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看看对大师们的“穿越”式访问

家庭关系和早期经验对儿童人格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儿童早期,父母对儿童的管理方式是日后儿童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

――弗洛伊德

从儿子到父亲――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家庭生活故事①

作者简介:

教育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华东师大教育学院青少年研究和培训中心督导,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

弗洛伊德不仅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也曾是父母的儿子,更是6个孩子的父亲。弗洛伊德说:“家庭关系和早期经验对儿童人格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儿童早期,父母对儿童的管理方式是日后儿童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

那么,弗洛伊德本人――

他会有怎样的早期家庭生活经验?

他的自信、单纯、独立与创造性在早期就注定了吗?

他的父母对他这个儿子有哪些特别的养育?

当他成为一个父亲时,又是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呢?

……

上一期我们谈论的是一个伟大的心理学理论家,今天我们将走进这位大师的日常家庭生活,看看他是怎么被父母养育成人,又是怎样养育自己的孩子的。一位大师由儿子到父亲的道路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一个被母亲特别钟爱的孩子,一生都有身为征服者的感觉;

这种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导致真正的成功。

母亲的宠爱

弗洛伊德的母亲是一位慈善而虔诚的犹太教徒,她生了七个孩子,弗洛伊德是老大,另有五个妹妹和一个弟弟。母亲对弗洛伊德特别宠爱,可能因为他是长子,母亲对他寄以很高的期望,在很多事情上偏爱他。弗洛伊德在其自传中这样写道:“可以说,母亲总是给予我无限的满足②,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总是温情脉脉和亲切温暖的。总之,我认为,一个为母亲所特别钟爱的孩子,一生都有身为征服者的感觉;由于这种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导致真正的成功。”

母亲的影响力

弗洛伊德说,母亲对他的影响力至少有两点:

一、对女性尊重与接纳。我对母亲的热爱使我在一生中从来都没有指责过女性背弃了我或欺骗了我。

二、看到了“恋母情结”。我在自我分析中发现,自己从小就有亲近母亲的特殊感情,而且这种感情具有排他性、独占性――甚至由此妒忌父亲对母亲的态度。这使我确信――人从小就有一种“性欲”。

弗洛伊德始终热爱、尊敬母亲。成年后,星期日是他的休息日,不见病人。早晨,弗洛伊德总会去看望他的母亲,跟母亲在一起时,他听多于说。星期日晚上,母亲和他的姐妹们通常都会过来一起聚餐。

母亲对弗洛伊德的影响比父亲更深远。这不仅是因为母亲对弗洛伊德给予了深切的关怀,使弗洛伊德对他母亲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而且还因为母亲比弗洛伊德的父亲更长久地同弗洛伊德生活在一起。

“我一直高度地尊敬和热爱他,他的聪明才智与明晰的想象力已经深深地影响到我的生活。他的死终结了他的一生,但却在我的内心深处唤起我的全部早年感受……”

早年,负责对弗洛伊德进行教育的,一直是他的父亲。

弗洛伊德10岁前接受的是家庭教育,父亲是他最早的老师。父亲文化水平很低,但会抓紧一切机会向自己的儿子传授基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父亲经常带年幼的弗洛伊德外出散步,途中不断跟儿子聊天对话。后来散步成为成年后弗洛伊德最主要的爱好。

在弗洛伊德65岁的时候,同六、七个年轻的同事一起爬山,这些年轻人虽然都是身体健壮的25~26岁的小伙子,但不论在爬山速度还是 耐力,弗洛伊德都是首屈一指的。”

父亲的尊重

相对母亲的温情与钟爱,父亲对弗洛伊德是既亲近又有距离。“他和母亲一样,对我很偏爱”,可能是出于对儿子的高期望,父母一直对弗洛伊德给予特殊照顾。为了保证他的学习,父母为他看书的小房间装上了当时相当昂贵的油灯。全家各个房间,晚上点的都是蜡烛,唯独弗洛伊德的小书房是比较亮堂的油灯。弗洛伊德经常看书到深夜,灯油很快就耗尽了,但是,父母亲并无二话。

为了让儿子有一个安静的看书环境,父母甚至中断了妹妹的钢琴练习。

在弗洛伊德的记忆中,父亲很给他尊重。他在家庭会议中的意见颇受重视。

弗洛伊德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犹太家里经常召开“家庭会议”,讨论家中的一切问题和重要事务。依据犹太教的规定,父亲是当然的“会议主席”,家中的每个成员,年幼的、未成年的孩子都要参加,发表意见,参与举手表决。

有一次,家庭会议研究给新生的小弟弟取什么名字。弗洛伊德主张取名“亚历山大”,并给出了理由。最后,全家人(包括父亲)都接受了他的意见,小弟弟取名为亚历山大。

父亲的“强势和尊严”

尽管弗洛伊德表现出超人的智慧,文化水平不高的父亲始终在他面前保持父亲的尊严。一次,弗洛伊德当街与父亲争论,父亲说:“怎么,你跟你父亲对立?我的西格蒙特的小蹄子虽然比我的脑袋更机智,但你休想有胆量同我对立!”

有遗尿症的弗洛伊德7~8岁时竟然在父母的卧室里尿了床②。父亲叹息道:“这孩子一点也没出息!”这对弗洛伊德是很大的打击,以至于当时情景后来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他的梦里,而且始终都同他的累累成果联系在一起,好像在辩解:“父亲,你看,我已经做出了成果!”

不过,父亲给予弗洛伊德的期望、尊重与支持是主要的。

父亲的影响力

谈到父亲对自己性格影响,弗洛伊德说:

“无疑是乐观与单纯。我父亲很象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人物米考白先生,是一个乐天派,始终都充满希望期待着未来。”弗洛伊德的父亲总是好心地看待别人和周围的事物。他虽然是商人,但为人诚实、单纯。

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曾经这样说:

“‘单纯’应该是我父亲最突出的性格。”

弗洛伊德最讨厌把生活复杂化。他一共只有3套衣服、3双鞋子和3套内衣,就是外出度长假,他的行李也往往简单到不能再简单。这一性格对他的研究工作和思想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之所以能将极其复杂的精神现象分析成最单纯的“潜意识”和“性动力”,与他酷爱事物的单纯化结构密不可分。

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父亲对于孩子的影响力日益受到关注。父亲不仅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提供者,也是教育孩子的重要力量。甚至在很多方面,父亲与孩子的互动有其不同于母亲的独特意义。

弗洛伊德与其父亲的故事,至少有以下三点印证了相关研究:

第一,父子间约定式的接触(比如,散步、将儿子抛起的游戏等)与儿子的自信有关;

第二,父子之间的温情(爱、尊重、接纳与期望)会促进孩子的能力发展,比如取得更高的学业成绩、有更高的认知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

第三,温暖亲密的父子关系中,儿童更能形成内在的性别角色标准,如有责任心、顾及家庭等。让孩子们穿着好的衣服,对于他们的自重、自爱也是很重要的。他是一位和蔼可亲、溺爱孩子的爸爸父母对弗洛伊德的影响深远,当他成为父亲时,又是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呢?弗洛伊德很看重 庭,不论多忙,每天下午一点左右,是全家午餐的时间,也是一天中全家聚在一起的唯一时间。弗洛伊德进晚餐时,每每已经入夜,孩子们都去睡了。弗洛伊德喜欢听一家人谈天,说一天的消息,尽管他很少说话。有时,哪个孩子没赶上吃饭,他会以询问的眼光看看太太,弗洛伊德太太就会向他解释孩子不来吃饭的理由……

弗洛伊德是一位和蔼可亲、溺爱孩子的爸爸。他特别注意孩子们的假期和旅游,绝不会因为没有钱而扫他们的兴。弗洛伊德特别喜欢送孩子礼物,而且往往迫不及待,比孩子还心急。他总是在孩子生日的前一天晚上,就把礼物送到孩子的手上……

孩子患病的时候,慈爱的父亲总是心焦如焚。

大女儿5、6岁的时候,差一点死于白喉。当时情势危急,弗洛伊德心乱如麻,问她最喜欢什么东西,孩子说“草莓”。那时候草莓已过了季节,但在一家昂贵的有名商店里,还可以买到。弗洛伊德不顾一切地去买来,就在孩子吃第一个草莓时,引起了一阵咳嗽,把喉头上的那些白喉假膜吐了出来。第二天起,孩子的病竟然日见好转。

大家都说,一颗草莓和一个爱子心切的父亲救了女儿的小生命……

父亲是女儿形成女性气质的导引者、支持者和认可者,

这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分化具有很大作用。

他尊重女儿,像女士一样对待她们

弗洛伊德说:“她不仅是女儿,也是一位女士。父亲是女儿形成女性气质的导引者、支持者和认可者,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分化具有很大作用。”弗洛伊德带女儿散步时,总是让女儿走在自己的右边,用手挽着,彬彬有礼,像女士一样对待。

弗洛伊德认为,女孩子在3岁左右开始从与母亲的一体关系中分裂开来,把较大一部分情感投向与父亲的关系上。她们开始清晰地看到父亲的不同,于是更愿于父亲接近,让父亲抱,变得柔媚。这时候,父亲如何对待女儿,将对女儿未来的人格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研究发现,女儿的自信与父女间的温情(亲吻、拥抱)有关,与母亲的支持(同意、赞扬、鼓励)有关;父亲对于女儿的拒绝(如冷漠、分离、训斥或贬损)会使女儿日后更可能发生心理障碍(如进食障碍、人格病态、抑郁、品行问题等)。

从弗洛伊德的家庭生活中,不论是他作为儿子的原生家庭,还是作为父亲的新家庭,以下三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1.温情,一种渗透在衣食住行中的爱与陪伴,既有来自母亲的(如:无私的满足),也有父亲的(如日常散步、送礼物、病中陪护等),更有整个家庭的(如每日的家庭聚餐、周末探访亲人及聊天等);

2.高期望,对孩子满怀信心与盼望,这是一种对能力的支持与信任;

3.尊重,给予孩子表达与参与的机会。通过“家庭会议”给予孩子积极表达的机会与权利,让孩子体验被尊重与被接纳的感受;在生活细节中(比如:让女儿像大人一样被尊重,走在男士的右边)融入尊重,培育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非常有趣的是,在我近来关于儿童“抗逆力”的研究(即面对困难或逆境能“不倒”,甚至转危为安后变得更有生命力时)发现,培育儿童抗逆力最有效的介入也正是成年人给予他们正面发展的支持与机会。

具体包含了三个要素:

关怀;

适度的高期望;

参与机会。

弗洛伊德的家庭教育非常巧合地体现了这三要素。弗洛伊德强大的抗逆精神――在学习的时候总是在挑战已有的成果,并敢于冒天下大不韪提出“潜意识”、“性本能”等概念,并自创“精神分析”一派。这些无疑都与他的早期家庭经验密切相关!

希望父母们在弗洛伊德从儿子到父亲的道路上能领会到爱、期望与参与的魅力和意义。

①参见《弗洛伊德自传》,弗洛伊德著,廖运范译,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3月。

②据弗洛伊德的朋友容格说,弗洛伊德一直到成年还患有遗尿症。所以,他幼年时在父母卧室和自己的睡床上的遗尿并非他的有意识的动作。文/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

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的疑问有什么

除了我的女儿凯伦,几乎每位高年级毕业生都递交了大学申请书。她总是要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分钟,但这次太过分了。我尽量克制自己不要说她,只是有机会偶尔提醒一句,可根本不管用。后来她父亲坐在她旁边,试图让她着手此事。他非常耐心,告诉她大学想要了解她的情况,甚至帮她写了提纲。凯伦答应周末完成这事,但是,她没有。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开始变得歇斯底里,冲她吼起来。我警告她如果再不立刻投寄申请表,她将永远进不了好大学。可她仍然无动于衷。

后来,来自绝望之中的一丝灵感,我说:“哎,填写大学入学申请表肯定是一件很可怕的事,要回答那么多的问题,还要写一篇论文,这篇论文可能决定了你将上哪所大学,这种事情任何人碰到都会尽可能往后拖的。”

她大声说:“太对了!”

我接着说:“如果学校能取消入学申请,每所大学聘请几位具有特异功能的招生官员,那就太棒了,他们自动就能知道学生的一切情况,能招到你这样的学生是他们的幸运。那样的话,大学通知书就会像潮水般地涌向你。”

凯伦开心地笑了起来,然后上楼睡觉。第二天下午她开始填表,周末前,所有的表格都寄了出去。

老师的疑问

1.课堂上处理孩子们的情绪问题是我的职责吗?那不是辅导员的事吗?我几乎没时间上课了。

有时候,看似很长的路其实却很短。花短短几分钟处理学生强烈的情绪,或许比酿成大问题,耗尽宝贵的上课时间要更好些。在处理问题过程中,你也帮助了需要你帮助的孩子。

2.我很困惑,每当我问学生他们的感受时,他们总说“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当大人们询问孩子们的感受,诸如“你感觉如何?……现在你觉得怎么样?……气愤?……惊慌?……为什么你会这么想?”,孩子们会感到不舒服。这类问题只会让孩子们缄默,而不是敞开心扉。对一个孩子来说,使他尤为不安的问题是问他为什么会这么想。“为什么”这个词要求他解释自己的感受,说出一个符合逻辑的、可以接受的理由。通常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原由。在心理上他们还没有这种能力,能老练地说出:“在公共汽车站,那些小孩取笑我,这对我的自尊心是个打击。”

孩子不高兴时,最欣慰的是父母或老师能试着猜出他的内心感受――“被人取笑是会伤心的,无论什么原因,都很伤人心。”――这是在告诉孩子,如果他想倾诉,大人随时都愿意听。

3.你说需要接纳孩子们的恶劣情绪,这不是一种危险吗?他们会觉得被接纳就是允许他们发泄坏情绪。

如果在情绪和行为之间划一道明显的界限,他们就不会这样想了。是的,学生们有权利愤怒并把它们表达出来。但是他们没有权利伤害别人,无论是身体上还是情感上。比如,我们可以告诉大卫:“麦克让你生气,你想揍他。大卫,我不允许我的学生彼此伤害。用语言告诉麦克你的感受,但不是用拳头。”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育儿的两大新观点

孩子有心事体态告诉你

近日专家提醒: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孩子的体态和身体的细节部位,有助于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通过观察孩子的身体姿势,家长就可以窥见孩子“心事”的端倪。如果孩子经常弓着背、拖着身体走路或很难站直,通常是情绪受挫、抑郁的表现。孩子双肩内扣,通常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潜意识;而弯曲的脚趾和内八字脚的孩子则往往由于心情压抑、没有安全感。

只有当孩子在愉快、放松的状态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潜力,集中注意力,因此当发现孩子的“心事”时要及时找到原因进行疏理,否则可能让孩子发展出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同时,专家建议家长不妨用“身体疗法”来帮孩子找回积极的情绪:鼓励孩子多做运动,并借此机会深化亲子关系,引导孩子表达出心理的不愉快,并尽量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有色食品会引起脾气暴躁

食品的彩衣是由色素制成,人工合成色素是从煤焦油中提炼出来的,种类多,色泽鲜艳,成本低廉,着色力强,因而被广泛使用。但人工合成色素在合成过程中,可能混入砷、汞等有害物质,从而对人体健康尤其是儿童健康有不同程度的损害。首先会引起孩子代谢紊乱,导致腹泻、腹胀、腹痛、营养不良和多种过敏症,如皮疹、荨麻疹、哮喘、鼻炎等。其次,会导致慢性中毒,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肝脏的解毒功能和肾脏的排泄功能都不够健全,如果长期食入着色食品,就会把色素慢慢积蓄起来,导致慢性中毒。另外,研究还发现,不少孩子平时任性,脾气暴躁,常出现过激行为,除了社会因素和家庭管教因素外,过量食用染色食品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本文Hash:daad49c0c6d724d9b9519f5fcd52df8c56f1be89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