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补习班强加给孩子

昨天早晨,笔者所在小区王女士一家慌了神,她家14岁的儿子在大人起床之前就和他那辆心爱的山地车一起不见了。“肯定是害怕上补习班,躲起来了”,王女士这样认为。中午,王女士终于在20公里外一个亲戚家打听到了儿子的下落。儿子在电话里与妈妈“谈判”,在得到可以不参加暑假补习班的承诺后,才答应回家。

暑假一到,各种形形色色的补习班就如潮涌来。英语、作文、舞蹈、美术、奥数、钢琴等等,不一而足。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甚至一股脑就为孩子报了几个这班那班,催促着孩子在暑假里“升温加压”早成长。

我很理解“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的意义,也知道良好的教育和良好的环境熏陶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是,天下的父母啊,请别忘了: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就是需要快乐。把一个个这班那班推给孩子,不断向他们灌输社会竞争之残酷,让他们早早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这对孩子健康成长有利吗?

孩子的健康成长分为三种。一种是身体上的健康发育,一种是思想上的健康意识,另一种是对社会现象的健康反映。身体上的健康,需要培养孩子锻炼身体的习惯;思想上的健康,需要让孩子多学习好的榜样,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对社会现象的健康反映,需要我们创设良好的环境,让他们有自觉、主动的健康行为。

学习了一个学期,如果孩子确实愿意参加某个补习班或特长班的话,可以为其着想,让他巩固某些兴趣与能力根基。但是,如果孩子不愿意,我们又何必把大人的意志强加给他们呢?在暑假里,有空的话,不妨带孩子去旅游、去公园玩、去接触一下某些社会实践。可能,这些做法和去处,会让孩子更喜欢。

对上述那个孩子怕上补习班而躲出去的做法,我不大赞成,毕竟,这样做让家人担心。不过,这也值得引起家长们反思。我觉得,上不上暑假补习班等,还是问问孩子,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吧!

别把您的口味强加给孩子

4个月的宝宝可以吃辅食了,父母恨不得把自己心目中所有好吃的都让宝宝尝尝。今天鸡蛋黄,明天猪肝泥,后天苹果酱,弄得宝宝娇嫩的肠胃根本来不及适应。还有的父母更辛苦,剁一点点肉、一点点菜,加油、加盐,像给成人做饭一样。其实,这样并不科学。

对婴儿而言,剁的肉菜末颗粒依然较粗,宝宝稚嫩的肠胃难以接受,营养素几乎无法吸收。

其次,大人总是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加盐、加酱油,这正是育儿观念中的又一误区。咸味剂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食入过多会使孩子体内钠离子浓度增高,由于婴幼儿的肾功能尚不成熟,不能将过多的钠排出体外,从而给宝宝的肾脏加重了负担。同时,钠含量高会造成低钾,而持续低钾会导致心功能受损。

第三,大人将自己的口味强加给孩子,会造成孩子偏食。而婴幼儿如果偏食,其机体内正常菌群就难以生长,会导致成年后对此类食物不能耐受,影响一生。

家长别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孩子身体健康同时还能有所作为这是作为家长的最大愿望。但是别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父母要记住少给孩子提一些过高的、难以做到的要求。做父母的本应该有颗平常心。因为,生儿育女是最平常的事情。

家长别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告诫过父母们:“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上人,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下人,也不要让孩子成为人外人,要让孩子成为人中人。”“人中人”就是“平常人”。

“平常人”就是心地平和、能与人和谐相处的心理健康的人。*同志是一位世纪伟人,可他却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平常人。他有一句让老幼动容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一个伟人把自己看成是平常人、人中人,我们这些普通人,却又非逼着孩子去当什么“人上人”不可,这不是害孩子吗?有了这种心理,对待和教育孩子自然不可能既科学又冷静。为了让孩子当“人上人”,许多家长逼着孩子拼死拼活考大学。考试成绩稍差,家长便冷眼相待;如果排名靠后,更会暴跳如雷,甚至大打出手。孩子承受着强大的思想压力,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如此下去,孩子不仅没有成为“人上人”,反而成了最没有志气的平庸之辈,变成了“人下人”。

培养平常人,要有平常心。所谓做平常人,就是少给孩子提一些过高的、难以做到的要求,而是把人生的道理,用最平常、最通俗的语言讲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把握自己的命运。

所谓有平常心,就是让孩子快乐地成为自己。许多父母喜欢支配孩子,喜欢按照自己的愿望支配孩子的未来,逼着孩子委屈地去做他没有兴趣的事情。这样的结果只有两个:一是使孩子成为只能顺从地按照别人的意志办事、缺少创造力的人;另一个是引起孩子的反感,使孩子与父母较劲儿,你让他朝东,他偏要向西,事与愿违,有的走向了期望的反面。

仔细想一想,古今中外成大事、立大业者,有几个人是由父母安排的?马寅初的父亲给马寅初安排的前途是当账房先生,而马寅初选择的道路则是离开家乡,到上海、天津,再到美国求学,拿回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来成为著名的经济学家。

有些事情的结果和你所想的相反,说怪也不怪。你想把孩子培养成“伟大”的人,但最可能的结果是孩子很平庸,连普通人也做不好;而如果你按照平常人的模式培养孩子,也许经过或长或短的历练,最后孩子真能成为一个“人物”。

有平常心的父母往往创造出平常之中的不平常。

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教育孩子的信念是――让孩子快乐地一辈子“当自己”。他认为,父母并不是孩子本身,凭什么替孩子决定前途?尤其是依从父母的意愿而不是孩子内心的想法,这根本是“本末倒置”。他认为孩子的快乐是金钱买不到的,童年也不会重来,强迫孩子学习不喜欢的项目,那份痛苦会成为孩子心灵里抹不去的阴影。对女儿的教养,蔡志忠先生采取的是顺其自然、因材施教的办法。他曾送给女儿一个这样的小故事:

有一棵小番茄秧,人们告诉它,只要努力,就可以长得很高,结的果实像西瓜一样大,味道像香瓜一样甜,并且还会像苹果一样有营养。小番茄秧很努力地吸取养分,很卖力地做体操运动。结果,它的果实仍然只是小小的番茄。最糟糕的是,现在小番茄秧不再认为自己是番茄秧,它甚至连一点儿自信心都没有了。

蔡志忠说,他只要自己的女儿快乐地成为她自己,只要能够健康地长大,别的什么都不 要。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强迫他实现自己力所不能及的目标,不仅会让孩子感觉到迷失,更会戕害他们的心灵,这实在是大错特错。

不要把你的愿望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不要等着让孩子来实现你自己的愿望。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让孩子在规则中找到自己的路,留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尽情地成长,完全地自我发展。你的孩子并不是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能给他思想,因为他有他的思想。

小编总结:父母心里都有自己对孩子的期盼,但是千万不要强行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而是应该让孩子有更多自己的空间。如果强加自己的愿望给孩子,未必能对孩子的教育取得有多大的成效,反而会让孩子迷失自己,找不到自己的目标。

本文Hash:e1cb3560f02a60121e546f9311898d7020391a2d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