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宝贝建立行为规范?

*不轻易指导宝贝该做什么或怎样做

宝贝在行为上总会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这些并非是宝贝有意的,而是他们在自主的探索时必经的历程。家长切不可在宝贝还没有思考之前就已经给定了答案,这样不利于帮助宝贝建立起行为规范。

对于宝贝任性行为要坚决否定当宝贝有任性的要求时,家长明知不对却有条件的满足,这不但不会制止宝贝的行为再次出现,反而会促使行为的一再出现。

和宝贝一起约定行为规范宝贝在成长过程中不能一味约束,但放任自由也是不可取的。家长要和宝贝约定出相应的行为规则,以便宝贝能按照相应的规则更好地成长。

让宝贝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宝贝会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或多或少地会造成一些影响,家长一般都会协助宝贝解决所造成的后果。但这样不利于让宝贝从错误中汲取经验,了解行为的错误性。

*让宝贝把话说完并不要中途打断

很多家长在责备宝贝时,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训斥,而丝毫没有给宝贝留出讲述自己想法的机会。宝贝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成人截然不同,所以成人不能片面地看待宝贝的行为。另外,没有给宝贝以解释的机会,久之宝贝会产生沮丧情绪,从而导致亲子关系淡漠。

*教育宝贝明辨是非并能自己发现错误

宝贝犯错误有时并非是他有意的行为,更多的是宝贝对所做的事情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不了解。因此,家长在教养宝贝的过程中,要帮助宝贝建立正确的行为评估体系,提示宝贝监督自己的行为。

*要清楚别人的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宝贝

家长经常会用别人的教育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宝贝。其实,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规则,在教育时,同样的方法用于不同的人,效果也不一定会一样。另外,宝贝就算是做了相同的事情,但环境,心理上一定存在着差异。不分析宝贝的心理情况,妄加责备只会适得其反。

应该如何帮助宝宝建立自己的玩伴圈

今年春节在越南旅行时,一天我乘坐宾馆的班车进城,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位英国父亲,抱着他6个月大的女儿。小宝宝一上车就盯着我看,我当时戴了一副大墨镜,看着小宝宝可爱的小脸儿,我想逗逗她玩儿。于是我低了低头,让墨镜滑落到我鼻子上,我从墨镜上方看她。小宝宝看看我的眼睛,又看看墨镜,很仔细地研究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又把墨镜摘开,她的目光立即跟着墨镜移动。我不断地把墨镜戴上,滑下,摘开,小宝宝也全神贯注地跟随着墨镜的动静,直到班车到达目的地停下来。

整个过程,没有一句语言的交流,但是这个小宝宝却跟我进行了一场内容丰富的社交活动。换句话说,在班车上,她碰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玩伴。小宝宝的父亲坐在一边,饶有兴致地看着他的女儿跟一个陌生阿姨进行无声的互动。

我们都知道,人是群居动物,每个人都需要伙伴,需要社会交往。小宝宝生下来的第一个社交对象就是他的父母,父母对宝宝的精心照料,让他感到世界是可亲的,人们是可靠的,使得他建立起对人的信任感。随着宝宝逐渐长大,他开始注意到他人,并且根据自己以往积攒的对世界和人的印象,来开展他的社交活动。

宝宝尚处于婴儿期时,父母就应该有意识地多带宝宝外出“见世面”,接触其他的儿童以及成人。父母首先需要为宝宝建立一个“社交圈”,在身边多找一些同龄的宝宝,跟他们的家长建立联系,平时互相串串门儿,周末和节假日大家一起带孩子出去玩儿。一开始这种活动不需要很多宝宝参加,有两三个孩子足矣。家长们也不必着急让孩子之间进行交流,更不要督促孩子分享玩具,一起玩儿。孩子在幼儿期,跟伙伴之间的关系都是“平行游戏”,即各玩儿各的,但是却会关注另外的伙伴在做些什么。合作与分享,是在宝宝更大一些,有了合作与分享的需要和愿望时,才会进行的活动。

有些时候,小伙伴之间由于争抢玩具,也会发生矛盾和冲突。家长们不必担心,这种冲突是宝宝学习社交规则的宝贵机会。父母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机会,以示范和引导的手段,让宝宝锻炼表达自己、体贴对方、解决问题、致谢致歉、友好相处等等方面的能力。在这种时刻,父母应该以宝宝的感受为主体,不要斤斤计较自己的孩子是否“挨欺负”了,更不要跟对方的家长较真儿。

虽然每个孩子的秉性脾气各不相同,家长还是应该尽早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接触人群。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过分呵护,不愿意带孩子出门,怕冷、怕风、怕脏、怕传染上疾病,等等,孩子在封闭的环境中长大,对外界缺乏认知并充满恐惧。待到需要社交时,难免受挫折挨欺负,那时家长再着急,恐怕晚了一点――难道你能每天跟着他,护着他,甚至帮着他打架?倒不如早一些培养他处变不惊的品质,让他对外界和他人感到自信和友好。经验的丰富或匮乏与孩子的社交能力有很大关联,社交经验丰富的孩子较之缺乏早期社交经历的孩子更加容易交上朋友。

如何帮助宝宝建立规则意识

两岁半的多多是家里的“调皮大王”,他会把玩具扔得满屋都是,用炒锅的锅盖敲得乒乓直响,用蜡笔在地板上、墙壁上乱涂乱画,还特别喜欢把蜡笔折断。而对爸爸妈妈提出的诸如按时起床和睡觉、专心吃饭等规矩,多多也总是置之不理。面对这样的多多,爸爸妈妈总是头疼不已:为什么多多总是我行我素?怎么才能让他学会遵守规矩呢?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要告诉宝宝做事情的底线和是非标准。如果在一个没有规则的环境中,宝宝会缺乏安全感和方向感,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在生命发展的早期,帮助宝宝理解规则的意义,建立和执行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其未来道德发展的基础,也是宝宝顺利完成社会化的重要课题。

在25~30个月,大多数宝宝对问题的考虑通常是“自我中心”的。这个阶段的宝宝行动易冲动,行为直接受行动的结果所支配。由于认知发展水平的制约,他们通常不会遵从也很难理解规则和纪律。因此,父母不仅要有意识地帮助宝宝建立规则,还要特别注意规则的适用性。那么,适合宝宝建立的规则的包括哪些呢?

基本规则包括三点:1.不伤害自己;2.不打扰他人;3.不破坏环境。其中,不伤害自己是最基本的。先明确不可以伤害自己,宝宝就能学会守住自己的界限,保护自己。只有获得了不伤害自己的体验,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

具体而言,为了建立最基本的社会化秩序,蒙特梭利认为父母需要为宝宝设立以下六条规则:

第一,不能有粗野和粗俗的行为。

第二,不可以拿别人的东西,自己支配自己的东西(物权规则)。

第三,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归位规则)。竹兜快乐家庭为宝宝提供的家庭教育环境材料《收玩具小标贴》就能帮助宝宝轻松地对自己的各种玩具进行分类和整理。

第四,玩具和所有公共用品,谁先拿到谁先使用(等待规则)。父母可以利用竹兜快乐家庭提供的家庭教育环境材料《排排队,滑滑梯》,来教宝宝学会等待。

第五,不可以打扰别人。在竹兜快乐家庭动画片《耳朵里的龙卷风》中,当观看到球球发现大喊大叫会影响别人的有趣画面,宝宝不仅会哈哈大笑,也会了解在自己开心地玩耍时,也不可以打扰别人。

第六,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通过观赏竹兜快乐家庭的动画片《我会说对不起》中竹兜道歉的场景,宝宝就会知道在打扰别人,犯错误的时候应该说“对不起”。

本文Hash:5b1d4680afa4ba19b17ca41ff483951a764bd0f5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