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要让孩子对服从的掌控!

当孩子能较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物上时,就形成了一种“内在协调”。此后,和自我控制力有关的内心的原则便开始慢慢显现。这种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过程比较缓慢,同时也与其所处环境的种种细节息息相关。孩子决定做一件事后,必须克服其他事物对他的吸引,久而久之,他便慢慢学会如何控制自己了。上个世纪中后期,欧美国家出现了许多有关“孩子应该做什么”的文章,这些文章其实几乎没有实用价值,因为它们没有涉及判断和行动两方面,然而这二者其实是自我控制的基础。同样,自我控制的发展和道德观念无关,孩子的自我构建是通过自我控制能力的锻炼形成的,同时,自我的构建也使得孩子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通过观察,蒙台梭利认为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起初,孩子会重复某一行为。蒙台梭利曾做过一个实验:用两样事物分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其中某一个事物上;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孩子很明显地沉浸于重复让他集中注意力的那个事物。蒙台梭利说道:“这种表现在大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对于孩子却很重要。它让孩子有了独立、有能力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大人总是阻止孩子的重复行为,那么孩子将会感到十分沮丧,这不利于让他们产生自信和坚持不懈的性格基础,蒙台梭利认为,这会让孩子有一种生活在类似于“做不完的噩梦里”的感受。

孩子在能够独立支配自己的行为之后,就会进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第二阶段,他会很自然地开始将自我训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此时的孩子像大人一样为自己作出选择。他们开始学会变得沉着冷静、有自知之明,而这是靠各种活动实现的,并不是传统学校里常说的“纪律”。在这个阶段中,孩子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并开始学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着遵守现实的各种约束。

孩子能够自律之后,便发展到了第三阶段。此时,孩子不仅能够自我控制,还开始学会服从。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如同蒙台梭利所说的——“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成熟的、一个自然却又无法预料的漫长过程”。

对于目前的国人来说,这种现象可能是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中最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一点了。要提醒家长的是,孩子自发的对老师的服从可能激起家长内心的一种恐惧,即害怕他们的孩子会变作成人世界的奴隶。这种恐惧的产生,部分是由于人们习惯将个人意愿和对他人的服从看成是相互独立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的。这是传统教育的结果。传统教育方式中老师往往压制学生的意愿,而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于是渐渐地,孩子的意愿就被这种无条件的服从所摧毁。而蒙台梭利认为,个人意愿和对他人的服从是相互关联的,服从是意愿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为了更好地体会这一点,让我们先从尝试理解蒙台梭利理念中个人意愿的来源是什么。我们不能将其理解成一种独立的力量,而应该是来自一种普遍存在的、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或是“荷尔蒙”的持续。

这种普遍存在的力量不是来自生理的,而是生命进化本身产生的。它迫使生命中各种无法抑制的欲望通过进化产生行为的冲动。但是其进化过程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遵循着固定的规律。一个人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其实就是这种力量影响的表现。当小孩子刚刚能够开始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时,这种力量就开始在他的意识里生成了。此时,我们称孩子的自我控制力开始发展,并将持续。不过这都是通过多年经验得出的 因此我们开始思考可能自控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必须经过训练培养的。因为只有遵循自然规律,孩子才能培养出自我控制力……自我控制力的培养,是通过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的活动实现的,过程十分缓慢。

当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孩子便能够对生活中各种力量服从了。正是这种服从,让人类的社会和生活能够存在下去。

鉴于个人意愿是重要的基础,而服从则是在这个基础上的稍后一个阶段,个人意愿和对他人的服从事实上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人类不具有这种特性,如果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从未获得这种服从的能力,那么人类的社会活动就根本不可能开展。

对服从的掌控依靠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完全经历过服从发展所必需的几个阶段,二是到达自控力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如同人类的其他性格特征一样,服从他人的能力的发展也是分为几个阶段的。

开始,孩子只受到荷尔蒙的刺激;接着就到达了意识的层次;这之后一步步地发展,直到完全受清醒的意识控制。

因为受到人类生长自然法则的控制,所以如果人们的清醒的意识完全遵循了自然的发展规律,那么不会产生有害的行为。

真正的事实是人们的意愿不会导致骚动或暴力等情感失控。在适当的条件下,个人意愿是促使产生平和、恭谨的社会行为活动的根源。大自然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产生自我控制的能力,并因此而不断进步,培养出更多的能力。

蒙台梭利在她的教育理念中提到“服从”这两个字的时候,她解释的其实是人类的自然特性。这种自然特性必须发展到一个能够被控制的高层次。这种服从,是与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力量的合作。

家长应该如何对孩子对服从的掌控

当孩子能较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物上时,就形成了一种“内在协调”。此后,和自我控制力有关的内心的原则便开始慢慢显现。这种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过程比较缓慢,同时也与其所处环境的种种细节息息相关。孩子决定做一件事后,必须克服其他事物对他的吸引,久而久之,他便慢慢学会如何控制自己了。上个世纪中后期,欧美国家出现了许多有关“孩子应该做什么”的文章,这些文章其实几乎没有实用价值,因为它们没有涉及判断和行动两方面,然而这二者其实是自我控制的基础。同样,自我控制的发展和道德观念无关,孩子的自我构建是通过自我控制能力的锻炼形成的,同时,自我的构建也使得孩子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通过观察,蒙台梭利认为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起初,孩子会重复某一行为。蒙台梭利曾做过一个实验:用两样事物分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其中某一个事物上;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孩子很明显地沉浸于重复让他集中注意力的那个事物。蒙台梭利说道:“这种表现在大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对于孩子却很重要。它让孩子有了独立、有能力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大人总是阻止孩子的重复行为,那么孩子将会感到十分沮丧,这不利于让他们产生自信和坚持不懈的性格基础,蒙台梭利认为,这会让孩子有一种生活在类似于“做不完的噩梦里”的感受。

孩子在能够独立支配自己的行为之后,就会进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第二阶段,他会很自然地开始将自我训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此时的孩子像大人一样为自己作出选择。他们开始学会变得沉着冷静、有自知之明,而这是靠各种活动实现的,并不是传统学校里常说的“纪律”。在这个阶段中,孩子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并开始学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着遵守现实的各种约束。

孩子能够自律之后,便发展到了第三阶段。此时,孩子不仅能够自我控制,还开始学会服从。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如同蒙台梭利所说的――“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成熟的、一个自然却又无法预料的漫长过程”。

对于目前的国人来说,这种现象可能是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中最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一点了。要提醒家长的是,孩子自发的对老师的服从可能激起家长内心的一种恐惧,即害怕他们的孩子会变作成人世界的奴隶。这种恐惧的产生,部分是由于人们习惯将个人意愿和对他人的服从看成是相互独立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的。这是传统教育的结果。传统教育方式中老师往往压制学生的意愿,而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于是渐渐地,孩子的意愿就被这种无条件的服从所摧毁。而蒙台梭利认为,个人意愿和对他人的服从是相互关联的,服从是意愿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为了更好地体会这一点,让我们先从尝试理解蒙台梭利理念中个人意愿的来源是什么。我们不能将其理解成一种独立的力量,而应该是来自一种普遍存在的、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或是“荷尔蒙”的持续。

这种普遍存在的力量不是来自生理的,而是生命进化本身产生的。它迫使生命中各种无法抑制的欲望通过进化产生行为的冲动。但是其进化过程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遵循着固定的规律。一个人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其实就是这种力量影响的表现。当小孩子刚刚能够开始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时,这种力量就开始在他的意识里生成了。此时,我们称孩子的自我控制力开始发展,并将持续。不过这都是通过多年经验得出 ,因此我们开始思考可能自控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必须经过训练培养的。因为只有遵循自然规律,孩子才能培养出自我控制力……自我控制力的培养,是通过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的活动实现的,过程十分缓慢。

当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孩子便能够对生活中各种力量服从了。正是这种服从,让人类的社会和生活能够存在下去。

鉴于个人意愿是重要的基础,而服从则是在这个基础上的稍后一个阶段,个人意愿和对他人的服从事实上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人类不具有这种特性,如果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从未获得这种服从的能力,那么人类的社会活动就根本不可能开展。

对服从的掌控依靠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完全经历过服从发展所必需的几个阶段,二是到达自控力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如同人类的其他性格特征一样,服从他人的能力的发展也是分为几个阶段的。

开始,孩子只受到荷尔蒙的刺激;接着就到达了意识的层次;这之后一步步地发展,直到完全受清醒的意识控制。

因为受到人类生长自然法则的控制,所以如果人们的清醒的意识完全遵循了自然的发展规律,那么不会产生有害的行为。

真正的事实是人们的意愿不会导致骚动或暴力等情感失控。在适当的条件下,个人意愿是促使产生平和、恭谨的社会行为活动的根源。大自然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产生自我控制的能力,并因此而不断进步,培养出更多的能力。

蒙台梭利在她的教育理念中提到“服从”这两个字的时候,她解释的其实是人类的自然特性。这种自然特性必须发展到一个能够被控制的高层次。这种服从,是与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力量的合作。

家长应该如何面对执拗要穿裙子的孩子

一位家长在来信中说道:5岁的点点是个爱美的小姑娘,特别喜欢穿那种薄薄的带花边的裙子。这天,外面刮着风,天有点冷^妈妈找出一身长衫长裤想给点点穿上,可点点说什么也不干。妈妈把衣服给她穿上,她又脱下来。不管妈妈怎么劝说,她总是反复说着一句话:“我不嘛,我要穿花裙子。”请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妈妈网对这一问题向众多妈妈搜集了他们平时用的方法,具体如下:

方法一:里面穿厚衣服

我的女儿也是个爱美的小姑娘。有时候天气很冷,她还坚持要穿花裙子,我拗不过她,就在裙子里面给她穿上长袖紧身内衣。我发现,只要让女儿穿上裙子,至于怎么穿,她就不在乎了。以前没有小孩子的时候,我经常看到很多小孩子都是这种不太协调的打扮,当时总是奇怪他们的家长为什么会听之任之,现在才明白其中的原因。

后来,除夏天穿的薄裙子外,我又为她购置了一些厚衣料的、稍大一些的裙子春秋季穿,还为她买了几件紧身小毛衣和专门配裙子穿的小花毛裤。

这样穿着既美观大方,又防寒保暖。

方法二:我要和妈妈穿得一样

记得今年初春的一天早上,我要带着女儿去别人家做客,特意打扮了一下,穿了一套春秋裙。因为天气还较冷,所以给女儿准备了一套厚运动服。可女儿说什么也不穿。我苦口婆心地劝了半天,告诉她这套运动服如何如何好看。她却振振有词地说:“妈妈穿裙子,我为什么要穿裤子。妈妈骗人,还是穿花裙子漂亮,我也要和妈妈一样穿裙子!”

没办法,我只好换上了长衫长裤。女儿一看,二话没说便穿上了运动服。

小女孩的第一个模仿对象大多是自己的妈妈。很多妈妈自己也爱美,恨不得一年四季都穿裙子,可为了孩子,有些时候只好委屈自己一点了。

方法三:我要学嘟嘟熊

每次当我4岁的女儿炜炜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只是对她说:“嘟嘟熊多乖,他妈妈叫他穿什么他就穿什么,大家都夸他好看。”女儿一听,赶紧就:“妈妈,我也乖,你拿什么衣服来我就穿什么,别人也说我漂亮。”

原来,哪鄉熊是一则儿歌中的主人公,是女儿的榜样。这则名为《穿衣》的儿歌是这样写的:猪妈妈给小胖猪穿衣服,小胖猪叫:“不穿,不穿,一点儿都不好看。”嘟嘟熊穿上妈妈买的衣裤,戴上妈妈买的帽子,大家都说:“嘟嘟熊真好看。”书中图文并茂,画的小猪衣服没穿好,哭丧着脸,嘟嘟熊则穿戴整齐,笑得又帅又神气,给女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当女儿挑衣服穿时,我一提嘟嘟熊准灵。

方法四:买衣服时让孩子选

我们大人在为孩子挑选衣服时,往往依据的是成人的眼光,考虑得很全面也很合理,如大小是否合适,质地怎样,穿着是否舒服等等。但孩子考虑的角度和成人有很大的差别,也许他喜欢某件衣服只因为上面印着一只可爱的小狗。

在和儿子发生了几次有关穿衣服的冲突之后,我就决定以后再为他购买衣物,都把他带上,和他一起商量。我看质地,他挑样式。虽然这样做起来麻烦一些,可能会多走一些路,多逛一些地方,但也带来了很多好处。不但使儿子长了很多见识,锻炼了自主能力,也由于各种衣服都是他自己喜欢的,所以在因天气变化需要换穿衣服时,他很少再反对了。

本文Hash:3577b96c36cf9b8348da02d7e508c3e048ef3a66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