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品德教育,父母需做好榜样

最近几年来社会一直在强调“人性教育”,这是因为在此之前,父母在抚育子女的时候只注意子女的学习教育而忽略了人性教育,使子女成年后产生了许多问题。他们无法为别人着想、只考虑自己,因此无法同他人相处。现在父母已经不再把培养“聪明孩子”的作为最高目标,而是把注意力投放在了培养“充满人性孩子”上,可以理解别人的苦楚、可以约束自己、遵守约定、会分享,这些都是从小要教给孩子的美德。

人性教育(品德教育)是父母的义务

在予取予求的父母下成长的孩子很难从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也很难对他人进行让步。这也是为什么聪明的孩子四处有,心灵美好的孩子却越来越少的原因。

品格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情感、行动等的综合的表现,我们平时常说的人品好的人,就是指那些懂得从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尊重他人、知道自我约束、可以体会他人苦痛的人。以前都认为只有聪明的人可以获得成功,现在则更倾向于人品好的人,即使仅仅是为了可以让子女在以后的生活中顺利的同他人交往并从中获得幸福的角度来讲,这种人性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品格教育要从小开始,从点滴行动中培养,习惯成自然,只有不断的重复才能让小孩形成习惯,只有形成习惯,才能让小孩由内而外的散发出这种品格。这个过程中起很大作用的是父母的态度,虽然小孩的性格各有千秋,但是对于小孩品行的影响,父母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子女同父母是互相映衬的镜子

1、父母间的问题一定会影响子女的品行

在不幸福的家庭里面成长的孩子很难有好的品行,心理感到不安的孩子普遍自信感低,甚至会认为父母的不幸是因为自己造成的,这种不安与自责会对孩子的品行造成负面的影响。

并且父母之间相互忽视的态度,也会对子女造成影响,这种影响也会在同他人的接触中体现出来。只有看着父母互相爱护的模样成长的孩子,才会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的存在,才会更加珍视自己,这种行为也会在同他人的互动中体现出来。

2、孩子是映衬父母的镜子

想要那些在乱扔垃圾、不尊老爱幼的父母教育下成长的孩子,可以成长为知道体谅他人孩子根本是奢望,在看到孩子那些无礼的举动时,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在哪里见过这些行为”,许多父母都知道要对子女强调礼仪,但是却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如果期望子女有所改变,那么就要从自己做起,让子女看到自己的变化,要时刻提醒自己,自己的每一个举动都会直接投影到子女身上。

3、子女的变化同父母的努力成正比

品性受遗传和周边环境的影响而不同,根据一项针对双胞胎的调查研究发现,感性、社会性、攻击性、谨慎、保守等品格只有50%受遗传影响,其余50%则受生活环境左右,这也就是说孩子的品性会根据父母努力程度而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可以从我们的大脑中找到,影响人类气质的主要受位于大脑缘体系统下部的扁桃核影响,并且受额叶影响,额叶比大脑中其他部分具有更高的可塑性。这也就是说关于孩子情绪性与社会性的培养会受环境影响而不同,因此品行也会有所不同。

4、在发现错误的言行时要马上纠正。

在发现孩子错误言行时,要马上用严厉的表情和行动去制止,用类似“这不是一个好的行为,重新按照正确的方式做一次”等让孩子清楚明白的方式进行说明,马上纠正其错误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5、进行适当的称赞

对子女进行品行教育时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子女进行 赞和激励,但是要注意不能用礼物,或者听从孩子愿望的方法来进行激励,这是因为孩子可能会由于想获得这些补偿而假装善良,这种为了获得补偿而做的行为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孩子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比起物质上的补偿,一个拥抱或者周末陪玩等精神上的补偿更为有效果。

6、遵守原则

有些父母虽然一开始对孩子强调要遵守公共秩序、礼仪、社会道德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有所懈怠。如果这种现象反复出现就会让小孩陷入混乱,因此如果一开始说不可以的事情就要一直坚持下去。父母的育儿原则也要表现一致性,假设孩子在游乐场玩耍的时候和朋友打架了,如果平常妈妈教育孩子不可以打别人,这时候爸爸却突然说“打别人总比自己挨打好吧”也会给小孩造成混乱。

7、小心平时说话的方式

一个人的说话方式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品格,要反思自己的话语中是否有轻视别人或者责难他人情况,特别是在看到小孩有这种情况出现时,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平时无意识的在孩子面前责难别人,又或者有骂人情况出现,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和父母一样会没有任何负罪感的说出伤害别人的话语。

妈妈网战略合作伙伴Momtalk代表韩国的怀孕育儿资讯平台,为您提供全面的育儿资讯、孕期资讯、韩流趋势及韩式料理等!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

关注【盛成妈妈网】微信可获取更多精彩母婴资讯及福利:打开微信→添加好友→查找【盛成妈妈网】or【mama_cn】即可。

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样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但结果并非人人都能成材,相反,有的成了社会的次品,甚至废品。是不是这些孩子天生与其他孩子有差别呢?不是的。灵活、能力比左手强得多的右手,并不是母亲特别制造出来的,而是他自己不断训练的结果。如果孩子正常,则人人都能培育成材,关键在于父母、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方法。

有些父母认为家庭的责任只是抚养孩子,至于教育则是学校的事。因此,他们对孩子的物质愿望,是有求必应,绝对保证的。孩子吃得好,营养丰富,长得白白胖胖;穿得好,时髦的衣服一套又一套,花样新颖的毛衣一件又一件。朋友见了,连声称赞:“这孩子真漂亮,你爸爸、妈妈真能干!”父母听了,心里乐滋滋的,似乎这样就算尽到了父母的责任。抚养得好,使孩子有健康的体格,当然也是父母的重要责任。而要使孩子头脑聪明、懂礼貌、明是非、行为端正和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仅仅靠物质条件的丰富是办不到的,必须进行教育。教和养不能偏废。

其实,那些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的父母,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教育孩子,无非是不自觉罢了。幼儿期的孩子,模仿性特别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家庭生活,每时每刻都在教育着自己的孩子。

年轻父母,特别是独生子女父母,缺少教育幼儿的实践经验,这是自然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年轻父母,必须学习一些幼儿教育方法,懂得一点幼儿心理学。否则就会不加分析地沿用长辈、邻居、朋友的教育方法。那种“棒头底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材”的有害的教育方法,就是这样被一些父母继承下来的。中国封建社会下形成的封建家长制残余,目前还在破坏着对下一代真善美的教育。不尊重儿童,伤害儿童的自尊心,要培养出具有美好心灵的孩子,是很难的。这要求从家庭做起,从父母做起。首先要求父母做孩子的好榜样。让我们都来争取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

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

  孩子出生后至幼儿期,他们的生活环境主要在家庭内,接触最多的就数父母了。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为了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做父母的一定要树立好榜样。

  幼儿时期是儿童开始形成个性,品德的重要时期,这时期的孩子在父母的教育影响下,能初步掌握简单的行为规则和对人对事,好与坏、美与丑的评价,开始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但这些好坏的判断均来自于父母的标准。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表现出的良好行为,父母说“乖”、“好”,以鼓励和强化;对不好的行为方式要用“不乖”、“不好”、“不行”来否定和制止。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从而培养起着初步的行为准则。如果父母姑息迁就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就不能明白所做的行为是不良的,就不能培养起良好的道德品质。

  模仿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当孩子能模仿大人扫地抹桌时,他也可以同样会模仿大人其它的行为方式,如语言、生活习惯和待人接物处理问题的方法。由于孩子的能力有限,他们的模仿是没有选择性的,父母的一些坏习惯、不文明语言,甚至不良行为都可能被孩子效仿。

  因此,父母要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以身作则,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个性的孩子。

本文Hash:7656002b642f7bf1549440b1425a5f292d327e1d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