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晚上,妈妈在洗漱间准备刷牙,儿子也准备洗澡,边脱衣服边说:“出个脑筋急转弯给你猜:什么球不能拍?”妈妈顺口说“地球”。接着又说:“你能不能自己编个谜语给我猜猜?”儿子正好脱下裤子,想了想说:“有了。左边一座山,右边一座山,中间隔条河。打身体的一个部位。”妈妈认真地想了很久,怎么也猜不出来,笑着问儿子:“真的是你自己编的?谜底是什么?”儿子笑了笑说:“没错,就是我自己编的,谜底是——屁股。”

确实,很形象!这是孩子用心观察的结果。

其实,孩子的信息来源于生活。只要孩子能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的想象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必会得到质的飞跃。那么,我们如何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呢?

1、培养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观察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一旦对某事物产生了兴趣,观察就成了他们自觉、自愿、自主的行为了。

2、教给幼儿进行正确观察的方法。

幼儿有了观察兴趣之后,成人就要引导幼儿进行正确的观察。如观察有一定的顺序,可以按从上到下或是从左到右的顺序对物体进行观察。观察也有一点的内容,可以观察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3、引导幼儿进行深入的观察。

孩子观察了眼前事物之后,还要启发幼儿进行联想,联想生活中自己见过的其他相关或相似的事物,比较一下有什么异同,找出异同的原因。这样对于提高孩子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事实证明,幼儿记忆自己观察的事物,要比记忆成人直接教给他的知识要深刻得多。在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引导幼儿多观察,养成经常观察的好习惯。

生活中如何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方法

一个孩子的社交能力是跟环境息息相关的,也就是他与生具有这个本能,可是这本能可不可以发展出一个比较好的一个新的技能,是非常需要后天环境的提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每个孩子也有属于他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交往方式。孩子的交往潜力很大,就看您怎么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细心的父母可以找到很多方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让孩子学习与陌生人说话

有的父母怕孩子单独外出会闯祸,而吓唬孩子,孩子变得胆小,怕见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别人的欺侮,怕吃亏、学坏,认为还是关在家中好;有的怕孩子与人接触传染疾病,情愿将孩子闭门独处。

事实是,只有与不安全的陌生人交往才是不安全的。所以父母应该创设外出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条件,放手鼓励孩子和周围的小朋友玩耍,让孩子在和陌生的小朋友的交往中自然地提高交往能力。譬如:和经常左邻右舍打个招呼,问个好;和熟悉的、性情温和的、年龄稍大几岁的小朋友一起游戏;再慢慢过渡到走亲访友,去公园和同伴嬉戏,利用乘车、散步的机会和陌生人接触等。

引导孩子购物

3至7岁的孩子完全可以在父母的引导下购物。例如让他买自己喜欢的小玩具、小卡片、文具、零食等。孩子在与售货员交流的时候,也学习了与人沟通的技巧。如果孩子一开始有困难的话,妈妈可以在一边鼓励,教孩子说“请售货员阿姨拿一下那个玩具狗”、“请问要付多少钱”、“谢谢”等话,渐渐地让孩子自己能开口说。

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

现代父母常有一个误区,就是想时刻保持一个整齐完好的家。所以,父母们不太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邀请左邻右舍的小朋友来家玩,最多也是在小区里简单交往。如果父母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孩子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处理游戏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纠纷。

鼓励自己的孩子到小朋友家去做客

孩子的交往也如同成人的交往,既可以请进来,也可以走出去,两者同样重要。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给别人添麻烦,您可以让孩子带些小礼物去小朋友家,这样既周到、也礼貌,还能让孩子学会分享。

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如果您细心观察,可以发现:有些孩子喜欢和比自己小一点的孩子玩,有些孩子喜欢和比自己大一些的孩子玩。

有的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如果和比他大一些的孩子玩会吃亏,就限制自己的孩子和大孩子玩。但事实更可能是:孩子与比自己大些的孩子玩耍能学习小哥哥小姐姐的交往方式;与比自己小一些的孩子交往又可能学会了照料别人。

所以,请您充分尊重孩子,赋予孩子自由选择小朋友的权利,您只需在必要的情况下帮助做些参考。

带孩子到处走走

旅游能扩展孩子的交往范围,增加他的交往对象。同时,多走多看也会增加孩子对于异域文化或风俗的了解。

教孩子使用礼貌用语

培养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孩子形成谦虚有礼的行为方式更好地适应社会交往。教给孩子与人交往的礼貌用语,如与人打招呼、接电话的用语,如何回答别人的问题、向他人问路、请教等等。

当孩子在熟人或者陌生人面前能够很好地使用礼貌用语的时候,通常会得到对方的良好反馈,这对增强孩子交往的信心大有益处。当孩子得到别人的赞扬和鼓励的时候,他也会更乐于交往,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主动交往的机会,孩子的交往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修正交往中的不当行为

和大人们一样,孩子在 往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当行为,如欺负小朋友或者过分吝啬等。这些交往中的不当行为都可能使孩子在小朋友中不受欢迎。这时,父母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帮助他改进行为,重新获得持久的友情。

尊重孩子的交往个性

尽管良好的交往能力对孩子的成功和快乐都非常有益,但请您不要过分干涉孩子交往的方式。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交往能力的提高也不只是朋友数量上的增加。您应该知道,即使是个人独处,也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如果您的孩子愿意用他自己的方式与人交往,您就应该尊重他。

如何在生活琐事中寻找培养孩子毅力的方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一件事成功与否和做这件事的人的毅力和坚持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者除了他有各种令人眼红的特殊机遇外,和他自身的能力也有很大关系,就算是天大的幸运儿,没有很好的能力去管理好“运气”,幸运最终还是会离他而去。

从小到大我们都听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坚持到底的呢?我相信在山脚下时,已经有一部分人在看到那巍峨的高度时已被吓的脚软,被自已的想象打败,未出发已败下。剩下的人除掉在中途陆续放弃的外,能坚持到“山前”的我想已聊聊无几,这些所剩不多的人里能在极度疲惫、心力交瘁的状态下凭借强大的毅力克服恐惧和疲劳,力排众议重新寻找继续下去的“路”的更是少之又少,在他成功找到“路”前,他就是众人眼里的“疯子”,可谓是压力山大,但是成功者却往往都是这些众人眼里的疯子(这让我想到“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这句话)。成功和失败永远隔着一道又一道坎,坚持和毅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孩子锻炼出非常的毅力和坚持力呢?真的是像电视里放的那样,冬天脱光扔户外,假期里换上旧衣服扔大山就可以了吗?如果只能这样的才能锻炼出毅力和坚持力,那剩下那些身体不够强壮的和没有条件扔大山的孩子该怎么办?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教会他们坚持,在他们的细小生活和学习细节中锻炼出他们的毅力,才比较现实吧?只有让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习惯于坚持到底不放弃,才是真正的毅力,这不是一两件“哗众取宠”的事情就可以锻炼出来的,要的是时时刻刻的习惯性。

每个孩子的生活其实都很单纯很平淡,并没有什么特别惊天动地的机遇,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被学习占据,根本没有那么多特殊的事情能提供给他们锻炼的,所以,我认为细节决定成败!对于特别小的孩子来说,父母在一些生活小细节上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尤其大。同样是一个小欣,我和小欣爸爸前后不同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就造就出了小欣以前和现在性格上的大变化。以前的小欣敏感、脆弱、爱哭,一个典型的娇娇女,现在的她却是一个以“做优雅的女汉子”为自已的人生目标的女孩,懂事、平和、独立,坚强。小欣小时候的个性的形成很大程度是我和她爸爸不知不觉的过度宠爱造成的,我们自已并不知道自已在溺爱她,因为小欣刚生下来就比别的孩子体弱,养的非常的辛苦,一岁以内小欣因为身体原因天天苦闹、睡眠质量差,健康状态很差,我和她爸爸一直是胆战心惊的养着她,于是不知不觉这种小心翼翼就变成了习惯。后来虽然她长大了,体质也慢慢改善了,但我们做父母的心态却一直没有矫正过来,总是习惯性的顺着她,总是怕她哭,完全没有意思到自已的错误。直到作为”旁观者清的姐姐的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们才幡然悔悟,我们的过度保护和宠爱让孩子变成了一颗脆弱的玻璃心,完全经不起外面世界的摔打。后来,我意思到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已,我痛定思痛,好好的回想了自已过去的所作所为,重新理清思路,在后面的一些生活琐事中再不会毫无原则的纵容,在她一次又一次的用哭闹来抗议时,很明确的告诉她:”你可以哭,但是等你哭好了以后,你还是要去做!”或者,在她又一次因为小小的事情脆弱的玻璃心发作时,告诉她:“你很棒,你一定可以完成的!”我们不断的鼓励她勇敢前进,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因为担心她害怕就早早的抱起 说“既然不想去那就不去了”,她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自已的心底恐惧,她的脆弱玻璃心也被一次次的磨的坚强起来。现在,他的同学对她的评价是这样的:“老大,你这样的女汉子也会哭的吗?你什么时候哭的,我们怎么从来都没看到过?”或者是“小欣,你现在变得和一年级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

记得前两年,第一次带她去玩攀岩,我在那观察了一会儿,大部分的家长都是抱着玩玩的心态,不管孩子是否能爬的上去都是玩过一次就算了,似乎就没想到要多试几次。小欣第一次爬,没爬几步就害怕的不得了,脚软的掉了下来。下来后,我让她再上去试一次,她不是很乐意,一声不吭的,我鼓励了她一会儿,重新交费让她再上去了,第二次她不害怕了,但是只爬到一半就说手酸,没力气爬不动了,停在半路上即不上也不下的,没有丝毫耐心的工作人员看着她这个样子就把她放了下来。这次下来后,我依然想让她再上去试一次,但是她却说什么都不愿意了,样子看上去委屈极了。我心里打定主意要让她再试一次,剩下的就是如何说服她了,于是我既不数落她更不骂她,没有说同意或不同意,我用平静来对付她的激动,让她在原地慢慢平复她前两次失败带来的负面情绪。我们呆在原地用欣赏的心态看着别人爬,这期间,有好几个年龄稍大一点的男孩子都很轻易的爬上去了,看着这些爬上去的孩子,我用轻松的口气和她说着:“你看,他们都爬上去了,看上去并不是那么难,也许你再试一次就会成功呢。我们再试试吧!“她没有开始那么激烈的反对了,我就去交了第三次的费用,带着她去排队,这时,前两次的失败带来的恐惧让她再一次紧张起来,她不停的说妈妈,我不想爬了。我笑嘻嘻的告诉她:“可是,你看,我已经交了钱了,不爬就白白浪费了呢!”她依然觉得不安,我不停的鼓励她:“要相信自已,不需要想这么多,你只要想着再坚持一下就会成功就可以了。”她被我勉强着又上去了,这次我去和下面的工作人员沟通了一下,让他们稍微耐心一点,不要急着把她放下来,也许是小欣也意思到不成功爬上去我就不会让她结束,这次她坚持着爬到了三分之二的地方才停了下来,在上面不安的叫着,我在下面不停的大声鼓励她,下面的一些其他游客看到这个情况也和我一起不停的喊着“加油”,于是,一会儿后,我很高兴的看到她又开始努力的往上爬去,虽然爬的很辛苦,却没有放弃,直到最后到达最高点。被放下来时,她满脸笑容,成功的喜悦布满了她全身,我知道她的负面情绪这回完全没有了,就开始趁机教育她坚持到底的重要性,并且问她:”要是刚才就那样放弃了,情况会怎么样呢?“玩乐中也可以寻找到锻炼的机会。

学习时,有一些比如写作之类的需要自由发挥的作业,这种作业可以稍稍花点时间随便写写,也可以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尽自已最大的力量完成作业,这中间的难度区别和要多花的精力都摆在那里,让孩子学会克服困难,尽可能的尽善尽美的完成作业不也是一种毅力和坚持力的锻炼吗?在小欣的学校生活里,我也尽量找机会,比如小欣每年都要跑去参加学校的年册封面画大赛,前两年都是想归想,做归做,虽然她脑子里想法一大堆,然而她总是到时间了才随随便便的画一下,随随便便的去比一下,最好的一年也才得了个第三名。今年,她又跑来告诉我,想去参加,于是,我就问她,是不是真的想好了,决定了要去。我还告诉她:要是下了决定就要认真对待,不能再随随便便应付,你这样随随便便的次数多了,人家就认定你是 有能力的。于是,在她画了后拿来问我意见时,我就让她再去思考一下是否还可以再改良一下,一开始她也会烦躁,觉得麻烦,不想修改。我就和她深入的沟通了一番,给她讲了一些故事来告诉她细心和耐心对作品的重要性。于是她就平静了下去,后来她也就不浮躁了,该修修,该改就改,而不是随随便便画一下就算。我总觉得,在小时候会尽善尽美的完成学习的人,相信长大了以后也会习惯于尽善尽美的去完成工作,因为那时,坚持到底已经变成了他们的习惯。

当他们以后习惯于优秀时,坚持就变成了他们的一种常态,毅力就成了一种别人眼里“与生俱来”的性格。用小事让孩子学会坚持时,要少一点责骂,多一点鼓励,用自已的平静平复孩子的焦躁,在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时再和她聊一聊,让他们了解坚持的重要性,让他们慢慢重视坚持和毅力。

本文Hash:febc647e257ea08eda9bde65acadf2db5105192b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