岁甚至4岁的孩子学会什么是假装的,什么是真实的,这很重要。2、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模仿最多的人,你能够为孩子树立诚实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3、不要提示孩子说谎:父母经常追问孩子为何犯错,这样容易诱发孩子说谎。4、区别对待做错事和撒谎:告诉孩子如果他讲真话你就不会那么生气,而说谎只能给他带来加倍的麻烦。5、对孩子的惩罚不要严厉到使他甘愿冒险说谎的地步。6、强化诚实行为:要记住,奖励诚实比惩罚撒谎更重要。必须看重孩子的诚实行为,给他适当的表扬。不良行为六:坐不住对策:“连环计”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是非常让家长伤脑筋的一件事情。究竟怎样才能纠正孩子学习时注意力分散的坏习惯呢?看看专家的意见吧:1、给孩子一个完成作业的明确期限,培养孩子的时间紧迫感,慢慢地让孩子形成学习规律。但是在要求孩子学习时,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要求孩子长时间做同一件事。这些都是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因素。2、给孩子适当的奖励。当孩子按时完成了作业,家长不但要从言语上加以表扬,还可以辅助一些别的奖励,比如可以看半个小时动画片等。3、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有的家长白天上班很累,晚上就喜欢看电视,而且声音很大,还有的家长喜欢把邻居、同事约在家里打麻将,这必然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学习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安静。不要让孩子注意到家长在做什么。4、适时解除孩子内心的忧虑。当孩子心理压力比较重的时候,注意力就无法集中。许多孩子害怕考试,尤其是害怕一些被家长们告诫为“将决定一生命运”的考试。为此,孩子们经常心猿意马,胡思乱想,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孩子自然就无法专心学习。5、主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学习是孩子自个儿的事,用心学习,是对自己的将来负责。6、发掘孩子的学习兴趣。假如孩子对所学习的内容兴致勃勃,根本不用督促就能全神贯注,因为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有着不良的行为时,父母应及时的纠正过来,以免以后习惯了就很难以纠正过来的。(兼职编辑:詹丽莎)

怎样纠正宝宝的不良行为

宝宝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培养。家长切不可因一次的迁就,而让宝宝存有饶幸心里。一旦发现宝宝有不良行为,要加以正确引导,并帮宝宝及时改正。

要从小培养宝宝好的行为习惯。两三岁的宝宝已经完全能够分清我的和你的、别人的东西和自己的东西了。从这个时候开始,就要教育宝宝,动用别人的东西时,要经过允许才可以。私拿别人的东西是很坏、很坏的行为。即使在家庭生活中,也要对宝宝提出这样的要求,家庭成员之间使用东西也要经过允许才行。比如,妈妈要用宝宝的小刀子,就要向宝宝打个招呼,宝宝允许后再用;同样,宝宝要用一下爸爸的东西,也要经过允许以后再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有意识地培养宝宝形成好的行为习惯,以经过别人允许再用东西为是;以私拿别人东西为非。

要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杜绝宝宝私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一经发现自己的宝宝私拿了别人的东西,不管是大、是小、是多、是少,是否贵重都要督促宝宝去归还人家。要对宝宝讲明私拿别人的东西的危害。必要时,父母要亲自带宝宝去归还物品,并同时向人家赔礼道歉。切不要怕脸面不好看,而敷衍塞责过去。更不能搞什么“下不为例”。因为这时宝宝完全在看父母的态度,如果父母不坚决,甚至原谅、纵容,就会使宝宝的不良行为一发而不可收。有一次就有两次、三次……这一点做父母的千万不能心软。岂不知,此时父母的宽容就等于把自己的宝宝往泥潭里推!

家长的榜样作用也很重要,在平日生活中为孩子树立爱护公物、克已奉公的行为榜样,只有言行一致的教育人,才能使孩子从好的环境中逐步形成好的行为习惯。

切忌乱用“偷窃”二字:心理学认为,青少年自我评定水平不高,对来自别人的评价会产生“认同”,如果乱用“小偷”、“窃贼”的称呼骂孩子,久后孩子也会“承认”自己就是这号人。

增强欲求克制力:旧时期的成人把“穷死不乞讨、饿死不求人”视为美德,而现代青少年对欲望的克制力则差远了。他们很少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体验了。相反,满足愈多,欲求愈强烈。从治本上讲,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学会抗拒欲惑的能力,学会忍耐、克制。这一条比泛泛的道德说教更有力。

培养对损人行为的憎恶感:现代的生活方式、独生子女的环境,强化了少年儿童本来就具有的“自我中心”意识。为防止孩子“偷窃”坏习惯,应及早培养他们对损人利己行为的厌恶、憎恨感情。与孩子一起看戏剧、电影电视、观察社会现象时,要引发他们对坏行为的仇恶感情,体验受害人的痛苦。感情是行为的基础,良好的体验愈深刻,对自身不规范行为就愈具有自责力、控制力。

为了处理好这个问题,首先要扭转两个错误的认识:

有的成人对孩子的此类行为抱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孩子小,不会有不良动机,没关系,甚至不闻不问,这是完全错误的。幼儿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阶段,“苗不正,则树歪”,从小形成的品行,以后是很难纠正的。孩子开始拿别人的东西可能是一时疏忽或欲望所致,但幼小的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很差的,他们很难自己意识到这种行为的错误,久而久之将形成难以纠正的不良品行,那时候就悔之晚矣!

怎样纠正宝宝的不良行为

宝宝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培养。家长切不可因一次的迁就,而让宝宝存有饶幸心里。一旦发现宝宝有不良行为,要加以正确引导,并帮宝宝及时改正。

要从小培养宝宝好的行为习惯。两三岁的宝宝已经完全能够分清我的和你的、别人的东西和自己的东西了。从这个时候开始,就要教育宝宝,动用别人的东西时,要经过允许才可以。私拿别人的东西是很坏、很坏的行为。即使在家庭生活中,也要对宝宝提出这样的要求,家庭成员之间使用东西也要经过允许才行。比如,妈妈要用宝宝的小刀子,就要向宝宝打个招呼,宝宝允许后再用;同样,宝宝要用一下爸爸的东西,也要经过允许以后再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有意识地培养宝宝形成好的行为习惯,以经过别人允许再用东西为是;以私拿别人东西为非。

要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杜绝宝宝私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一经发现自己的宝宝私拿了别人的东西,不管是大、是小、是多、是少,是否贵重都要督促宝宝去归还人家。要对宝宝讲明私拿别人的东西的危害。必要时,父母要亲自带宝宝去归还物品,并同时向人家赔礼道歉。切不要怕脸面不好看,而敷衍塞责过去。更不能搞什么“下不为例”。因为这时宝宝完全在看父母的态度,如果父母不坚决,甚至原谅、纵容,就会使宝宝的不良行为一发而不可收。有一次就有两次、三次……这一点做父母的千万不能心软。岂不知,此时父母的宽容就等于把自己的宝宝往泥潭里推!

家长的榜样作用也很重要,在平日生活中为孩子树立爱护公物、克已奉公的行为榜样,只有言行一致的教育人,才能使孩子从好的环境中逐步形成好的行为习惯。

切忌乱用“偷窃”二字:心理学认为,青少年自我评定水平不高,对来自别人的评价会产生“认同”,如果乱用“小偷”、“窃贼”的称呼骂孩子,久后孩子也会“承认”自己就是这号人。

增强欲求克制力:旧时期的成人把“穷死不乞讨、饿死不求人”视为美德,而现代青少年对欲望的克制力则差远了。他们很少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体验了。相反,满足愈多,欲求愈强烈。从治本上讲,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学会抗拒欲惑的能力,学会忍耐、克制。这一条比泛泛的道德说教更有力。

培养对损人行为的憎恶感:现代的生活方式、独生子女的环境,强化了少年儿童本来就具有的“自我中心”意识。为防止孩子“偷窃”坏习惯,应及早培养他们对损人利己行为的厌恶、憎恨感情。与孩子一起看戏剧、电影电视、观察社会现象时,要引发他们对坏行为的仇恶感情,体验受害人的痛苦。感情是行为的基础,良好的体验愈深刻,对自身不规范行为就愈具有自责力、控制力。

为了处理好这个问题,首先要扭转两个错误的认识:

有的成人对孩子的此类行为抱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孩子小,不会有不良动机,没关系,甚至不闻不问,这是完全错误的。幼儿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阶段,“苗不正,则树歪”,从小形成的品行,以后是很难纠正的。孩子开始拿别人的东西可能是一时疏忽或欲望所致,但幼小的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很差的,他们很难自己意识到这种行为的错误,久而久之将形成难以纠正的不良品行,那时候就悔之晚矣!

本文Hash:aa161e889c09c5ecb555a6896c8c55476f69fc0f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