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帮倒忙也是我们的孩子的权利!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对什么事都喜欢说“我来”,愿意尝试做一些事情,但是由于生活经验和实际能力的不足,常常是“好心”却办了“坏事”。通常父母的感受是又欣慰又气恼,欣慰的是,孩子开始有兴趣分担你的重任,开始有了自立意识的萌芽;头疼的是,这么小的孩子掺和进来,多半是越帮越忙,怎么办?

镜头一:

妈妈忙着用酥粉、提子和牛油做茶点准备招待叔叔阿姨,小珊非要拿一团面粉来玩。她把点心面团当油泥了,一会儿捏兔子,一会儿捏恐龙,而且要求妈妈也把她的“作品”放到烤箱里去烘烤。

妈妈的反应A:去去去,你不要捣乱好不好?你哪里会做饼干呀?

妈妈的反应B:嗯,小珊捏的恐龙还真像呢,麦当劳里都有恐龙麦乐鸡了,咱家今天也要用恐龙饼干招待客人了。待会儿我要向叔叔阿姨隆重推出小珊的点心哦。

镜头二:

小强自告奋勇要替妈妈洗碗,并煞有介事要去了一瓶洗洁精。5分钟过后妈妈去看,好嘛,一池子的水和泡沫,小强撅着屁股,正起劲捞泡泡玩,还得意地朝妈妈嚷:看,每个大泡泡都是彩色的,还有彩虹呢。

妈妈的反应A:你这小子哪是在洗碗,简直是捣乱。好啦好啦,看动画片去吧,你越帮越忙。

妈妈的反应B:泡泡上真的有彩虹?这可是小强的新发现,看来洗洁精可以用来吹肥皂泡。这样吧,小强先把碗洗干净,待会儿妈妈和你一块儿吹泡泡。

镜头三:

盆栽买回来的时候妈妈对荣儿有过这样的说法:“橘子树的成长少不了阳光、水分和肥料,就像荣儿每天要吃饭喝水一样。”荣儿从此自告奋勇要当盆栽的饲养员,每日用水枪给它补水,牛奶偷偷倒一半给橘子树喝。不出一个月,活活把橘子树“撑”死了。

妈妈的反应A:跟你说过水多烂根、肥多烧根,你怎么就是不听?下次再看到你到阳台上捣乱,看我怎么收拾你,还不出去。

妈妈的反应B:妈妈知道荣儿很喜欢橘子树,就是因为太爱它了才给它多浇了水多施了肥,明天妈妈带你到图书馆找一找这方面的资料,看看家里应该怎么养花,好不好?

如何看待孩子帮倒忙

3岁~6岁的孩子正在步入一个热衷于“帮倒忙”的时期,一方面幼儿园老师也在着力于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鼓励他们动手尝试;另一方面,由于生活经验和各类常识的储备不足,孩子帮忙做事,往往虎头蛇尾或过犹不及。面对孩子“帮倒忙”,您是不耐烦地拒绝他,还是接受他的帮忙,同时鼓励他,帮助他,让“帮倒忙”变成“帮到忙”的小帮手?

1.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帮助成人干活所进行的各种动作,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特别是精细动作的发展。最为重要的是,提供帮忙的机会,就是让孩子承担起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发展他们的责任心。

2.促进孩子的助人行为:即使你不需要孩子帮你做事情,也要适时安排他做一些家务。告诉他“妈妈需要你帮助”。有意识地弱化自己作为成人的能力,突出孩子的力量,而不要所有事情包办,这是绝对必要的。那些长大后对需要援助的人视而不见的人,通常在家里都习惯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学前期是助人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劳动为孩子树立了成人相互协助的榜样。当孩子遇到不能完成的任务时,父母要给他们做示范,主动帮助他们。经常让孩子意识到父母需要他,他做的事情是父母期望的,这样孩子长大后才会在团体里助人合作,才会懂得与人分享,富有爱心。

3.可以加强亲子关系: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刚开始吵 着要帮你干这干那,过会儿你再看,他已经在那里玩起来,早就忘记要做的事情了。

我们不能指望孩子按照你的要求把什么都能做得一丝不苟,孩子天性爱玩儿,劳动为他们提供了游戏的自然情景,他们愉悦地在其中探索。

4.教孩子学会感激:无论孩子做的事情是真帮了你的忙还是最后让你更累,都要对孩子说句感谢的话。他会知道尽责的人能够得到承认,就算是他没有帮上忙反倒是添了乱,你也要感谢并强调他做得好的地方。这样,当你在为他做好饭、准备好他要喝的水的时候,他也会谢谢你。

5.爱帮忙的孩子更自信:在帮助家长做家务时,孩子还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这种劳动后的结果让孩子颇有成就感,他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会更加积极,也更加欣赏、接纳和认同自己,这能够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其实家园是我们的孩子的二度空间

在幼儿园,奇奇不断地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小伙伴的信任。他不仅是很多小朋友的好朋友,还是老师和阿姨的得力助手。

可是,就在新学期开学前的家庭访问中,奇奇的父母竟为奇奇在学校的表现很吃惊:奇奇在学校真的是这样吗?真的会做那些事情吗?他在家里可是什么都不会做的呀。

奇奇父母的质疑和意外地表情,让老师心生奇怪:奇奇究竟是怎样一个孩子呢?为什么他在家里和幼儿园的表现会如此的截然不同?

追根溯源

奇奇是三代单传的独苗,家里人很是宠爱,几乎所有事情都由大人包办,别说做事,就连吃饭都是保姆喂到嘴里的。家人最怕奇奇出危险,所以,从奇奇出生家人就给保姆定了规定,安全最重要,不得有半点闪失。

宝贝心声

在家里,我也想做事情,想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可是,每次只要我想做,妈妈就会说:不行,那样会很危险的,或是这会弄脏的,反正就是不允许做!妈妈总是担心我出错,或是做不好,或是怕我弄伤了自己……

有一次我偷偷拖地板,晚上妈妈回来说:“那个大手柄万一戳到身体很不安全的。”还说我不会拖,也拖不干净。

每次我偷着做事情,还总是害的阿姨被妈妈批评,真没劲!

妈妈总是不相信我能做好,真讨厌!

在家里,我什么都不能做,也总是挨批评,所以我就什么都不做!

可是在幼儿园里就不一样,老师愿意我给她帮忙,还会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

我还有很多好朋友,他们都喜欢我。

……

专家剖析

我们能够体会到奇奇父母对孩子的深深爱意,对于这个三代单传的掌上明珠,家长即给予厚望,又害怕担心。所以,总是尽可能给奇奇所有的保护。但是成长道路上的挫折又怎是父母所能躲避或是遮挡的呢?

奇奇上幼儿园了,他的自我评价、自我认识体系正在渐渐的完善,他更有尊重的需要,更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这些却是家长不能给予的。如果我们站在奇奇的立场上试想,任何事情都由父母支配,哪怕是去厨房拿个碗筷之类的小事情,他也没有自主权,在家里就如同一个宠物宝贝,这样诸多限制、没有一点点空间的生活他能体会到快乐吗?他能拥有自信吗?

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我们除了给予疼惜、保护以外,更重要的是尊重和自信,只有当孩子在不断的获得信任、肯定和鼓励以后他才会做得更好,而这种健康情感的积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给父母支招

1.教育需要双向沟通(孩子和老师)

奇奇父母日常工作繁忙,所以早接晚送就由保姆代替,因此也少了和老师沟通交流的机会。例如:奇奇在幼儿园的表现怎样?他在老师眼里是怎样一个孩子?他和小朋友的相处如何?这些都会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不具有先天的调节能力,没有正确与否的评判标准,家庭如果约束过多,必然限制了孩子主动参与的机会,时间久了,一切行为就成为一种固定模式,也就出现了在家里的消极行为和幼儿园的积极行为的鲜明对比。

教育的主体毕竟还是孩子,所以和孩子的沟通就更显重要。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父母才可以不断地调整教养方式,把患得患失的宠爱变得更具理性,更有方法和效力,而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也很有帮助。

2.一定限制内的自由

孩子的成长是通过不断的体验来获得经验的。所以我们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更多尝试的空间,而这种自身获得的体验会比说教更有效果。

在孩子的 常生活中,对于有些不安全的因素要绝对禁止,但除此以外我们可以采用给予一点点的要求,然后放手让孩子去做。例如:当孩子要自己洗澡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他先放冷水,再放热水;小屁屁要擦肥皂等,只要孩子能做到这些,那就放手让他去做,即使他依旧会把水泼撒满地,但这其中的快乐却远比你给他冲淋时多很多。而这份快乐更是他以后探索生活、主动学习的源动力。

“孩子,你真棒!”——真心的赞美,是一剂良药

正如奇奇的老师,他就是在不断的赞美中,激发了奇奇内心的自我意识,让奇奇感受到老师的需要,同伴的肯定,以及每次表扬时的小小得意……这些都会促使孩子不断克服自身的小缺点,朝着老师期许的方向发展。作为父母如果总是满怀顾虑以及挑剔的态度,那只会让孩子觉得“体验”就意味着“批评”的到来。因此,父母应该放低孩子在体验过程中的要求,做得不好可以重做,摔倒了就爬起来,失败了还有下次……只要他努力着、快乐着、得意着,那就真心告诉他:孩子,你真棒!

其实家园是我们的孩子的二度空间

在幼儿园,奇奇不断地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小伙伴的信任。他不仅是很多小朋友的好朋友,还是老师和阿姨的得力助手。

可是,就在新学期开学前的家庭访问中,奇奇的父母竟为奇奇在学校的表现很吃惊:奇奇在学校真的是这样吗?真的会做那些事情吗?他在家里可是什么都不会做的呀。

奇奇父母的质疑和意外地表情,让老师心生奇怪:奇奇究竟是怎样一个孩子呢?为什么他在家里和幼儿园的表现会如此的截然不同?

追根溯源

奇奇是三代单传的独苗,家里人很是宠爱,几乎所有事情都由大人包办,别说做事,就连吃饭都是保姆喂到嘴里的。家人最怕奇奇出危险,所以,从奇奇出生家人就给保姆定了规定,安全最重要,不得有半点闪失。

宝贝心声

在家里,我也想做事情,想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可是,每次只要我想做,妈妈就会说:不行,那样会很危险的,或是这会弄脏的,反正就是不允许做!妈妈总是担心我出错,或是做不好,或是怕我弄伤了自己……

有一次我偷偷拖地板,晚上妈妈回来说:“那个大手柄万一戳到身体很不安全的。”还说我不会拖,也拖不干净。

每次我偷着做事情,还总是害的阿姨被妈妈批评,真没劲!

妈妈总是不相信我能做好,真讨厌!

在家里,我什么都不能做,也总是挨批评,所以我就什么都不做!

可是在幼儿园里就不一样,老师愿意我给她帮忙,还会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

我还有很多好朋友,他们都喜欢我。

……

专家剖析

我们能够体会到奇奇父母对孩子的深深爱意,对于这个三代单传的掌上明珠,家长即给予厚望,又害怕担心。所以,总是尽可能给奇奇所有的保护。但是成长道路上的挫折又怎是父母所能躲避或是遮挡的呢?

奇奇上幼儿园了,他的自我评价、自我认识体系正在渐渐的完善,他更有尊重的需要,更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这些却是家长不能给予的。如果我们站在奇奇的立场上试想,任何事情都由父母支配,哪怕是去厨房拿个碗筷之类的小事情,他也没有自主权,在家里就如同一个宠物宝贝,这样诸多限制、没有一点点空间的生活他能体会到快乐吗?他能拥有自信吗?

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我们除了给予疼惜、保护以外,更重要的是尊重和自信,只有当孩子在不断的获得信任、肯定和鼓励以后他才会做得更好,而这种健康情感的积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给父母支招

1.教育需要双向沟通(孩子和老师)

奇奇父母日常工作繁忙,所以早接晚送就由保姆代替,因此也少了和老师沟通交流的机会。例如:奇奇在幼儿园的表现怎样?他在老师眼里是怎样一个孩子?他和小朋友的相处如何?这些都会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不具有先天的调节能力,没有正确与否的评判标准,家庭如果约束过多,必然限制了孩子主动参与的机会,时间久了,一切行为就成为一种固定模式,也就出现了在家里的消极行为和幼儿园的积极行为的鲜明对比。

教育的主体毕竟还是孩子,所以和孩子的沟通就更显重要。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父母才可以不断地调整教养方式,把患得患失的宠爱变得更具理性,更有方法和效力,而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也很有帮助。

2.一定限制内的自由

孩子的成长是通过不断的体验来获得经验的。所以我们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更多尝试的空间,而这种自身获得的体验会比说教更有效果。

在孩子的 常生活中,对于有些不安全的因素要绝对禁止,但除此以外我们可以采用给予一点点的要求,然后放手让孩子去做。例如:当孩子要自己洗澡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他先放冷水,再放热水;小屁屁要擦肥皂等,只要孩子能做到这些,那就放手让他去做,即使他依旧会把水泼撒满地,但这其中的快乐却远比你给他冲淋时多很多。而这份快乐更是他以后探索生活、主动学习的源动力。

“孩子,你真棒!”——真心的赞美,是一剂良药

正如奇奇的老师,他就是在不断的赞美中,激发了奇奇内心的自我意识,让奇奇感受到老师的需要,同伴的肯定,以及每次表扬时的小小得意……这些都会促使孩子不断克服自身的小缺点,朝着老师期许的方向发展。作为父母如果总是满怀顾虑以及挑剔的态度,那只会让孩子觉得“体验”就意味着“批评”的到来。因此,父母应该放低孩子在体验过程中的要求,做得不好可以重做,摔倒了就爬起来,失败了还有下次……只要他努力着、快乐着、得意着,那就真心告诉他:孩子,你真棒!

本文Hash:b498234b3b98ce7f0e3bde2cdc069b32d8beda7b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