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黑家的慢养教育

我自己这一代六个孩子,只有我的四弟和最小的弟弟及妹妹念完了大学,我和其它三个兄弟都是军人,都没好好念书。而我自己的四个孩子学业都很好,可以说是青出于蓝,算是黑家一代代传承下来,慢慢有了进步。

四个孩子现在也都当了爸爸妈妈,他们对孩子的关心,比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像当年我如果感冒生病,家里根本没人管我,但我的四个孩子生病的时候,因为当时经济状况不好,我和太太百龄还卖掉小孩满月人家送的金锁片,带他们去看医生;现在我的几个孙子们被照顾得无微不至,像黑立的女儿年纪还小,衣服却已经整个衣柜都挤不下,家里全都是小孙女的衣服,也不管孩子长得快,衣服一下子就不能穿了,只好把衣服送给不同的小孩,不但买衣服大方,孙子要游泳学体操,他们也都全力支持,我真的觉得我的孩子们当爸妈,当得比我还要好。

但我也有担心的时候,我看他们这么照顾自己的小孩,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充分关心,孙子们会不会因此不够坚强?他们有没有让孩子们也受点挫折呢?以前我载老么黑立行去旧金山读史丹福大学,那时他才十八岁,就有了一部新车,住的是四人一间的宿舍,漂亮的校园里头还有罗丹的雕像,跟立行一起漫步在校园中时,我有好深的感触。相对于我自己十八岁的时候,正准备离家念军校,却感觉自己好像变成被社会抛弃的孤儿……这真的是好大的对比!也难怪有时我会怀疑他们是否有坚持面对困难的毅力?他们有办法忍受没有抽水马桶的厕所吗?我在路边吃一碗面会怡然自得很开心,但他们能享受其中的乐趣吗?很多父母会跟孩子说:“我当年怎么样……怎么样……你现在怎么这样……”但我只能说人生真的很奥妙,不同年代的人生是完全不一样的,虽然我们自己会有所感慨,但其实想想也就过去了,不一定要跟孩子讲,或把压力加到孩子身上。

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和太太谈话是我最重要的思考及纾解压力情绪的出口。我的孩子们都去过欧洲,我虽然去过两次,但都是因公出差,没时间真正深入体验欧洲风情,有一回儿子从欧洲打电话回来,说他们正坐在英国的公园里面啃面包,让我好生羡慕;小儿子立行现在自己创业,上回到佛罗里达州参展,很辛苦,参展结束后他们安排顺道到迈阿密度假,我一听到就跟太太说:“哎呀,爸爸都还没去过迈阿密,孩子怎么可以去!”虽然是开玩笑的,但百龄会告诉我,不应该说这些话让孩子觉得内疚和罪恶感。

我和太太经常把孩子们的事情拿来当聊天的题材,孩子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有那些令我们感动,那些令我们又气又好笑等等。像女儿立在学校很活跃,参与很多社团,有一天大哥黑立言就跟妹妹说:“你这样参加很多活动,非常活跃,以后可以申请哈佛喔!”没想到立马上说:“我才不要念哈佛呢,我要好好享受人生!”因为我经常不在家,透过和太太的分享,可以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及成长过程。如果夫妻之间可以不要谈太多房子、股票、车子,而是把时间花在讨论孩子身上的话,也是增进夫妻及和孩子们感情的一种方式。

其实教养小孩没有一个标准,没有谁对谁错,但我想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就像孩子们选择自己的另一半一样,这是他们在自由意志下做的决定,要和选择的人共度一生;现在四个孩子的婚姻都很幸福,我相信偶尔也会吵架、不开心,但这都是自己的决定,所以不会有怨言;不只是婚姻,工作、读书都必须为自己负责,如果希望孩子能够为自己做 决定负责,那么我们在教养小孩的过程中就必须给他们自由选择、勇于承担的机会。如果将我和太太结婚四十年来,教养孩子的原则做一个总结,那就是我们真的给孩子很多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空间。

当然,要让孩子们自己做决定、自己负责的过程中,也会担心孩子们会不会吃亏?是不是交了坏朋友?或是会不会受到诱惑?像黑立国曾经交了不少坏朋友,黑立也一样,但这要回到原来的论点,你是要让他尝试一下,受了罪、吃了亏,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这辈子要不要跟这样的朋友在一起?还是要把孩子保护住不让他们碰到这些诱惑?我认为就算孩子成长的时候你死命保护他,但以后还是会面对这些问题。等开始工作,他可能会因为缺乏自我思考、为自己决定负责的历练,碰到更大的挫折。

所以,经过前二十年培养孩子们自由决定、自我负责的过程后,近来这二十年,他们每一个人在工作及家庭上,都有不错的生活,我倒感觉很像是前二十年的“慢养”教养方式,终于有了丰硕收割!

一起来看看我们家的“仙人掌教育”

由于我并不常住上海,而女儿能把自己养活下来都了不起了,所以我根本就不敢去指望她能照养好其它的“活物”,因此这棵仙人掌当我不在上海家时就是棵“孤儿树”。

然而让人惊讶的是这棵“孤儿树”却活得兴高采烈,每年五月份到九月份这阳光最炽热的季节,一朵又一朵的黄花绽放不停。

我瞧着希奇道:

“哇,真是了不起呀,这棵仙人掌居然能活得这么好。”

女儿则以见怪不怪的口吻回应到:

“因为它是『仙人掌』啊。”

由这棵生命力顽强的仙人掌,引发我和女儿对植物生命韧性的讨论,我说:

“当初仙人掌肯定不会是这样的『好养』,应该是为了适应自然界中优胜劣败的生存法则而被『逼』出来的改变。”

女儿在点头称是后加了一句:

“对,就像我一样。”

我听了笑起来,这笑容中有对女儿的嘉许也有着为母的疼惜,因为女儿在十八岁独自一人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读书,六年来所承担在生活、学业与情感、身体上的困顿与失落肯定不少,但她却从无一次打电话回家求救哭诉,都是咬着牙挺过来。曾问她:

“为什么不打电话回来跟爸爸妈妈哭呢?”

“哭给你们听有啥用,你们隔得那么远也没法立刻飞过来帮忙,哭完了还不是得靠自己去面对。”

“那为什么连回到家见了我们面也不说辛苦的?”

她淡淡的说:

“都过去了也就不觉得辛苦了。”

相较于女儿的独立坚强,一直在台湾岛内读书的儿子个性就显得太“面”了些,直到最近因因出国进修,在人生地不熟熟的异乡,被“逼”得必须返是自己做决定和面对,才总算长出了点“仙人掌”精神。

曾观赏过一部胡杨树生长的纪录像片,其中有位培林专家讲述到种植胡杨树的诀窍-

少浇水、施肥与培土。

因为若经常给它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只在地表浅处盘来盘去,根扎得浅自然经不起风雨;所以只要把它们栽活后就不再去理睬它,由于地表没有水和肥料供它们吮吸,自会“逼”得它们不得不拚命向下扎根,恨不得把自己的根穿过沙土层,一直扎进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何愁这些树不枝叶繁茂,何愁这些树会轻易就被暴风刮倒呢?

仔细想想,这栽树的原理其实不就跟养孩子一样,若对孩子太过周到照顾了往往就培养出了他们的惰性,生命的温室只会诞生出生命的灾难.

若要想要孩子的生命之树能根深叶茂顶天立地,就不能给它太足的水分和肥料,必须强狠下心去逼迫它奋力向下自己扎根。

在温室里我们是永远见不着参天大树的

我们一起来看看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

2011年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了他的家教。

钱学森夫妇从来没有给孩子上过政治课,也从来不会跟孩子说你要这样或者不要那样,而是用他们做人做事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影响孩子。20多岁的时候,他曾经问过母亲:“你和爸爸好像从来都没有管过我们兄妹?”妈妈很温和地说“你不是很聪明吗,你不是会看吗?”钱永刚一直铭记着此话,也是看着父亲母亲如何去做,来对照自己的日常行为,检讨自己。

我不由想起了佛学造诣很深的星云大师曾说了禅师大愚良宽的故事。

大愚良宽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一位禅师,一生致力参禅修行,悟禅颇深。他年老之际,亲戚要禅师去教育他败家的外甥,劝其回头。良宽连忙赶了三天路去见外甥。良宽禅师在俗家的床上禅坐了一夜。第二天清晨,他准备告辞离去,坐在床边穿鞋,两手却一直发抖,很长时间都系不好草鞋的绳带,外甥见状,蹲下来帮舅舅将草鞋绑好。这时,良宽禅师慈祥地对外甥说:“谢谢你了。你看,人老了真是一点用都没有。你好好保重自己,趁年轻的时候好好做人,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良宽禅师头也不回地走了,对外甥先前放荡的生活没有一句责备,但他的外甥从此洗面革心,奋发向上。

钱学森夫妇不教孩子怎么做,而是要孩子看到父母的为人处世,让孩子“有样学样”,耳濡目染,在“不教”中实现了最好的家教。而良宽禅师并不回避自己垂垂老矣,现身说法向外甥道出了青春的可贵,要珍惜青春。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拿出事实给人看,正面的事实引导人,甚或负面的事实警示人。而不要说一套做一套,以自己不相信或不身体力行的道理去教化人,是没有说服力的,也是没有效果的。

本文Hash:51ef2364f76dcb3ccb7b44f7d6fd62aa64cbd72e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