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挑食时我们应尊重孩子的话语权

一位非常懂得营养学的妈妈做菜特别清淡,她认为吃得过咸会使人过早衰老、咳嗽、引发高血压,因此当她见到女儿垫了小板凳,在厨房里偷着往汤里加盐时,她夺走了盐罐。后来女儿在幼儿园晕倒,磕掉一粒门牙,医生诊断是“低血压引起的头晕”,孩子妈妈才知道,女儿从爷爷那里隔代遗传了低血压的毛病,她需要比平常人多一点的盐。

还有一位妈妈,特别喜欢给孩子买鱼片干,因为它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钙、磷等微量元素,是一等的“健康零食”。她的宝宝被迫以喜不喜欢吃鱼片干作为奖惩标准,结果,为了得到一个芭比娃娃,孩子吃掉了数十袋鱼片干,长出了难看的氟斑牙。后来这位妈妈才在网上看到,鱼片干由海鱼制成,含氟量很高,过多食用将导致慢性氟中毒。她很后悔没有关注宝宝不愿吃鱼片干意愿。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在为孩子的挑食行为伤脑筋,为此展开的饭桌上的争斗,多数转变为“是我说了算还是你说了算”的大比拼,随着孩子的“眼泪拌饭”,父母们露出了胜利者的欣慰。

然而,妈妈网(http://www.mama.cn/yuer/)育儿专家认为,挑食是身体做出的自然反应,孩子特别反感某种食物,多半反映这种食物中蕴含的主要营养素,在孩子体内已经过剩。因此,不必强迫孩子吞咽那些他认为“颜色恐怖、气味恶心”的食物来强调“营养学我比你懂得多”。

父母不妨提供足够多的食物品种,让孩子自由尝试,让吃饭成为“值得期待的事”,而不是“让人心神不宁的受刑时间”。

尊重孩子的话语权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

导读:要想把孩子教育好,首先家长要尊重孩子,包括尊重孩子的话语权,千万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擅自帮孩子做决定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特别是一些父母在带孩子做客的时候,怕孩子言辞不当惹来尴尬再来就是为自己的脸面来操控孩子,这种行为非常的不恰当。你给孩子多少信任,孩子就会给你多少面子。

你呆会儿可是我的脸面

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孩子的话语权最容易被剥夺呢?父母带着孩子做客他人家中或出席隆重场合时,最容易出现父母处处代孩子做决定的现象。一位法籍太太多次接待过她的中国朋友,她非常不理解当她询问小客人想喝什么饮料,想吃什么东西时,她的中国朋友这样替孩子抢答,“哦,可乐伤牙齿,还是来一罐酸奶吧!”“他这么胖,怎能再吃曲奇饼,还是来几块低糖全麦饼干吧。”法国太太再三用生硬的中文强调,“我想知道宝贝的想法,是宝贝吃喝,不是你来吃喝,你干嘛要代他做决定?”

真相开讲

在做客场合剥夺孩子的话语权的父母,是把孩子的表现当作自己的脸面来操控,而不是当作一个有独立意愿的人来尊敬。其实,让孩子明白他的表现代表他自己的荣誉就够了,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零食和饮料,只要他还有胃口“赞美”主人备下的美食就行;孩子也可以用一盒彩色曲别针跟主人家的孩子换一辆遥控翻斗车,因为,孩子心目中的“占便宜”和“吃亏”,与玩具的价值无关;孩子也可以接受主人准备的礼物,只要他真心喜欢的笑脸照亮了主人的心愿。为什么我们要教孩子压抑自己的本性?仅仅是为我们的家教增光添彩吗?

多半,你给孩子多少信任,他就会给你多少脸面。

尊重孩子话语权的4个原则

你要自己选择,就要承担自己造成的后果

如何既尊重孩子的话语权,又令他听得进不同意见?让孩子对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是很必要的。你的孩子也许非要买配色很糟糕的外套和皮鞋,没关系,给他买就是了,到时幼儿园小朋友的议论自会让他明白对不对。几次下来,孩子自然就会接受你的“延时方案”,比如他看中一顶花哨的帽子,或夸张的小书包,你可以对他说,我们过两天来再来决定要不要,你忘了你现在因为不喜欢上次买的新外套,只能穿旧外套的事情啦?

尽量给孩子广泛的“选择域”,使他不觉被约束

给孩子话语权,并非被孩子牵着鼻子走,我们可以给他一个做“选择题”的总框架,提供最广泛的选项,让他自由发表意见,但总的方向依旧在我们的掌握中。比方,“你今天乐意去有小鸭车的超市,还是有宝宝手推车的超市?”“你乐意去有儿童乐园的牙科医院,还是去会分发小礼物的牙科诊所?”给出选择题,就避免了“去与不去”的无谓争论,使民主协商的方式不会成为讨价还价的源泉。

告诉孩子也要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话语权

做大的计划,如全家人的度假计划、庆贺性质的就餐选择时,不妨开个家庭会议,让宝宝也列席其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力争做出的计划不仅满足宝宝一个人的要求,而是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如度假时选择的游乐园,不仅要有宝宝能玩的安全度高的电动项目,还要有父母可释放压力的“惊险项目”,还要有爷爷奶奶可以怡情养性的自然景观。如此兼顾众人的话语权,也是给宝宝做出榜样:提出自己的要求时也要顾及到周围亲人的感受。

如果孩子推翻了原计划,由此产生的“外交问题”让孩子自个儿解决

孩子的计划 往十分多变,要预防孩子的兴趣和计划都成了“半截子烂尾楼”,不妨指定由孩子去“收拾残局”。比如孩子不想再喝草莓味的酸奶,那就让他自己去订奶点说明,并把余下的预订款拿回来;孩子忽然不想参加家中亲友组织的自驾游,那么一定要让他自己去跟舅舅、姑妈说明,争取大家的原谅……收拾残局的难度有多大,孩子自会明白下一次做决定时要有多慎重。

父母要尊重我们的孩子的知情权!

大卫・科波菲尔,是个不幸的遗腹子。但他也是幸运的,因为父亲生前已经为他母亲和他的生活来源作好安排。母亲对他非常亲热和慈爱,常常亲吻他、呼唤他为“亲爱的大卫”,忠诚的女仆佩格蒂也很喜欢他,常常会“张开双臂,把我满是卷发的头使劲抱了一下”,在如此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大卫健康地成长着: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口语发展特别好,人际交往智能也不错。

可是,母亲在阴险的酒行合伙人谋得斯通先生的追求下,爱情的火花重新燃烧,终于接受了对方的求婚。而且是让谋得斯通先生带着他的姐姐一起住进自己的房子里来。

大卫・科波菲尔被蒙在鼓里。科波菲尔太太让佩格蒂故意对儿子说,到亚矛斯哥哥那里去住两个星期,那里“有大海,有大船、小船,有打鱼的,有海滩,还有汉姆和你一起玩”。

一般而言,再婚是喜事,家庭破损是烦恼的事。一个孩子,特别是像大卫这样年纪尚小的孩子,接受一个继父的心理困难,应该比接受父亲(或母亲)去世、父母离异的现实要容易很多。但为什么大卫在亚矛斯过完愉快的两周,回家后心理会如此深地受到影响?作品用了这样一些词语来表达他心灵受到的刺激:“眼中充满了泪水,仿佛马上要摔倒了”;“立刻全身颤抖,脸色变得煞白”……

他们一起的生活刚刚开始,就立刻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究其原因,撇开谋得斯通的无赖本性,科波菲尔太太允许自己忽视儿子对家庭结构将要发生巨大变化的知情权,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美国费城儿童指导中心的教育和心理咨询专家们认为:孩子年幼时父母离婚,只要不同时伴随家庭暴力,或者并没导致孩子日常生活的急剧变化,他们对于父母离婚事件的情感上的反应强度可能会相当小。这个论断,我认为也同样适用于重组家庭。

然而,由于科波菲尔太太的“忽视”,我们看到,大卫这个男孩的日常生活在突然间发生了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急于要回到家中,投入母亲的怀抱”的大卫・科波菲尔,发现家里“门开了,半哭半笑,怀着高兴激动的心情,心想见到的一定是母亲”,但见到的却是一个陌生的仆人。大卫到家的第二天晚上,新爸爸的姐姐,一个脸色阴冷的女人也搬来和他们同住。自己熟悉的老卧室已经变了,被安排在一个较远的地方睡了;连楼下也没能够保持原状;空狗窝里也多了条大狗。其实这些还只是硬变化。还有很多无须假以时日就能发现的软变化,更令他痛苦难忍:以前总是露着迷人的微笑的母亲,现在在新爸爸旁边显得畏畏缩缩。他不能再像过去一样随便与母亲相见和亲密相处了。父亲遗留下来的一切财物,都被新爸爸姐弟俩牢牢抓在了手里。母亲再婚事件,既导致儿子日常生活的家庭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发生了如此大的急剧变化,而小大卫・科波菲尔又是这种变化过程中的无权参与者,矛盾激化的焦点。加之还伴随家庭暴力,大卫对于母亲再婚事件情感上的反应强度怎么可能小!

随着社会的开放、进步,中国人的婚姻生活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自然破损或人为破损的家庭,再婚重组现象越来越多。在接受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孩子也像大卫一样,事先被剥夺了知情权;后来又不待见于新的家长;有的家庭,即使是结婚后,有子女的一方还会把子女继续“雪藏”起来,将他们扔给祖辈或者亲戚,所谓的新爸爸和新妈妈根本不让他们进门(新父亲的比例更大些)。这些孩子在向心理医生咨询的过程中,常常不会主动告知他们家庭 方面的事实。往往是在咨询师帮助寻找和分析幼年生活经验时,家长才会悄悄告诉心理医生。这些孩子也基本不会从心里承认和接受这类新家长。

再婚,虽然是件喜事,但处理不好,确实会适得其反,对当事的妇女和她们的孩子的心理阴影,很难随岁月的流逝或年岁渐长而消减。科波菲尔太太追悔莫及的忽视的教训应该牢记。孩子有权利和与你们一起享受再婚事件带来的很多具体细节的变化和感受。既然你们的决定会让孩子的生活轨迹受到较大影响,就请别低估孩子对自己再婚的感受力,别剥夺孩子的预先知情权。应该做的是,把自己“重新开始生活”的念头逐步地、慢慢地落实到孩子的日常生活模式上,尽量让孩子保持他所熟悉的生活。这也许是对他最有利的保护,因为这有利于他在面对亲生父亲或母亲再婚所导致的任何变动时仍然有安全感。

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这部半自传体作品,通过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大卫・科波菲尔的成长过程和日常生活,表现了健全人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把它喻为“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认为它“有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

本文Hash:8a021bb907e753999bed98d22260cb2a75a80d9e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