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千万别让我们孩子变成“小霸王”

从孩子降生的那一天起,爸爸妈妈就将无私的爱化为“蜜汁”,让自己心爱的宝贝沉浸其中。但过分的“甜蜜”只能引发孩子内心的“变质”。

现在的孩子任性妄为,一个个都是活生生的“在世小皇帝”。任性的习惯也已经成为当代少年儿童不良习惯之一。孩子们放任自己的性情,做事情的时候往往对自己不加约束,想怎样就怎样,爱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分是非且固执己见,明明知道自己不对还要继续做下去。

孩子们学会用哭闹与眼泪来威胁自己的父母,或许爸爸妈妈会心软,一切听从了孩子的安排。可是,当孩子独立涉足社会的时候,谁又会对他心软呢?如此四处碰壁,总有一天,他们会为自己的任性付出惨痛的代价。

目前我们的家庭教育中“过分关爱”这一倾向是很令人担忧的。现在的孩子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这是一种通病,也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教子做人,首先要把握好爱的尺度,不溺爱孩子。

近年来,独生子女家庭不断增多。许多父母溺爱孩子,过多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要求。这种以孩子为中心、无原则地给予的爱,反而害了孩子,让一个个本该天真无邪的孩子变得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粗暴且不尊重人。

正是我们的“极度关爱”、“过分宠爱”、“无限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不少家长认为,如今条件好多了,孩子又是“独根独苗”,因此,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吃苦受累,这是极不正确的观点。

我们把孩子的生活道路铺得如此平坦,似乎这样就能让孩子一生无阻。但事实上,这种错误的幸福观才是孩子最终的“灾难”。无私奉献的爱固然是伟大的,但是只懂辛勤耕耘而不问收获的父母之爱却是不明智的。

所以,我们要提醒父母:小心!无私的爱与溺爱,两者之间离得并不是太远。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情,爱多爱少,爸爸妈妈们很难界定。溺爱只能换到孩子的自私与无情!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溺爱并不是爱孩子,而是把孩子往火坑里推。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是孩子的父母没有把握好疼爱孩子的尺度,一味地慷慨给予,放任年幼的孩子随意行事,超过限度的关爱让孩子丧失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而且,被溺爱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只想到自己,从不为别人考虑。父母的溺爱使孩子们只知道享受别人的爱,最终成了冷酷、无情,甚至伤害别人的“坏孩子”。

其实,父母爱孩子,可以慈爱,用慈爱来取代溺爱,这样会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好处。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要用温和的态度讲明是非与道理,纠正孩子的错误,最后不要忘记补充一句安慰的话语,使孩子感到爸爸妈妈的爱仍然存在。

其实,孩子任性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有的孩子任性是为了满足某种物质的要求;有的孩子任性是想得到别人的认可;有的孩子任性是因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

那么,如何防止和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呢?家长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不要“硬碰硬”,试着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在孩子任性时,我们要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不要和孩子“硬碰硬”,谁也不让着谁。当然,父母的忍让是有限度的,过度忍让又会变化成溺爱。所以,我们要很好地把握住这个尺度。

让孩子学会冷静处理

我们和孩子都要时刻保持冷静。如果说孩子的哭闹解决不了问题,那么我们的暴力也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我们可以冷静分析一下,孩子的要求是不 合理,合理的应予承认,并尽可能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要求,我们千万不能迁就姑息。

其实,许多孩子因为愿望得不到满足而哭闹不休。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们可以采取不理睬的态度。哭累了,孩子自然会停止。等孩子完全冷静下来后,我们再告诉他为什么不去满足他的愿望,是因为他的要求不够合理。

正确的对比让孩子看清自己的错误所在

任性的孩子好胜、自尊心强,可使用对比诱导法,用他所了解的英雄伟人的事迹与其行为对比,让其好胜心和自尊心受到刺激,使他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问题,主动改变任性的行为。

父母是孩子生活中最直接的模仿对象

纠正家长自身存在的问题。家长要注意检查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任性。家长的任性往往会影响孩子,使孩子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也学会了任性。

此外,切忌以家长的任性来对待孩子的任性。这样做,孩子的任性非但不会减轻,反而会加重,因为家长实际上起着“示教”与“榜样”的作用。因此,在这样的家庭中,只有先纠正家长的任性,孩子的任性才能解决。

开阔孩子的眼界

千万别让我们的孩子变成电子控宅宝

在iPhone悄然变成街机后,iPad也渐渐成为不少家庭的新宠,它不仅是大人们喜欢的“娱乐机”,更被很多年轻家长看做是功能齐全的幼儿“早教机”。一项针对5岁幼儿的国际性调查显示,有20%的孩子会用iPad。当积木、玩偶、小汽车已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当宝宝开始把电子产品当玩具,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用其为宝宝开启智慧人生的大门呢?专家提醒广大家长,三大防范事项需注意。

控制时间防宝宝受“伤”

利用iPad等电子产品声音和影像的配合,能刺激孩子不同的大脑区域,触屏式操作也可以增强孩子的手脑协调和反应能力。但是,色彩明亮的画面对于宝宝的视觉刺激是很强烈的,过长时间地注视,会引发宝宝视神经疲劳,甚至诱发近视。因此,对于宝宝使用iPad的时间一定要有所控制,每次玩的时间不要超过半个小时。尤其两三岁的孩子眼睛功能发育最为敏感,应培养孩子正确的用眼习惯,不要让孩子蜷在沙发上或在行驶的车中玩iPad,他们的眼睛“伤不起”。

正确引导防宝宝成“瘾”

掌控iPad之类的电子产品注定要成为孩子们今后必备的技能,用“绝缘”的方式不让孩子接触也并非明智之举。堵不如疏,关键在于家长如何正确引导,科学使用。家长应把iPad更多的作为孩子教育学习的载体,如让宝宝跟着iPad读童谣,翻看图片,学认各种水果、交通工具等,在新鲜有趣中得到学习开发。防止宝宝对“游戏的诱惑”上瘾,家长在孩子最初接触iPad的时候,就应该“制定规则”,让孩子形成自然而然的约束感,养成好习惯后就会成为孩子自律的一部分。

变换方式防宝宝变“宅”

对于iPad这种电子产品不要过分依赖,毕竟视频早教属于人机交流方式,婴幼儿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与人的交流才更是必不可少的。家长应增加和孩子的互动活动,多花时间陪孩子聊天、运动,不要为了哄住孩子不哭闹而让孩子变得不爱搭理人,让宝宝到小朋友们中间去,锻炼和人面对面沟通的能力。用多样化的方式分散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注意力,保护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防止孩子变成“电子控”的“宅宝宝”。

家长千万别让我们的孩子纯真早熟

别让纯真的孩子成为早熟的“小大人”

去年六月,好友娟子给我发来一个网址。我点开一看,原来是一个热门帖子。一位母亲将自己五岁的女儿冰冰的经典语录发到了天涯重庆社区后,冰冰那搞笑诙谐的语言很快吸引了二万多网友点击观看,有网友甚至表示,冰冰简直就和日本经典动漫明星蜡笔小新一个类型:同样是上幼儿园,说起话来,同样成人味十足,令人捧腹。以下摘自女童冰冰的搞笑经典语录:

早上,妈妈边点眼药边给冰冰讲“周老虎”的故事,然后问她,那个照华南虎的人叫什么名字?冰冰做沉思状,突然恍然大悟道:“周杰伦!”

一家人边吃饭边聊天,冰冰的外公正高声评论时事,冰冰发言,见没人注意她,便开始招呼外公小声点,连叫几声后,发现没人理睬,冰冰转而朝向妈妈说:“妈妈,叫你爸爸小声点嘛⋯⋯”

冰冰不听话,爸爸生气了,吼了她两句。冰冰边哭边说:“我听到爸爸说了两句怪话,第一句是老子,第二句还是老子。”

冰冰和小梁姐姐闹矛盾,冰冰抱怨怎么遇到这种姐姐了,哪想姐姐就在身后,怒目一瞪⋯⋯冰冰见此情景就赶忙说:“姐姐,我错了,都是我的错,一辈子都是我的错。”

舅母在一边数落舅舅,说他整天挑嘴得很,弄什么都不吃。冰冰语:“你早两年就不该生他嘛。”

晚上睡觉,冰冰要妈妈抱,爸爸故意逗她说:“我也要妈妈抱。”冰冰语:“那你回去喊你妈妈抱。”

昨天,冰冰突然说:“妈妈,我不想和雨雨弟弟一个班。”妈妈说:“同一个班哪里不好嘛,如果遇到作业不懂的还可以打电话问。”冰冰说:“那你的意思是说学前班你要给我配个手机了哟?”

冰冰和妈妈走路回家路过一工地,突然从工地的挡板后面钻出个人,冰冰被吓了一跳,说:“吓我一跳哟,我以为是狗打倒立才站那么高哟。”

⋯⋯

还没等我看完,娟子就迫不及待地说:“冰冰这算啥呀,我们家的灵灵有过之而无不及,说话比冰冰还成熟呢。”听着娟子絮絮叨叨地对灵灵的称赞,看着网友们对这个热帖的推崇,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儿童的心灵本应是纯真、美好的,就像充满了幻想色彩的童话。然而随着生存环境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孩子如冰冰一样成为“蜡笔小新”似的小大人,这是儿童过早社会化的表现。儿童社会化需要一个过程,过早社会化对孩子有害而无利。过早社会化的孩子具有超强的社会适应力,小小年纪就懂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常常言不由衷,懂得见风使舵。过早社会化既压抑了孩子的创造天赋,又泯灭了孩子率真的个性,使孩子变得平庸入流,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其不利。

孩子被过早社会化,原因有许多,电视电影是罪魁祸首。大众传媒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先进的信息,在充实孩子们精神食粮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成为儿童社会化健康发展的绊脚石。因为大众传媒所提供的内容良莠不齐,大多数不适合儿童的信息对于价值观念尚未成熟,缺乏判断能力的儿童来说,容易引导孩子们形成错误的观念,导致儿童行为的偏差。

父母也有一定的责任。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孩子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的机会,他们整天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因此父母的语言和行为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喜欢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喜欢模仿电视剧里的经典台词,模仿大人的语行,父母如果平时不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孩子就很容易受到影响,有样学样。

孩子如一张白纸、 一块璞玉,任凭大人描绘与雕琢。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要一路监控,更要做好表率。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要懂得过滤自己的语言,与孩子说话时,不使用任何不健康不文明的语言,即使家长遭遇挫折,也要将自己悲伤或消极的情绪隐藏,以积极健康的一面面对孩子,千万别把不良情绪通过语言或行动直接传染给孩子。不要让孩子过早成熟,过早失去这个年龄本该拥有的童真与浪漫。

父母还要懂得帮助孩子筛选电视节目。孩子缺乏是非辨别能力,自制力薄弱。因此,在孩子走向成人化的过程中,家长要帮助孩子选择适合孩子观看的电视节目。CCTV有专门的少儿频道,里面很多的节目都是为孩子量身定做的,适合孩子观看,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对开发孩子智力也有很大的帮助。看惯了成人节目的孩子,也许不喜欢儿童节目,开始家长要坚持陪伴,每天尽量腾出一个小时左右陪伴孩子观看少儿节目,让孩子感受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等到确定孩子喜欢上少儿节目,就可以逐渐放手让孩子独自观看。

父母还要注意多培养孩子阅读儿童读物的兴趣,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等,让孩子在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里找回那份丢失的天真。儿童读物可以选择那些带拼音的版本,即使遇到不认识的字,孩子也能够阅读。当孩子喜欢上阅读,她的注意力就会被书本吸引过去,也渐渐淡化对成人语言刻意模仿的兴趣。

多让孩子接触有趣的儿童游戏。不要关起门一味传授文化知识,要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接触同龄伙伴,多玩儿童游戏,让快乐在游戏中疯长。家长要抓住契机,创造机会让孩子多与同龄伙伴玩耍,家长也可以当回小孩陪孩子玩游戏。总之要让孩子在快乐中感受童年的无忧无虑与天真烂漫。

教育小贴士: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们用童真、童趣描绘出最美的图案。但是,如果家长稍

不注意,让孩子过早社会化,白纸就会被随便涂抹上肮脏的颜色,要想修改过

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让孩子恢复自己的“本色”,按照自己的步伐成长,是

每一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给孩子一片纯净的天空,给孩子一些适合种植模

仿的土壤,并长期保持着,孩子才能拥有一个健康而快乐的童年。

本文Hash:06df55ed236e459de6878dd579e2dc2400ea77fb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